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32节

浩荡军威,已然让无数桀骜不驯的蒙古汉子,不得不低下头颅,臣服在那个如神一般的男子脚下!

是的,尽管才过去不到一个月时间,李修之名,在这漠北草原之上,已然伴随着那无人可挡的兵锋,以无数人的鲜血性命,深深的印刻在了绝大部分蒙古汉子的心头。

帅旗大纛所至,纵使平日里再高傲的草原雄鹰,也不得不收起桀骜,摆出谦卑,卑微的跪伏在这片土地之上。

而林丹汗那本该代表着整个蒙古的大纛,此刻,在帅旗大纛之下,也不得不黯然失色几分。

呜呜呜……

苍茫的号角声,响彻了这片草原。

营门敞开,军阵横列,血渍斑驳的甲胄兵戈一排排伫立,这些随李修征战四方的将士们,在一场场毋庸置疑的胜利之下,皆是摆出了高傲模样,如俯视土鸡瓦狗一般,注视着从营门口缓缓走来的林丹汗及其麾下众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此时此刻,林丹汗心中,想的却是眼前这暂且低头,而是……

他望向前方那一袭随风舞荡的血色披风,浓浓的无力感,已然充斥了他的心头。

征战数十年,他又岂会看不出,眼前这支军队的恐怖,就算眼前的看不出,那不到一个月,便横扫大半个漠北的战绩,便可说明一切。

如此大军,如此统帅……

更何况,他蒙古,还是夹在大明与后金之间,且,不管是大明,亦或者还是后金,都瓜分了很大一部分的蒙古部落。

如此境地,重现成吉思汗之辉煌,可还有丝毫希望?

“呼图克图汗,见过将军!”

在这肃穆之间,林丹汗缓缓行至李修身前,拱手一拜。

“大汗客气了!”

话虽如此说,李修却无丝毫动作,甚至,连假模假样的搀扶都没有。

此刻,望着眼前老态尽显的林丹汗,李修心头,亦是忍不住涌出一阵感慨,这林丹汗,和历史上的崇祯帝,倒是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

皆是耗尽一生,励精图治,想重现帝国辉煌,可最后,皆是徒劳一场。

两人……也皆是帝国末代君主。

一个大明天子,一个曾经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之大汗。

而两人徒劳一场的最重要原因,也皆是因后金女真的存在。

“将军远道而来,本汗特意备牛羊千头,茶叶十车,以做劳军之用……”

直到林丹汗的这句话吐出,李修平淡之神色,才稍有变化,抬手示意:“大汗,请!”

此举动,亦是让林丹汗提着的心终于放下,眼前这镇北侯在大明之地位,他自然有所耳闻,若真是一意孤行,将他的察尔哈部给平了,也绝不会有谁会给他抱丝毫不平!

而事实上,李修还真有这般心思,之前联盟林丹汗,是对草原有所顾忌,而如今,如此势如破竹,亦也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林丹汗的存在,似乎也是可有可无了。

再者,这林丹汗,实际上,也着实算得上一代雄主,历史上没有成功,是因为后金压迫太甚,可如今历史已经改变,若是给其生存发展的余地,解开后金的压迫,搞不好还真能起势。

只不过,考虑再三,李修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千金买马骨,如今,他需要在蒙古草原,树立威信,树立信誉,才能稳步开展后续的战略规划。

若是平了这林丹汗,这些归附自己的蒙古部落,恐怕也会人人自危,如此完全可以说是自毁长城了。

这种事,李修自然不会做,更何况,此战,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大头,还在漠南,在那科尔沁部,还有那后金!

帅帐之中,酒菜已经摆上,李修高居首位,两侧所坐之人,亦是颇有讲究。

左侧乃是林丹汗及其麾下首领,而右侧,则是此战附庸而来的蒙古各部首领,两者之间,泾渭分明,彼此之间,不管是刻意在李修面前表现也好,还是事实也罢,倒也颇有几分水火不相容之感。

如此,所谓议事,自然是一波三折,李修显然不准备插手其中,战争的利益,虽然已经瓜分好,但若是实力战功不足,被人夺走,只要不超出他的底线,那也是无妨之事。

甚至,他还很乐意看到,他要的,是一个能够对抗后金,且保持分裂的蒙古,而不是一个一团和气,众志成城的蒙古!

