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东北往事 第66节

从周家走了以后,她回家拎着桶去了大井, 随后又去了趟张大军家豆腐房,不到两个小时,整个红升乡基本上都知道了。

接着,周家来串门的开始络绎不绝。

第77章 送礼的学问

虽说电视机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了,但这可是红升乡第一台彩色电视,大部分人还没看过什么是彩电呢!

这些人来了以后,一开始明显有些畏惧,毕竟现在周疯子的名声太响,见周东北不在家后,这才放下心来。

于是,来的就不走了,炕上坐满了人,周东南和母亲忙活的一头汗。

幸好今天是周二,下午没有电视节目,望着出现的“再见”两个字,所有人还意犹未尽。

这些个大老娘们小媳妇老太太往出走的时候,一个个嘴里还啧啧有声:

“带色的就是好,你看那些花儿,像真的一样!”

“二奶,人家那本来就是真的!”

“哎呀,八仙真厉害,看看何仙姑的小红嘴唇,黑白电视能看出来嘛!”

“就是,老张家还贴了个彩色膜,一道子一道子的,你说那不是骗鬼呢嘛,那叫啥彩电?”

“玉芳啊,你算是熬出来了,看看儿子多孝顺!”

“还是带色的好!”

“......”

娘俩终于把人都送走了,累并快乐着。

还有两天就是年三十了,这天傍晚,周东北来到了梁建国家。

“姐夫!”

梁建国披着棉衣,呵呵笑道:“不会吧,你小子这么早来拜年?”

“没到拜年的时候呢,我来送礼!”说完,他又笑着问:“我姐在家?”

“生火呢!快拿出来,我看看什么宝贝礼物!”梁建国开着玩笑。

周东北把挂在车把上的两个布兜子摘了下来。

“一兜大黄米的黏豆包,另一兜是豆沙馅的白面豆包,冻得的!都是我妈和我姐蒸的,也不知道你和我姐爱不爱吃......”

“哎呦!”梁建国赶快接了过去,哈哈大笑,“好久没吃黏豆包了,我和你姐都爱吃,这么多?太好了!”

周东北见他不像是客气,更是高兴。

送礼是门学问,不是贵重就好,关键要看对不对主人的心思。

像梁建国和赵秋兰这样的身份地位,就算自己拎着茅台中华,人家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反而把关系弄远了!

最主要的是,自己送那些东西不合适,这和钱没关系。

从一开始那车烧柴,到今天的两兜豆包,都不值钱,可这才是他们之间这种关系最正确的表达方式。

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好定义的亲近关系!

它要高于朋友、同事、上下级以及有求于人的关系,这也是周东北这么长时间以来,刻意打造出来的关系。

“进屋,晚上和姐夫喝点!”梁建国说。

“不进去了,这都几点了,我还得回去呢!”

“你等一下!”说完,梁建国拎着两兜子豆包就进了院子。

不一会儿,他和赵秋兰一起出来了,手里还抱着一个纸箱子。

“干啥着急忙慌的?”赵秋兰说:“和你姐夫喝点再回去呗,我正要炖菜呢!”

“改天的,”周东北憨笑着,“正月啥时候方便,我过来蹭酒喝!”

这话必须要提前问,不然冒冒失失直接来了,你知道那天人家宴请的是谁?自己的身份坐一起合不合适?

梁建国说:“初五下午过来吧,没外人,给你介绍几个朋友!”

“好嘞!”周东北暗自高兴,这说明初五下午的人都是他的好朋友,梁建国是兴安市建委副主任,他的好朋友能是什么身份?

“你姐早给你装了好多东西,也不让我看一眼,生怕我舍不得!”梁建国笑着把手里的纸箱往他自行车后座放。

“小心点骑,别摔碎了!”赵秋兰叮嘱道。

“啥呀?”周东北问。

“还能是啥,你们除了烟酒,还能喜欢啥?”

“太好了,豆包换烟酒,这买卖不赔!”周东北不仅没有客气,还开了句玩笑。

有来有往,关系就是这样越处越好的。

此时他如果推辞,东北人就把这种行为叫假假咕咕,说的是一个人不够大气,小心眼,能装假……

梁建国回仓房找了根麻绳,“绑上点吧,不然容易掉!”

周东北赶紧接了过来。

他猫着腰一边绑着绳子,一边说:“对了,姐,电视票那事儿多亏了林局长,挺不好意思的,我是不是该去看看?”

商业局的局长林玉山,是通过赵秋兰认识的,否则人家凭啥搭理自己?

可自己不能因为有过一面之缘了,就不管不顾硬贴上去,如果不和赵秋兰打声招呼,这就是典型的隔着炕沿就往炕上爬,让人反感。

赵秋兰笑道:“巧了,老林媳妇特别爱吃黏豆包!”

