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83节

朱文正对此早有准备,闻言说道:

“叔父若是有顾虑,何不以国法加以约束?”

朱元璋会错了意,有些不悦的说道:

“商人见利忘义,喜欢投机取巧,若不加以打压,纵有国法也难以控制!”

朱文正却微微一笑,信心十足的说道:

“若国法不止于制裁,而是加以指导呢?”

这一下子,弄得朱元璋都有些莫名其妙了,他一脸不解的看着朱文正道:

“你细细说下!”

“在事关民生的衣食住行方面,我们可以出台价格限制,以免让不法分子牟取暴利。在奢侈品方面,我们可以适当放开,但课以高税,这样国家既能获得大量税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不至于受到影响!

比如侄儿那马奶酒,赚取的都是商贾富豪之人的钱财,并不会伤及民间!”

古代皇帝虽然也会抑制物价烂涨,但却没有朱文正提出的这般系统详细。

这种思想非常超前,朱元璋也闻所未闻,他隐隐似乎看到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只是一时半会还消化不透。

不管怎么说,只要朱文正不剥削民脂民膏,老朱还是很满意的,他轻拍朱文正肩头,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说道:

“叔父相信你!你可以继续那门生意试试,若是日后成效不错,我们再来聊聊!”

朱文正见老朱的思想终于有所松动,心中也是大喜,这事事关国本,一时半会儿也急不来,只要能往好的方向推动就行!

等吃完饭,老朱心情很不错,又拉着朱文正的手说道:

“文正啊!我都听说了,之前是你救了氏,叔父才能添了儿这个大胖小子,说起来,叔父真要好好感谢你!”

朱文正脸色一滞,这事阴差阳错,他都不知如何应答,只能陪着乐呵道:

“叔父太见外了……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嘛!”

朱元璋笑着拍了他一下,又坚持要留朱文正在宫里休息,朱文正盛情难却,只能跟着小太监赵九,去往自己的屋子。

这里离马夫人的寝宫不远,等到了地方,朱文正才发现,旁边还有一座旧屋,这旧屋年久失修,屋顶都塌了一块。

朱文正好奇的看着那间屋子道:

“这是什么情况?”

小太监赵九显然习以为常,闻言也不奇怪,只是解释道:

“这里以前是宋代宫殿,这几年国家年年打仗,吴王体恤民力,也没有大肆修缮,那间屋子就这么空着,里面堆的都是些杂物!”

原来是这样,朱文正转身回到房中,一觉睡到大天亮。

…………

没两天功夫,吴军主将陆续到齐,朱元璋在大殿聚集众将,开始商讨出兵张士诚的对策。

朱文正进殿时,在门外正巧遇到徐达,他刚准备上前打个招呼,却见徐达只是礼貌的朝他颔首一笑,随即转身就走了。

胡大锤看到这一幕,有些忍不住小声嘀咕道:

“徐大人成了一品大员,就有些看不上咱们了!”

朱文正回头训斥道:

“不许胡说!”

他倒是隐约有些想明白,徐达以正一品身份领军,朱文正以大都督职务统军,两人是朱元璋平衡军队的核心人物。

常遇春已经跟朱文正关系不错,如果徐达再和朱文正搞到一块,那老朱的平衡不就白搞了?

徐达跟常遇春不同,他很有政治头脑,一定是想到了这些,这是在故意避嫌,对两人都有好处。

想明白这点,朱文正豁然开朗,昂首挺胸就进了大殿。

…………

吴军打败陈友谅后,历经两年发展,是兵精将猛,东线李文忠所部,又多次挫败张士诚的小规模进攻。

一时间吴军上下是斗志昂扬,都觉得张士诚不过如此,只要大军压境,必能一举攻克。

以常遇春为首的激进派,人数众多,纷纷叫嚷着,要直奔张士诚老巢平江,一战拿下。

朱元璋见军中士气骄横,心中有些担忧,面向常遇春道:

“你如此提议,究竟是如何考虑?”

常遇春昂首挺胸,大声说道: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平江是张士诚的根基所在,地位等同武昌,只要拿下,整个苏杭地区,自然望风而降!”

朱元璋却皱起眉头,他可不这么认为,张士诚跟陈友谅不同。

吴军攻打武昌时,陈友谅的主力已经在鄱阳湖覆灭,武昌兵力空虚,又外无援兵,吴军大可放心围攻。

但张士诚主力并未受损,怎么能如此贸然进攻呢?

朱元璋分析利弊,据理力争,可常遇春就是听不进去,始终认为自己的方案更快捷有效。(这是历史事件,最后逼得老朱拍了桌子)

朱元璋见军心如此焦躁,支持常遇春的将领大有人在,顿时心中一阵火起,他刚刚准备发飙,却一眼看到了朱文正,随即对着朱文正招手道:

“文正!还是你来说说看!”

朱文正并非在一旁看热闹,他只是在等各种观念被说开后,才好一锤定音,闻言他立即站出来,铿锵有声道:

“平江不同武昌,西南方向有重镇湖州拱卫,再往东南有坚城杭州遮掩,西面更是紧邻太湖,我军若是直取平江,只能从湖州和杭州之间穿过。

张士诚大军枕戈待旦,在两座城池都拥有重兵,我军如此莽撞,一旦攻打平江失利,必然会被切断退路,甚至有被合围的风险!”

