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大国飞跃 第220节

听到此,周夏严抬起头,看着李振强的眼睛问道:“李哥,是不是有领导动心了?”

李振强有些尴尬。

但他最终还是点头说:“是的。你也知道如今咱们国家急需投资,而霓虹和我们一衣带水,正好两国互助。当然,具体的还需要看你的态度。”

周夏严理解李振强他们的想法,别说现在,就是后世这种言论照样大有市场。

不过他并不准备同意。

周夏严想了想道:“李哥,你要明白,电子游戏机是如今咱们少有能向外进行文化输出,并获得高额利润的产品。虽然咱们在明珠制作了不少动画片,甚至拍了科幻电影。但那些被西方国家审查很厉害,影响力根本无法与电子游戏相比。所以我个人更趋向于独立自主,同时与迈瑞肯的杰瑞劳森合作。如果加入霓虹,我怕他们借机往电子游戏里面加入私货,甚至会搞出田氏代齐的勾当。”

这可不是周夏严杞人忧天。实际上,据他研究,西方对付华夏可是不遗余力的。除了热战、经济战,文化战更是其中重要一个环节。

不说西方伪造的那些历史,就说以霓虹代替华夏成为东方文明这件事情,国际资本就做了无数的工作,投入了海量资源。

因此,周夏严肯定不能和霓虹人搞共同开发,要不然到以后,主导权谁知道会不会落在对方的手里?

李振强虽然受上级委托来询问,但其实心里也不愿意现在搞什么合作。

双方目前可是竞争对手关系,华夏现在已经隐隐有与雅达利并驾齐驱的态势,莫名拉着一个刚起步的霓虹,这是嫌自己赚钱太容易吗?

周夏严见李振强不再说,心中不由得一阵轻松。

这时,他想起了什么,忙问道:“李哥,我以前让你提醒上级跟霓虹人贷款的时候,特别是长期贷款,不要用霓虹元归还。这个现在执行的怎么样了?”

70年代末,为了发展经济,升级技术装备,华夏大量引进了霓虹的各种技术和设备。为了弥补自身的资本不足,我们从霓虹借贷了大量资金。

当时的霓虹也非常慷慨,贷款额相当大,大多是低息甚至无息。

只不过这些贷款都是借霓虹元,然后归还霓虹元。

似乎很合理对不对?

但周夏严却知道,这其中埋藏着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霓虹元会在几年后超大幅升值!

其实在二战以后,霓虹元对美元的比价就一直在升值。

1949年,迈瑞肯占领当局确定霓虹元兑美元的汇率为360∶1。而后来霓虹元开始升值,等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以后,1977年,霓虹元兑美元的汇率升值到了240∶1,足足升值了三分之一。

当然这只是开始,因为石油危机,美元在全世界出现了大问题。

为了保住美元,1985年9月22日,迈瑞肯、霓虹、英吉利、法兰西和西德意志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迈瑞肯纽约的广场饭店签署了协议,史称“广场协议”。其主要内容是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其他几国主要货币有秩序贬值。

可惜,这个协议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

霓虹元如脱缰野马一般开始升值。

1988年年初,霓虹元汇率达到1美元兑换120霓虹元的水平,升值了一倍。

进入90年代后,汇率最高更是达到了1美元兑换80霓虹元左右,直接升值了三倍!

很多人老说霓虹因为广场协议失去了几十年,但他们却不知道,霓虹的财阀利用这次霓虹元升值资产暴涨了多少?

而作为世界上霓虹元借款最多的华夏,当时又因为这次升值,有多么大的损失?

三倍的升值,也就是说华夏当时借了一块钱,结果到还款的时候本金就要还3块钱!

这还不算利息,如果加上利息,这个偿还金额得有多恐怖?

因此,周夏严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就将自己对霓虹元升值的担忧通过李振强向上汇报了上去。这可是多少亿美金的贷款,要是还像上一世那样,华夏辛辛苦苦干了多少年的财富,还不都便宜了霓虹人?

听周夏严说到贷款的事情,李振强也严肃了起来。

他将周夏严的担忧汇报上去以后,国家立刻组织人手对霓虹汇率进行了仔细研究。这一研究才惊讶地发现,霓虹元对美元有明显的升值趋势。等再盘查国内如今各种从霓虹贷款总额,更是被吓了一大跳。

霓虹元这要真是如此大规模升值,华夏的经济肯定会受到重创。

李振强小声道:“上级已经开始整顿了,要求后续的霓虹贷款都用美元计价。另外,对以前签署的合同,也在与霓虹方面沟通,要求换成美元计价。不过似乎霓虹的银行不愿意,并说只要用霓虹元计价,愿意给华夏更多的优惠。所以……”

说到这里,李振强就不再说了。

对此,周夏严却没有什么失望的情绪。

国家做事情,怎么可能按照一个人的想法来执行?