“嗯呐!”周东北没再多说,因为人家一句话就已经点的清清楚楚。

一、我知道了,你去吧!

二、不要送贵重的礼物!

周东北脑子转的很快,这事儿换个人一定会很奇怪,不要送贵重礼物?他第一次去找林玉山的时候,不也拎了两瓶茅台吗?

可不要忘了,当时周东北说的是:我姐说您好这一口,给您拿了两瓶酒。

意思很明显,送酒的主人不是他,而是赵秋兰!

但是,他再登门性质就不一样了,是通过赵秋兰熟识以后,他个人想表示感谢。

此时就要适合他的身份,还要去考虑赵秋兰和林玉山他们之间的关系。

赵秋兰说家常的黏豆包就行,那就说明他们关系很近,而送这个,更适合此时周东北的身份。

什么身份?

他是赵秋兰的干弟弟,是自家人!

很快他就绑好了,抬腿上车,“姐,姐夫,新年快乐!”

两个人笑着挥手告辞。

到家以后,周东北打开了箱子。

里面的东西让他吃了一惊,两瓶茅台,两瓶五粮液和两条软包中华烟。

价值不菲!

茅台和五粮液此时定价虽然不高,但都需要侨汇券,换算一下,也是一百多一瓶。

中华烟现在的价格是40元一条,看似也不算贵,可问题是这些东西有钱你也买不到!

印象中,直到1988年的夏天,全国才放开13种名烟的价格,开始上市供应。

当天,一条中华烟就从40元涨到了65元,第二天又涨到了72元一条!

因为烟酒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刺激了其他商品的物价快速上涨,从而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抢购风潮......

物价飞涨,人们觉得存钱不如存物,于是银行排起了长队,造成了大范围的挤兑潮。

各大城市的老百姓几乎见东西就买,什么彩电、冰箱、自行车、首饰、电扇等等,既抢购保值的商品,也抢基本消费品,有人一下子买了几百公斤的食盐,还有人囤积了上千盒火柴。

这股蔓延全国的商品抢购风潮,足足持续了半年之久,后来,国家出手凭票供应才逐渐消停下来。

想起这些,周东北摇头苦笑,真是个疯狂的年代!

他将这些东西都藏在了书桌下面的柜子里,又锁好,这些自己还不能享用,得留着送礼!

躺在被窝里,想着今天的事儿。

梁建国夫妻二人对自己真是不错,即使自己曾经救过赵秋兰,可关系还在于怎么处,否则感谢过后,也就渐渐淡了……

第二天。

他拎着满满一兜子黏豆包去了商业局。

不出所料,林玉山非常高兴,喊进来一个小伙子,让他把这些黏豆包放在外面背阴又安全的地方,还一再叮嘱千万不要丢了。

周东北只坐了两分钟就起身告辞,而这次,林大局长一直送他到了走廊上。

第78章 送鸡蛋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

赵玉芳打了一盆面浆,和闺女两个人,把周东北房间重新糊了遍报纸。

晚上。

粮票换鸡蛋责任有限公司,第N次非正式会议正式开始。

首先,周大董事长对公司唯一的两位员工,张学军同志和朴满囤同志,提出了表扬。

口干舌燥后,拿出了一沓大团结。

“明天可以休息了,这是二位优秀员工的工资以及奖金,好好过个肥年吧!”

老嫖已经听的头昏脑涨,不知道这个货啥时候这么能白话了,见到发钱,才精神起来。

二虎一把抢了过去,数了一遍以后,吃惊地长大了嘴巴,“我艹,出血了呀,100块!”

两个人翻来覆去查了好几遍,两张小脸都乐开了花。

周东北见二虎没再提奖金的事儿,松了口气。

截止到今天,粮票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明天大副食就上半天班,自己得去把帐结了。

年后砖厂就要开工了,不能让姐姐再去了,所以昨天跑了趟粮食局,让孙广志以后给自己留一些粮票,并且承诺按照市价兑换。

孙广志哪能同意,坚持一分钱不赚,他也就没再客气。

他让姐姐半个月去找一次孙广志,然后继续在家收鸡蛋,即使量不大,但每个月也比砖厂赚的多。

最主要这个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能在家陪着母亲,连家务活都不耽误。

“哥,啥时候开工?”二虎一脸兴奋。

老嫖伸了个懒腰,“休息几天,接着大展宏图!”

对于两个人的态度,周东北非常满意,甚至都有些意外。

二虎还好一些,他虽然莽撞,但性子纯良,也肯吃苦,可老嫖绝对是一身的懒肉,他能坚持下来,不得不说是奇迹中的奇迹。

当然了,这里也有自己逼他的原因,听说要去森警队告他,他才打消了偷黑材的想法。

周东北依旧端坐在小板凳上,笑呵呵道:“过了年以后,咱们就改行了!”

首节上一节66/5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