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草原与西北,本就是大恒重心所在,自总参情报司与锦衣卫确定了内外之分后,对草原与西北藏地,总参情报司就投入了海量的人力物力培养细作,拉拢堪用之部族。
这么多年时间,早就在草原与西北藏地编织了一张大网,涉及了方方面面。
若说在平静之时,要搅风搅雨,尚且不容易,但在这乱局之中,要弄出点动静,让战争持续,这无疑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在这昭武八年年末,纵使准葛尔三大部及林丹汗之蒙古,多有克制,甚至有意联合对抗大恒,但在大恒的操纵下,这一点,终究只是空想。
哪怕是蒙古之林丹汗,虽为蒙古大汗,名义上统治着整个蒙古,
但部落制度的存在,就注定了,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集合体,大汗,只是其中最为兵强马壮者而已。
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中央集权!
蒙古是如此,西北准葛尔三大部也是如此,和硕特部,也是如此!
在大恒的操纵下,这场战争,在昭武八年年末,战火重起,刚刚减弱不少的战争强度,瞬间跃迁式飞升。
整个昭武八年的草原,就在这惊天乱局持续之下,步入了昭武九年之中。
而草原的乱局,在昭武九年,不仅没有减弱,反倒是随着大恒入局,而愈演愈烈。
昭武九年二月,在大恒支援和硕特部的第一批粮草军械抵达后,在大恒的意志下,和硕特部的兵锋,亦是凶狠至极的刺向了准葛尔三大部。
同时,准葛尔三大部与林丹汗之蒙古的战争,虽说双方大汗,皆有停战之意,但战争,却也朝着双方首脑皆不愿看到的方向,继续蔓延着。
大恒总参情报司的细作,活动在草原的每一处,影响着草原的方方面面。
同时,对和硕特部的商业封锁解除,边关贸易放开之下,海量的物资亦是涌入草原之中。
大恒一手握着军事大棒,一手握着经济甜枣,置身与局外,却又轻而易举的影响着这个浩瀚无垠的草原。
军事大棒,以武立国的大恒,用得自然很是顺手。
但这个明显有些超前的货币经济大棒,大恒,尚且还颇为生涩。
这俨然不是以往封锁边关互市,断绝物资流入草原这般简单粗暴,其中的弯弯道道,显然太过复杂。
自昭武九年末放开对准葛尔部的边关互市之后,大半个朝堂,可谓是紧绷到了极致,皆是围绕着货币经济这个概念,处理,剖析……
在专人办专事的用人规则之下,满朝文武,包括天子,皆是在一点一点适应了解着这个新规则。
所谓与时俱进,大恒的中枢,一点也不落后。
当然,这些事情,短时间内,定难见成效。
无论是生产力还是制度思想的变化,都还需要时间去慢慢蜕变。
但不管如何,生产力的革新,其根本在于市场需求。
而如今的大恒,不仅仅本身内部有着庞大的需求,如今俨然又踏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创造了外部需求。
天子坚信,一切都发展,皆是有规律存在,大恒内外,海量的市场需求,再加之政策的扶持,必然会加速生产力的革新。
而自古至今,很多事情。都是赢家通吃的规则。
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
这生产力革新,亦是如此!
在如今这个东西方各方面交流深入扩大的时代,大恒的生产力比西方革新得要快,要彻底,那大恒,便是领先!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直至……赢家通吃!
生产力革新之后,大恒一手军事大棒,一手货币经济大棒……
到时候,面相的,就不再只是区区草原,而是全世界!
这个世界数百年的规则秩序,也就将由大恒铸就!
数千年历史,中央天朝,荣光依旧!
……
第六百七十六章 财富流通
初春已过,烈日将临,昭武治下的第九个年头,俨然就要步入了盛夏之际。
草原的局势依旧纷扰,大恒中枢依旧忙碌,但在这大恒天下,反倒是愈发的繁荣起来。
尤其是放开了对和硕特部的商贸封锁,海量的需求,从西北藏地涌入陕西,四川,从而极为迅速的扩散至大恒南北。
事实上,尽管在天子看来,大恒的生产力还未达彻底革新的地步。
但实际上,对整个天下而言,昭武治下九年,这个天下,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种利民之策,当是国之根本,是大环境的改变,但市场的改变,带来的却是整个百姓生活环境的改变。
如水力纺织机的出现,数年时间,从北到南,几乎便出现在了大恒各个地域。
水力代替人力,且规模庞大,产出也巨大,在短短几年时间,便让布的价格直线下降,堪称物美价廉!
事关百姓生存的“衣”这一项,彻底成了普及品!
只要家中稍有一点余财,给全家换上一套新衣服,难度实在不大。
而“食”之一项,尽管南北天灾依旧绵延,但得益于这些年朝廷普及推行各种耐旱耐寒的作物,如番薯,玉米,土豆等等。
产量大,且耐寒耐旱!
据大恒昭武八年的农税统计,当前大恒一年所产之粮食,若将各项主食一同统计,哪怕在这天灾之年,昭武八年的全年粮食产量,已经是昭武四年的两倍之多!
足以轻轻松松的供应全天下百姓的生存所需。
只不过,各地分为产量多与寡,贫瘠与富庶,很多时候,都需要朝廷去调配,统筹。
以及,最为重要的,便是少数人,占据了大多数的生存资源。
而这一点,天子一向是极力压制与避免。
很是显然,食这一项,对大恒而言,虽依旧是个大问题,但只要保持改革的节奏,粮食这个问题,在目前而言,还不是太致命。
就好比京城的存量,时至如今,京城国库储备粮仓,内帑储备粮仓,其中之存量,已经足以供应京城百姓三年所需,同时还可供应大恒京军,禁军,数十万大军一年征战所需!
