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穿成一大爷的亲外甥 第91节

王建民是他两次为人中的第一个领导,在后世的时候他一直都是自由工作者,从来没有过领导,而人生中的第一个领导,就遇到了像王建民这样的好领导。

而李安业也明白,像王建民这样一心为下属打算的领导真是凤毛麟角,所以他也是打心底里尊重王建民的。

“你这个年轻人,有气运有情商,最重要的是谦虚。”王建民此时一脸感慨。

可不是么,若不是上次去参加李安业的婚宴,他都不知道李安业认识这么多大人物,当时就觉得这小子藏得可真是够深的。

明明家里面关系这么硬,但是在采购科依然是勤勤恳恳的工作,而且能力也特别出众,他这样的人不往上升,谁信呐?

“多亏了您栽培。”李安业笑着站起身来,对着王建民鞠了一躬,“真的特别感谢您,在您手底下的日子,我跟着您学会了很多。”

“嗯。”王建民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也是你小子聪明,要是换成别人,可什么也学不到。”

他跟着李安业出了两次差,可是领教到了这小子的学习能力。

“行了,咱们场面话就不说了,你以后在外贸部可要好好干,不能丢了咱采购一科的脸。”王建民站起身来,走到李安业旁边,拍了拍李安业的肩膀。

“我相信,你以后一定是前途无量的!”在王建民的心里,早就将李安业当成了自己半个徒弟,所以这会儿看到他有更好的去处,他心里是比采购一科任何人都要开心的。

“谢谢您的照顾科长,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钱站长要是来了,您可不能不叫我!”李安业打趣道。

“哈哈哈哈,行......”王建民爽朗的笑了起来,“成,你第一天入职,也不好离开这么久,赶紧回外贸部去吧。”

“行,科长,那我再来看您!”李安业也听话的起身,反正两人都在一个厂里面,外贸部里采购科也不远,他随时可以过来找王建民唠嗑。

告别王建民之后,李安业跟周胜利抱着大家收拾出来的两个纸箱,往外贸部那边走。

“这次你调到外贸部,科里六级七级的名额就空出来了,科长说我过几个月,也能提提级。”周胜利眉飞色舞的跟李安业说道。

“是嘛,那可真是恭喜你了!”李安业笑而不语,其实以前王建民就问过他,毕竟他调去外贸部这事儿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他一走,级别就空了出来,所以采购一科就有人能够往上升。

王建民问他觉得谁合适,李安业想都不想就说了周胜利的名字。

毕竟他这几个月以来,一直都在办公室里面摸鱼,办公室里面的同事每天谁下乡了,谁坐在办公室里面,他都心知肚明。

周胜利虽然只是八级办事员,但是他每个月下乡的日子可是特别多的,而且李安业也跟他下过一次乡,周胜利的脑子也灵活,如果往上升一个级别的话,以他的勤奋程度也不担心会完不成采购任务。

不过李安业这些都没有跟周胜利说,在他眼里,这些都是勤奋肯干的周胜利靠自己的本事得到的升职机会,自己只不过是在王建民询问的时候,实话实说而已。

周胜利帮着李安业将东西搬到外贸部,参观了一下李安业的新办公室,啧啧称奇,“你小子也不容易啊,那么多书,我手都酸了!”

他以为李安业看得那些书,都是为了学习,所以这会儿看到李安业的新办公室,反倒也不眼馋。

毕竟人家办公桌上全都是书,他也看到李安业天天捧着一本书在看,这样的人升职,有什么眼馋的?

“生命在于学习。”李安业笑着说出了这句至理名言。

“成成成,你说得对!”周胜利嘟囔道,“可惜我一看那密密麻麻的字,就想睡觉。”

“也不一定要在书上学,从别人身上学一样的。”李安业笑眯眯的看着周胜利,“像我第一次跟着你下乡,就在你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周胜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也是,那我以后也要多多学习。”

周胜利离开之后,李安业将纸箱子里面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归置好,他的小办公室里面还有一个专门的小书柜,想来是徐卫国准备的,给他放翻译的资料用的。

不过李安业的英语已经毕业了,不需要再学习了,这个小书柜正好可以让他放杂书用,以后借来的书就不用堆在办公桌上面了,可以放到书柜里面了。

李安业将厂里面发的保温杯放在办公桌上,看着整洁的桌面,长舒了一口气。

以后爷也是有办公室的人了!

