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56节

“今天上午,美国海军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一枚导弹,本来想击中内华达的沙漠,但由于起飞时没加满油,导弹落在了新墨西哥州。如何评价?我觉得我现在应该做个悲伤的表情吧。布朗先生,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布朗:“一次可悲的失败。”

“可悲……噢好吧,是因为苏联抢先向太空发射了一个卫星,而我们已经晚了很多?”

布朗:“如果说发射人造卫星是太空竞赛的第一轮比赛,那么比赛已经结束,我们负一场,积零分,这已经是事实不可改变。军方没有必要继续加紧试验火箭和发射卫星,比苏联晚一个月,和比苏联晚一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我们已经是卢瑟了。”

安德森:“当一个项目要求提前完成,它的费用往往会大幅超标,到处都要加钱。总统向航天计划再次注入了10亿美元的资金,以求加速卫星的发射,可是100万美元的贷款就可以让一个企业重新运转起来,挽救两百名即将失业的工人。”

约翰尼·卡森:“两位先生,对不起,我现在脑子里浮现出了这样一副画面,如果我们一年之后才把卫星送上太空,那么美国卫星发射的时候,苏联的,中国的,……几十颗卫星在天上向我们打招呼:嗨你好,总算来了一位新人。”

“这绝对不可能。”布朗、安德森异口同声地说道。

……

美国民间和知识界一般认为中国的航天计划只是刚刚开始,甚至不少带着有色眼镜的人觉得中国的航天计划压根就不存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智库对中国到底航天能力处在什么阶段,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1956年10月1日,中国的阅兵式上展出了一种弹道导弹,很显然,中国在运载火箭和导弹方面并不是毫无基础。”兰德公司的研究员科尔博姆撰写了一份关于“潜在对手航天能力的报告”,其中苏联的内容154页,中国的内容6页。

美国空军托马斯·怀特:“这种弹道导弹的性能,你们是如何评价的?”

科尔博姆:

“阅兵式上的照片能够依据它与载重卡车的大小比例来推测出尺寸,简单地分析,这是一种近程弹道导弹,射程在400到700公里之间。”

“确凿的情报仅此而已,以下的分析无法获得情报支撑,而是兰德公司基于事实所做的推断,我们保证推断过程是科学的而且合理的,但不能保证未来如我们所预测的那样发展。”

“近程导弹研制成功之后,中国必然会研制射程更远的导弹。阅兵式已经是一年前发生的事,如果以最乐观的估计预测,那么中国在1957年很可能启动了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制。并且,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认为,正在研制的中程导弹可以用于发射卫星。”

托马斯·怀特:“就像我们的‘红石’和雷神-DM18那样?”

科尔博姆:“是的。7月底,中国政府宣布启动航天计划,这证明中国希望在1958年12月31日之前把一颗卫星送上太空。”

“什么?!”托马斯·怀特刚想说这简直太荒谬了,但想到还没过去多久的朝鲜战争和台湾战役,那些中国的小导弹其实并不简单,于是改口说道:“或许中国政府也有涉足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野心,可他们的官方公告里并没有明说。”

科尔博姆:“或许这是中国政府的一种低调的风格。兰德公司认为,中国政府的下属研究机构和总设计师可能对上级表达了不太确定的态度——他们如果计划一切顺利,那么可能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卫星,如果不太顺利,则可能会错过地球物理年。”

……

人造卫星一号给了美国一次暴击,不过苏联并没有放美国一马的意思。

10月20日,又一枚R-7火箭(8K71PS型)运进了拜科努尔,在车间里组装主箭体和助推器。

这一次,卫星就不直接在车间里装在火箭头部了。组装好的火箭第一级、第二级运出车间时,箭头还是空的。

第一次发射成功,人造卫星二号的设计就稍微奔放了一些,虽然还没达到R-7火箭理论上的1.4吨运载能力,但重量已经上涨到500公斤。

500公斤的卫星能干啥呢?

科罗廖夫表示:可以第一次将生物送入太空,测试太空飞行对生物的影响。

在拜科努尔基地的另一座建筑,驯兽师挨个摸摸眼前的三只狗。

“莱卡?”“阿尔比娜?”“穆什卡?”

