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43节

李奇微:“杜鲁门总统不允许抽调更多的陆军师前往朝鲜半岛,只能维持现有的规模,7个师部署在朝鲜半岛,2个师留在日本轮换。即便我做一些轮换时间上的安排,也只能往朝鲜再多投入1个师。”

“那就只能依靠在日本训练的3个韩国师了。”范佛里特说,“1952年3月完成训练……那么现在第8集团军没有别的事可做,只能等这3个韩国师完成训练回国。”

李奇微:“如果在日本训练的方式效果显著,那么第一批完成训练之后,我会组织第二批3个韩国师再前往日本训练。”

第193章,志愿军入朝人数下降

“克拉索夫斯基将军您好,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又见面了。”

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克拉索夫斯基又见到了唐华和博古,不过这次总理和聂帅没来,来的是装甲兵司令员徐光达。

克拉索夫斯基:“唐院士您好,又见面了。我以为中国方面会有一名坦克和装甲车辆的专家来和我们洽谈。”

唐华:“……徐司令员就是坦克和装甲的专家,我是重工业部门的负责人。我们洽谈的内容,也主要是工业和工厂,不是么?”

这次洽谈是落实徐帅7月份在莫斯科的第二批引援谈判的内容。

谈判出行前周密准备;在莫斯科徐帅率领代表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外加3辆M46“巴顿”式坦克做礼物,这次引进苏联武器终于把T-54坦克给磕下来了,苏联答应七折价格出售300辆,1952年6月交付。

七折是因为这一批T-54-2是现货,已经在苏军坦克师用了八个月的“热车”。

作为战后第一代经典坦克,T-54现在还处于初期型阶段,苏军对它的性能不太满意,不断地修改打补丁。T-54的头三个量产型号:T-54-1、T-54-2和T-54-3都是初期型,到T-54A才算出现中/晚期改进型。T-54A就是59式的原型,不过是1953年出来的,现在肯定拿不到。T-54-3是1951年才投入量产的,就算苏联想卖产量也不够。拿到一个师的T-54-2,基本上就是徐帅能争取到的最大利益。

T-54-2这个难度最大的引进项目拿下来,其他的比如BM-31-12火箭炮这种就不值一提了。

其实在朝鲜战场上,BM-31-12火箭炮能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大,但T-54-2的引进对中国坦克工业乃至整个中国地面装备工业体系都有很大意义。——前提是不只买坦克,而要把配套的设施也配齐了。

“发动机大修厂和整车维修厂,T-54-2与T-34系列、IS系列坦克都有很大区别,因此需要择地建设。”克拉索夫斯基说,“考虑到朝鲜的战争短期内无法结束,因此苏联工业部门和参谋部都建议将它们放在东北。”

唐华:“发动机大修厂和维修厂放在长春。”

克拉索夫斯基:“去年我们援建的T-34-85维修厂在沈阳,这次为何换了一个城市?”

唐华:“现在中国的重工业规划又做了一些调整。沈阳今后除了基础重工业外,军事工业产业链终端的产品将偏重于航空航天类。坦克和装甲车辆我们的规划是放在长春和包头各一个。”

克拉索夫斯基:“长春和包头,类似于下塔吉尔和哈尔科夫的格局吗?……可我现在甚至都不知道包头在地图的什么位置。”

唐华笑了笑,没向他科普包头在哪里。“与维修厂配套的零件厂,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零件交给长春二机厂,底盘、行走机构的零件交给吉林市特种机械厂,履带和负重轮交给长春车辆机械厂。这三个配套厂我们现在已经动工进行新厂房的土建工作,苏联专家和设备如果能在明年2~3月到位,那就正好赶上进度。另外,我们需要建设一条100毫米弹药生产线,要能生产特种穿甲弹的,这个放在大连。”

三个大修的配套厂是徐帅的代表团在苏联早就谈好的,这次唐华和克拉索夫斯基谈是落实厂址和工期。中国买武器肯定带配套,大修厂是起码的要求,不可能坦克开三年全部拉回苏联去大修,这样岂不成阿三了吗。

而且,造全新坦克如果算是十成功力的话,大修就等于练就六成功力。坦克大修的时候基本上什么零件都有可能更换,如果把大修厂和大修所需的配套零件厂踏踏实实地搞起来,那么离自行生产坦克已经不远了。

至于100毫米穿甲弹生产线,是这次会谈额外提出的。

没别的原因,100毫米炮的穿甲弹太贵了……

现在两个T-34坦克师里都装备大约一百辆SU100,而且从几次战斗来看,SU100+特种弹才是击穿美国重型坦克的最有效手段,用普通钢芯弹不一定能击穿“潘兴”、“巴顿”的正面。至于T-34-85就更尴尬了。

克拉索夫斯基:“据我所知你们大连的兵工厂规模很大……也能生产普通的大口径炮弹。要想生产100毫米穿甲弹,你们需要补全什么设备?”

