重回1985:东北往事 第70节

王老骚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干笑两声:“还真是差点忘了!”

说完,从裤兜里掏出了一叠纸条,有烟盒,有报纸,还有几张卷烟纸。

周东北接了过来,果然都是父亲写的,五十一百,三百二百的都有,他一边看一边累计着钱数。

没错,正好890块钱!

彩礼钱不兴打收条,所以这个没有任何凭证,周东北也不怕他耍赖。

呲!呲!呲!

他用力撕了起来,伸手往空中一扬,随风飘散。

王老骚抬头看了一眼这纷纷扬扬,一声不吭,转身就往院子里走。

王木生攥着钱,一脸恨意地瞪着他身后的老嫖和二虎。

“瞅你麻痹?”

二虎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张嘴就骂。

老嫖“噗嗤”一下就笑了出来。

王木生也忍不住笑了,回了一句:“我就瞅你!”

周东北哈哈大笑,把二虎都笑懵了,不明白这有啥好笑的。

王木生上面两个哥哥,从小就被他妈惯的不像样,可他脑子并不笨,眼前三个人,自己无论如何也打不过,于是说完这句话以后,转身也回去了。

望着紧闭的大门,周东北的笑容瞬间消失,无影无踪。

三个人往回走的路上。

二虎两个胳膊肘拄在车把上,闷闷的叨咕道:“瞎叽霸大方,凭啥多给他们10块钱哪?”

老嫖也说:“对呀,10块钱的礼份子是不是大了点?再说了,你给他家随啥礼呀?”

“啥礼?”周东北咧嘴笑了,目光狠辣,一字一顿道:“葬!礼!”

天长了,下午四点还没黑。

周东南推开门,笑颜如花,“上饺子了,放吧!”

周东北弹了弹手上的香烟,点燃了挂在院子里晾衣绳上的鞭炮。

噼噼啪啪。

他的鼻子里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种混杂着清冷的空气、农村烟火气以及鞭炮燃烧时的味道。

有时候,偶尔听到一首歌,或看到一个场景,又或是闻到一种味道……

那一刹那,能让你的思绪穿越几十年,往事历历在目。

周东北无疑是最幸运的,他不仅又闻到了这股熟悉的味道,也回到了这个年代,一切还都来得及......

他的心情极为舒畅。

三个月,还上了全部外债,家里和爷爷家又买了彩电,手里还攒下了两万多块钱,基本达到预期!

过年了,他让母亲和姐姐买几件新衣裳,可两个人苦日子过惯了,多余的钱一分都舍不得花。

第82章 过年好

鞭炮停了,满地的红色纸屑。

“二哥?”

盛夏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出来的。

“吃没吃呢?”周东北笑着问。

“马上,”盛夏咯咯直笑,“你这个不行啊,抠搜的,买的多少响?”

“1000!”

“你看看我家的!”

正说着,盛春抱着鞭炮跑了出来,“二哥,过年好!”

他咧着嘴打招呼。

“大春儿,过年好,你姐和我臭显摆,你这是多少响的?”周东北笑问。

“2000!”

“放吧,看看是不是比我家的响!”

“嗯呐!”盛春把鞭炮也挂在了晾衣绳上,吹了吹手里的香,哆哆嗦嗦去碰了一下。

鞭炮还没响,他“嗖”的一下就窜了出去,躲得远远的,还捂上了耳朵。

“啥呀?”盛夏见鞭炮根本就没响,骂了起来,“你咋这么完犊子呢!点个鞭炮怕啥?”

周东北哈哈大笑,老天爷也不知道是不是开了个玩笑,把这姐俩性格弄反了!

盛春从小就胆子小,蔫声蔫语像个姑娘,可盛夏正相反,小学一年级,她曾经把欺负她的男同学骑身下扇大嘴巴。

十一二岁的时候,她就敢拿着二踢脚放,第一响在手里,随后窜到空中爆起第二响,一般男孩的胆子都没她大。

盛春造了个大红脸,松开了双手问:“没响?”

