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东北往事 第108节

“他厉害不?”

盛春洋洋得意起来,“你们知道二壮的大哥是谁吧?”

“猪大肠呗!”

“那你们知道猪大肠的大哥是谁?”

一个大眼睛的小子说:“孙大马棒呗,这谁不知道!”

“过年的时候,我姐夫把孙大马棒他们都打住了院,你们说厉不厉害?”

“我艹!姐夫牛逼呀!”

“他叫啥呀?”

“真的假的?”

“我好像真听说过,说他们几个人都住了院……”

“大春,姐夫这么牛逼,你咋不早说?”

“我咋不信呢?”

盛春没好气瞥了一眼小矮胖子,“不信拉倒!”

“……”

周东北走到盛夏身边,见她眼眶发红,知道这是打后悔了。

他柔声说:“以后别这么冲动,有啥话不能好好说?”

“大春儿一直都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你这一巴掌,弄不好就会起反作用,真把他们逼的离家出走,去少林寺当和尚怎么办?”

他说完就后悔了,就见盛夏的眼泪成双成对的开始往下掉。

这条街上虽说不是人来人往,可时不时也有人走过,周东北又不敢去搂她,只好柔声细语的劝。

可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路过的指指点点了,他连忙说:“姑奶奶,你要是再哭,我就得被当成流氓抓起来了!”

“扑哧”一声,盛夏破涕而笑。

他松了口气,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姑奶奶这点好,容易哄。

两个人往河西骑。

“看哪,”盛夏指着黎明小学的大门口说:“你看看,租小人书的书摊都出来了!”

周东北扭头看了一眼,笑道:“记不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你天天跟在我屁股后,流着鼻涕眼泪,追着我要《西游记》看……”

“烦人!”盛夏娇嗔地瞪了他一眼,“我才不流鼻涕呢,你小时候最爱流鼻涕了,还是大黄鼻涕,可埋汰了!”

“扯淡,我才不流黄鼻涕,你说的是二虎……”

“就是你!”

“……”

第129章 又见胡老三

两个人说说笑笑,边骑边聊。

“对了,我听说小屯的王木生,去鹤市煤矿上班了!”盛夏说。

“是吗?”周东北还真有些意外,上一世的王木生可没去他两个哥哥那边,他先是养了一辆卡车跑运输,还承包了几辆去翠峦的小客车,牛逼的很!

看来自己这只小蝴蝶,不只是让他爸变成了公公,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笑了笑,“挺好,去井下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四十分钟后,两个人来到了河西桥,水泥桥很敦实,据说是当年小鬼子修建的。

周东北有时会很费解,在这座东北小城里,不管是老毛子留下的建筑,还是小鬼子那时盖的,干活的可都是国人,但为什么就那么抗造呢?

上山拉木材的土路,任凭拉木头的大车来回碾压了几十年,硬是比市区几年前新的修板油路都结实。

想要放倒一座老毛子留下的大烟囱,大铁锤和铁签子上去,一下一个白点,拆除比建筑都费劲……

再看看后来国人的一些豆腐渣工程,想想都寒心!

到底是监工不同?还是干活的人不一样了?还是……钱闹的?

过了桥,西岸有一些单位、派出所以及林业中心医院,再往西走都是农田。

汤旺河支流从南山方向蜿蜒流过来,在桥两侧形成了两个大湖,这里是未来的兴安市水上公园。

湖水继续往北,最终流入汤旺河。

顺着河坝下的土路往西南方向走,前面大约两三里地的位置,这条支流甩了一个大弯,这个位置就是河西湾,沙石很多。

突突突

一辆拖拉机从两个人的身边经过,卷起一阵尘土,让人睁不开眼。

“这都是拉沙子的吧?”盛夏喊。

“是!”

“咱们小兰河啥时候能这么热闹?”

“快了!”

迎面又过来一辆130小货车,周东北见车厢竟然是空的,有些奇怪。

“走,快点骑!”他喊了一句,两个人用力蹬了起来。

越往前走车越多,很快就没法骑车了,两个人在河坝边把车锁好,又轻轻放倒,贴在河坝上,避免被来回的车辆刮到。

两个人往河坝上爬,因为太陡,周东北朝她伸出了手,盛夏也没忸怩。

扯着手上了河坝,放眼看去。

前面一二百米处的河坝外面,挤了大约三四十辆机动车,拖拉机,130小货等等,更多的是解放141和东风140。

其中一辆老毛子的卡玛斯很是显眼,这种重卡限额载重是13吨,其优点是性能强、皮实耐用,缺点是噪音大、排量大,油耗也高。

河坝下面,沙滩上停着二三十辆独轮车,推车的人坐在地上,还有人坐在车上抽着烟,没人干活。

周东北有些奇怪,这么多车排着队,咋不干活呢?