而食之一项,还有便是盐,若说生产力革新得最早的行业,也莫过于盐了。
如今之天下,以往那灰褐色的粗盐,早已成了过去式,同样是物美价廉的白花花雪盐,才是当今盐的主流。
早在当年为秦公之时,为了筹措军费,天子命人琢磨盐的改进,后改进之后,白花花的雪盐,几乎是以降维式打击,席卷了天下盐的市场。
这白花花的雪盐,在曾经,也是支撑起大恒那畸形财政的最重要一个支撑。
到现如今,也就是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一项关键存在。
而“住”之一项,则关乎于房屋,这一项,大恒朝廷,几乎没有任何政策帮扶,也没有任何政策限制。
这就是天下百姓的私事了,在如今的昭武大环境下,对绝大部分百姓而言,只要不是懒汉,绝对是劳有所得。
而相关的民生物资,又有朝廷严格调控限制,皆是堪称物美价廉,百姓们干个几年,绝对是家有余财,起栋新房子,也算不上什么大难题。
所谓衣食住行,也就只剩下行之一项了,这一项,对百姓重要,对天下,更重要。
时至如今昭武九年,按工部的汇总统计,北方各省之重城之间的官道,基本已经完成水泥铺设的改造,南方的官道改造,则滞后许多。
在南方,行的重心,反倒是在于河道水系的修缮与畅通。
毫不夸张的说,在如今的北方,若行陆路,只要走水泥官道,哪怕依旧是骡马通行,但路程之间所需要的时间,俨然缩短了十倍且不止!
官道的畅通,带来的,自然便是商贸的愈发繁荣。
要知道,路途,不管在哪方面,皆是最为重要因素。
就好比曾经前明时期,天子率军从京城北征草原,大军所需粮草,皆靠民夫手扛车拉,路途崎区不畅,后方准备一百石粮草,能有十石抵达前线,供应大军征伐,便已是极其有效的一个比例。
有时候,哪怕只是数百米的崎区之路,也足以让运粮队伍受阻数天,而数天时间。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句话,不管在哪个时代,皆是母庸置疑的至理名言!
联络的畅通,带来的便是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带来的便是民间之财富增加,民间之财富增加,带来的……便是民富国强!
显而易见,如今的大恒,对草原与西北,哪怕不论国力,不论物产,就生产力而言,便可以说对草原及西北藏地是降维打击。
工业生产的廉价纺织品,对草原之寒冷,显然是必须品,如今大恒已有富余的粮食,对草原,也是母庸置疑的必须品,还有煤矿,精美的瓷器丝绸,对草原贵族,也是身份的象征……
而这些,还只是普通的民生物资。
还有对游牧民族堪称命脉的茶叶,还有大恒已经数次革新的军械火器,还有大恒如今已经跃迁的冶炼技术带来的钢铁产量跃迁式提升……
而草原……有什么是大恒需要的?
牛?羊?战马?毛皮?
如今之大恒,可没有龟缩在边镇防线之内,边疆城墙之外,虽名义上还非大恒国土,但实际上,早已辐射到了边疆城墙之外。
这些东西,大恒纵使缺,也绝不是必须品。
显而易见,当根本没资格讨价还价后,对草原与西北而言,那就是一切都得被动接受。
海量的财富,将会被大恒掠夺,话语权,也会在这商业经济掠夺过程中,一点一点的被大恒掌控。
而大恒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财富掠夺,最终流入国内,又必然会在国内流通。
财富的流通,就必然更加广泛!
而对朝廷而言,不流通的财富,没有任何意义。
就如那地主老财家埋藏在地下的钱银一般,只要那财富,一天不拿出来流通,对一个政府而言,这财富,就没有任何存在意义。
财富只有流通了,对国家,对天下而言,才是好事。
外贸内需,海量的财富流通,纸币的愈发通行……
这其中,大恒得到的好处……数不胜数!完全足以盖过其中的些许弊处!
第六百七十七章 钱庄
只不过,在大恒,想让财富流通起来,却也并非那么容易。
天子想要的财富流通,是极具相对性的。
即……百姓有余财,这些财富,可以大部分存着不动,只有少量流通也无妨。
而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士绅豪商们的财富,才是天子希望财富流通的主体。
百姓家家户户有余财的情况下,天下百姓的抗风险能力,必然大大提升。
哪怕天灾依旧绵延,只要朝廷调控住了市价,家有余财的百姓,也绝不至于如大恒现在这般,若是算上前明那些年,十几年时间里,一个国家极大一部分财政收入,却皆丢进了赈灾的无底洞之中。
而这些钱粮,本该有其他很多用处。
甚至可以说,若没有这绵延的天灾,哪怕灾情之下的百姓,没有那么的民不聊生,草原与西北,恐怕早已平定。
百姓抗灾能力的缺乏,这天灾的绵延,就是给大恒戴上了一个厚厚的枷锁,限制着大恒的前进。
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士绅豪商之财富流通起来,才是财富流通的真正意义所在。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无疑很是骨感。
在时代的大环境下,这个天下,绝大部分握着财富的人,都倾向于将财富存放传家。
哪怕是最底层的百姓,家有余财,也更倾向于买地,种地。
完全就是一个仓鼠积财的社会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