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56节

  “我就说他们家屋里有孩子的哭声”

  “还真是啊”

  “会不会是捡来的?”

  “扯,李学武才19岁,怎么可能捡孩子,这年月你当以前呢?上哪儿捡去”

  “那也不能是抱回来的啊,他哥哥才结婚几个月,不至于生不出孩子抱养吧”

  “不一定,也可能就是李学武的,那小子以前可是个坏种,谁知道那孩子几岁了,是谁给他生的”

  “真说不定啊”

  三大妈撇了嘴,心里暗道,自己提醒于丽还真提醒对了。

  不提这几人在这儿扯老婆舌儿。

  许大茂走回家休息,对着媳妇儿诉说着自己的委屈。

  娄晓娥骂骂咧咧地收拾许大茂的衣服要去洗,但是找了半天内裤没找到,想到以前的旧事,便认为许大茂又出去鬼混。

  两口子撕扯起来,打的还挺狠。

  这边跟许大茂前后脚儿回来的傻柱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一相亲的对象在家等着呢,急忙跑回家。

  因为心里惦记着自己的相亲对象,进了院都没进屋就跑到贾张氏那问秦京茹在不在。

  这贾张氏跟几个老婆子编排自己仇人编排的正开心,已经分析到李学武准备如何安排这个孩子了,见傻柱跑了过来也没在意。

  贾张氏也觉得傻柱不靠谱,约好了昨天晚上相亲见面,一跑没了影儿,嘴上就没有好话说了。

  傻柱激动地跑回家,哪成想听贾张氏说秦京茹回去了,一早就回去了。

  这下子傻柱傻了眼,想问问秦淮茹在不在,好打听一下情况,秦淮茹今天还值班。

  虽然很遗憾,没见到相亲对象,但是突然听到许大茂两口子打架声,知道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也算出了一口恶气。

  但是听见这老几位的话茬儿有点儿不对味儿啊。

第97章 上架感言暨三江感言

  这是武文弄沫的第一本正式写的书,也是签约的第一本书。

  实在是没有经验,今天书友群问我怎么不提前几天写感言,三江感言也没写,我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从第三章被蓬莱编辑选中签约,到今天的上架,承蒙各位不弃,感激一路上各位读者的支持。

  感谢蓬莱编辑不断地鼓励和扶持,这本书才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今天所有的成绩都归功于书友的不离不弃和编辑的呵护关心。

  武文弄沫写了很多年的应用文,这是第一次正式写网文,还是带着应用文的严谨和认真。

  读者大大们都能看得出这本书很少有错别字,书友们帮忙指出的错别字也进行了改正。

  我是怀着一颗认真的心在努力耕耘这本书,也请读者继续支持武文弄沫。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武文弄沫现在全职在家写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保证更新数量,感谢读者大大们的支持和打赏。

  您订阅一章可能是一两毛钱。

  也可以刷章节后面“看小视频领奖励”里的广告,15秒就能换一个碎片,然后去主页“我”-“我的账户”-“我的激励碎片”往下看,就有碎片换起点币。

  每天刷几个视频就够订阅新的章节了。

  您的这些支持对于武文弄沫是养家糊口的来源,诚挚感激您的订阅和打赏。

  老话儿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武文弄沫在感言的最后感谢各位君子。

  谢谢啦!

第98章 吊起来(一更)

  傻柱打听完相亲对象的消息,两手揣着袖口想往家里走。

  听见这几位院里的妇女在谈论李家,便知道孩子的消息不知被谁泄露了。

  “我说,老几位,嘿,闲谈莫论人非,留点口德啊!”

  这傻柱是个正直的人,听不得几人在这儿背后引论人,尤其是交情不错的李学武。

  “管好你自己个儿的事儿得了!”

  心里气傻柱没回来相亲的贾张氏直接把傻柱的话给嘣回来了。

  “就是,傻柱,你不会是想巴结人家李学武吧?”

  “还真是,柱子,可得想好了,那李学武以前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啊?”

  “就是,现在抱着一孩子回来,他那工作早晚完蛋,还干部呢”

  “屁的干部,裤腰带都管不住,谁要是举报一下子,李学武就完了”

  这话一说完,几个娘们都愣了一下,看向贾张氏的目光都有些异样了。

  背后讲究人是讲究人,这是“江湖”,但是举报,这就超出这些娘们的能力范围了。

  傻柱也不跟这些娘们儿计较,坏笑着说道:“不怕死你们就说,就在这儿扯老婆舌儿,想想这李学武可是一上班就在轧钢厂拉下马十几个人送去西郊打了靶子”

  这一句可是给这群娘们儿吓到了。

  这年月打靶可都是大卡车拉着出去连头套都不带的,去西郊刑场就崩了,这些人都去街上看过热闹。

  傻柱见众人听进去了,手揣着袖子口,嘿嘿笑道:“举报,举报,你们知道举报的大门儿朝哪边儿开吗?李学武要是没个准备能把孩子抱回来?”

  傻柱一脸认真地说道:“不提你诬告的处分,单说那李学武的狠厉,收拾你们怕脏手,弄死你们爷们儿还是绰绰有余的,到时候他能让你们爷们儿跪着求他你信不信?”