盛夏说:“怎么听着好像吵起来了?”

“走,”周东北始终没松开她的小手,拉着往前走,“咱们过去看看!”

再往前走十几米,远远就听乱哄哄的,好多司机上了河坝,两个人凑了过去,不过没有再往前挤。

“师傅,这是怎么了?”他问身前一个司机师傅。

“操!”这人骂了起来,“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起妖蛾子,说是要涨价!”

涨价?

周东北就是一喜,好事儿!

有人喊:“出来了,出来了!”

周东北目光穿过人头,看了过去……

我艹,胡老三!

他有些发懵,还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没想到在这儿碰上这个货,难道他是水利局副局长刘明亮的小舅子?

不会这么巧吧?

或者是他小舅子找来看场子的?

可这个货除了能装逼,打架就是个面瓜,谁会找他看场子?

胡老三小分头上抹了好多头油,看着就像假的一样,此时如果有苍蝇上去,一定打滑站不住。

他依旧穿着那套黄校毕,裤线笔挺,十分精神。

这几年特别流行这种衣服,尤其这些社会混混,穿的更多。

所谓校毕,就是老式毛料的空、陆等校官服装,去掉肩章和领章,肩膀一边还留有一条佩戴肩章的布带。

这两个布带谁都不拆,因为拆掉就不是校毕了,这就像后来流行的西装,袖口处的商标必须得留着才行。

不只是套装,同时还流行将军呢的校毕大衣,里面都是驼绒的,价值不菲,一般小混子可穿不起。

“各位,各位!”胡老三喊了起来,他身边又围上来几个小子,一个个抱着肩膀抖着腿。

这几位周东北都见过,去年在粮食局门前换粮票的时候,他们也去了。

场面安静下来。

胡老三拿出根烟,刚叼在嘴上,那个叫二胖的划着了火柴,帮他点燃。

“你们都是司机,和你们说多了也没啥用,这样吧,你们把我的话带回去,告诉领导……”

“从今天开始,细沙三块一方,中沙四块五,粗沙六块!”

人群乱了套,好多人骂骂咧咧,越说越难听。

“各位,各位!”胡老三抽了口烟,挺胸收腹,“稍安勿躁!”

周东北暗自好笑,这货出息了,竟然会咬文嚼字了。

“不是我要涨价,你们也看见了,”说着话,他往下面指了指,又背起了手,缓缓踱着步,派头十足。

“这里大车下不去,沙子需要独轮车往上运,现在有32辆了,可还远远不够,还得雇……”

“是他们不干,是他们累的受不了要涨价,明白了吗?”

“同意这个价格的,就那边排队等着,做不了主的,赶快回去找领导,决定了再来好不好?”

所有人都不动,看着他虎视眈眈。

胡老三眉毛立了起来,一只手很有力量的挥了挥,“我胡老三是谁?你们满兴安市打听打听去!咋地呀?还想和我支吧支吧?”

说着话,二胖、老五和强子他们都从腰里扯出刀,其中一个叫黄皮子的,手里竟然是把大号的沙喷子。

周东北低声对盛夏说:“别动,等着我!”

说完,他轻声对身前那个师傅说:“我听说红升乡小兰河的沙场,粗沙才五块钱一方,采沙装车啥的贼方便……”

那师傅回头说:“我知道那边,就是远了点,也被承包了吗?”

周东北点了点头,却不再多说,迈步往前走,伸手又拍了一个司机肩膀:“师傅,我听说红升乡小兰河那边,粗沙才五块钱一方,不用筛的细沙更便宜,采沙装车啥的也方便……”

人群中的胡老三还在耀武扬威骂骂咧咧,一会儿功夫,周东北已经通知了二十多个司机。

他也不往里走,一直都贴着人群的后面,走两步就拍一个,说完继续往前……

很快,他的这番话就在人群里传播开来。

此时,他已经回到了盛夏身边。

“刹愣儿排队吧!”胡老三伸手抚了一下油光光的小分头,“还愣着干啥?掏的也不是你们自己钱,这才涨多点呀,有啥舍不得的……”

司机们开始往河坝下面走,没人说什么,只是相互低语着,毕竟谁都不想惹这个麻烦。

“走吧,回去和领导说去!”

首节上一节108/5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