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东北往事 第181节

今年家里虽然也包了好多黏豆包,可此一时彼一时,今年的黏豆包不能是主力了。

商业街逛了两天,只买到了两根鹿茸和三只飞龙,其他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了。

这天,他蹬车去了商业街东头的百货商场,看了一圈电视机的价格,不由也是咋舌,今年虽然不用电视票了,可一台18寸的彩电,竟然涨到了3180块钱!

真是抢钱一样!

“同志,”他趴在柜台上问里面的女营业员,“那个金星牌14寸彩电多少钱?”

“哦,这个是新到的货,C37-401型,1790元!”

“怎么涨这么多?我去年过年前买的牡丹14寸彩电,一台才1050!”

营业员笑了,露出一对好看的小虎牙,“那是啥时候的事儿了,下半年就涨了!”

说着话,她伸出了四根手指,“差四寸,就差了1390块钱!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你说差了四寸而已,能有多大区别……”

周东北记了起来,1986年的下半年,确实有过一次彩电的涨价潮,可没想到竟然持续了这么久。

他想了想,还是得买14寸的,这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给家里买的就是14寸,如果给盛夏家买18寸的,母亲虽然不会生气,可心里难免会不舒服。

“同志,给我开一台金星吧!”

女营业员还以为他就是瞎打听,没想到人家买了,于是笑呵呵赶快开票。

他又买了天线和几十米的线,把电视机的纸箱牢牢绑在后车座上。

路边,几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在打出溜滑。

助跑到冰面前,两脚站立,人就滑出了七八米远,滑出好长一条冰道。

他一边绑着电视,一边笑呵呵看着,孩子的世界真好,时间无比漫长,无忧无虑。

这时候总盼着快快长大,可长大后才发现,原来懵懵懂懂的少年时光,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成年后什么都懂了,却没了意思。

顶着北风往家骑,琢磨着过了年的规划,手里现在的钱还是太少,不然何必这么遭罪,整台桑塔纳开多舒服?

娘的,自己要是这时候买上一台,绝对是兴安一哥!

哎!

失败,一年了,拼死拼活才攒下二十几万。

而一台桑塔纳在1987年,全办下来至少要11万,可以后用钱的地方太多,现在根本就不敢乱动。

另外,枪打出头鸟,太招摇了也不是好事!

想想,红升乡太过偏僻,如果能搬到市里就方便多了。

可现在兴安市还没有商品房,就算想买房子都费劲,市里绝大部分都是单位分的房子,公产又不让私下转卖。

即使自己真能找到合适的,花点钱买下一户,可什么手续都办不了。

一个月前,他曾试探着和母亲提过,大意是以后有钱搬城里住,可母亲连连摇头,说在红升乡已经住习惯了,哪儿都不去,哪儿也没这儿好!

故土难离,这一代人都这样,想改变他们很难。

再有,自己也舍不得盛夏,可要说连她家也搬进城,自己还真就没这个实力,起码现在没有!

难道以后要在红升乡整宅基地盖四合院?

这特么不成土财主了嘛!

不行,绝对不行!

话说以后能不能在市里弄块地皮呢?可兴安市是自己的终极目标吗?

快到大铁桥了,这是横跨汤旺河两岸跑火车的桥,据说是当年小鬼子修的,也不知道真假。

前面有人步行,大衣领子立着,大冷天竟然也不戴个帽子。

他缓缓从这人身边骑了过去,眼角余光看到他的侧脸后就是一愣,车把一晃,差点没摔倒。

杨红岩!

把王老骚煽了的杨红岩!

他穿着一件崭新的铁路劳保棉大衣,左边的头发露着青茬,右边的长发遮住了一半脸,细长的眼角斜斜向上吊着,见有人回头看他,那只眼睛瞬间就凌厉起来。

周东北心脏就是一紧,隔了几十年,没想到自己又一次看到了这个人!

自己是装疯,可这个人绝对是真疯,是那种完全不可理喻间歇式的发疯。

他快蹬了几步。

上次图四就和自己说过,说红岩回来了。

一般人犯了这么大的案子,起码要在外面躲两年,可这还不到一年,他竟然就回来了,而且还如此招摇过市!

这家伙不会消停,估计用不了多久还得出事,不知道这次谁会倒霉,是不是应该告诉海哥?

盛夏家大门没关,他推着车直接进了院子。

牛素芬抱着盆从仓房出来,“东北,今天咋回来这么早?”

“婶儿,”周东北笑呵呵支好自行车,“快过年了,我去百货商场,给家里买了台电视……”

牛素芬好一阵惊喜,“这孩子,花这钱干啥?你看看,快进屋,快进屋,冻坏了吧?”

“不冷!”周东北说着话,开始解绳子。

“孩儿他爸?他爸?”牛素芬嚷了起来,“你出来……”

房门开了,盛建设披着棉袄出来了,“喊啥呀?”

“东北给家里买了台电视,快,快帮帮忙!”说完,她端着盆就往屋里走,“这大春儿,放寒假也不消停儿在家呆着,又不知道野哪儿去了……”

第223章 一家人

未来姑爷给家里买电视,盛建设当然很高兴,可还是埋怨了几句,这才帮他搬进屋。

爷俩打着纸箱,牛素芬絮絮叨叨:“我听说又涨价了,是不是比你家那台贵?”

