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344节

4月11日晚上10点,情报司令部最近几个月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了初步答案。这个答案引发了远东情报司令部的大震动。

这个问题是:中国军队第9兵团去哪里了?

美军获得的答案是第9兵团至少一个月前就转移到了福建,现在很可能有一部分在澎湖列岛。

“这是中华民国军情处截获的上海发出的电报,时间是3月3日,3月15日由他们的军情处共享给情报司令部。今天我们偶然破解了这封电报,随后,又破解了3月2日到5日同一个电台系统交流的几封电报。虽然过时一个月,但是很有用。”

参谋已经将破解的电报汇总并且总结出大意,递给查尔斯·威洛比的是简明易懂的总结报告。

“中国军队的第9兵团——第20军、26军和27军,从朝鲜轮换回国之后并未在东北休整待命,而是悄悄南下,并在1953年2月15日至3月1日分批秘密运往福建,上海、南通、镇江的几个海港、内河码头负责将这3个军送上船,海运抵达目的地。”

查尔斯·威洛比没看完电报的时候就站了起来,“这意味着中国军队已经在提前进行台湾战役的准备工作。比我们预料的时间要早得多。……不,已经一个月过去了,他们现在随时可能进攻台湾,我需要马上去找克拉克将军。”

“克拉克将军签署停战协定后继续在釜山视察,明天上午才乘机返回东京,长官。”

“联合国军司令部现在谁在代理指挥?联合国军的参谋长呢?”

……

到午夜过后,艾默生报告“中国军队轰炸机在台湾海峡频繁穿梭,很可能在使用滑翔炸弹打击台湾,为登陆做准备”,情报司令部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也只是将这封电报也通发给了联合国军司令部,第七舰队司令部以及在韩国访问的克拉克随行团队,联合国军司令部又将电报转发美国参联会。

情报司令部的参谋把电报一通转发,查尔斯·威洛比则在办公室耐心等待五角大楼的情报系统总部回电。

二十分钟后,从中国发出的一封明码、沿海好几个大功率电台同时播发、而且不断循环的电报在整个西太平洋回荡:

“军事行动临时禁飞、禁航区航行警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盘踞台湾的蒋介石反动武装发起登岛作战行动。从1953年4月12日零时50分起,下4点连线范围为【军事行动临时禁飞、禁航区】:”

北纬22度40“40“,东经120度00“30“;

北纬23度45“00“,东京117度30“00“;

北纬25度25“30“,东京119度16“00“;

北纬24度50“00“,东京120度50“30“。

“临时禁飞、禁航区自1953年4月12日零时50分起启用,结束时间待定。”

“望各国军舰、船舶、航空器避开上述海域航行,以确保安全。”

查尔斯·威洛比拿着电报在地图上迅速找到了这几个经纬代表的标记点,四个点连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基本上把台湾海峡囊括进去了。

现在能做什么?远东情报司令部现在还能做什么?

查尔斯·威洛比仰头看着天花板,他在猜第七舰队会向正在台湾海峡巡航的美国军舰发什么指令。那3艘美国军舰和2艘国军军舰,已经处在划出的禁飞、禁航区里面了。

……

台湾海峡,苗栗县外海。

“预计空军支持将在30分钟后到位,保持当前航速航向、准备海上拦截和夜间炮击,向澎湖附近海域前进。”

艾默生拿到电报,沉默不语。

空军支持当然是国军的战斗机起飞在台湾海峡上空巡视。虽然现在是漆黑的夜晚,但国军战斗机夜间起飞和降落还是可以的。当然,夜间即使有雷达引导,要拦截轰炸机也挺难的。这东西在凌晨5时以前就是个壮胆效应。

五艘军舰上,不但对海/低空搜索雷达已打开,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和40毫米“博福斯”配用的火控雷达也开机了。然而,几分钟前从雷达屏幕上消失的6架中国轰炸机现在在哪里?

