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826节

海平面比冲297秒,真空比冲331秒。推重比也很高,达到120以上。

半个世纪后长征-5用的YF-100发动机,秒比冲也就和它不差上下……但是,NK-15单发推力150吨,而YF-100才100吨……

这东西差在哪儿呢?差在可靠性……也不全对。

N-1火箭发射四次、四次失败。虽然全部失败,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N-1竟然在第一级同时并联30台NK-15发动机,这样的系统不崩溃才怪。

后来苏联把NK-15和NK-15V改进成NK-33和NK-43,在21世纪居然也是数据最好看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之一。

……

“唐华,你觉得这个11D51怎么样?”钱学森有点长草了。

唐华:“这个发动机数据太强了,我有点担心可靠性撑不住。”

钱学森:“如果我们拿到11D51的资料自己在国内制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质控和检测体系来保证它有足够的可靠性?”

这个……

国内的制造和质控是比较靠谱,但唐华怕的是NK-15有没有什么固有的设计缺陷。要是真的存在固有缺陷,那就不是质控能解决的问题了。

但是在苏联解体后,苏联人拿库存的NK-15/NK-33向欧美航天公司兜售,那些航天公司拿到样本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测,好像在检测报告里没提NK-33有什么固有缺陷?

N-1四次发射全炸,其中有一些发射失败过程被拍了下来,事故的原因推测,好像也不是发动机直接炸了,而是火箭屁股上30台发动机的煤油、液氧通路密密麻麻,强振动导致发动机体系崩溃。

考虑了一会儿,唐华说:“那我们就拿11D51的技术资料,自己生产试试看吧。”

钱学森:“看上这个发动机的主要原因,还是它单发推力大,我们刚刚开始设计100吨推力的单泵单喷煤油机,它已经做到150吨了,比冲推重比这些数据也都很好。未来我们要发射的卫星太多了,既然可以搞一箭多星,那就搞个又大又便宜的火箭,把卫星一撮撮地往上扔。”

唐华:“是,这样平均每枚卫星的入轨成本会低一些。”

“长征三号的设计方案已经确定了,就这样子了,”钱学森说,“但是下一个型号的火箭应该是要换用液氧煤油发动机了,搞11D51发动机,大直径火箭箭体,7个发动机直接获得1060吨的海平面推力,这样的火箭一次可以发五颗卫星上天。而火箭不用捆绑设计,结构简单,价钱肯定没有5枚长征三号捆绑型贵。”

第一级七台发动机……唐华又打了个寒颤。

算了,就硬着头皮试试吧。

……

“科罗廖夫同志,苏联现在有没有将人送上月球的计划?”

会议变成了技术交换大会,中国送过去高可靠系统的技术,苏联拿出NK-15发动机,后两天就是钱学森和库兹涅佐夫兴高采烈地讨论NK-15的技术参数和技术原理,唐华就顺便问了问科罗廖夫登月的事情。

“哦,载人登月。这是联盟飞船成功之后再考虑的事情。”

这个太过于远期的计划科罗廖夫前几天没有说。

“我们要先用联盟飞船验证近地轨道交会对接的技术,然后才能确定未来航天的发展方向。”

唐华:“如果联盟飞船完成了交会对接,而且发现交会对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么就在近地轨道组合登月飞船飞往月球;如果交会对接并不容易,就设计巨型火箭一次性将月球飞船、登月舱等等送入轨道,是这样设想的吗?”

“对。最后的登月时间,我个人估计,大概是1980年左右吧。用20年的时间,完成从地球飞往另一个星球的工作,这已经算是奇迹了。”

唐华想了想,还是谨慎地向科罗廖夫问了一个问题:

“如果赫鲁晓夫同志要求您在六十年代把人送到月球,你会想什么办法怎么来加速载人登月项目?”

科罗廖夫:“这不可能办到。”

“假设赫鲁晓夫同志一定要你办到,否则就送你到西伯利亚挖土豆。”

科罗廖夫:“那我去挖土豆。”

第二十一章,第二轮核试验

1980年登月……

不只是科罗廖夫,库兹涅佐夫也是这样认为的。苏联部长会议里面,和航天、导弹有关的部长们也是这么觉得的:不但苏联,美国差不多也得在1980年才能把人送到月球。

谁能想到一年之后,肯尼迪这个二愣子被加加林上太空一刺激,就向国会提交正式报告:“美国要在这个10年结束前,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苏联这边呢,头几年,苏联一直觉得美国这是在搞战略忽悠。

肯尼迪向国会提交报告,苏联觉得国会必定阳奉阴违做做样子。

第二年肯尼迪公开发表那篇著名的演讲“我们选择登月”,苏联不信,觉得他这是在忽悠苏联也跟进搞登月竞赛,耗费竞争对手的钱粮。

等到1965年,土星5号的大壳子渐渐成型,苏联高层这才一阵“卧槽”“卧槽”。

“科罗廖夫同志,”唐华说,“虽然现在的技术要把人送上月球很勉强,但是,如果完全不吝惜金钱地进行冲刺,可能登月成功的时间会比我们原来料想的要早。”

科罗廖夫:“可是苏联的金钱并不是无限的。去年还好些,今年,就在上个月,赫鲁晓夫主席非常震怒,要我们加快洲际导弹的生产,运载火箭的产量就随之降低了。而美国也会遇到与我们类似的情况,他们也要扩军备战。”

……

算了算了,不和科罗廖夫抬杠,现在杠来杠去也没个理论依据,说服不了他。

NK-15发动机才比较有意思。

这发动机是今年立项研制的,打算1964年搞出来。既然科罗廖夫和库兹涅佐夫直接披露了NK-15/11D51计划的存在,那就是中苏一起搞。

这正合唐华的意思,钱学森那边的小组派一两个人,再加上电子和控制系统的小组,1964年不但把NK-15搞出来,而且争取让这发动机更完善。

唯一的问题是,从科罗廖夫和库兹涅佐夫的口风看,对于NK-15发动机以后用来做什么火箭,苏联现在还没有确定的想法,似乎有两三种方案正在争吵。

中国这边就没那么多纠结,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长三捆绑四个助推器的CZ-3K4,大约可以把14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已经把长三的潜力挖掘得差不多了,”钱学森说,“CZ-3K2是8到10吨。我现在设想了两个火箭,一级四台11D51的长征-4;一级七台11D51的长征-5。”

唐华:“长征-4起飞推力600吨多点,和长征-3系列有点重合,是打算淘汰四氧化二氮-肼类火箭发动机的长征-3吗?”

“有点这个想法。长征-5就比较厉害了,这也是我一直想要的火箭,起飞推力1060吨,而且11D51的性能,如果能按照计划研制出来的话,比肼类发动机强大得多。长征-5的近地运力可以达到20~25吨。然后,如果有必要的话,长征-5还可以采用捆绑助推器的办法来扩展运力。”

唐华:“这就有意思了。除了一箭多星快速布设卫星系统之外,你知道这玩意儿还能干什么吗?”

钱学森:“我知道,它可以发送一个小型探测器在月球软着陆,虽然很小不能载宇航员,但是可以载……你说的那种,智能机器人。”

首节上一节826/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