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831节

“全都收拾好了!”

中森明菜这个时候提着行李箱从楼上走了下来。

“还有一些衣服,我看你最近应该穿不上,就没给你放进去,没关系吧?”

“没事儿!”

易青知道中森明菜在担心什么,他从京城过来的时候,天还有点儿冷,就带了一些厚衣服,现在天气渐渐热了,那些衣服也穿不上了,可就算穿不上,那些衣服也都是付艺伟给整理出来带上的,如果不带回去的话,难免付艺伟会问起。

有这个担心,那是因为中森明菜不了解付艺伟,如果了解的话,就不会说了,就自家媳妇儿那马大哈的记性,少了什么,她也肯定不知道。

在家里陪着媳妇儿,孩子待了一上午,吃过午饭,来接易青的车到了。

尽管心里万分不舍,可也确实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

《精武英雄》的四十个拷贝已经送到了机场,办好了托运手续,易青要做的就是把这四十个拷贝安全送递京影厂。

拍这部戏,前前后后加上演员的片酬一共花了500多万,也亏得是现在这个年代,要是十年之后拍的话,500万怕是连请李连洁一个人都请不动。

可投资这么大,最后能赚回来多少?

易青的心里也有数,打底100万,超不过去300万。

为什么这么少?

归根结底还是内地的影视剧发行政策,例如,某个制作单位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想要对外销售的话,OK,没问题,但价格不能你自己随便定,因为只要拍出来,那就属于计划内的任务,对外的销售价格都是一定的,每分钟15块钱,多要一毛都不行。

电影稍微要比电视剧宽松一点儿,但是,想要漫天要价也不行,每一个拷贝也都有定价,卖出去就完了,制作单位根本不能参与票房分成。

也就是说,这年头国内电影市场,真正能赚到钱的,既不是制作单位,也不是发行部门,而是各地的院线系统。

当然了,这年头,国内还没有院线系统这个说法,但实际操作起来都是一回事儿。

《精武英雄》这部电影自然也不能例外,到时候,京影厂能做的就是组织看片会,然后让各地的影院单位过来看,愿意买的直接交钱拿着拷贝走人,就是这么豪横。

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各地的电影制片厂产量逐渐走低的主要原因,好不容易拍出来一部电影,结果自家单位赚不到什么钱,有时候甚至还得亏本,到时候,连职工的工资都开不出来,谁还愿意拍,都不如带着演员们四处走穴赚钱多呢。

易青自到了京影厂之后,也曾和孟石提过这件事,孟石当时的反应就是,差点儿直接从桌子后面蹦过来,捂住易青的嘴。

这事儿是他一个小年轻能随便提的吗?

自那之后,易青也学乖了,不让说就不说,反正就算真的改变了现有的制片,发行,院线三方的利益分配制度,也没有他一毛钱的好处,何必去做那个恶人,老老实实的刷经验,坐等改革那天到来就好了。

和媳妇儿,孩子告别,易青出门上车,直奔机场,经过安检之后,顺利登机,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在京城缓缓降落,这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又经过一番检查,易青走了出来,京影厂这边安排来接他的人一直在大厅里等着,紧接着俩人又去领取托运的行李,好一通手续下来,四十个拷贝搬上车,几个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易!先送你回家?”

易青靠在椅背上,满脸疲态:“算了,先去厂里吧,不看着这四十个拷贝进仓库,我能踏实得了吗?”

“得嘞!”

对方答应一声,一脚油门下去,车驶入大道,朝着京影厂的发共享飞驰而去。

第六百零一章 闲谈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骨碌骨碌!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骨碌骨碌!”

易青蹲在西耳房门口,呼噜呼噜的刷着牙,嘴里还唱着当下正红的流行歌曲,两边关系缓和,通航通邮,开放探亲,一派和谐景象,那边的好些流行元素也逐渐越过海峡往北边吹。

北边风气逐渐开放,除了些个老头老太太,再没谁念叨靡靡之音什么的了。

“你干嘛呢!还不快点儿,仨孩子就让我一个人看着啊!”

付艺伟的喊声从屋里传来,易青赶紧加快了速度。

骨碌骨碌!

啊!

呸!

“来了,来了,你也是,爸妈和小敏回东北了,你还给兰姨,黄姨一道放了假,要不是我回来,仨孩子,你一个人能应付得了。”

易青说着,抹头回屋,刚到门口,就看见陈小旭搬着自行车,叮哩咣啷的从月亮门那边过来了。

“早啊!不吃了早饭再走?”

陈小旭推着自行车:“不了,那边远,再不走就不赶趟了。”

说完,人已经过了垂花门,叮哩咣啷,出去了。

“来,我看着吧,你去刷牙洗脸,等会儿我再去买早点。”

付艺伟披上件衣服,趿拉着拖鞋出去了。

易青昨天到家都九点多了,踏踏实实的睡了一觉,今天早起,神清气爽。

“易青!你那边什么时候开始啊!?”

付艺伟在屋外问了一句,接着也是骨碌骨碌的响。

“不知道呢,得等王导通知,你那边是拍完了?”

“骨碌骨碌,嗯!拍完了,骨碌骨碌!眼下是没什么事儿了。”

没一会儿,付艺伟回来换班,易青下床去买早点,孩子越来越大,已经会翻身了,最壮实的小龙现在都能蹭着爬上几米了,仨熊孩子都一样的闹腾,半刻都离不开人。

出了院门,往胡同口走,和当年搬过来的时候相比,这里越来越热闹了,每天一大早,各种卖早点的,能从胡同口排出去几十米远。

“哟!爷们儿,今个来点儿什么?”

老板带着个回回茂,不是附近的居民,却一口老京城话。

“马大爷,您给来八个包子。”

首节上一节831/13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