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72节

长波电台其实不是对潜通信证专用,它顶多能穿透一两米的海水,长波电台主要是可以远距离(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不需中继站就直接通信。

超长波电台能穿透10~30米的海水,这大概是潜艇在潜望镜深度航行的状态。

二战后期开始,德国、美国、英国都改用超长波电台与潜艇通信。苏联现在用的(打算在中国建设的)也是超长波电台。

极长波电台,就现在李强和唐华要去看的这个,主工作频率70赫兹,备用工作频率45赫兹,在三五千公里的通信距离,能穿透80到100米的海水,这大概是潜艇正常水下隐蔽潜航的状态。

……

嘉兴,郊区某处。

“我们这套系统已经操练过几次,在岸上的收发测试已经通过了。”

基地的通信兵营长见到了李强和唐华。

“极长波天线是从嘉兴开始,向西南延伸300公里,末端假设在黄山,其实末端也是始发端,两者可以互换。FSK频率偏移调制,岸上的收发测试时,极长波信息传输速率是20比特每分钟,超长波的信息传输速率是900比特每秒。”

唐华:“岸上测试时,收报机是放在哪里的?”

营长:“在大连附近。”

李强:“岸上测试,收报机和发报机没有海水阻隔,信噪比好,信息传输速率其实要高很多的。当然大连那附近电磁波比较密集,收报机会受到干扰。但是综合起来,如果岸上测试信息传输速率20比特每分钟,那么潜艇在潜航状态下收报时,信息传输速率还不到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

三人站在基地的中控室外边,扭头就可以看见架设在一大片农田上空的巨大的天线阵。

主天线全长2880米,也就是两列长度均为2880米的高大的高压输电塔,电线杆子上串着的电线是电台天线——这电台的天线是平躺的。

除了主天线外,还有三支和主天线垂直的短线,也是由高压输电塔悬挂起来的电线组成,整个天线阵像是在地面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丰”字。

如果发送超长波,用这个天线阵就够了。如果发送极长波,这个天线阵则只是天线的头端,主天线连到了输电线上,输电线从嘉兴串到杭州再串到杭州-南昌的高压电线,在黄山那里分个岔出来,爬十几公里的山,到山顶,行了,一条300公里长的电报天线。

也就是说,这个基地既可发送超长波电报,也可发送极长波电报。

……

“304艇已在30分钟前下潜,”基地的通信兵报告,“最后15分钟准备。”

李强:“嘉兴电力供应是否确保无误差?”

“长三角的电网已经做好调整,留足了10兆瓦供电余量。”

潜艇下潜到80米深度、再做好收报准备的时间是45分钟,李强和营长都在看自己的手表倒计时。

桌上的地图是本次通信演练潜艇所处的位置——大约在大连东南50公里的海中,离岸不远。因为黄海在这一带的最大水深也就110~120米,所以304艇没法下潜到100米深度来做测试。

不过80米的测试效果也很好了。

时间到,中心控制室发出电报。

窗外两千多米长的天线阵似乎发出隐隐的“嗡嗡”声,原本停在电线上的鸟约有一般扑棱扑棱飞起来。唐华甚至感觉远处的树木开始有落叶飘下。

嗡嗡一直响个不停——本次发报至少要持续10分钟,光电费就得要不少钱。

发报结束,又陷入漫长的等待。潜艇如果接收到极长波电报,并准确识别出电文内容,就会按规定上浮,用中波电台发报,这样极长波基地就知道通信是否成功了。

在直线距离870公里外的黄海,我国组装建造的第一艘R级常规潜艇304艇,艇艏上仰,以10度的上仰角快速上浮。

潜艇首部哗啦一声先出水,拍起一大堆白色的浪花,然后艇身的其他部位才全部露出水面。

“巡逻机报告304艇已上浮……”

在试验海域盘旋的巡逻机先发现潜艇上浮了。“304艇回报!”

回报的电文用解密机解出来,打印成纸条,三人各瞄了一眼纸条就知道这次试验成功了。

……

2月23日,还是嘉兴,太湖岸边。

“我来看看老李鼓捣出来的第二个黑科技……啊,这个我熟。”

李强:“违章建筑上贴了四块广告牌。”

唐华:“是四块瓷砖。”

牧野茂:“你们的比喻都很恰当,不过我还是喜欢用‘308型舰载相控阵雷达’这个称呼。”

太湖岸边的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盖了一栋大约20米(六层楼)高的神秘大楼,楼的大致形状像是个不规则的八面墙的宝塔。在其中的四面墙上,各贴着一块丑丑的瓷砖或者说广告牌。

这不是宙斯盾的AN/SPY-1雷达。也不是“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上的SFAR相控阵雷达套装。

大概……是两者的混合体吧。正式名称:308型多功能舰载相控阵雷达。

“去年12月,美国开工了一艘核动力巡洋舰,个头很大,美国报纸媒体都吹上天了,”唐华说,“这核动力系统我们暂时还搞不成,就让美国先领先着。但是五角大楼放话说,这艘核动力巡洋舰上安装了号称当前地球最强舰载雷达,这我就不同意了。”

“他们那个雷达是1955年设计的,”李强大致看过一点雷达的情报简报,“不走运啊,那时候美国海军还拿不到可靠的晶体管,美国空军不供货。那雷达虽然也是大型相控阵雷达,水平相扫垂直频扫,和我们的308一样,但它是个真空电子管为核心器件的雷达,呵呵。”

唐华:“我们还是进楼的地下室再说吧,雷达开机的辐射可不小。”

……

“目标1,距离439,高度7700。”“距离438,高度7700。”“距离437,高度7600。”

地下室也就是模拟舰上的雷达控制中心,为了测试人员的健康,地下室的六面墙加了钢板,还做成了法拉第笼来屏蔽电磁辐射。

雷达开机后,首先做测试的是从远处飞来的一架图-4轰炸机。这是大型空中目标,308雷达对它的理论发现距离应该是480公里,测试中飞机飞到470公里时,屏幕开始有显示。

“距离437,高度7600。”

李强:“数据不太对,轰炸机组用无线电和我们保持着联系,他们的飞行高度是在7200米,是向7100米缓慢降高的过程。”

唐华:“啊哈,测高系统有500米的固定误差?”

“在400多公里的距离,测高系统的误差可能有600到1000米,现在没有超出预料中的数字,但是连续几十次扫描报告的数字都不多不少偏下了500米,看来随后可以再分析一下误差原因。”李强让随行的秘书记下了这一条。

“最大扫描频率测试。”

平面相控阵雷达和机械扫描雷达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可以扫得很快。机械扫描雷达不行,越大型的雷达扫得越慢,让大型雷达每两秒钟转一圈,怕是没多久电机和旋转盘就冒烟了。就算不冒烟,旋转导致机械磨损然后产生误差也是个极其麻烦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672/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