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东北往事 第477节

奠基仪式,红旗招展。

高台两侧绑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台前是跨度18米的最新型充气彩虹门,这是东北公司派人专程去盛京买回来的,在兴安城还是头一份。

岳红山和武邙一二把手全部到位,这是兴安市近年来最大的工程项目,兴安日报社、兴安电视台也都到了,区分局和市局出动了好多警察维护现场秩序。

岳红山首先讲话,接下来是武邙,周大老板被排到了第九位,还得始终面带笑容。

领导们才华横溢,挥斥方遒,市府办郑主任轻轻拉了一下周东北,低声说:“武市还叮嘱我找你呢!”

两个人此时是站在舞台一侧,又比较靠后,倒是不引人注意。

周东北陪着笑,压低了声音:“领导厚爱,我说我太年轻,何德何能组建企业家联合会……”

郑主任笑道:“这话说的,你要是不行,整个兴安市谁还能有这个凝聚力?”

“辛苦郑主任了!”他点到为止,不再过分谦虚。

“那行,忙完以后,我喊上民政局老魏,咱们再碰碰,另外……”

周东北说:“郑主任,有什么但说无妨!”

他笑了笑,“我也是一点儿小想法,是不是拉上红松集团的马志强马总,来个联合发起人,你觉得怎么样?”

周东北马上就明白了,原来这位郑云峰郑大主任和马志强是关系,笑着答应:“好好好,我和马总也是老朋友了!我随时等您的电话,咱们仨就在东北大饭店边喝边聊,我可是听说过,主任您的酒量相当好!”

郑云峰一脸满意的笑,这小子不错,一点就透,还特意点出了“咱们仨”,第一次沟通,确实不能喊老魏……

终于轮到了周大老板,主持人把麦克风递给他,他大步走到了舞台中间,也不见演讲稿。

舞台上,电视台的摄影师扛着一台摄像机,下面是一台固定位置的摄像机,还有去了个摄影师在不停地咔嚓着。

舞台下,所有人都仰着头,望着这个高大的年轻人。

第647章 讲话

周东北小寸头理的干净利落,今天穿了件半袖白衬衣,黑色西裤的裤线笔挺,皮鞋黑亮,这身衣服十分低调,低调的就像舞台下那些机关干部一样。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掌声响起。

“今天,步行街及人防地下商城工程隆重开工,作为工程建设者,能参加今天的开工典礼仪式,我感到十分高兴和自豪。”

掌声又一次响起。

“首先,我代表苏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兴安分公司以及东北建筑工程公司全体员工,对开工建设表示热烈祝贺!向前来参加开工典礼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各级领导部门给予我公司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掌声热烈。

“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将发扬“不怕苦、不畏难、敢打硬仗”的精神,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克服施工过程中的一切困难,与各单位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合同,保证优质、高速、圆满地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向各级领导和市民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胜意!”

掌声如潮水一般响了起来,下面好多同行的老总都来了,竞标已经失败了,接下来就得维护好周大老板了,看看能不能分一杯羹。

得到过承诺的市建、一建、德明以及磐龙建筑的几位老总站在一起,鼓着掌,春风满面。

高台上,武邙伏在岳红山耳边笑道:“如果不认识的,还以为这小子是多大干部呢!”

岳红山哈哈大笑,“你别说,这小周讲话还是很有水平的!”

武邙嘴角含笑,“今年我市的十大杰出青年,您看……”

“候选吧,看看大伙的意思。”

“好!”

不只是这二位如此欣赏,舞台上其他领导也是刮目相看,而舞台下面,更是无数双炙热的眼睛追随着周大老板高大的背影。

市府办公室几个女孩叽叽喳喳。

短发女孩说:“我听说他结婚了……”

矮个女孩叹了口气,“哎,好马都让猴儿骑了!”

女孩们都笑了起来,一个高个长发女孩轻轻咬着下嘴唇,大眼睛眨都不眨盯着舞台。

短发女孩用肩膀撞了她一下:“婷婷,拿下他!”

戴眼镜的女孩说:“对,结婚怎么了?搁楞黄他!”

“就是,宁咬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去一边拉去!”罗婷脸都红了,“一帮臭丫头,没羞没臊的,别瞎说!”

短发女孩伸手掐在了她腰上,女孩们嬉笑起来。

鞭炮隆隆,众多领导拿着绑着红绸子的铁锹,来到舞台下一片砂石前,这里立着一块大花岗岩,上面雕刻着两个大字:奠基!

