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466节

“56型驱逐舰是去年额外增加的苏联引进项目,由于国内舰船配套设施的生产厂家远未配齐,因此我们签署的合同里,前2艘56型驱逐舰完全是由苏联提供材料和零件组装起来的,不适合做任何修改。这两艘驱逐舰将在1954年11月动工,实际上在开工之前上海的两个造船厂还有繁重的造船工人、技工培训工作。边试边造,两艘56型驱逐舰的船台周期预计为2年。”

牧野茂:“是的,我完全明白。按照这个计划,1956年11月,两艘驱逐舰就会离开船台进入舾装阶段,然后是试航阶段。届时船台上应该建造什么军舰,是我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

唐华:“1956年11月,中国的舰船配套设施生产厂家有一部分可以完工,但有一部分仍在建设中。目前可以预见的是,1956年11月我们仍然需要从苏联引进TB-8蒸汽轮机系统、主推进轴,也就是整套动力和推进系统将和56型驱逐舰大致一样。我猜你已经形成了一个56型驱逐舰的改进型的初步构想,并与祖博夫同志交换了意见。”

牧野茂:“56型驱逐舰是一种动力系统严重过剩的驱逐舰,如果把它放在二战的环境中,它的高航速能力也相当卓越,甚至超过了日本除岛风级之外的所有雷击驱逐舰。但也如那些驱逐舰一样,56型的续航力并不出色,在极速条件下续航力仅有685海里,经济航速续航力3500海里。极为瘦削的舰身还减弱了它的稳性。我的想法是全长保持126米不变,宽度从12.7米增加到14米,最大排水量从3200吨增加到3600吨,设计航速从36~38节降低到32节左右。但续航力可达到4500~5000海里。”

唐华:“设计指标过于平淡了。如果可能,排水量应该增加到4500吨左右,主要以增加宽度降低长宽比的方式来达到。仍然使用TB-8蒸汽轮机系统,也就是72000马力的主机。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之下,船舶能达到多高的航速?”

牧野茂:“这是给上海船舶设计所的科研任务?”

唐华:“船模水池已经完工,希望你们能用一年的时间寻找最好的线型,不断根据试验优化参数,让这艘4500吨、长宽比不超过8.5:1的舰达到尽量高的航速。”

……

与牧野茂聊完,唐华又把在上海蹲点的李强找出来聊了聊。

现在电子信息工业局的局长是李强……唐华从重工业部代部长变成部长之后,就把李强从总参通信处给要了过来。

因为电子信息工业的工厂企业现在约有60%在长江中下游,因此李强上任后就去了上海,在上海周边已经转悠了两个月。

“上海所软件中心,几何和载荷工况模拟软件开发进度如何了?”

了解完李强考察的结果,唐华问了个软件的情况。

“小型向量机上使用的版本还要等一会儿,通用计算机上使用的版本应该已经有一个试用版了。”

“在试用版的基础上定制一个超算上运行和优化的版本,争取最快时间内拿出来。北京有大型模拟计算可能要尽快跑一次。”

……

上海计算机所软件中心给出的“最快时间”是两个星期。

也正好用这两个星期的时间把去苏联谈判的成果反映进核工业建设计划里面。

根据中苏《原子能合作协议》所列的条款,1954年和1955年核工业建设计划全都可以落实,1956年的工作大部分可以落实,再往后的工作是自己走还是继续从苏联得到助力,就要看中苏是否进一步讨论更深入的原子能合作。

“李部长,一晃又到了4月份,不知道最近地质部有什么大动作。”

李四光:“我们现在是找矿部。”

唐华和李四光都哈哈笑起来。

地质部现在就是“找矿和建厂厂址勘定部”。

所以后来地质部有一段时间直接叫做“地质矿产部”。

唐华:“这一个月我都钻在这台计算机里了。哦,这种计算机你以前可能没有见过,你以前用的那种大柜子的计算机其实叫做通用计算机,这一台呢,叫超级计算机。”

“最近计算机所的几位同志都在忙着把这些东西输入到计算机里,都是您的和地质部的一些数据。”

李四光看了看排成X字形的机柜。又看了看那一叠资料数据:《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的意义》,《旋卷构造及大地构造体系》……

“怎么还有黄汲清的书?扔掉,快扔掉”

