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87节

“是不是敌我识别系统更新换代慢,让我们先做一两个别的东西?”下面的组员猜测。

“这个项目做完,你们也明白了所谓的电子口令应答机-识别机,其实都是计算机,两台单一功能的计算机。”唐华说,“可能你们现在脑子里都在想‘这是一台计算机,这也是一台计算机’,不过现在你们可以让大脑跳出旧有的思维模式,再想想这是什么。”

梁传家和五名组员转动脑筋冥思苦想。

“唐部长,我们研制的这一对计算机,本质上是把一束带信息的电波做了一个变换……”一名组员在思考。

“这种变换,是……加密?”

梁传家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应答机回答电子口令,是加密,……识别机,就是解密?”

唐华对梁传家微笑点头。

……

最需要敌我识别系统的就是地空导弹/高射炮系统和本国的战机。40年代的Mark1是约定雷达频率来做识别,系统不得不在整个雷达波段内进行机械调制。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电子口令应答-识别系统基本上就是公认的敌我识别系统发展方向了。

地面雷达在搜索空域时,发送出去的电磁波里加载一点点信息,如果翻译出来就是一串数字。安装了电子口令应答系统的本方战机,感应到雷达波的探测之后马上发送一个回应信号。回应信号里也是加载了信息的,这个信息是由地面雷达的那一串数字做一些变换而得来。

这样地面雷达就不但接收到了战机的回波,还接收到了应答机打回来的一串数字。识别机判断这是正确的数字后,雷达屏幕上本方友机就被特别标出来,或者用红点来标记而其他飞机用白点,或者在白点外面套一个红圈,总之怎么显眼怎么来。

设置电子口令应答-识别系统就是为了防止敌方在试过一次两次后也来鱼目混珠。不知道我方应答机算法,敌机就算发过来一波假的回应信号,但在雷达的识别机那里是通不过的,那么雷达屏幕上它还是敌机。

应答机的算法肯定不能太简单。要是算法让敌方给搞清楚了,敌机也用同样的运算方法找到正确的识别码发回去,地面雷达就分不清楚敌机友机了。所以飞机上的应答机就是一台小型晶体管数字加密机。

因此,说起来,梁传家小组做的这个“火眼”-1敌我识别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套计算机加密解密系统……

梁传家应该早就意识到的,大概是因为唐华给他们下任务的时候连带着算法电路也一起给他们设计好了,所以梁传家小组就以为自己在做一台计算机,以及附带的无线电接收和发送系统而已。

“你们刚刚完成的,是一套计算机加密解密系统。”唐华说,“它的加密解密可以在瞬间完成,速度超过手敲电报键好几十倍。体积……比机械密码机大一些,但是加密强度已经达到了高端机械密码机的水平。德国、美国、瑞士的密码专家花几年十几年时间才打造出来的机械密码机,被你们几个人,三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与他们不差上下的境界。”

小组的六个人思路终于活跃起来了。

“那这个东西要是我们研制出来,我军的电报就成了世界上最难破解的电报了。”

“我们技术领先,只要不出低级失误,美国人根本破解不了。”

“无线电接收和发送器我们不用研制了,但是可能得请密码专家来帮忙了……”

唐华:“是得请密码专家,有一个超强的密码专家会加入团队的,但他现在还有任务在身,一两年以后才能见到。另外新的团队还会有数学家,北电的教授和老师们。数字加密和解密离不开数学。”

数学家,头发稀疏、眼镜老厚,走路一不小心就撞树的那种数学家。

当年在延安和同学们瞎聊,还说以后应用技术和工程师是中国最急需的专业领域,基础科学界要忍耐。这没过几年,唐华就“真香”了。

……不过话说回来,数字加密和解密,唐华找的都是应用数学方向的教授老师,也是“应用”吧。

对了还得解释一下,北电差不多就是北邮,因为是重工业部电子信息工业局攒起来的大学而不是邮电部,所以北京邮电大学成了北京电子信息大学。校址也没变,还是在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超强的密码专家,他是谁啊?”有组员举手问。

唐华:“你们只需要知道他是个超强的密码专家就行,不要在意名字。我是说,他与你们一起工作的时候,很可能会用假名字。”

“一两年后才能见到,那岂不是这个数字加密和解密计算机的研制周期会很长?”

唐华:“很长。在这里我也提前交待一句,你们尽管把计算机往复杂了设计,火眼-1才三百个晶体管,太简单了,数字加密机三千管起步。至于怎么实现它现在你们不要管。但是,有件事得你们六个人帮忙。去帮蔡长年教授和周炯槃教授搬家。他们已经到了北京,但北电的校园还没修起来,现在住的地方太破了。你们把这俩老师带着家当,一起弄到计算机所的宿舍去。”

第233章,112A厂专修各种飞机

“沈飞现在是万金油了,既修米格-15,也修图-2,现在还能给图-4做大改装。”从北京到沈阳,唐华一下车就直奔112A厂,航空工业局局长段之俊带唐华看现在112A厂的五个改装车间。

