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846节

样机没有照相系统也没有数据传输系统,说白了就是一个“前进三号”通用卫星平台加上了太阳能电池和机电控制系统。但它能在悬吊的状态下,“吱吱”地轻微自转,同时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光学镜头孔也随之做小的调整,像是个有智慧的机械生命。

“风云二号与风云三号构成一个大系统,才是气象卫星体系的终极状态。在同步静止轨道上运行的气象卫星能无间隔地连续观察同一片地区,它与低轨道卫星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备的气象信息搜集体系。”

风云三号的光学系统也交给了蔡司。风云三号是从35800公里的高度看地面,风云二号才几百公里,所以风云三号的镜头组都是长焦炮筒,做起来难度比风云二号高。

不过风云三号的发射也没这么快,能送4吨多的载荷上同步轨道的火箭,还没研制出来呢。

……

乌梁素海。

又一次弹道导弹试射任务。

和以往的试射不同,这次虽然打的是弹道导弹,但导弹试验基地的1、2、3、4号发射塔架全都没用上。

在发射中心旁边的一块空地,一辆苏制重型拖车拉着一枚白色的、长约12米的导弹沿公路而来,在公路旁边的一处刷上了十字的指定位置,拖车开下公路,拖车后跟着的另一辆重卡也开下公路,在硬地面组合工作,很快导弹就被竖立起来。

“中导最后发展成了这个样子,”乌梁素海基地司令员老孙说,“一辆大卡车拉着到处跑,跑着跑着往路边一戳,竖起导弹就打。打完收摊,又在公路上继续跑。”

付先辉:“这样跑来跑去,美国的导弹就不知道该炸哪了,这叫做提高核战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孙司令员:“你们工程国防部特种军事工程局还挖了好多洞,这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吧。”

“是给这些大卡车平时隐藏用的。”付先辉想了想说道,“我们特种工程局要成为新成立的导弹部队的一部分了。”

“你们打洞的也加入导弹部队了?”孙司令员惊讶道,“那我们以后可是同军种的了,我们是导弹部队的实验基地,你们是导弹部队的打洞军。”

付先辉:……

东风-4的发射准备很快,竖起后不到20分钟,指挥中心就进入了倒计时状态——如果不是首次试射要校准和检测很多参数,还会更快。

“4,3,2,1,发射!”

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喷出烈焰,与橘红色带点黑烟的液体推进剂尾焰不同,东风-4的尾焰近乎是一团白色发光的火焰,只在边缘有些泛黄。导弹很快升上天空,白色泛黄的尾焰后面拖着的是浓白色的尾烟迹。

付先辉:“这就发射成功了?”

“成功了。等酒泉那边的观测数据吧,”孙司令员说,“我们还是看看拖车和重卡怎么收摊。听说啊,这东风-4正式装备部队的时候,拖车和重卡要合二为一。”

“我知道,我给这些部队挖洞库的嘛。就是现在有一个麻烦,不管是拖车还是以后的转运发射车,暂时都得从苏联进口。”

“我们导弹都造得出来了,结果发射车自己造不了?”

“……还真是这样。听说,国家给洛阳最初制定的计划是5年之内搞定,但后来计委又补充了一封通知,如果技术困难太大,8年完成也可以……”

第三十四章,袁隆平陷入沉思……

北京农业大学。

中国工程院农学部“籼型杂交水稻协作项目组”科研成果报告(庆功)会及杂交水稻推广种植会议。

唐华可算见到了本时代的袁隆平……

除了袁隆平,陆续来到北京的还有裴新澍、张先程、林令霦,一大队研究员和调查员,再加上最近一直呆在北京,在农大客串讲课和搞科研的丁颖。

“20年代,美国农学家琼斯首先提出了水稻的杂交理论。然后日本马上依据这个理论,在国内做了水稻杂交实验,没有增产迹象。我1933年在南路稻作育种场试验出了中山一号,也没有增产效应。55年开始的杂交水稻大协作,我这个老头子只是个协调和带头人,百分之八十的科研突破都是这些年轻人完成的。”

72岁的丁颖是项目组的组长,他表示杂交水稻的成功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自己占着表彰名单的头号有些不合适。

邓子飞:“杂交水稻的突破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最多的时候五六支调查队,还有分布在各省的水稻试验基地,这是一个很大的团队,您既是中国研究水稻杂交的第一人,也是团队协作的总组长,您是当之无愧的。”

