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93节

甚至108毫米火箭炮的炮架、轮胎也是直接借用的75毫米轻型榴弹炮,把炮管和驻退机拆掉,换上高低机、方向机和12个定向管,完事。

拖曳着火箭炮的卡车开进发射场,解脱牵引钩之后,四名战士就很轻松地把12管火箭炮推进了发射阵位。从卡车取下12枚火箭弹,依次装填,然后火箭炮概略指向无人的荒山。

现在火箭炮的射表射程还没制定出来,射程也是理论估计值,但是先做一轮试射再说。

钟林喊下了“射击”的口令,发射场边一名战士把小旗子一挥,两秒钟后,火箭炮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第一枚火箭弹飞离发射架,拖着橘红色的尾焰与白烟,飞向5公里外的山脚。接着是第二枚、第三枚……透过望远镜,唐华都能看见火箭弹在飞离发射管的瞬间,涡轮发动机几条尾焰形成一股向后的辐射形图案。

10秒钟之内,12发火箭弹全部发射完毕。山脚下则是一阵阵的爆炸与火光。

“两发异常弹,其余10发的落点非常集中!”钟林看到这个靶场成绩,也是十分惊讶。他还从没见过一门火箭炮打得这么准。他左手拿着望远镜,眼睛努力分辨10发火箭弹炸出的弹坑,做简单的测距,得出了结论,“去掉异常弹之后,它的散布大约只有A3火箭炮的三分之一!”

唐华也点点头,第一次试射的效果确实很好。但也可能是试验弹很多零件是手工制作,工人精雕细琢自然精度很高。将来投入批量生产了,零件的品控还是得搞好。

“同志们,”李书记走到发射场中间,对下车列队的一个排的战士说道,“我们火箭炮的第二项试验,是把这门炮拆了。”

动手拆火箭炮的是七车间的技工。他们最熟悉这门炮的结构,不到10分钟,就把火箭炮大卸八块,两个轮胎、一根轮轴、12根发射管、高低机、方向机……

来参加(配合)试验的战士看着刚才轰隆轰隆的火箭炮成了一堆零件,也是十分新鲜。接下来钟林让他们一人背一个零件,在试验场走两步。

拆开后的108毫米火箭炮单个零件不超过32公斤,而且尺寸恰好可以让人背着走。每个零件背着的时候,都满足上不过颈、下不过臀、宽不过肩,而且重心尽量贴近肩背处。

不过,108毫米火箭弹拆解携行,主要考虑的还是骡马驮运。32公斤的重量背在人身上,那人基本就只能带这个零件了,枪、子弹、水壶干粮大概都得抛掉。但如果是用骡子,大概三到四匹骡子就能带走一门火箭炮,再带几匹骡子运火箭弹(一匹骡子可以带12发),一门完整的火箭炮就这样拉走了。

当所有零件都被战士们背起来的时候,唐华也拿一个厚帆布袋,把一枚火箭弹塞进帆布袋里,斜跨背在背上,走两步,还行。108毫米火箭弹重量是19.3公斤,不到40斤,一人背一枚火箭弹问题不大。

唐华背着炮弹走到钟林面前。“钟老,怎么样,游击队的火箭炮?”

钟林也是心情非常好,站着双手叉腰哈哈大笑。“那,我们试试火箭炮的无管发射?”

很快,战士们挖出了一段战壕并堆起了一个土斜坡,接着三枚108毫米火箭弹被放在了斜坡上。

“哎呀,简易瞄具还没来得及赶制出来,”唐华说,“这次无管发射试验就是听个响。不过倒是也能从炮弹的弹道看出来这种火箭弹在无管发射的时候是否稳定。老冯!把老吴给我拦住!不,把他拽下来!”

吴运铎正举着电池箱和电线圈要爬上去,接线点燃火箭弹,一边挣扎要从老冯手里挣脱,一边回头喊道:“唐华,唐部长,就让我试一试,我还从没见过光弹发射的火箭炮呢!”

最后在老冯和两名战士的阻拦下,老吴还是被拽了下来。

最后火箭炮无管发射还是由七车间的技工来搞定。用两根电线,接在火箭弹后盖,三枚火箭弹的线汇总到工兵爆破用的那种电池箱。发射人员躲在二十米外的战壕,按下电池箱电门,第一枚火箭弹拔地而起,将土坡烧灼得浓烟滚滚、泥土横飞。接着是第二枚、第三枚。三枚火箭弹的飞行轨迹都很稳定,落点在5公里外,炸出三朵硝烟云。这次比发射管发射散布大了一些,但如果是10枚一起齐射,其实也能形成有效覆盖。

浓烟散过之后,唐华、钟老、老吴和老冯高兴地拍掌庆祝。

……

108毫米轻型火箭炮的研制有重大突破,或者说是里程碑式的进展。

现在没什么悬念了。研发定型一些不算很重要的小部件、编制射表之后,108火就可以投入量产。唐华开始考虑,要不要把老吴也带到40毫米火箭筒的项目组去,让他们也开始疯狂起来。——还是算了,老吴为了火箭炮的研制,已经好几次晚上熬夜赶工,别人可以加班,他至少得休息休息。

一边想这些杂事,唐华一边翻看秘书带来的文件。

咦?一封信?周璇的信?