只要一些人听了自己的建议,改用美元计价使用贷款就好。

想到这里,他看向李振强,笑着道:“李哥你不要担心。咱们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了霓虹的技术装备,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技术装备。这样一来不但省钱,而且还能提升我们自己的实力。你看看自从我们组建了自己的汽车生产线,那些原来已经陷入困境的重工厂家,是不是明显缓过来了?”

李振强听到这里不由得笑了。

的确,自从州的汽车生产线,特别是德罗宁的DMC-12跑车生产线建立起来以后。那些关联的企业就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就算是霓虹发放无息贷款,设备的价格也要比国内的设备贵很多。

而且技术普遍都已经老旧,哪里有我们自己的设备用得那么顺手?

比如军方如今的几条小面包车生产线就都是军方和国内重工企业一起搞的。当然,周夏严在里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光靠这些汽车生产线,大量的华夏企业已经重新恢复了活力,甚至有些设备都实现了出口。

周夏严除了让这些企业重新恢复过来,其实更关键的是要稳固并推进华夏的技术标准。

这可比一两台设备,甚至生产线重要多了。

第0411章 新的光刻机机会

很多人总说80年代开始国内企业的经营问题是那些企业跟不上时代,但实际上这里面是有客观原因的。

就拿装备制造来说。原来都是国产装备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技术水平不如国外发达国家,但装备什么的却能自给自足。

可后来大量引进外国装备,不但有明珠过来的二手设备,而且从霓虹获得的贷款协议中明确要求,贷款必须购买霓虹的装备。就这样,新建的项目开始大量使用国外的装备。

而所有的装备都有技术指标,小到一颗螺钉的大小、方向和扭矩,大到所有系统的协调,都需要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才能建立起来。

因此,哪怕华夏的设备发展了,但如果跟国外的技术标准不一致,那么也会被拦在新项目之外。于是乎,华夏的大量企业迅速丢失了主要的市场,立刻就陷入了经营困境。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

最麻烦的是工业作为一个体系,必须集成起来才能拥有合力,才能发挥效用。而大量国外标准的使用,直接让华夏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整合起来。毕竟相对诗和远方,苟且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国内的企业不出现问题那才是怪事儿了。

如果因为贷款用美元计价,霓虹银行不愿意批的话,周夏严反而觉得是一件好事情。毕竟这个时空,因为他的出现,华夏的重工企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通过汽车生产线,实现了整合,拥有了一个过硬的铁拳头。

而且周夏严还在明珠建立了几个控股公司,不但可以去全世界吸纳资金,而且还可以反手投资国内。也就是说,如果霓虹人不投,那么明珠公司就投资好了。

比如军方这次拿到的四款微型面包车,从长安之星开始,铃木的北斗星、三菱的DING和日产的NV200,周夏严都以量子新创造的名义进行了合资。

除了技术和少量资金,周夏严还让卢晨旺从国外高薪聘请了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四个汽车厂的技术管理升级。

他来自后世,做了十多年的技术老总,对技术管理可谓轻车熟路。那些职业管理人员属于外聘,不会如同某些国外技术人员一样整天的夹带私货,所以可以很客观地规范工厂的运行以及质量控制。

如今,四个汽车厂的生产线建设已经临近了尾声,马上几款经济实用的汽车就要下线了。

而且这四款汽车完全是华夏自主研发,呃,反正周夏严是如此认为的。所以等做完这四个汽车工厂,这些配套单位完全可以去全世界拓展市场。

这个世界发达国家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不发达,乃至贫穷的。所以他们对微型面包车的需求量也同样巨大。相信只要给的价格合适,肯定会有不少国家对这些汽车生产线感兴趣。

而通过这些大型生产线的运作,周夏严他们已经制订了一整套的技术标准。如果想使用周夏严他们的相关技术,就要遵从这样的技术标准。可以说如今的华夏工业界,已经跟周夏严前世,只能在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的夹缝中生存,彻底不一样了。

哪怕以后实施国际标准化,华夏的技术装备企业肯定也会拥有一席之地。

对了,周夏严跟中东王爷们签署的那个大型卡车工厂,也全套使用华夏的设备建设。可以说,周夏严已经将装备中最重要的汽车生产线,全系列地收入了囊中。

与李振强交换完了意见,周夏严就回到了自己的精密车间。如今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此工作,然后将那些从外国收集回来的技术源源不断地提供出去。