“好了,我们去做一次体检吧。”

给三只哈士奇做了详细的体检,结果表明“莱卡”的状态最佳。第一个送上卫星遨游太空的动物就这么诞生了。

“人造卫星二号的生物舱是完全密封的,内含0.7个大气压的正常空气。‘莱卡’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过氧化氢过滤板吸收并同时放出氧气,如果‘莱卡’的新陈代谢没有异常地加快,那么它可以在太空中存活4天。狗粮和水以稀糊的形式供给。”

载荷项目主任波波夫介绍此次在卫星中的载荷。

科罗廖夫:“这些我都不关心,你只要把那只狗的体重测量得足够精确。”

波波夫点点头:“半个小时前,莱卡的体重是10.245公斤,在确定卫星发射之前,我们会持续跟进测量莱卡的体重和身体状态。”

苏联不是第一次把动物送上太空了。此前用探空火箭几次把狗打到100公里高度以上,其中摔死、烧死5条,落地时还存活的1条。但发射到近地轨道中、让狗一直在头上打转,这还是第一次。

人造卫星二号会在轨道上运行5到6个月,而生物舱中的氧气只够莱卡呼吸4天……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动保组织没有发声,即便在事后苏联公布了卫星的真实任务和生物舱细节之后也不敢发声——惹不起苏联啊。

10月31日。

火箭燃料加注完毕。在火箭旁边的小工作间,莱卡身上贴了心跳检测仪、血压检测仪、呼吸检测仪……一大堆仪器,然后塞进了生物舱中固定得死死的。

封闭生物舱、封闭卫星外壳,吊车把这颗500公斤、近似圆锥体形状的人造卫星缓缓吊到R-7顶端,安装在火箭头部。

对美国的第二次暴击预备开始……

第163章,最后一次测试

人造卫星二号发射升空时,主席、彭老总、宋庆龄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正在从北京到莫斯科的列车上。11月3日代表团下火车,苏联第二枚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已铺天盖地。

11月4日,主席率代表团和赫鲁晓夫见面,赫鲁晓夫当然也自豪满满地提及了人造卫星二号发射成功的消息,表示这是一枚比一号重八倍的卫星,而且是首次将哺乳动物送入近地轨道。从人造卫星一号到二号,苏联连续迈出了人类征服太空的两大步。

主席对苏联航天领域的突破表示祝贺,说中国刚刚启动航天工程,正在加速追上来。

赫鲁晓夫当即回答中国和苏联在航天探索方面应该更紧密地合作,中国的计算机在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当中起了很明显的作用,苏联也可以在各个方面对中国的航天工程提供帮助。

主席率领的代表团来莫斯科,是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典的,和1954年9月赫鲁晓夫来中国一样。所以,主席也和上次赫鲁晓夫一样,提交了一个礼物单:两千斤茶、四十吨台湾蔗糖、二十对景德镇大瓷瓶、四十箱苏绣、……四台T57M中型计算机和四套星载太阳能电池模组。

“中国航天工程启动后,我们利用反应堆作近似的模拟,对太阳能电池阵列在太空环境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特殊覆膜技术,对太阳能电池做了抗辐射改进,在略微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换效率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了它在太空中的工作寿命。”代表团成员、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解释。

赫鲁晓夫看到的是礼物单,并没有看见太阳能电池模组。不过刘晓提到了航天和太空,赫鲁晓夫大致明白这是给卫星用的,就点点头,把礼物单交给了秘书。

双方最高领导的会晤之后,下午是彭老总代表国防部会见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

朱可夫?朱可夫……被撸了,就在一周前撸的。现在他的国防部长、苏共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都被取消了,在莫斯科附近隐居和钓鱼。

第二天11月5日,则是宋庆龄会见苏联苏中友好协会主席安德烈耶夫。

……

在莫斯科之外的地方,人造卫星二号掀起的震波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力。

“带有动物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人类向宇宙飞行又迈进一步”

苏联报纸表示得比较克制,不是通篇狂喜庆祝,而是有板有眼地介绍人造卫星二号都有哪些技术突破:

首节上一节656/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