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95节

“对。运算频率的提高和电流的提高,这让芯片内部的发热是很难抑制的,肯定要产生大量的热量。”

李强:“发热问题不可避免,那我们就用工程设计来解决发热问题,铜制或铝制散热片,强制通风冷却,或者甚至是水冷模式,都可以考虑。”

唐华:“芯片组可以用4到5个月的时间完成高频技术问题,我是说除了发热之外其他待解决的问题。老列、王守珏,从现在开始,超算的架构设计也可以并行开始了,这样,到高频芯片的技术获得突破的时候,超算的架构研究也进行到了中途。”

列别杰夫:“如果现在启动超算的架构规划,那么可能需要让超算的使用者,那位叫竺可桢的气象学家加入研究团队。”

唐华:“需要竺可桢这么早就介入吗?”

“当然需要。”

唐华:“现在最需要超算的人是竺可桢,但未来不只是他需要超算……竺可桢我会想办法把他弄来上海几个月的。另外还有一些人我也会弄过来。”

……

第一次超算会议结束。

现在X5500系列芯片的工作频率是1MHz级别,要一下子提高到40~80MHz,这跨度很大。

克雷-1是70年代中期研制的,那时候高频器件技术已经完成了突破,不用克雷自己动手。现在是1956年,中国得先突破高频天花板。

但是现在也算是有理论基础,因此唐华把第二次超算会议的时间定在今年的9月,给他们5个月的时间,应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1956年的春季,上海黄浦江的码头安静,但造船厂并不安静。

海上贸易总体上还没恢复,海运量没多大。凡是要通过海运进出口的货物,在上海及以北是通过朝鲜西海岸的港口做中转,朝鲜还因为这个获得了不少劳务费,南方则是靠着香港这个中转站的灰色业务。

在海运一片萧条的年份,本该失业的码头工人在市政府的安排下另行就业,海运商贸公司也在政府的安排下转营其他,总之不管公私合营前后,都不给工人没事做,也尽量不让一个老公司破产解体。

海运萧条的时代,上海的造船厂却还是有业务。除了驱逐舰和护卫舰,还有从北方沿海港口到朝鲜的短期摆渡滚装船、散货船,这些4000到6000吨的民船,上海已经可以自行建造了。

不但是中国自行建造,而且是由船舶工业局上海设计院设计的。

“牧野先生,您到中国两年多,经手设计的全新船舶只有两型六千吨货轮,会不会觉得有些乏味?”唐华笑着问牧野茂。

“严格来说,这是铸剑为犁的时代,至少中国正处于和平的时代,所以我不感到遗憾,”牧野茂说,“而且,我一直坚信中国会走向大洋,成为海权俱乐部的顶层成员,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唐华点点头,“这样也好,我们也就有更多的时间锤炼我们的设计。……5000吨驱逐领舰的船型设计完成之后,一机局、二机局和电子工业局往上面加了一些东西,形成了一艘驱逐舰的概貌。今天,可以把这个概貌完整地展示出来了。”

第122章,化肥争夺战

牧野茂和船舶设计院的同志们最近两年一直专注于设计新驱逐舰的船型,其中一大半功夫放到了线型仿真和测试上,驱逐舰的上层建筑一直未定下来——这要等雷达和舰载武器确定之后才能知道。现在牧野茂终于知道自己设计的是什么军舰了。

……不过,这份图纸和模型仍然只是一个近期可能实现的蓝图,正如5000吨驱逐舰不可能马上开工一样,装在模型上的东西也没法马上拿出来。

“虽然与以往我所认知的驱逐舰大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好看。”牧野茂只评价了一句。

说是满载排水量5000吨以上,其实只能按4000~4500吨的现代驱逐舰的身板去安排武器设备——蒸汽轮机太占地方了。不过,考虑到50年代末期美国也还在建造蒸汽轮机的亚当斯级和法拉格特级,新驱逐舰的动力系统也不算落后,输出功率72000马力,高于亚当斯级的7万马力,但比法拉格特级小。

李强:“新驱的核心装备是它。正因为装了它,以及其他的新设备,所以新驱的发电机组,除了两台涡轮发电机之外,还要配备4台高速柴油机,而不是现在56型驱逐舰的两台。”