……

第两百一十五章 跪伏

第两百一十六章 史载的国运之战

万历三大征,打出大明最后的辉煌,亦是耗尽了大明所剩不多的国力。

随着萨尔浒之战的那一场惨败,亦是彻底标志着大明的山河日下!

而事实亦是如此,自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对外战争,尽皆一片惨淡,以至于只能大明朝廷,只能自我包装一些所谓的大捷,来作为遮羞布,装饰着大明最后的尊严。

而崇祯元年,努尔哈赤的那一次长驱直入,势不可挡,无疑是彻底撕掉了大明所有的遮羞布,将这腐朽糜烂的山河,彻彻底底的展现于世人面前。

只不过,李修的骤然崛起,京城之外,大破努尔哈赤,尽覆后金大军,亦是如一双擎天之手,稳稳的托住了这眼看要倾覆的大明江山。

这功劳,亦是世间公认,任士大夫们如何抹黑,也无法否认的存在。

而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大军北伐,亦是随着消息的传开,彻底震动了整个天下。

谁都看得出来,大明江山的江河日下,可就在这江河日下之际,竟还耗费如此人力物力,开启如此规模庞大的战争!

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这等名词,亦是随着消息传开后,便牢牢的戴在了朱由检的头上。

而对如今朝臣士大夫们而言,又岂会不知李修在这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于是乎,所谓的那些曹操董卓之流的名头,又多了一个怂恿天子的奸臣之名。

只不过,在如今已经自知寿命将尽,行事愈发暴虐的朱由检镇压之下,一切不忿,也始终只能在暗中涌动着,诅咒着李修大败一场,最好直接死在草原!

可当铁骑横扫漠北,击溃内喀尔喀五部,杀敌缴获无数的捷报抵京之后,不管是朝堂,亦或者民间,一切暗流,亦是顿时停滞。

士大夫们虽掌握着舆论话语权,但对普通百姓而言,捷报,才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从房山大捷,到京城大捷,再至如今漠北大捷,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辉煌,亦是铸就了李修不败的威势。

人,对强者的崇拜,是深深烙印于血脉之中的基因。

人们对传奇故事的兴趣,显然也是人之本性。

而现如今,传奇不是故事,不是虚幻,而是一个个不可磨灭的现实。

坊间乡野,镇北侯李修,这五个字,俨然再一次的成了舆论的重心。

大街小巷的老少爷们,要是张嘴说不出几句镇北侯的丰功伟业,那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吹嘘了。

而对朝堂上的众朝臣而言,这场大捷,却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自然是欢喜于这场大捷所代表的含义。

毕竟,能位居朝堂,皆是官场人精,又岂会看不出这场战争背后的战略规划。

如今,初战告捷,势不可挡,亦是清楚意味着那个宏伟的战略规划,亦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仅仅是这最开始的一步,这也远比以往朝廷费尽心机各种谋划操纵带来的效果,要强得多!

毕竟,没有实力军威撑着的谋划,始终少了几分底气!

至于忧愁者,原因,那就多种多样了。

有忧虑镇北侯威势更上一重楼,担忧未来的,也有担忧自身利益者,更有满怀仇恨者,种种,亦是难以统计。

不过,不管如何,初战告捷,亦是彻底压下了朝野对于这场战争的反对之声,再加之朱由检的压制,大明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亦是被勉强拧成一股绳,正式为这场真正开始发力起来。

就事实而言,这场战争的规模,亦是完完全全算得上一场国运之战!

京军,蓟镇,宣府,大同,以及辽镇,东江镇,以及那附庸而来的蒙古部落。

这场战争,直接或间接参与此战的兵力,俨然已经高达二十万!