“唐华:最近两周都有点恶心,吃饭之后老吐,怀疑是怀孕了。昨天去找大夫,检查之后大夫说,我应该是怀孕了。”

唐华拿着信纸的手停滞在空中,脸上的表情也一下冻结住。

啥?穿越回来四年多,我终于要当爹了?

第五十五章,用上了半自动嘿哈

辽宁,安东(今丹东)。

经过三天的闷罐子车旅程,38军113师于7月25全员抵达辽宁安东。

从白山黑水到十万大山,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38军从东北打到广西,直线距离三千多公里,歼敌14.3万。现在,距辽西追歼廖耀湘兵团不到两年时间,38军又回到了东北,四万多人集结在安东、凤城,整训待命。抵达安东的第一天,师长、政委就向全师官兵讲了话,现在的38军已从第四野战军划归东北边防军,今后一段时间,就是集结在中朝边境待命,随时准备反击美帝的侵略,保卫东北。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113师第337团1营1连2排排长郭福田就奉命带着7名战士出去受训。三天之后,郭福田和战士们返回部队,然后郭福田立即开了全排的动员会议。

“同志们,”在训练场,郭福田说,“我们部队要进行全面换装。不,是已经开始了全面换装。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快速掌握新步枪、机枪的使用方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新枪要像用三八大盖和歪把子一样熟练。”

郭福田把手中的步枪端起来,哗啦一下拉栓。和他一起出去受训的战士,其中5人也亮出了手中的步枪。

“这是50式半自动步枪,由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郭福田说,“现在只下发了一部分,每个班先发两支50半,我们要轮流使用这几支枪,在一个月之内,全排所有人完全掌握50式半自动步枪。轻机枪也一样,我带回来一挺,三个班的机枪组共用这支枪,轮流熟悉和进行射击训练。”

“这是咱们中国造的步枪?”战士们看着郭福田手中新崭崭的、发着金属光泽的步枪,啧啧称赞,“挺好看的。”

“好像有点短。”“短了不好吗,长长的枪背着走路都撞屁股”

“拼刺可能吃亏呀。”“对了,他的刺刀怎么是折在枪上收着的?”

“50式半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子弹击发之后,有一部分火药气体,通过枪管上打的导气孔,进入导气管,然后推动活塞、让枪机完成抛壳和再装弹动作。”郭福田让战士们围成一圈,他在人圈中间,5支步枪也战士当中散开均匀分布。“50半的标尺最大射程是600米,不过有效射程是400米。一次可以装10发子弹,半自动射击,你手扣扳机能扣多快它就能打多快。子弹口径7.62毫米,和以前我们枪用的子弹不同,不过也很好分辨。因为50半的子弹比步枪子弹短,当然,比冲锋枪子弹长得多,它还是尖头的子弹。……”

讲解完基本的原理和机构之后,郭福田让战士们包括他在内,步枪手分成6组,每组4人,1名之前培训过使用50半的战士,再加3名没摸过50半的战士。

三个轻机枪组也一样扎堆训练,由培训过的那一组正副射手,教另外两个机枪组使用50式轻机枪。

至于每个班里两名使用“司登”冲锋枪的战士……一边儿歇着。

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去,6支步枪在24名战士手中轮过了一遍,基本搞明白了50半的结构,除一两个脑壳比较笨的战士外,其余战士磕磕绊绊地会做简单的分解保养了。

“50半的刺刀,叫做三棱刺,”下午,郭福田继续教。“它是固定在枪管上的,除非全拆,否则取不下来。三棱刺不用时向后折叠,要想用刺刀,就这样——”

郭福田一只手握住枪身,一只手在枪前按下刺刀钮,然后握住枪身的单手一抖,三棱刺就靠着惯性,从枪下划了个180度的半圆弧,“咔”地被甩到位了。“当然,你也可以按下按钮之后,用手把三棱刺掰到前方去。但这不够快速。我要我们排所有的人,都练成甩刺刀的功夫。”

“排长,”休息的时候,一名战士问道,“这三棱刺只有尖没有刃,还固定在枪上,要是我们要用刀割东西,怎么办?”

“……自己准备小刀。”郭福田想了想,回答道,“我也听说了,可能还会人手配发小刀,好像叫什么战术折刀……”

在郭福田带着步枪手们练甩刺刀时,三个轻机枪小组在熟悉手中的50式轻机枪。这枪比歪把子还轻,圆形弹链盒也比歪把子的漏斗舒适多了,机枪组六个人围着这支50式,一会拿起来端枪拉栓,一会儿把50式斜着拿、倒着拿。不过,枪虽然好玩,把散弹装成弹链还是很考验耐心的。每支轻机枪带3个圆形弹链盒,打完之后,就要副射手从包里取出散装子弹,一发一发地按进弹链。然后把弹链塞进弹链盒。

……

靶场。

“大家都是好射手,射击要领不用我教了,”郭福田说,“50半的瞄准,和三八大盖基本相似。50半在远距离不用竖起标尺,在近距离和三八大盖一样平射就行。”

郭福田先做射击演示,他拿起桥夹,上面已经压好了10发黄灿灿、发亮的子弹。哗啦把子弹压进弹仓,然后卧在沙包后,瞄准靶子之后,“砰,砰,砰砰砰砰砰……”

首节上一节93/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