第204章 “华生牌”电风扇

转眼就到了六月份,天气已经开始燥热起来了,李安业在外贸部任职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两个月期间他除了每天帮外贸部翻译一下文件,其余的时间就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摸鱼。

外贸部的同事都对他很尊重,外面的人不明白,可外贸部里的人可明白李安业的存在对于他们部里来说意味着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李安业罢工,整个外贸部那都运转不下去,所以大家对于李安业火箭般的升职速度一点儿也不眼红,毕竟徐卫国之前也是在部里组织过很多次学习外语的活动,希望能够再培养出一个人才来。

但那蚯蚓爬一样的字体,大家看了就头疼,更别说去学习了,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每天翻译的文件都有专门的人给李安业送到办公室,李安业每天上午到办公室翻译完手里的文件之后,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

他手里也已经有了六张工业票了,寻思是不是该去买个收音机回来,放到办公室里边打发时间,反正他是单独的办公室,也不担心听收音机会吵到别人。

这个时候的收音机里,每天可是有岳林老先生讲故事的,李安业在易中海那儿听过一次就有一些欲罢不能。

今儿李安业提前从办公室里出来了,他去食堂跟宋如章打了声招呼,让宋如章晚上下班了自己回去,他去百货大楼逛逛。

如今的天气是越来越热了,虽然是北方,但温度一高起来也是受不了的,他打算去百货大楼买个电风扇回去,这样晚上收拾宋如章的时候舒服一些。

不过这还是要看手里的工业票够不够买两台,不够的话还是要紧着易中海那边先用的,他和宋如章两个人还年轻,吃点儿苦算不得什么。

若是李安业这样的想法让旁人知道了,指不定要破口大骂,吹不到电风扇就是苦了?他们这些人连买电风扇的想法都不敢有。

毕竟这会儿的电风扇可是金贵东西,不仅工业票要得多,而且价格还十分高昂,大家若是有这个闲钱的话,还宁愿去买一辆自行车。

他今天上午听徐卫国说了,下个月开始,四九城的工业票制度就要改革了,以后是每十块钱工资能发一张工业票,所以说从下个月开始,买电器所需要的工业票就更多了。

听说以后说不定普通工人也能够根据工资领到工业票,不过这还只是一个传言,具体实施的话估计要等几年以后了,到那个时候,买电器所需要的工业票就更多了。

所以李安业想快点把手里的工业票给花出去,毕竟如今他手里的工业票,是20元工资一张的,趁着还值钱赶紧脱手了。

到了百货大楼后,李安业发现百货大楼里人特别多,也不是逢年过节的,也不是休假日,居然能有这么多顾客,而且都集中在卖电器的地方,看来该是大家都听到了风声,想过来把手里的工业票给用了。

李安业来到电器区,这里的柜员们都忙得脚不沾地的,但她们也明白这个时候过来购买电器的,都是四九城里的干部级别的,所以也不敢怠慢,尽心尽力地服务着大家。

“姑娘,这个电视多少钱啊?”一个带着圆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指着一台“北京牌”电视机,问道。

其实这个时候早就有电视机了,58年的时候就有了第一个电视节目,可惜能买得起电视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毕竟工业票这一关就能拦死不少人。

而且你就算是弄到票了,百货大楼也不一定有货,李安业来了这么多次百货大楼,今儿还是第一次在这儿看到电视机,但仅仅只有一台而已,而且很小,屏幕最多十一二寸的样子。

“680块钱,外加30张工业票。”柜员脸上带着笑容回答道。

听到这个价格,李安业和那个中年男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默默掉头离开了。

周围本来还有想法的人,听到柜员的话,也默默去看别的东西了。

要知道,一辆自行车如今也只要六张工业票而已,这一台电视机要30张工业票,而且要680块钱,真的是太离谱了。

不过李安业也能理解,这个国内生产的电视机就只有这一个品牌,而且产量特别稀少,陈建业家也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不过是苏联产的。

这个时候的四九城,估计也就只有陈建业和大领导这种级别的人,家里才能有电视机,所以这个价格也是正常的,而且这个时候电视节目也特别少,买了回去也只能当个铁疙瘩放那儿。

还是等以后电视机产量高一些,再考虑添置吧!

李安业闷头到了卖电风扇的地方,指着一台“华生”牌的电风扇问道,“请问这个多少钱。”

这是一个矮座电风扇,有着四个粗大的扇叶,外壳是用铁丝做的,缝隙比较大,如果家里有小孩的话,手指是很容易就伸进去触碰到扇叶的。

年轻的柜员看了一眼李安业手指的方向,“158块钱,外加8张工业票。”

这个价格倒是合理,跟自行车差不多的价格,但是八张工业票就有点难倒李安业了,毕竟如今他手里也只有6张工业票而已。

“您如果想买的话要赶紧哦,”柜员似乎看出了李安业的踌躇,提醒道,“我们就只有三台库存了,这几天过来买电器的人很多,估计你晚一会儿就买不到了。”

若是后世李安业听到这话,肯定不会放在心上,毕竟这是后世商家管用的套路,可这个时候的柜员是拿死工资的,就算卖出去东西了也没有提成的,所以她的话一定是真的。

“您能不能帮我留一小会,我先把钱给您,然后我回去拿票?”李安业看了一下周围人虎视眈眈的目光,向柜员征求道。

柜员犹豫了一下,“您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四九城轧钢厂的四级办事员李安业。”李安业连忙自报家门,“您只需要帮我留一小会儿,我拿了票马上就过来。”