这等战争规模,俨然不输万历三大征的任何一场战争,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在李修的战略规划中,直接参与此战的,也就只有他亲率的三万京军铁骑,与八千蓟镇骑兵,还有归附的蒙古诸部。

至于剩余的大军,除非天降机缘,有不可错过之战机,亦或者辽镇堪用,不惜一切代价猛攻后金,不然的话,其余调动的大军,也不过起到一个威慑作用,跟一场演练无异。

当然,这一点,除了朱由检以及李修,还有几名心腹将领之外,是无人得知。

如今朝野天下,乃至于蒙古后金,皆只知道,镇北侯这是要一战功成,打一场国运之战,彻彻底底的覆灭后金。

史官笔下,也只会记载,在这崇祯二年,大明举国之力,动员近二十万大军,由镇北侯统领,欲平定草原,覆灭后金。

而真实的战略规划,注定不会为世人所知。

但对参与此战的京军兵将而言,他们可不知道什么战略规划,他们只知道,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严苛的纪律,以及一条还算畅通的晋升渠道,再加之有功必厚赏的奖惩条例,便足以保证将士们的敢战杀敌之心。

而一场接一场辉煌的胜利,亦是可以铸就高昂的军心士气!

如此大军,已然足以镇压天下,横扫天下之敌!

在漠北与林丹汗一部汇合后,这支兵力已然膨胀至十余万的铁骑大军,亦是没有丝毫停留,便以雷霆之势,朝着此次战略规划的目标,即漠南蒙古进军而去。

严格而言,漠南,亦是囊括了与大明北疆防御体系接壤的草原戈壁,换而言之,漠南,即是后世的内蒙古。

而事实上,李修这次横扫大半个漠北,从宣府而出,亦是可以说是跨过了漠南草原,远征漠北,再转道回师漠南!

而这般冒险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后金的存在,如若不然,到时候,就是腹背受敌了。

当然,李修自然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将后背交给漠南蒙古各部,蓟镇铁骑早已在徐枫的率领下出关,与蓟镇边疆归附大明的蒙古各部合兵一处。

在李修这主力还未彻底参战之前,就已经与漠南蒙古交战,牵扯住了漠南蒙古联军的主力。

如此,李修才得以从容跨过漠南草原,扫平漠北隐忧,再携大胜之势,兵临漠南,两面夹击漠南蒙古联军!

而就以如今的蒙古形势而言,蒙古草原的军事政治中心,亦是早已从漠北,转移到了漠南。

这也是游牧民族的局限性,虽能征善战,但,却对农耕民族,有着必不可少的依赖性。

当然,最重要的便是,随着后金的崛起,漠南蒙古,夹在大明与后金中间,亦是成了两方皆需要拉拢的对象,如此,在这香饽饽的日子里,漠南蒙古的实力,亦是飞速扩充。

而随着努尔哈赤出兵,将原本名义上的蒙古之主林丹汗赶出漠南,漠南蒙古,亦是彻底倒向了后金。

如此,借着后金对大明的渗透渠道,漠南蒙古各部,实力亦是在一次次走私之中,飞速的扩充提升着。

尤其是其中早早便倒向后金的科尔沁部这些后金忠犬,实力更是不可小觑。

故而,尽管目前后金尚未派出支援大军,漠南各部联合,实力亦是一点都不弱丝毫。

漠南蒙古十六部,草原民族,本就是人人皆兵,在此等生死存亡之际,在后金的奔走联络下,亦是很快就拉出了一支多达十数万的大军。

在这等悬殊的兵力差距之下,兴冲冲率军出关的徐枫,亦是一个头两个大,唯一庆幸的便是,战场距离蓟镇,尚且不远,有个稳定的后方同时,蓟镇尚有数万大军,亦是能随时给予此必要的支援。

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在这般悬殊的军力差距之下,死死的缠住漠南蒙古十数万大军,完成李修交给他的既定战略规划。

战争便是如此,一环扣一环,每一环,皆是有着属于它的作用,一环缺失,便会立马影响到全局。

这也是李修为何弄出这般大阵仗,却从不奢望什么一战功成的原因。

他敢跨过漠南,将后背丢给漠南蒙古,是他自信,二娃子必定会严格执行他的军令,会死死缠住漠南蒙古,纵使二娃子缠不住所有,也能牵扯住漠南蒙古的绝大部分力量,剩下的背刺,他也有余力,也有能力轻易挡住!

但……

一旦战争规模彻底扩大,让他把战争的一环,扣在辽镇,扣在东江之上……

他能确定,袁崇焕,辽东将门,毛文龙,东江兵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执行他的命令嘛……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不弄出什么幺蛾子,不拖后腿,估计就算是最理想的情况了。

如此,对一场灭国之战而言,便是致命所在。

首节上一节132/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