“完犊子玩意儿!”

盛夏又骂了一句,走过去把他手里的香抢了过去,来到鞭炮前伸手点燃。

盛春又捂上了耳朵。

烟雾中,盛夏的笑脸时隐时现。

2000响燃放的时间也不长,很快就完事了。

“咋样?”她翘着精巧的小下巴,得意洋洋。

周东北笑道:“响,你家的好!”

“那是!”

“啥时候过来?”

“快开演的时候过去!”

“好嘞!”

周东北答应一声就回去了。

盛春白了姐姐一眼,嘀咕道:“放个鞭炮也值得你显摆?”

盛夏抬脚就踢。

盛春狼狈躲闪,“妈,你看我姐呀,又踢我......”

盛夏一把薅住了他的衣服领子,恶狠狠道:“没断奶呀?天天喊妈?”

“粗鲁!”

年夜饭开始。

周东北主动给周旺满上了一杯白酒,又举着杯说了句新年快乐,只是还没喊爸。

看着桌子上丰富的菜肴,赵玉芳红了眼圈。

红烧带鱼,猪头肉,红烧肉,酸菜白肉,白菜丝粉条凉菜......还有一盘盘酸菜猪肉馅的饺子。

这是近些年来,最丰盛的一顿年夜饭了。

“妈,”周东南看到了母亲的异样,连忙夹了块红烧肉,“吃肉!”

“嗯,你吃!”

周旺很开心,虽然儿子没和自己说话,但先前他娘俩在厨房说的话,自己可是听得清清楚楚,1490块钱都还上了,这回自己腰板也能挺起来了!

转念又暗自一叹,如此团圆夜,也不知道桂香干啥呢,她一个人太凄凉了,哎!

晚上七点,家里开始上人了,都是左邻右舍来看春节晚会的,并且自带小板凳。

赵玉芳忙着用大锅烧水。

周东南拿着盆去了仓房,在大缸里捡出冻梨,回厨房往盆里再倒上冰凉的井水,一会儿就能缓好。

回身又去仓房,把布袋子里的花生瓜子糖块装好,端出来一盘盘放在炕上。

这娘俩的性子就是这样,以前两个人从来不去别人家看电视,可她不去是不去的,人家来了自己家,一定笑脸相迎,好吃好喝招待着。

因为这几天每天晚上都有人过来,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周东北提前买了一条大鸡烟,拿出来两盒给大伙分着......

“李叔,抽烟!”

“哎呦,大鸡?!”

“张娘,别抽旱烟了,尝尝我这个!”

“我可抽不了那玩意儿,咳嗽!”

“张大爷,来一根?”

“......”

屋子里乱哄哄的,家长里短过后,开启了夸孩子模式,你一句我一句,把周东北夸成了一朵花。

盛夏家。

“妈,你不去我们可走了!”盛夏说。

“我才不去!”牛素芬站在灶台前刷着碗,看都不看这爷仨。

“大春儿,你去仓房装盆冻梨,”盛建设说:“大过年的,咱总不能空着手去!”

牛素芬没吭声。

爷仨拎着小板凳走了,气的她抹起了眼泪,“两头小狼崽子!白眼狼!有了电视妈都不要了......”

周旺正在往灶坑里添柴火,看见盛建设进来,笑呵呵打了个招呼:

“建设,过年好!”

“老旺,这就对了,多在家干点活儿!”

盛建设一句话,把他说了个大红脸。

以前两个人处的不错,就因为盛建设劝过他几次别总扯犊子,两个人闹了个半红脸,再后来就很少在一起喝酒了。

“周大爷,过年好!”盛夏姐俩嘴甜的很。

“哎,过年好!”

赵玉芳拎着两个暖瓶出来了,笑吟吟道:“建设来了,小夏,你妈呢?”

首节上一节70/5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