唐华:“弹药图纸和技术资料,钨熔铸炉,钨合金冶炼设备,钨合金加工机械。就这些。”

“这可能是炮弹生产设备中最贵的那几种。”克拉索夫斯基在纸上记下了唐华的要求,“我会尽快向莫斯科汇报,但不能保证上级部门一定能批准这些订单。”

……

徐光达和克拉索夫斯基谈的则主要是装甲兵培训和战术培训的事宜,谈完之后,苏联派往中国的装甲兵专家顾问翻倍,从10人增加到了20人。

新的坦克师训练、战术可能都要和以往完全不同了。

而且价钱也和T-34坦克师完全不同了……

无所谓,债多了不愁。

快到年底,今年的财政收支、国家预算执行什么的,唐华也能看到一些数据了。1950年朝鲜战争才打了小半年,年底结算的时候军费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率就暴涨到44%。1951年全年都在打仗,军费占比也只提高到52%。主要原因是财政收入在快速增加,所以尽管抗美援朝在大把花钱,军费占比并没有提高多少。而单算资金数量的绝对值,1951年中央财政投在工农、文教卫的钱还大幅度增长了。

到1951年底,虽然唐华没有仔细统计,但他感觉现在抗美援朝的烧钱规模已经比历史上有所下降。

主要是入朝参战的志愿军人数下降了。

原本的历史,1951年秋志愿军人数达115万人,19个军、58个师,而且在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面前感觉还不太够,国内正在准备新一批入朝参战的军。志愿军最高峰的时候在朝鲜摆了134万人,几乎是解-放-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不过话说回来,美军在朝鲜的陆军兵力也是他陆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现在是1951年初冬,在朝鲜的志愿军总共85万人、14个军,这还是朝鲜东西海岸各摆了一个兵团防登陆才那么多的,在正面与联合国军对扛的是8个军又一个坦克师,其中6个军在一线,2个军预备队。

而且唐华知道粟峪打算春节后就裁减正面对扛的志愿军编制——到1952年2月,坑道体系基本形成,8个军可以裁成6个就能牢牢守住阵地。到1952年底可以裁到3~4个军顶一线。东西海岸线防登陆的部队,以后也不需要一整个兵团3个军,大概2个军就够用了。这一方面是朝鲜人民军的数量和战斗力也在逐渐恢复,另一方面是防登陆部队现在可以比较自由地公路机动,不用全部原地蹲。

如果这样的话,今后志愿军在朝鲜的总兵力永远不会超过85万人,唐华估计最终会回落到60万人左右。

所以即便给志愿军配一些很贵的玩意儿,也不会比历史上烧更多的钱。

……

在东豆川光岩山下工作的志愿军工程兵、15军汽车团从来没见过可以这样挖坑道。

别的地方用雷管炸药加铁锹,一点一点地啃土和岩石,这个叫“盾构机”的大家伙是直接往山里头钻,机器咣咣咣不停地刨土,工程兵和汽车团忙着把刨下来的土和碎石往外运,运到一两公里的地方抛掉。这机器最厉害的是在刨土的同时还在刨出的洞壁贴上弧形的混凝土预制件,一块一块紧致排列。盾构机钻过去之后,就是一个直径4.2米、长一千多米的大隧道。工程兵再在隧道底部安放弧底的半月钢架,形成平路,坦克和汽车就可以开进来了。

1951年11月,坦克二师4团从涟川的驻扎地向前移动,90多辆坦克开进了东豆川的大型隧道。移防东豆川就意味着坦克4团顶在了第一线,挑个月黑风高的日子,从隧道开出来10分钟就能到前线碾人。

4.2米盾构机在吭哧吭哧地啃第二条隧道,预定在这条隧道安家落户的是炮兵21师的火箭炮。2.6米盾构机挖的隧道则作为一线步兵的大型掩蔽场所,能与手掘坑道相连,相互交流人员和补充弹药。

……

美国空军弗兰克·埃弗勒斯少将走进第五航空队指挥部,所有值班的军官和士官起立向这位新晋司令官敬礼。

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中将心脏病住院了。第五航空队的前任司令帕特里奇没得心脏病,他……就是被换下去了而已。

帕特里奇是1948年10月上任的,在第五航空队司令官的位子上呆了两年半,本来今年5月就差不多到了加颗星的时候,应该在1951年6~7月被调任回本土掌管某个司令部,然后晋升中将。

然而第五次战役和“五月灾难”让他的升迁流程暂时冻结。还没缓过劲来,又是“十月灾难”。

和韦兰德一样,埃弗勒斯现在的脸色也不好看。

走进指挥部,埃弗勒斯首先看见的是朝鲜半岛地图,在北朝鲜的区域,参谋在上面的安州、平壤、元山、长丰画了四个大大的红圈,圈内还用红笔画满了斜线。

这就是四个S-25防空导弹基地的作战半径……

首节上一节243/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