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不,激光也是武器。……这个过几天你考察的时候就会了解到。”
钱学森:“洲际运输火箭是不需要的,不需要它返航。”
钱学森的思维大跳跃瞬间就被唐华跟上了:“我想美军现在已经在做了。”
“6年前他们就在做MX-774了。……6年前,再加上我的洲际运输火箭,天哪,我在美国被扣押了整整三年,也浪费了三年。唐华你说得对,1950年我是该弃保回国。”
1947年,美国尝试研制射程大于2400公里的弹道导弹。
1949年12月,在纽约希尔顿宾馆举行的美国火箭协会年会上,钱学森受邀作报告。他在报告里描述了他的“洲际运输火箭”的设想蓝图。这种火箭形状和现代运载火箭、弹道导弹差不多,像一支削尖的铅笔。 它从发射架上垂直起飞进入太空,最大飞行速度16马赫,最大轨道高度480公里。
洲际运输火箭实际上是一种亚轨道飞行器,飞过几千公里,再入大气层后,它的载人舱利用大气减速,再180度掉头,最后接近地面时减速火箭工作,稳稳停在地上。
亚轨道飞行的火箭也会有失重现象,钱学森在报告里还精确预言了失重的出现以及如何克服:所有的东西都会四处飘飞,因此舱内物品必须固定好;在太空中人要穿上特制的密封服加压;人可以在舱内漂浮不需走路,但也很难让自己从空中停下来……
《大众科学》和《飞行》杂志都着重介绍了会议上钱学森对未来的展望,38岁的钱学森也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在航天领域的地位。人们开始谈论冯·卡门退休后,美国航天和火箭领域的接班人很可能是钱学森。
谁也没有想到几个月后钱学森就被迫离职接受审查,然后被指控窃取机密。
1951年,美国空军宣布,研制射程6000英里(9600公里)的弹道导弹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也就是在这一年,美国空军跟康维尔公司签订了研制“阿特拉斯”洲际导弹的合同。1959年服役的“阿特拉斯”是一种不太好用的洲际导弹,但却是一种60年代初期很好用的运载火箭。
……
“别着急,老钱,弹道导弹研制周期长,它是战略级别的武器,不比防空反舰这些战术导弹。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在战略上是很被动,但我们可以利用这几年的和平,把他搞出来,比美国慢个几年也没关系。”
钱学森:“我还是尽快开始在国内考察吧。”
唐华:“那就按照日程,先考察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就由我来带你参观。”
……
电子信息工业局,北京计算机所。
“我在美国还听到了风声,说中国和苏联的计算技术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不过我对此丝毫不感到奇怪,信息论的创始人就在我面前,中国和苏联在这领域领先再正常不过。”
钱学森在计算机所里一边走一边对唐华说。
“计算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造出计算机、造好计算机可不是只靠理论,还要有一个体系在后面支撑……”唐华说,“老钱你在美国用过计算机吧?”
“那当然,没被解职之前经常用,ENIAC用过,加州理工自己制作的小型机用过,还有美国军方采购的计算机。”
打开计算机所第二厅的门,唐华和钱学森眼前是四台计算机:T50、T51、T52、T53。
“我们的通用型计算机都以T字打头,后面跟的数字是年份。T50是1950年2月制成并且出售的;T51是1951年2月,以后的T52、T53,基本上也是在2月份左右正式推出。”
“T50和T51采用相似的基本元器件,只是T51有所改进,性能有所提高。T52采用了新一代的超小型晶体管制作,因此它的机柜尺寸比T51有一些缩小。T52另外一个进步的地方就是采用了显像管监视器,这是更先进、功能更多样化的显示系统。T53是T52的改进型,它的显示系统增加了图形显示功能,支持计算机做图形计算,另外就是人机功效等方面有一些改进,虽然是小改进但是很受用户欢迎。”
钱学森坐在T53前,感觉以前在美国用的计算机和眼前这台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
唐华拉过键盘操作,输入命令运行了一个程序,运算了一下做演示,再交给钱学森。
钱学森在打开的程序里输入了几个参数,计算机给出结果,他这才领悟到T53原来是这么用的。
“这个最初的T50,无论从设计水平还是运算能力,现在美国恐怕还没有相匹敌的产品。”钱学森说。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有一些小型对讲机被美军缴获,对讲机里也含有晶体管,和T50、T51的相同,”唐华说,“我估计美国现在正在仿制这种晶体管,但计算机方面,他们的整体系统架构设计还是差一点,处于各个大学不断尝试、百花齐放的阶段。而且,美国现在缴获到了晶体管但没有拿到我们的生产工艺,所以他们生产晶体管的成本很高。”
“这种晶体管还没有黄豆大,T52和T53上的就更小了,才绿豆大,”钱学森说,“这样工程设计中很多问题就可以直接用暴力计算,而不需要近似算法,也不需要大量人力。火箭设计和火箭弹道规划就会快很多。”
“说到暴力计算……老钱你认识邓稼先吗?”
“我知道他,普渡大学的娃娃博士。1950年就回国了,比我早。”
“他那里有更暴力的玩意,我专门为他特制的。等过几天钱三强带你去看就知道了。”
……
说起来,最暴力的计算机还在蛟河的50中心呢。朝鲜和台湾的战斗结束后,总参谋部觉得计算机密码破解中心有必要继续维持。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的存在,也没有必要搬回北京——东北的电网现在稳定性比华北和北京的电网还高,不停电就是最大的优势。于是TC53就继续留在蛟河了。
因此邓稼先现在还是当他的“二手超算收购商”,手里堆着三台超算:TC50、TC51、TC52,当然平时邓稼先只使用TC52。
至于老钱看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的超算中心之后是什么感想,那就天知道了。
“邓稼先现在有很暴力的计算机?……行吧,我等着看。”
……
唐华:“接下来我要给你看的东西,你千万别害怕。”
钱学森:“……我是科学家,受过严格的训练,任何情况都不会怕。”
唐华:“这个厅里展示的计算机,其实都是过时的货色了。”
钱学森:“明白了,你继续带我看。”
唐华和钱学森走出第二厅,走向X小组霸占的试验区。
1952年底,X小组制作的集成电路首次破百,达到了126晶体管的集成度,最高达到365个晶体管,又稳定出厂了一批210晶体管的芯片制作计算器,然后就停顿了下来。
1952年底首先是等新的高解析度底板制作设备运到计算机所,然后1953年2月,又把新的平面光刻设备(掩膜直接接触式光刻机)运到了计算机所。
在这期间,还更新了离子注入工艺,换用了新的光刻胶。
这一整套生产设备体系组合在一起,是可以让集成电路的集成度突破千管的。实际上从1953年2月到6月,X小组就在向千晶体管集成度迈进。
现在X小组人比以前多了——要不然黄坤、谢希德可忙不过来。计算机加密系统的小组加入之后,X小组加上唐华一共是12人了。
“唐部长!唐部长!”
大老远黄坤就在叫唤。
“你一个星期没来,我们终于走通了你设计的那一批片子中最难做的那一型,昨天封装完毕,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