张先程:“实际上,杂交水稻的关键节点突破,野败稻种,就是丁老亲自担任调查队队长的时候发现的。”

邓子飞:“在杂交水稻研制成功之后,就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工作,而推广首先是要获得足够多的稻种,这方面需要农学部拟定一个计划,然后农村工作部予以配合,就是说,现在水稻杂交这个战场,农村工作部听你们的指挥。”

唐华:“在推广之前,先说一下推广稻种的选择,这两天我和丁老也商量过了。今年我们同时获得了两种可明显增产的杂交水稻稻种,分别是第一基地的籼-1和第二基地的籼-2。在今年下半年,你们两个基地分别再次试种了自己的杂交水稻,对吧。”

张先程:“是的,第二次试种依然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此外我们还测试了水稻的各种特性,抗旱、抗涝、抗倒伏、抗病、抗虫等方面。”

唐华:“我看了两个基地对各自稻种的测试报告,第二基地袁隆平的籼-2水稻增产幅度特别高,一号基地的籼-1增产幅度略低,但是抗病能力比较强。杂交水稻在两三年后普遍推广的话,首先种植它的农民可能是对水稻特性不太熟悉的……”

邓子飞:“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应该优先推广那个增产幅度略低,但是抗病能力强的籼-1稻种。”

唐华:“我和丁老在前几天讨论之后,也是这么认为的。张先程,你们海南要建立稻种基地了,尽快扩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产量,争取三到四季之后,可以输出第一批稻种。袁隆平……”

袁隆平:“……”

“袁研究员,你们第二基地在籼-2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产量幅度更高,同时也具有抗病虫害等其他特性的新一代稻种。”

裴新澍:“唐院长,邓部长,现在三系杂交法基本获得成功,我觉得下一代的稻种可以尝试从三系杂交向两系杂交的方向发展。”

丁颖:“两系法我们在1958年讨论过,两系法稻种的生产只需不育系和恢复系,比三系杂交法的育种效率高,推广更快,但现在还在等待切入点。”

袁隆平:“就是要找到一种可在不育到可育之间育性转换的稻种。这可能要我们去田野调查发现,也可能是从现有的不育系当中培育出来。”

唐华:“按照现在的基因理论,如果一个稻种细胞核内有隐性的不育基因,在一切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激活,它就可在不育和可育之间切换,比如最简单的一种环境变化就是夏季和深秋这两种季节的温度差异。”

丁颖:“那还是照原先三系法研制的路子,各基地并行研究。海南基地今后两年可能要忙着建立稻种基地,但也尽量抽出人手和时间研究研究,还有云南的第三基地,61年也建立起来可以工作了。”

……

“袁隆平?”

会议进入稻种基地所需的农田征地、建设、拨款、运输等环节,邓子飞在说丁颖在听,袁隆平自个儿点上了一支烟,左手夹着烟右手拿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唐华就探身过去问了一句:“呵,烟瘾不小啊。”

“干农活累了,歇息的时候抽支烟舒服点,”袁隆平说,“还有晚上写报告熬夜,也得抽烟,烟瘾就这么抽起来了,暂时是没法戒掉啦。”

嗯,让你戒烟可难了,唐华暂时也不指望。想想钟南山亲自出马劝老袁戒烟,他都能回头给钟南山的手机发个网页段子“论抽烟的十大好处”。

“正好,我这有点好烟,古巴的,”唐华把切·格瓦拉送的古巴雪茄带来了,两个大木盒,“前阵子那个古巴领导人来访,送了我两盒,我又不抽烟,归你了。”

“哦,古巴雪茄?”袁隆平接过木盒,打开看,果然是一根根的圆筒,打开圆筒,闻了闻扁长的雪茄,“很高级的样子。”

唐华:“雪茄很大,一支可以抽很长的时间。有的人一天抽一支就够了。”

“天天抽我可不舍得,”袁隆平说,“那得是逢年过节或者有喜事的时候抽一支。”

袁隆平说完这话,脑子里想起前天丁颖对他说的话,猛然意识到了什么,开始在雪茄盒上下左右看来看去,在印着的西班牙文里面找年份月份的阿拉伯数字。

“最长保质期10年,在四年之内使用风味最佳。”

首节上一节846/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