第七舰队司令部,约瑟夫·克拉克中将给艾默生舰队发出指令,也给在台湾的军事顾问团、民国空军司令同时发出了电报,告诉他们大事不妙,马上起飞战斗机。

按以往程序,国军的空军夜间执勤的小队很快会起飞F-86,在艾默生舰队上头绕一绕。

但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国军空军一直呼叫不上。再过20分钟,如果还呼叫不上,就该授权美军顾问团的空军上校接管两个国军基地的指挥权,由美国人指挥国军的战斗机升空了。

国军空军还是毫无回应。

到是艾默生舰队又来了一封电报,不是从“曼彻斯特”号轻巡洋舰上发出的,而是从编队的驱逐舰“古尔克”号上发来的:

“巡航舰队遭到不明攻击,‘曼彻斯特’号、‘谢瓦利尔’号被击中。”

……

6架中国轰炸机在雷达视野中只消失了7分钟,当轰炸机重新出现在“曼彻斯特”号视野内时,双方距离已不足40公里。轰炸机很快重新爬升到1000米的高度,并继续接近。

“……发现信号源,中国飞机在用雷达对我们进行连续波照射!”雷达告警器最先发现不对。

“图-2掉头返航了。”

“一定是那种带火箭发动机的制导武器,是导弹!”

“曼彻斯特”号最先反应过来,右转舵将自己的航向对着中国飞机的方向——应该也是导弹来袭的方向。能正向开炮的高射炮共有1座双联装127毫米炮和几座40毫米、20毫米机炮,虽然只占全舰防空炮的一小部分,但总比暴露大侧面好点。

一万多吨的轻巡洋舰刚把舰首调转过来,天上就出现了好几个亮点。速度太快,127毫米炮无法反应过来,40毫米、20毫米炮乒乒乓乓地朝这些小亮点开火,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海鹰”-1空舰导弹在200+米的高度保持平飞,当导引头捕捉到海面战舰后,从大约800米开始向下俯冲。尽管“曼彻斯特”号是舰首对敌,第一枚“海鹰”-1还是准确地命中了目标的左舷——入射角太小,导弹速度也没有快到炮弹那种程度,所以被弹开。不过这种烈度的撞击仍然触发了导弹战斗部的引信,在距离舰体几米的地方,导弹爆炸了。

第二枚“海鹰”-1打在了第一座主炮塔的炮盾上,作为轻巡洋舰“曼彻斯特”的主炮塔正面还是有点儿装甲的,导弹在炮塔表面爆炸,三联装主炮有2门炮损坏,但炮塔内部没有被毁。

第三枚“海鹰”-1还是和前两枚一样,校准降高俯冲,从正面钻进了“曼彻斯特”号的舰桥。

盖尔·艾默生准将卒。

……

6架图-2投射的12枚“鹰击”-1导弹打击的是“曼彻斯特”号和基林级“谢瓦利尔”号,真可惜,还没有火力协调分配系统,导弹的导引头优先打击雷达信号最强的目标,如果雷达信号差不多一样强,就打击前方最正中那个目标。

没有导弹被防空炮拦截。7枚“鹰击”-1飞向“曼彻斯特”号,4枚命中。5枚飞向“谢瓦利尔”号,3枚命中。

“曼彻斯特”号炮塔正面中一枚、舰桥中一枚、127毫米副炮左下方的舱室中一枚、舰前部左舷中一枚但是被弹开。命中舰桥的那枚导弹彻底摧毁了“曼彻斯特”号的指挥机构。

“谢瓦利尔”号则没有完全转到舰首对敌——虽然它是一艘驱逐舰,转弯半径更小,但“谢瓦利尔”号接到转向的命令后,舰长下令转向下晚了。“海鹰”-1飞到时,虽然略有些角度,但导弹还是对着舷侧打过去的。三枚导弹有两枚打在舰体中部,一枚打在中前部舷侧。中部的烟囱被毁迫使“谢瓦利尔”号关掉了一半的锅炉,打在中前部舷侧的导弹撕破了舰壳,造成“谢瓦利尔”号大量进水。

五艘军舰满载总吨位近三万吨,半小时前还在台湾海峡内耀武扬威,现在整个编队都不得不停下来处理两艘重伤舰。

……

首节上一节344/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