领导们象征性地扬几锹沙子,掌声雷动。

奠基仪式结束后,所有领导都到了东北大饭店就餐,周东北忙前忙后,酒都没好好喝上几口。

这顿酒本来说好的是市府买单,可周大老板怎么可能让他们花钱。

可谓是宾主尽欢。

兴安所处位置是北方偏北,每年最迟十月中旬就会下大雪,所有室外工程全部都得停工,步行街项目工期有限,又是分段施工,要加班加点赶快开始。

不过北山那座桥就不需要这么急了,项目定在了明年的四月开工,周东北要把贷款那800万都用在这座桥上。

这座桥的事情还没有宣传,本来孙广志的意思,让他在今天奠基仪式上顺带着宣布此项捐赠,可周东北觉得不能喧宾夺主,还是以后再说。

步行街项目已经开始施工,可徐辉的房子还没买好,这年头也没有房屋中介,只能靠亲戚朋友四处帮忙打听。

说来也巧,这天傍晚,挺着大肚子的盛夏和老婆婆赵玉芳遛弯,在和邻居聊天时得知,自己家楼上正在卖房子,于是赶快联系。

商业局家属楼都是一梯两户,周东北是将2层的两户都买了下来,打通后成了一户,可一层两家一起卖这种事情并不好碰。

楼上是商业局办公室主任江宏明家,他两口子住东厅,儿子和儿媳妇住西厅,听邻居说他儿子去了外地,要卖的就是他儿子家那套。

这天晚上,周东北和盛夏上楼敲开了房门。

“嫂子,在家呢!”他笑眯眯地说了句废话。

钱如意明显有些尴尬,虽说住了这么久的邻居,可和这个疯子碰面的时候并不多,想起当年他在公安分局对自己的羞辱,就气不打一处来。

周东北买楼下房子的时候,就知道江宏明住在楼上,这是他们的大局长林玉山说的,没有林玉山,他也不可能买在这儿。

当年马晓华想加入兴安市诗词协会,江宏明的媳妇钱如意百般阻挠,在区分局会议室里更是撒泼打滚没完没了。

无奈之下,他通过林玉山找到了江宏明,让他来分局带走了媳妇……

“快快快,快进屋!”钱如意笑容僵硬,但还算客气。

“嫂子,第一次登门,也不知道买点儿啥,给江哥拿了两瓶酒!”

“你看看,邻里邻居来的,就来呗,买啥东西呢!”

嘴里虽然这么说着,手还是很麻利地把塑料袋子接了过去,不用打开就看得清楚,里面是两瓶茅台。

“江哥在家吗?”

换好鞋后,周东北又蹲着帮盛夏换上脱鞋。

钱如意把酒放在了旁边的柜子上,笑道:“在阳台抽烟呢,哎呦,看看我们的周大经理,对媳妇真好!”

说着话又摸了摸盛夏的胳膊,“小夏呀,你可真有福气!”

盛夏笑道:“他呀,也就是在外人面前表现一下,回家就是大爷,油瓶子倒了都懒的扶,还得我上顿下顿伺候……”

钱如意说:“得知足,哪能既让男人在外面得像驴一样努力赚钱,回家还得像小媳妇一样啥活儿都干?”

周东北笑道:“嫂子这话我爱听!”

盛夏打了他一下,三个人都笑了起来。

江宏明从阳台回了客厅,“哎呦,周总?真是稀客,快进屋,快快快!”

周东北热情地和他握手,“你说这楼上楼下住着,可总也碰不上,哪天嫂子做什么好菜,江哥你得喊我……”

“必须滴!到时候咱哥俩好好喝上几杯!”江宏明打着哈哈,请他夫妻俩落座,钱如意张罗着沏茶。

江宏明家挺宽敞,窗明几亮,看得出来钱如意是个利落人。

地面铺着近几年流行的地板块,木本色,清漆刷的很亮,布艺沙发宽大舒服,对面是套红松集团产的板式组合柜,矮柜上放着一台24寸大彩电。

周东北和他实在是没多少共同话题,寒暄几句后开门见山,“我听说江哥要卖房子?”

这疯子搬来一年多了,一次没来过家里,从他两口子进屋,江宏明就一直在揣摩着,没想到竟然是问房子的事儿。

“是!原本是给儿子买下来的,没想到结婚才一年,这小子就跟着媳妇跑去了她老家,你说要儿子干啥?最后还不是给人家养的?”

钱如意嗔怪起来,“行了,怎么就是给别人家养的?以后有孩子不姓江?”

“姓啥有个屁用?几个月都看不着人影!”

“……”

第648章 买房

周东北对他儿子有点儿印象,在楼道里遇到过两次,小伙子长得挺精神。

林玉山曾经说过,说周东南刚到商业局的时候,有段时间江宏明想把她介绍给儿子,后来知道她是大名鼎鼎的周疯子的姐姐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林玉山还开玩笑说,你小子耽误了你姐的大好姻缘。

眼瞅着两口子要吵起来了,盛夏连忙岔开话题:“江哥,你们是要卖这套?还是……”

“卖我儿子那套,空这么长时间了,他们回来的话,家里也够住,不如就卖了得了!”

“打算多少钱?”盛夏问。

江宏明惊讶起来,“你们要买?不会吧,一层还不够住啊?”

周东北说:“帮一个好朋友买的,他近期要结婚。”

“呦,那正合适,”江宏明点着头,“那套房子是我儿子结婚时装修的,这还不到两年呢!两室一厅,一共64.2平,比我这边儿小点儿,少了个房间!对外我要卖一万五,给你朋友省两千,一万三,你看行不行?”

“行!”周东北丝毫都没犹豫,其实这个价格已经比他买的时候贵出了三四千,但这两年的房价确实上涨,而且人家还是三楼。

这年头,三楼属于黄金楼层,卖的就是比二楼贵一点儿。

“那行,咱们过去看看!”江宏明起身要往出走,“我儿子就住了一年,家具什么的都还是新的呢!”

“不急,”周东北说:“还有点儿事儿。”

江宏明有些奇怪,以为他要说过户的事儿,“公产,你也知道,暂时还过不了户……”

“这个我知道,坐,江哥,不急着看!”

不是不急,是没必要看,因为装成啥样他都得砸了重新装,毕竟是送给徐辉的,总不能房子是二手的,装修也是。

江宏明一头雾水的又坐了下来。

“是这样,我想问问江哥,你们现在这套房子想不想卖?”

钱如意脸色就难看起来,这是什么话,我们住得好好的,为啥要卖?

周东北也知道这话问的唐突,可没办法,此时的兴安市还没有商业小区,所有楼房小区都是公产房。

他也想给徐辉整套豪华别墅,可奈何兴安市根本就没有,不然自己怎么可能住这儿?

事实上,从沪市一家叫中华企业的公司在1979年推出20套住宅开始,我国就有了商品房的雏形,可直到1987年,还一直处在萌芽阶段。

首节上一节477/5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