“现在航空工业局只有沈飞这一个像样的飞机厂,那可不得当万金油,”唐华说,“而且确实,沈阳离朝鲜近,志愿军空军的米格-15在这里中修大修都比较方便,修好一试飞就能返回部队。但过不久,整个航空工业体系就要布局了,沈飞培养的这机群技工和工程师,到时候就是种子,分散开来成为一群工厂。”

航空工业局成立于1951年4月,是重工业部最晚一个成立的工业局(倒数第二个是船舶工业局),但船舶和航空其实是现代工业体系最顶端的两个大类,绝对重要。成立得晚原因只有一个:没有基础。连个飞机场的影子都没有,成立一个工业局总部,那太奇怪了。但在1951年4月,与苏联敲定在沈阳建立飞机制造厂,航空工业局马上就挂牌成立,总部设在沈阳。

过去一年,沈飞在空军三十八厂的基础上扩建,不过目前还不能造全新飞机,大修能力倒是非常突出。现在五个改装/大修车间,一个在改图-4,一个在改图-2,三个在大修或改装米格-15。

“我第一次看见停在地面的图-4的时候,腿都有点发软,”段之俊说,“这么高,尾翼三层楼高,抬起头来脖子都酸了才能看见最尖端。机身就是那么长的一排房子,能修三米大炕的那种房子。这就是空中的高楼,在我以前的观念里,这么大的东西飞起来就是个奇迹。”

段之俊其实是在苏联学过理工科的,莫斯科交通学院(专科)出身,专业是无线电通信。但接触图-4这种40年代航空工业塔尖的武器,确实超出了他以前的认知。

“这么大的飞机,苏联有,现在中国也有了。美国也有。说起来这个图-4在很多地方还是模仿了美国的B-29。”唐华指指眼前车间里拆卸了一部分零件的图-4,“但是现在车间里的这架图-4,没有模仿任何飞机。实际上,以后会有很多飞机模仿它。”

段之俊点点头,“我看过资料。……那玩意就在我们隔壁112B厂造的。这也太神奇了,一个导弹从飞机丢下去之后能自己飞30多公里,然后砰!炸中一艘几十米长的小船,而且不管小船是正着开还是倒着开还是转弯,或者停船,导弹都能追上去扎个眼儿。图-4改装完成之后就要直接去渤海靶场,到时候我一定得跟着去。”

……

“51年初和52年的两次引进苏援谈判,我都没有从苏联要图-4的图纸仿制。”唐华说起正事。“但轰炸机和大型军用飞机的制造设计我是有规划的,制造厂和设计所一条龙全套,和沈阳的战斗机研制生产联合体一样。我们不是不要重轰,只是航空工业当能够自己制造轰炸机的时候,应该给空军提供比图-4更好的重轰。”

段之俊:“了解。螺旋桨飞机确实在逐渐淘汰。而且航空工业局如果要搞重轰炸机,那会在很多年以后才能建成工厂,到时候图-4肯定很落后了。就是不知道我们装备的重轰炸机会是什么样子。”

唐华:“时间还有很多年,我们会逐渐看到的。在轰炸机厂还没到来之前,我们自己也可以设想一下适合中国空军的重轰炸机是什么样子。黄志千总工程师估计已经在心里面琢磨了很久了吧?”

唐华最后一句是转头对着黄志千说的。黄志千笑笑,说道,“我这一年琢磨了10种中国空军未来的轰炸机样式。……未来的战斗机琢磨了20种。”

唐华:“那黄总工有没有把你琢磨的飞机给画出来,然后把模型做出来,再把模型送到风洞里去试试看?”

黄志千:“啊?”

唐华:“说到这才想起来,我今天主要是想看你们航空工业沈阳所新建成的风洞的。我们还是不要看大飞机了吧,去隔壁?”

……

“唐部长,其实我确实把我想出来的一些飞机画成了图纸,有的是草图,有的设计得更细致一点。”黄志千说,“当然也有的草图是我凭记忆把在英国格洛斯特飞机公司看过的一些飞机描摹下来了。但是把这些设计送风洞验证,就有点太那个了。”

“风洞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唐华说,“是,吹一次风洞要两三天,花掉一千多万,你一年的工资大概就这么多,但花的是人民币又不是卢布。”

黄志千:“格洛斯特公司确实也是这样干的……不过按我的经验,能有十分之一的气动外形设计有价值、其中有四分之一值得进一步探究,就很不错了。”

“让自己的设计得到数据验证,这比脑子里不断的天马行空要有效得多。这样吧,不只是你,沈飞所所有的正式工程师提出的设计方案草图都有同样的资格进行风洞验证,只要你们组织一个三五人的委员会,排除掉那些完全不符合基本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设计,其他的,就都做模型送进去测试看看。”

唐华说完,一行人已经走进了实验室,风洞里的模型是滑翔制导炸弹。

“滑翔炸弹不是都已经仿制成功投产了吗?”唐华问。

“这是我们在美制滑翔炸弹基础上做了改进的版本,”黄志千说,“一共有3种变型,一种是250公斤级别的轻型滑翔炸弹,一种是带动力的低速导弹,还有一种是滑翔-俯冲的钻地型号。”

首节上一节287/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