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变成工人,虽然土地总量不变,由于农村人口过剩因此土地马上有人接手,产量也不变,但是粮食的消费量却增加了。
这就是农业基础很差的国家搞工业化的难题。
……
“国际地球物理年已经到来。为了促进全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美利坚合众国,计划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人造卫星。”
在众多记者面前,新闻发言人詹姆斯·哈格蒂宣布了这一爆炸性消息。
7月1日,地球物理年开始了。持续18个月的时间,美国现在这么放话,说明他们的人造卫星计划已在两三年前开始准备。
虽然1955年就启动了人造卫星计划,但是现在白宫直接宣布人造卫星计划,还是有一些放噱头挣眼球的意思。
到现在为止,美国只用木星-C火箭完成了亚轨道飞行。
根据木星-C火箭的能量计算,它可能无法把物体加速到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美国空军认为木星-C就是个亚轨道的测试火箭,当然,喷气推进实验室认为木星-C有前途,如果使劲挖潜力的话,或许能把一个小型物体打到第一宇宙速度。
阿特拉斯洲际导弹肯定具有发射卫星的能力,不过现在才第一次飞行试验。
美国计划用来发射卫星的既不是木星-C也不是阿特拉斯,而是“先锋”火箭,搭配的卫星倒是在造了,叫做先锋-TV3。
……
苏联这边,感觉被美国人画的大饼抢了风头,接着马上就宣布,苏联已在执行自己的太空计划,并且苏联将会第一个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不过苏联现在也是一团糟。R-7洲际导弹5月和6月的两次试射都不成功,下一次飞行测试是8月。但科罗廖夫还是没得选择,只能依靠R-7。从7月份开始,他既要督促R-7导弹试射成功,还要保证R-7改的运载火箭设计成功,然后,再设计一个能让R-7送上太空的人造卫星。
……
乌梁素海。
又一枚东风-2的测试弹摆在了发射架上。
和上次的高弹道减推进剂测试不同,这次这枚东风-2推进剂装足了,而且不用高弹道,直接打到新疆。
配齐所有设备之后,东风-2直径1.7米,全长20米,从尾部到接近头部的地方直径都是一致的,从远处看就是一支瘦尖的大箭。
“最后10秒准备。10,9,8,7,6,5,4,3,2,1,发射!”
导弹缓缓升起后,钱学森迈开大步从地堡上到地面,刚好可以看到东风-2导弹拖着尾焰升上高空,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
“因为弹道和地球曲率的原因,这次导弹在飞行中段会略微擦进蒙古境内。”
老冯也上到地面,和钱学森聊。
“美国人昨天向联合国提议了,太空无主权化,”钱学森说,“从太空中经过某个国家的上空,不视为侵犯领空。我们的导弹在蒙古上空已经超过了100公里,按照这个标准,已经是在太空飞行了。”
在空中,东风-2第一级燃尽,甩脱,第二级火箭点火,继续加速导弹向西飞去。
在阿克苏东南方向的沙漠中,已经建设了3座雷达站和无线电监测系统。东风-2导弹发射几分钟之后,这里的雷达就有了回应。
“目标捕捉成功,高度120公里,速度2725米每秒。”
高抛弹道试射时,弹头就覆盖了耐热层和散热涂层。这次的弹头也一样,但因为正常弹道的导弹再入大气层时,在空气中飞行的距离更长,因此这次的散热层是加厚的。
现在不需要雷达跟踪了,夜空中大半个新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们都看到了天空中的一条亮线,亮线在进入大气层时有几个小折角,由于这不是燃烧发光而是大气电离发光,因此亮线久久不散。
在阿克苏试验场,司令员老康和搜索队长阿扎提都是头很铁的人,在导弹预定落点5公里外的地方抬头看天。
当然,如果导弹的偏差达到5公里,砸到他们头顶的概率也就是几百万分之一,本来就可以忽略。
“很像一颗流星!”阿扎提说。
老康伸出拿望远镜的手,用胳膊和眼睛做了一次简易定位,“弹道在预计范围内,第一次打就很有谱。”
……
东风-2的模拟弹头扎到沙海,基地部队开始寻找弹头。
钱学森在乌梁素海的指挥部,拿到了导弹前800公里的遥测数据。
指挥部只有一台T55通用计算机,现在就被钱学森霸着,拿来做运算。一边运算,一边用纸笔把运算结果以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用计算机算了约莫一个小时,钱学森放下笔,拿起写满公式的纸:
“有戏!”
第155章,我要把一个篮球发射上太空
老钱,你要把一个篮球发射上太空?!”
一大早钱学森上门来找唐华聊天,当老钱说可以用东风-2加个上面级把一个小物体送入近地轨道,当时吓得瓜子都掉了。
“东风-2全状态试射的数据很好,导弹携带2.3吨载荷,飞行距离2240公里,导弹的最大速度是3553米/秒。主要是发动机的基础打得好,秒比冲在设计和改进当中提高了5%,这一点至关重要。”
钱学森就在院里展开运载火箭的设计概图,分析发射卫星的可行性。
“我们依据美国和苏联初代/第二代核弹头的重量,给东风-2定了2.3吨的载荷要求,现在我们手头有现成的可作为上面级的火箭发动机,这2.3吨的载荷替换为3.4到3.5吨左右的第三级火箭,那么就可以把60公斤左右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唐华拿过图纸看,这一套运载火箭系统他看着有点熟悉。
这不是苏联的Kosmos-2I嘛。
Kosmos-2I就是用SS-4中程弹道导弹改的运载火箭,在苏联的代号是R-12,其实出现得比R-7(SS-5)晚,1959年才定型。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往古巴运的导弹就是它。
R-12射程2080公里,比本位面的东风-2还少一点点。苏联用R-7踏进太空时代的门槛后,对发射卫星入轨越来越有心得,科罗廖夫就用R-12改出一款运载火箭,用来发射300公斤左右的中小型卫星。
唐华:“第三级如果用的不是红烟硝酸,而是高比冲的氢氧火箭发动机,这东西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能突破300公斤。可惜……”
钱学森:“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第三级我开始设计了,但是一两年内难做出来。到时候,东风-3可能也快完成了。但是我反复计算过,用现有的红烟硝酸-肼类发动机来加速,就能把一个小物体送上太空。”
唐华:“其实我在做几个卫星的设计方案,其中最小的一个300公斤重。你这个火箭,只能朝太空送一个篮球啊。”
钱学森:“不不不,60公斤不止篮球了,至少是个行李箱,还是大号的。”
唐华:……
“我们先发射一个小型的科学试验卫星,在太空先留个名。第一枚卫星还要做很多验证,比如太空环境对机械的影响,宇宙辐射数值,通信穿越大气层时受的干扰,等等,我们头一两枚卫星可能都要担负这些科学试验任务。”钱学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