“涨了点儿,不多!”周东北笑呵呵说。

“呦,是金星的,这是沪市产的,大牌子!”盛建设抚摸着电视的外壳,“金星,这牌子,杠杠滴!”

“傻老娘们,瞅啥呢?麻溜收拾出放电视的地方啊!”盛建设喊了起来。

“哦!”牛素芬答应了一声,脸色却有点冷了下来。

刚才只顾着高兴了,没仔细看纸箱,本以为起码是台18英寸的,可等电视拿出来以后才发现不对,看样子应该和老周家那台一样大小……

她也清楚,即使14寸的也不便宜,总不能当面撂脸子,不然那死丫头回来一准儿和自己翻脸。

起身去收拾靠东墙的箱柜,拿起上面两个瓷瓶放在旁边,又抽出了一根鸡毛掸子,刚掸了几下,盛建设就说:“放这儿?不好不好,这不得偏着头看哪!”

“那放哪儿?”牛素芬手里的鸡毛掸子停了。

盛建设也没看出来她不高兴,扭头看了看,“还是放北墙柜子上吧!”

“这多远哪!”牛素芬说。

虽然她没明着说出来,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电视这么小,放北墙坐炕上能看清吗?

盛建设抬起了头,这才听出来她话里有话,脸色难看起来。

周东北笑了,“婶儿,你说的对,我觉得也应该放东边,看的时候侧过身子就行,我家就这么放的!”

“你和我叔,还有我爸妈,都先对付看着,等这一两年我多赚点钱,给你们都换大的!”

牛素芬尴尬起来,盛建设没好气瞪了她一眼,抱着电视就放在了东边的箱柜上。

“我去烧水!”牛素芬出去了。

盛建设拿出烟,递给了周东北一根,一脸的不好意思,“东北,你婶子就这样,刀子嘴豆腐心,别看啥事儿咋呼的欢,可她是属耗子的,撂爪儿就忘……”

周东北划着火柴,帮他点燃后笑道:“叔儿,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从小看着我长大,就像自己家孩子一样!我和小夏青梅竹马,现在又是这样的关系,以后早晚都是一家人……”

“既然是一家人,又是自己家的孩子,哪儿有什么对和不对?你们是长辈,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世事见解,都比我们强太多了!所以你们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们做小辈的都得听着……”

一席话差点把盛建设说哭了,这孩子,太懂事儿了!

两个人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室外天线架好,中间周旺还跑过来帮忙。

盛建设跑出去扯着脖子喊:“行了,行了,东北,别动了,别再动了,真亮了!”

周东北把天线固定好,这才顺着木梯子下房顶,周旺在下面扶着梯子,仰着头说:“你慢点,踩稳当点儿!”

板杖子外,小喇叭李嫂一只手搭在额头上,“老二,安天线呢?”

“嗯呐!”梯子上的周东北答应一声。

李嫂嘴里啧啧有声,听着就像给小鸡喂食一样,“看看这姑爷,多好,没娶过门呢,就这么会溜须……”

屋里。

电视里播放着港岛连续剧《秦始皇》,刘永饰演的嬴政霸气侧露,这已经是兴安电视台第二次重播了。

周旺笑道:“不错,不错,挺真亮!”

“晚上你爷俩必须喝点,”盛建设扯着周东北不让走,“老旺,你也不能走,他妈把酸菜都炖上了……”

“叔儿,我晚上真有事儿,天都黑了,我去接小夏,然后和朋友一起在外面吃了!”

盛建设见他真有事儿,就不再多劝,对周旺说:“老旺,咱哥俩可很久没喝了,晚上喝点,今儿高兴!”

周旺也不矫情,笑着对周东北说:“和你妈说一声!”

“嗯呐,我告诉我妈,我姐也不回来吃了!”

盛建设说:“等会儿我让你婶子去喊你妈,你们都不回去了,她还做啥饭?过来吃得了!”

周东北穿好大衣往出走,牛素芬正哈着腰往大锅边缘贴玉米面饼子,锅里的酸菜白肉热气腾腾,粉条子还在旁边的搪瓷盆里,这玩意儿吸汤,得最后下锅。

牛素芬抬起头惊讶道:“东北,干啥去?”

“婶儿,我去接小夏,晚上我们和几个朋友在外面吃了!”

“这孩子,”她埋怨起来,“死冷寒天的,用不着天天接!再说了,外面吃饭多贵,回来吃吧!”

“嗯呐,今天特殊情况,明晚就回来吃……”他笑呵呵应付了两句就走了。

盛建设打发媳妇把赵玉芳喊了过来,四个人刚围着炕桌坐下,盛春就回来了,吃了几口饭就兴高采烈地看起了电视。

这顿酒,盛建设一句没提过去的事儿,亲家俩喝的十分开心,

周旺两口子回去以后,牛素芬刷碗,盛建设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开始数落起她来。

“不是我说你,你那张脸咋就那么急呢?”

牛素芬不吭声,碗筷“啪啪”摔的那叫一个响。

“你琢磨琢磨,东北是抠门的孩子吗?14寸的不是钱?还有姑娘的工作,咱家花一分钱没有?”

碗筷声小了一些。

“你以为他买不起18寸的?”

“那咋还买了台14寸的?”牛素芬问。

盛建设反问她:“他家多少寸的?”

牛素芬没说话。

首节上一节181/5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