朱文正屡立战功,他的话非常有份量,众将闻言都开始认真思考,直取平江,是不是急功近利,有些太过冒险?

第117章 定计张士诚

朱元璋闻言大喜,连忙用手示意道:

“接着说,你是怎么想的?”

朱文正昂首立于众将之前,浑身散发出强大的自信:

“依我之见,我军应首先攻克湖州、杭州,剪除张士诚两翼,如此一来,张士诚纵有千军万马,也成了瓮中之鳖!”

徐达之前一直没有发言,闻言面带疑惑道:

“这三座城池,成三角鼎立之态,我军若是进攻湖州,张士诚必然会从平江发来援兵,进攻杭州也是亦然,到时岂不是一样为难?”

朱文正似乎早有所料,闻言淡然一笑:

“将军所言甚是!所以,我们要兵分两路,同时进攻湖州和杭州,还要放出谣言,让张士诚相信我军会直取平江,不敢轻易调动平江人马!”

朱文正的这个方案天马行空,胆大精妙,却又极具可行性,让徐达和常遇春等将领都皱眉沉思起来。

朱元璋却听得神采飞扬,这套打法,跟他事先和刘伯温商议的,竟然有九成相似。

唯一的区别就是,刘伯温建议朱元璋,以李文忠的少量兵力,佯攻杭州,而以徐达或者朱文正为主帅,率二十万大军主攻湖州。

朱文正想的却是,同时在两线展开主攻,方案虽然大胆离奇,若是一旦成功,却是立见奇效。

朱元璋按耐不住心中惊喜,看向朱文正道:

“文正!若是两线同时主攻,你可有战胜把握?”

朱文正昂首挺胸,信心满满道:

“叔父只需给我十五万兵马,我和常遇春必可拿下湖州,徐达将军带兵五万,汇同李文忠所部,也有近十万人马,足以打下杭州!”

朱元璋闻言看向徐达:

“天德,你以为如何?”(徐达,字天德)

徐达没有急着回话,表面上看,朱文正要了十五万大军,似乎是占了徐达的便宜,但深知兵法的徐达却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应天在西,平江在东,吴军出征是从西往东打,而湖州和杭州正好横在中间。

其中杭州靠南,距离吴军地界较近,进攻风险也小。

而朱文正包揽的湖州,却靠北,距离王保保地盘不算远,位置更突出,进攻风险其实很大。

朱文正这样干,其实是将功劳让给徐达,把风险留给自己。

徐达心中一暖,忍不住说道:

“臣愿意领兵进攻湖州,杭州交给大都督,定能一举拿下!”

朱元璋不傻,很快想到了其中关键,他看向朱文正道:

“文正!你手中也新募了四万士兵,可否抽调两万,担任侧翼掩护,监视王保保?”

没想到,朱文正却一口回绝:

“不!叔父,要监视王保保,非四万人马不可!”

朱元璋和徐达、常遇春皆是一脸震惊,不明白为何一个王保保,竟然要引得大都督如此重视?

要知道,四万人马可不是小数字,就这么扔在一边,万一要是王保保不来,岂不是浪费了巨大战力,白白影响湖州之战?

这也不怪老朱他们,王保保才刚刚上位,名声还不显赫,他们不知道王保保的厉害,但朱文正却一清二楚。

就是这个王保保,日后成为明军北伐的头号强敌,甚至连徐达都曾败在他手下。

万一朱文正攻打湖州正紧张时,王保保突然从侧翼杀出,狠狠捅上一刀,那可就乐大发了!

朱元璋再三询问,为何要这么多人马,朱文正只是一口咬定,非四万不可!

老朱虽然有点纳闷,却也没有坚持反对,只要朱文正有把握用十五万兵力打下湖州就行,四万就四万吧,也是为了保障这个侄儿的侧翼安全。

方案终于敲定,北路军以朱文正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领兵十五万攻打湖州;南路军以徐达为主帅,李文忠为副帅,合兵十万攻打杭州。

傅友德带四万兵马,在北路军北侧担任掩护。

等散了会,朱元璋又单独将朱文正留下,拉着他的手叮嘱道:

“你此去湖州,将那熊天瑞也一并带上!”

熊天瑞?

岂不是那个投降常遇春的,汉军军阀吗?

这人连陈友谅的账都不卖,朱文正有些不解道:

“带他干嘛?此人蛇鼠两端,当初投降都不像真心!”

朱元璋神秘一笑,悄悄说道:

“我也知道此人早晚必反,你只管将他带上,告诉他,我军将直取平江,他必然趁机叛逃,将假消息传给张士诚!”

朱文正一愣,看向老朱的眼神中充满钦佩,这一手谍中谍,玩得漂亮啊!

…………

出了大殿,刘伯温突然从后面快步追上朱文正,他刚刚虽然没有发言,却提前为朱元璋谋划好了布局,只是没想到朱文正如此强悍,竟说服朱元璋改了计划。

朱文正见他似有话说,便停下脚步问道:

“先生可有事找我?”

首节上一节83/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