李强指向舰体中偏后,两座烟囱之间的桅塔。桅塔的顶端是一块斜放的平板,看起来这块板子还不小。

这是杭电——杭州雷达电子所研制的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G波段,电路全数字集成化,一维相扫脉冲信号体制,仰角面内扫描采用相控阵技术,最大探测距离280公里,最大目标跟踪数10~20个(取决于控制计算机的内存和处理能力)。

唐华:“老李,辛苦了,这么快就能让我们看到307型雷达。”

李强:“杭电和南电的起点很高,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不算太难。但是,数据处理和控制计算机的正式版要等明年,另外还得解决大功率前向波管的问题。”

现在雷达都是三位数字,第一位表示平台,1是地基雷达,2是机载雷达,3是舰载雷达,4是空间雷达……

307就是第7型舰载雷达,前面几型雷达,有四种是借用某个型号的苏制雷达部件攒的,有两种是新研制的。307雷达没有苏联型号做参照,1953年启动研制的时候,就是唐华照着381雷达的概貌定的设计方向。

李强自1954年接任电子信息工业局局长,一年至少有八个月在上海附近活动,主要就是在盯上海及周边的单位研制雷达、无线电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等等。

李强和唐华一人一句聊了一会儿,牧野茂则在看307雷达的技术参数。看到最大探测距离280公里、波束从0度平视改到30度仰视只需要1毫秒、最多能同时跟踪10~20个空中目标时,惊讶得很。

“这样的一艘驱逐舰就可以控制整个战区的空域。”牧野茂说。

除了中后部桅塔塔的307雷达,舰桥顶端的308型低空/对海搜索雷达也是个新雷达,是305的改进型。在308雷达的前面、比308雷达低一层的地方,是309雷达。这样的照射雷达在舰后部的高台上还有一部。

“这是309型目标照射雷达,它的作用是跟踪照射空中目标,引导红旗-6导弹攻击。”

红旗-6的发射装置共两部,舰首主炮后的平台上一部,舰尾一部。因为舰载直升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所以干脆把后甲板也给用了。

……

“总的技术概貌就是这样,全舰装1门100毫米单管主炮,2门高射速机关炮,2部双联装舰空导弹/综合发射装置,2座四联装鹰击-4/长剑-1导弹发射装置,总的来说,是对空为主,兼顾反舰和反潜的多功能驱逐舰。”

“6大主要部件,有四个还在研制中,最晚的要在1960年左右才到位,所以1958年中或者年底开工,不影响整个建造计划的日程。”

唐华最后总结了新驱的情况。

李强又补了一句:“作为研制工作的一部分,我希望在国内开工的第3和第4艘驱逐舰上,实验性地安装307型和308型雷达,既是为这两型雷达做测试,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这两艘56型驱逐舰的综合能力。”

程旺:“刚才唐部长说307雷达的功耗很大,如果装在56型驱逐舰上,会造成舰上的供电不足吗?”

牧野茂:“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对56型的舰体做有限的修改,再增加1台柴油发电机。”

……

船舶设计院除了下一代驱逐舰,还有01型护卫舰国产化之后的改进设计、苏制猎潜艇仿制成功后的多功能化改进,但船舶设计院现在不承担小艇项目了。

1950年海军制定的“飞潜快”三驾马车格局,飞机和潜艇还是重点发展对象,“快”渐渐被边缘化了。

但并不是说快艇现在不造了。现在三大舰队都有快艇支队,下辖1个大型导弹艇大队和2个小型导弹艇大队,快艇大队的领舰是01型护卫舰。

各种导弹快艇的数量现在达到了60~70艘,马上就要满编。达到满编之后,海军就暂时不会扩编导弹快艇部队的编制了。

海军航空兵已经发展到6个航空师,1956年1月,设在台湾的第三座海航空军基地落成,从台湾起飞的图-4理论上已经可以覆盖关岛——当然只是从航程算计算,真这么飞过去的话那是会一路被美国空军围观调戏的。

……

“什么?上海附近在建小型碳铵厂?还同时建两座?”

首节上一节595/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