柜员思考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点了头,“行,那您快点儿啊,这儿毕竟还有这么多客人呢,太久了我可做不了这个主。”

她也是看李安业这么年轻,就坐到了四级办事员的位置,以后肯定也是前途无量的,所以也愿意卖李安业这个面子。

“这可真是太谢谢您了。”李安业连忙道谢,从空间里面拿出16张大团结递给柜员,然后扭头就往回走。

第205章 你这也太败家了

回去的路上他还在庆幸,幸好一大妈看他买了这么多东西回来,估摸他钱包空了,又给了他100块钱,不然这会儿他还真掏不出这么多钱来。

李安业风驰电掣地骑着自行车回到轧钢厂,直奔徐卫国的办公室,“部长,能不能给我预支两张工业票,我下个月少拿四张。”

徐卫国看李安业这火急火燎的样子,立马就明白这小子该是去百货大楼花工业票了,看上东西了结果票不够。

“没问题。”徐卫国笑眯眯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数了两张工业票递给李安业,“虽说下个月开始工业票没有之前那么值钱了。”

“不过我们部里应该还会有额外的补贴,这两张你就拿着用吧。”

李安业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部长,这怎么好意思……”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徐卫国脸一虎,“别跟别人说就是。”

“那就谢谢部长了!”李安业连忙接过徐卫国手里的工业票,“我以后一定要为部里发光发热,不然都对不起部长对我这么好!”

徐卫国看着李安业感恩戴德的模样,笑骂道,“感情是我以前对你不好了?”

李安业连忙摆手,“没有没呀……”

“行了,赶紧去吧,好好干活,以后部里好处少不了你的!”

李安业听了徐卫国这句话,立马就笑得看不见眼睛了,“好嘞!”

李安业美滋滋地回到百货大楼,给柜员拿了8张工业票,成功将电风扇给搬走了。

这电风扇虽然看着不重,但用料可是扎实得很,抱在手里特别沉,李安业费劲地将电风扇搬到自行车后座上,用松紧绳严严实实捆扎好,这才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往四合院里面赶。

这台电风扇他肯定是要给易中海和一大妈用的,只是不知道下个月电风扇会需要多少张工业票,估摸着应该要翻一倍多,毕竟按照李安业的工资来说,他这个月只能领2张工业票,可下个月就能领5张了。

所以电风扇所需要的工业票应该也要多一倍多才是。

不过李安业一想到徐卫国说的,部里应该还会有额外的补贴,心中就是一喜,看来这小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

多攒几个月工业票,说不定就能搬个电视机回家了。

要知道傻柱买电视机那会儿,已经是78年以后了,那个时候的电视机都是个稀罕货,谁家要是有个电视机,那么一吃完晚饭,全院的人都得凑过来。

现在还是65年,这个时候要是谁家有个电视机,估计整个街道的人吃过晚饭,都是一股脑儿的往他家跑。

李安业刚刚骑到四合院的胡同口,就遇到了在胡同口遛弯的闫埠贵。

“三大爷,遛弯呢?”李安业笑眯眯地胯下自行车,跟闫埠贵打招呼道。

闫埠贵却没有反应,而是直勾勾地盯着李安业后座上那台崭新的“华生”牌电风扇,“你......这是?”

“哦......这是电风扇,您应该见过啊!”李安业笑眯眯的看着闫埠贵。

心想这四合院里虽然电风扇是他独一家,但是闫埠贵好歹也是个人民教师,不应该连电风扇也没见过啊。

“我知道这是电风扇!”闫埠贵面上有些激动,“我问你,你买这干啥呀!?”

“这不天气热了吗?我舅舅舅妈年纪大了,让他们用这台电风扇纳纳凉。”李安业有些不理解闫埠贵为什么突然这么激动。

“我的天爷啊,你这也太败家了,这么多银子和票,你就买这么一个大铁疙瘩回来!”闫埠贵拍了一下大腿,仿佛李安业花的是他的钱一样。

“你纳凉,用个蒲扇不就行了,买这个回来干嘛!”

李安业明白了闫埠贵的意思,感情是这位三大爷在这儿嫌弃自己败家呢!

“三大爷,您这就不懂了吧,蒲扇得自己扇啊,用这个不仅风量大,还不用自己动手,坐在屋里,就跟坐在大树底下乘凉一样,舒服着呢!”李安业笑着将自行车抬上台阶,“您晚上有空可以过来坐坐,乘乘凉。”

说完,李安业就推着自行车进去了。

其实他也能理解闫埠贵的想法,毕竟这个时候电风扇还没有普及,老百姓都只知道它的作用,但并没有亲身体验过它的好处,所以觉得李安业花钱抱回来个不实用的东西是一样的。

就跟后世那些老年人,不理解年轻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个智能机回来一样,最后自己用上智能机看上小视频了,就会说一句“真香”。

首节上一节91/3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