现如今,周夏严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就是数码相机。

后世,大家肯定对数码相机的作用认识的太清楚了。而在此时,这项技术却还处于摸索阶段。

1975年,迈瑞肯的柯达公司生产了一台类似机床模样的数码相机。

虽然这台数码相机非常丑陋,近4公斤重,只能捕捉黑白图像,还必须用特殊的屏幕才能观看拍照结果。但它却真的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可惜,作为全球最大的胶片企业,柯达担心胶卷的销量会受到数码产品的影响,所以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源在数码相机领域。

不过这项发明却吸引了霓虹厂家的高度关注。

不得不说霓虹人对新技术非常执着。液晶屏幕如此,数码成像技术仍旧如此。

今年,也就是1981年8月,索尼公司将会发布自己的第一台商用电子相机索尼Mavica。

其实以后世的眼光来看,Mavica其实是一台拍摄视频定格图像的摄像机。它的传感器会生成模拟视频信号,然后在电视上查看捕获的图像。

但即便如此,该相机对比柯达的第一台数码相机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不仅样子如同一台传统的相机,而且还采用了可交换镜头设计,有标准变焦、中焦、长焦三只镜头。

从此以后,数码相机便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很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数码相机。比如富士的DS-1P和苹果的QuickTake 100等。

没错,苹果也生产过数码相机,只是等乔布斯回归以后就将相机业务给砍掉了。

周夏严通过电子游戏、汽车电子化和数控机床挽救了半导体产业。不过他感觉国内的半导体产业的业务还是有些单薄。

别看他可以在一些边缘产业使用华夏芯片,但却不敢直接进入主流电脑的处理器领域。

那个领域是迈瑞肯的自留地,核心利益所在,敢进去,迈瑞肯必定跟华夏急眼。因此,周夏严就盯上了数码摄像领域。

如今数码相机技术还没有成熟,正好让华夏公司参与进去。只要能干成,不但会给半导体产业寻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周夏严也能做出更多,更先进的装备。

这个时代的数码技术并没有后世那么复杂,周夏严已经拜托杰瑞劳森和T皮特布罗迪帮忙购买了许多相关元件。现在周夏严有维修舱,可以用能量网制作远超这个时代精度的感光设备。所以忙碌了一段时间,原型机就已经做出来了。

只不过原型机做出来以后,周夏严还需要调整,让此时的华夏能够生产。否则一两件东西对华夏的进步可没有什么意义。

这天,他新的简化版本做到了一半,忽然电话响了。

周夏严拿起来一听,原来是首都的张工。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其他的,就听张工在那边试探着问道:“小周,你能帮忙跟明珠那边说一下,再给科学院投一笔钱吗?”

周夏严笑着问:“怎么了张工,你们所的经费紧张了?”

张工忙摇头说:“不是我们所。我们现在跟明珠搞得那个联合办公,进行得非常好。”

说到这里,可能是怕周夏严误会,张工解释道:“是我们的兄弟单位,实力更厉害,他们要是有了钱,做出的光刻机绝对能满足你们的要求。”

听到这里,周夏严有些愣了。

计算机方面比计算所还要厉害,那是哪家?

第0412章 准备进行一场豪赌

以前,周夏严一直认为华夏计算能力最强的肯定是搞半导体和计算机的这批人。但经过张工解释,周夏严才了解,科学院的高能所正在研制正负电子对撞机,那才是真正的高端。

1972年,华夏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同时提出了高能加速器预研基地建设计划(七五三工程)、50GeV质子同步加速器计划(八七工程)。

不过这些计划后来因为各种因素停止了。

但是在今年,科学院再次申请建设对撞机项目,而且国家已经趋向批准。这在如今大批科研项目下马的背景下显得极为难得。

历史上,1983年,我国的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批准。1984年项目工程开始动工,1988年正式建成并成功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对撞机。

听到这里,周夏严才恍然。

的确,没有什么的计算量能跟电子对撞机的计算量相比的。

电子被加速到近似光速对撞,然后被大量探针测量。这个测量过程中需要测量探针感应电荷的位置,哪怕芯片也需要计算触角的长度。总之,微观到电子这个级别,那个计算量绝对是异常恐怖的。

想到这里,周夏严也就明白为什么张工说高能所比他们在计算机上还厉害了。

不过周夏严还是有些奇怪,问道:“张工,他们这些搞物理的需要强大的计算力,这个我理解。那么他们怎么会能做光刻机呢?”

这两者之间,周夏严真不知道有什么样的联系。

首节上一节220/3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