  看着几个娘们儿讪讪地表情,傻柱又数落道:“咋?嫌弃家里好日子过足了?想跟贾大妈学做寡妇?我看行诶~”

  “哎,我锅里还烧着水呢,我得回去了”

  “我也是,衣服还在盆里泡着呢”

  想到自家爷们儿说过李学武的狠,几个娘们儿都白着脸各自散了。

  傻柱见人散了又对着想要骂自己的贾张氏说道:“贾大妈,想想上次顶在脑门儿上那玩意儿,你猜你再落在李学武手里他会不会直接搂火儿?别忘了你可在轧钢厂备着案呢”。

  “他敢!他自己做了腌事儿还怕人家说?你等着,我早晚去告他乱风纪去”

  贾张氏面对傻柱的讽刺,色厉内荏地嘴硬着。

  傻柱也是不惯着他,嘴角一咧,犟火道:“去去去,现在就去,您要是嫌弃远我借个车子带您去,用不用我给您指路告诉您去哪告?”。

  贾张氏看着嘴里冒着损话儿的傻柱瞪了瞪眼珠子。

  “呸!你也不是什么好饼,想着我早死好住到我家去吧?死了你那条心吧!”

  贾张氏呸了一口,说完话就小跑着回了家。

  傻柱冲着贾张氏坏笑了两声便哼着小曲儿回自己屋去了。

  前院,李学武正在帮着大姥组装悠车子,大姥已经把吊在房梁上的悠车子做了出来。

  老话儿讲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人参都知道,贵重中药材。

  貂皮也都熟悉,贵人穿的大衣都是貂皮做的,当然了,也分黑貂、紫貂等高低贵贱,这里不说。

  乌拉草是东北的一种草本植物,旧时东北人用皮革缝制、内絮捶软的乌拉草作防寒鞋,是北方贫民心爱的“草履”。

  “乌拉”是满语皮靴的意思,是一种东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

  东北有三宝也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第一怪说窗户纸糊在外,因为东北地区冷,所以冬天时候都会用纸条把窗户的缝隙用糨子糊起来,这不奇怪,但奇怪的是糊在外面。

  那是因为东北的冬天长达4、5个月,糊在屋里容易被水蒸汽弄湿,也容易被窗户缝的风吹坏。

  所以早些年在使用木窗框的东北家家都是这样的。

  第二怪说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过去的东北人抽烟是个风俗习惯,人人都抽,李老太太年轻那会儿就抽。

  东北的大姑娘从小跟着家里老人生活成长,大冬天的在屋里猫冬儿,不鼓捣烟儿实在是没啥干的了,抽二手烟还不如抽一手烟,所以大姑娘都叼一个大烟袋锅子。

  第三怪说养活孩子吊起来,东北人给孩子睡的摇篮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是用绳子把摇篮吊起来,一般都是吊在房梁上,这样,母亲在屋里做活计的时候只要偶尔抽空推一下,摇篮就可以自己晃好长时间。

  这个习俗是源于东北最早的居民都是满族和蒙古族,这两个民族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是游牧民族,所以当大家逐水而走的时候经常把孩子放在摇篮里挂在马背上迁移。

  现在大姥给孩子做的悠车子就是吊在房梁上的。

  有的悠车子是藤编的,但是北方不产藤编,大姥就用木梁扣卡槽,卡薄木板做了一个两头儿翘的悠车子,整体呈椭圆形,两边各有对称的两个小耳朵用来拴绳子。

  李学武脱了棉鞋上了炕,在房梁上穿了两根绳子,拴在悠车子的四个耳朵上。

  “再往下来点儿”

  大姥站在地上给指挥着,老太太抱着孩子坐在边儿上作参考。

  悠车子的高度应该在成年人坐在炕上的胸口的位置,这样火炕的温度能温暖到悠车子里的孩子,还不至于让火炕的温度使孩子上火。

  李学武照着大姥的指挥放低了绳子的高度,调整到合适位置。

  “中啦,下来吧”

  见大姥说合适了,李学武将绳子系紧了,蹲下来试了试绳子的强度,挺合适。

  悠车子底部铺着一层厚厚的干草,刘茵把新做的小被子铺在干草上,又放了一个小枕头。

  “来,咱们试试太姥爷给做的悠车子好不好”老太太双手托着把孩子放在了悠车子里。

  李学武轻轻推动,悠车子便左右摇摆了起来,孩子初见这么好玩儿的物事抓着自己的小手儿不断地张望着围着自己的几人。

  “哎呀,真美呀,坐悠车子真美呀”

  老太太边推着悠车子边逗着车子里的孩子。

  “都怨你小时候淘气,咱家以前那个是藤编的,是你爷爷从市场买回来的,用着可结实了”

  刘茵说着还拍了李学武一巴掌,训道:“你可倒好,给悠车子栓绳儿在院里让对门儿闫解放闫解成哥俩儿拽着你玩儿,那大砖地,没两天就拽坏了,不然大孙女还能用上呢”

  李学武嬉皮笑脸地辩解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看我闺女不就用上新的悠车子了嘛,看看太姥爷做的悠车子多好”

第99章 容易上火(二更)

  听见李学武的话,大姥笑了笑,披着衣服出了屋。

  大姥走到马棚子里,从大青马带的脖套上摘下两个铜铃铛,用红绳子穿了,回屋里交给李学武系在了挂悠车子的绳子上。

  这回可有玩的了,两个小铜铃铛随着悠车子的摆动发出“叮铃铛~”的声音,孩子的目光瞬间就被吸引了过去,还用两只小手儿着铃铛。

  “你有空儿了再去旧货市场踅摸踅摸,小拨浪鼓儿啥的踅摸些,逗孩子用”刘茵下了炕对着李学武说道。

首节上一节56/21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