唐华一脸黑线地抓住李四光的手,把黄汲清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抢下来。

地质学界的两大门派,两大冤家对头……但李四光想扔书也晚了,黄汲清书里的算法已经被摘下来用在软件里了。

“我们在计算机里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中国大地构造模型。然后,将您提出的成油理论也转化为数字程序,陆生理论、沉降带、盆地等等,都用算法来描述,对大地构造模型进行了分析。虽然用的是超级计算机,但也运行了一天多。”唐华对李四光说:

“这种软件对大地构造模型进行运算的方法,我叫它有限元分析。”

第三十八章,照着答案挑解题过程

1963年,硕士毕业的约翰·斯旺森进入西屋公司宇航实验室工作。他发现西屋公司的工程师虽然身边就有计算机,但在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时候都是用手工计算,而没有想到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斯旺森自己琢磨,打算开发一种通用工程软件来进行自动化的有限元分析,但西屋公司拒绝了约翰·斯旺森的想法。

觉得呆在西屋公司没搞头,斯旺森在1969年离职,自己创办了一个公司:alysis Sys系统公司(SASI)。

1970年,约翰·斯旺森推出了初代有限元分析软件。那时候SASI公司穷得还买不起大型计算机,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发成功之后,试运行是找IBM按小时租用的计算机来运行的。不过SASI马上就成功地把这个软件卖回给了西屋公司,赚到了老东家的钱。

SASI也就是后来的ANSYS(安思)。

有限元分析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是1953年交给上海计算机所软件中心的两个重点项目。本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是头号重点,但回国路上看一列列的油罐车备受刺激,唐华必须得提前用上有限元分析。

唐华拿有限元分析软件用来……学术造假。

当然学术造假这说法略有些夸张,唐华只是拿到了标准答案,然后照着答案挑选解题过程而已。

地质学这个学科直到21世纪还是大片的未知之地。学地质的,在做硕士毕业设计时就会遇到导师不知道、学校也不知道,上网一查全世界都没人研究过的领域。

在50年代,关于中国大地构造和成油理论有两个学说分支,到21世纪,分支成功地增加到了两位数……

所以现在唐华整理整理手头的书籍论文,就能发掘出好几种模型构造和推演方法。甚至只按照李四光30年代到50年代的著作,就能总结出4种分析法。

唐华一种方法一种方法地试,用超算先跑个低精度的运算,等三四个小时,结果出来之后看中国地图上的柱状图。当跑到第四种方法时,柱状图的分布、柱子长短和他记忆中几大油田的分布非常吻合。唐华当场就确定了第四种方法“很有希望”。

这就是照着正确答案挑选解题过程(也就是分析方法)——应该说挑出来的分析方法有较大概率是正确方法。

唐华现在给李四光展示的,是选定了第四种方法之后,用高精度数值重新运算一次得出的结果,整整用了27个小时。如果华夏构造体系的模型更精细一点,运算时间可能还要翻几倍。

“有柱子说明这个地区有油田?松辽盆地这个柱子挺高的啊。怎么山东这儿也有一个很高的柱子。”李四光看屏幕上的运算结果,若有所思地说,“我看看你们运算的时候用的是什么公式。”

唐华坐到李四光旁边,把源文件调了出来,一行行地解释这些运算都是用的什么公式、怎么计算的。

“停一下,这里不对。”李四光说。

唐华:“这一行?盆地演化数值分析?”

“对。盆地模拟的主要目的是计算资源量,你这里是做到了演算每个地层的压实过程,计算出烃源层的排烃量,但是,不能由此计算出油气的聚集数量。因为石油到底是怎么排烃而生成的,这其实不仅和压实过程有关,还和浮力有关,就是所谓的浮力排烃猜想。我直觉觉得这里要改。”

李四光找了支笔,在纸上写下一个新的公式,“这一部分的运算,你换这个公式试试看。”

唐华笑容略显僵硬……还是照着李四光的公式把这一段源文件给改了。

“这个地方,你用的参数是过时的,好像是我1934年出的那本书里的吧。1947年美国地质学会刊的论文里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参数应该是这样的。我猜你是只收集和石油有关的论文,没有注意到会刊里的这篇。这种算法非常重要,提出这种思想的人很厉害。”

首节上一节466/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