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44节

“唐华!”远远又有人喊。

是马可、关鹤童、张鲁、刘炽和安波,延安音乐界的“F5”——最受欢迎的五个青年音乐创作者。马可和刘炽已经投奔了唐华带来的摇滚乐——当然唐华不会说这是摇滚,而是给它起了个更宽泛的名字“金属音乐”。

“五人团都来齐了?难得难得,”唐华走到F5中间,随着唐华移动脚步,一大群鲁艺的学生也动起来,纷纷围坐在四周。

“张鲁,你前几天带队去米脂、绥德文艺慰问,怎么样?”

“军队指战员特别喜欢……就是你说的……口水歌。《真心英雄》,我还没走他们就都会唱了。农民兄弟好像还是更喜欢传统曲乐一些,但《黄土高坡》也能够接受。”

张鲁,未来的中央歌舞团团长。他的代表作?嗯,不是吹牛,他的代表作你们全都听过。

哀乐。

(初创作时名叫《公祭志丹同志》)

“音乐能鼓舞人民投身革命,音乐能激励革命者,音乐能赞颂革命,但音乐也需要革命。音乐本身也正在发生革命。”

夜空的繁星下,在草坪的中央,唐华和鲁艺的师生们摆起了龙门阵。

“随着时代的进步,任何事物都在向前发展,音乐也不例外。有些人觉得音乐自古以来都不会发生变化,无非西洋乐器民族乐器的差别,其实不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在农业社会原地踏步,当世界开始工业革命、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时候,我们还在原地踏步,这才导致我们有‘音乐不会发生革命’的错觉。工业化给音乐人提供了新的乐器,像我们现在的电吉他、贝斯、电子琴。工业化也改变了听众。当产业工人在工厂,在千篇一律的流水线旁劳作,一天下来,他要听的不是一吊吊半个小时的慢悠悠的歌,而是要节奏明快,在轰鸣中得到轻松,让自己的大脑快速地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

“革命的第二步是大众化。音乐不是少数音乐家唱给更少数的剥削阶级听的。所有人,无论高低贵贱,都有听音乐的权利。不仅如此,所有人都有把歌唱出来的权利。你写一首歌,调子百回千折,动不动就飙高八度,还在高位加个长音,这不是明摆着不让普通人学唱嘛。歌词也要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如果大部分人都经历过与歌中相似的生活,与歌曲有相似的感受,那这首歌就肯定会流行开来。口水歌……名字特别俗是吧?其实就是要俗,这不是俗气的俗,是通俗的俗。具体地说,口水歌比现在所谓的通俗音乐更俗。”

“用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只有你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那么你才可以说自己是先进的音乐……先进的文化。”

看着身边的学生老师若有所思的样子,唐华笑了起来。

“同学们,音乐革命,就先从口水歌开始吧。”

低头,唐华拨动吉他,和众人一起合唱:

“拍拍身上的灰尘”

“振作疲惫的精神”

“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

“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

……

第三十五章,飞往未来

“总司令,还有一件事,”唐华把一个小本子递给总司令,“这是陕北的六个地点的路线图……”

6月21中午,唐华在延安呆的最后半天。

总司令接过小本子,满脸迷惑的看着唐华。

“是这样,郭丰年离开延安之后、去广州汇报之前,我吩咐他在陕北的六个地点埋藏了一些银元和物资,延川、绥德、榆林三处,还有马家梁……”唐华解释道,“每个物资点都差不多,储存了一些普通药品、400人份的盘尼西林、两千银元。之前我自己做过推演,如果国军全面进攻解放区,那么陕甘宁根据地应该要暂时放弃延安,在陕北、晋西北与敌周旋,所以……我就让郭丰年先去踩点了。”

“你这个小鬼……”总司令把小本子揣兜里,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就由我来保存了。”

“主席,我现在还不会俄语,现在的翻译是卢加科夫同志带来的,所以需要一个俄语翻译。”

主席:“哦。”

唐华:“我是说,能不能,让……岸英同志……当我的……”

“他才刚刚从苏联回来,该学会的都学会了,现在我要把他送去农村,参加土改和农村建设了。”主席说,“又让他回苏联去做什么!”

“没呢,他还能学很多东西呢……”唐华说。

“好了好了,不要打他的主意了,他的理论学习阶段已经结束,现在进入实践阶段了。”主席说,“翻译,让我们在莫斯科的同志当中选一位来做。”

……

唐华之前以为从苏联到延安有民航线路,后来发现并没有。

来的飞机不是正经民航客机,而是特种机,而且是未经向国府报备,偷偷溜进来的。

6月21晚,一架里-2从乌兰巴托起飞,直接南下进入中国。快到延安时,苏联驻延安记者站的6名记者突然化身地勤和导航员,在延安机场简陋的跑道上忙活,有的点篝火,有的操纵天线,有的与里-2的飞行员通话,卢加科夫本人也左右手各一盏汽灯,在跑道中间给飞机指示降落。

晚11时,在浓重的暮色中,里-2安然降落在延安机场。飞机停稳,在微亮的灯光下,唐华看见这架里-2涂着很明显是格鲁乌的标记。

延安记者站的苏联记者们随即又化身检修员和加油工,围着飞机检查发动机、起落架、油路、管线,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燃料也被一桶桶地推到了飞机旁边,开始手动加油。除了加油,他们还要卸货——20套步话机,都是二战时期美国援助苏联的军用物资,唐华前几天跟唐僧似的和卢加科夫唠叨,总算让他们援助了一点有用的物资。

“主席,没想到来延安才两个多月,就要走了。”站在跑道边,唐华看着前来送别的主席、刘副主席、任书记,百感交集。“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我却缺席了……错过这段时间,我以后可能会后悔。”

“小唐啊,目光要看远一点,不要老盯着脚跟前面。”主席握住唐华的手,“平日对于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你比我们几个都还有信心,怎么这个时候又抠门小气起来了呢?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打倒蒋介石这个工作,就由我们这些老人来完成好了。接下来要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才是依靠你们年轻人的时候。”

唐华不知道该回什么好,只能郑重其事地点头。

“小唐,”刘副主席走上来,凑近唐华,放低声音说道,“到了苏联那边,对苏联同志也稍微坦诚一些……我知道你脑袋里鬼点子多,卢加科夫都被你带瘸了,但莫要把他们当国民党和蒋介石来骗,那样不好,毕竟他们也是我们的国际战友。你把他们骗得团团转,以后大家坐在一起,明白真相以后,多尴尬啊。”

唐华的表情僵了几秒。“……好的刘副主席,我记住了,”唐华说,“我一定和苏联同志们坦诚相待,不搞小花招,不坑蒙拐骗……”

刘副主席点点头,又说道:“当然,也不是竹筒倒豆子啥都说,就是要做有大智慧的人,不要小聪明。”

飞机加完油,唐华的箱箱包包已全搬上去,可以起飞。

卢加科夫将机舱门关上,与飞行员说了两句话,飞机开始缓缓在跑道滑动、转向。飞机从跑道拔地而起时,唐华的心突然揪紧,似乎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在牵挂着自己。

里-2以近300公里的时速,坚定不移地向北飞,开始了这段四个小时的航程。榆林,鄂尔多斯,包头,大漠戈壁……依次在唐华的下方掠过。

莫斯科、圣彼得堡、图拉、基辅……我来了。

(第二卷完)

第一章,时间的快进键(一)

快进一:从叶军长到叶……

1946年9月。

大同-集宁战役结束。

首节上一节44/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