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25节

大连建新公司现在能够生产郭留诺夫重机枪,但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生产大量的重机枪枪管用于改造旧枪——我军装备有大量的民24/马克沁重机枪和日本三年式/92式重机枪,现在既要全军弹药统一又要尽量省钱,就得用一根新的7.62的枪管把这些枪的口径改过来,以发射苏式7.62X54R弹药。

“老周,”刘鼐说,“有新的装配任务,要从你这里调100根重机枪管。这个项目我来负责。如果顺利的话,过个半年,之后每个月我要从你这里调走100根枪管。”

“是!”车间主任老周回答,“不过刘局长,我们现在生产任务很重,为了满足任务需要,现在已经采取部分加班以扩大产量了。”

“那就当你们扩大产量扩得没有那么充分,每个月少造了100根枪管。”刘鼐拍拍老周的肩膀,“哦,这100根枪管我要亲自挑选,要品质最好的,内膛没有任何瑕疵的。”

……

“枪弹发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或者说后坐力如何从枪管传递到肩膀上?现在这支步枪就是在枪管下面弄一个凸起或突出的卡勾,卡在木质的枪托-护木相应位置凿好的坑里。木质纤维用久了会磨损会变形,凸起与小坑的啮合就会松动。而且一体化的护木和枪托会受潮或脱水慢慢变形,而且现在很多步枪是装着刺刀要白刃格斗的,用久了更会变形。”

唐华、刘鼐和两名技工坐在一起,唐华拿着一支半拆开的中正式,向三人解释自己的想法。

“我要用金属底座结构来连接枪管和枪托。机匣固定在刚性底座上,底座的末端就是抵肩板,也就是说底座才是承力的真枪托,旁边贴上两块塑料或者木质的东西是为了射手携带时方便些而已,不承力。当然,这支枪绝不安装刺刀。”

“注意我刚才说的话,底座是和机匣固定的而不是和枪管固定的,实际上枪管出机匣之后其实是悬浮的,不被任何额外的东西固定住。与下方的护木也不直接接触。两脚架也装在护木上。”

“所以你们要注意枪管与机匣固定时的加工工艺,这是枪管唯一的固定点。……机匣上方的导轨也同样,用最高水平的加工工艺,因为这是安装瞄准镜的地方。”

……

“唐部长,子弹也要有讲究?”来到子弹厂,刘鼐问唐华。

“子弹很重要。”

在生产线的中间,唐华随手抓起一把没装配到弹壳上的弹头,用分析天平称了其中几枚弹丸的质量,让刘鼐看其中的误差。

“除了重量有误差,子弹头的质心也有误差,这更加影响射击精度。不管是铅芯还是钢芯还是铜被甲,在流水线的机器上生产时并不能保证每个子弹头都完全一样,铅芯偏了一点点,子弹的质心也就偏了。往弹壳里填发射药也是机器自动装填的,量也有偏差……普通步枪用这种子弹无所谓,如果是要打得特别准,需要找一些熟练工组织专门的车间,手工装配子弹。”

刘鼐:“我只是想搞一支准点儿的步枪而已……没想到动静这么大。”

唐华:“我还想连子弹都一起换呢,这个以后再说吧。老刘,这枪的样品造出来,就叫八一式狙击步枪吧,呼应当年的八一式马步枪。”

第178章,底线是双方就地停战

从大连去沈阳,唐华是营口、鞍山、辽阳一站一站地过去的。

鞍山是唐华必须停一天的地方。鞍钢的改扩建正在进行,400多个苏联专家以及大批设备物资已经到位。从现在到1960年,鞍钢一共要搞三期改扩建工程,最终达到年产钢量320万吨、钢材250万吨的水平。现在鞍钢当然也能产钢,但出炉的钢锭有一大半都被大连要走,给建新公司生产武器装备。将来钢铁产量提高之后,才有多余的钢铁份额来搞建设。

从大连到沈阳,沿途随便瞄一眼就能看见很多军营驻扎着部队,军营外面的道路,各种运输物资和人员的卡车来来往往。唐华还看见了大约是一个整营的部队出营拉练,全都已换上了志愿军的军装,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唱着部队的军歌。

从军歌里唐华也分辨出来了这支部队隶属于解-放-军/志愿军第67军,也就是主席划定的三番轮战部队当中,预定第三批入朝的部队之一。

抗美援朝已打了将近10个月,首批入朝部队(后来被划定为第一番)是13兵团6个军和9兵团的3个军,13兵团即志司直属部队,从第一次战役打到第四次战役,9兵团二次战役后一半的师休整一半的师继续作战。

第二番轮换,志司直属的6个军撤下休息,3兵团、19兵团、休整后重返一线的9兵团打了第五次战役。

原来的历史上,第三番轮换的部队在第五次战役后期就急急忙忙派出3个军从东北向朝鲜狂奔,赶往三八线到平壤之间建立防御工事,以应对最糟糕的情况——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的窘迫可见一斑。直到铁原阻击战成功,彭总、志司、主席这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第五次战役早就打完,东豆川反击战也打完都一个月了,作为第三番轮换兵团的47、67、68军还在东北不紧不慢地熟悉换装的新武器呢。第16军、36军、37军更夸张,还没运动到东北。

不管怎么说,这肯定是好事,至少大连建新公司不用火急火燎地为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配备轻武器而加班加点。

本来中央就打算让每一批轮战的部队在朝鲜呆6到9个月,时间够长才够熟悉现代的高强度战争。至于五次战役和东豆川反击战中,损失比较大的3兵团——12军、15军和60军,也能够就地进行一些休整和补充。这三个军率先体验了朝鲜阵地战,扛住了美军的重炮集火轰击。不过现在国内的新兵可以直接卡车送到朝鲜补充;部队只要从第一线往后撤40公里,就吃得好睡得香,总之在朝鲜可以就地回血。

……

华川谈判陷入怄气式僵局,我方一边调整部队加强防御,志司和北京一边再度审议自己的谈判底线。

停战谈判开启时,我方抛出的停战方案是要联合国军退出汉江以北地区,这当然是个谈判策略,我方的谈判底线不是这样。

这个底线很简单,双方就地停火。谁正在控制着的地盘,以后就归谁。

作为代总参谋长,粟峪为第二次谈判条件的内部讨论写了个很长的报告。

“主席、总司令:当前我军在朝鲜控制的地域,均十分利于防守。尤在西线,我军占据山地而敌只得平原,我方居高临下可俯瞰敌方阵地,又可利用山地修筑坑道工事,克制敌方火力优势打击,与敌长期对峙。在东线,我军和敌军均占据山地,双方隔山相望,如双方都修筑坑道工事,则我难以大规模进攻席卷敌军,但敌军也不易攻克我方阵地。”

“当前我方推进到此战线,从战役和战略的角度分析,也十分利于我方布置防守兵力。当前敌我控制线为一条稍倾斜之直线,在此区域,朝鲜半岛的宽度不大,仅略长于安州处的分界线。在此控制线对峙,我方只需要6个军就可以构成完全的防守,未来我军坑道工事修筑完成后,则只需3个军:6个师把守一线阵地,3个师的机动力量作为预备队。”

“……如果按南北战争爆发前的北纬三十八度线为军事分界线,那么我方需要9个军才可以在整条战线建立有效防守,且由于三十八度线西段经过很多平原地带,东段又无理分切了许多防御地形,难以利用山地构筑防御工事,即便在一年或两年之后,要防守三十八度线仍然需要至少6个军。”

“如敌要求我们在西线向后撤军一定的距离、但未及三十八度线,我方的防御宽度和防御地形变化不大,构筑工事的困难度变化亦不大。但敌方的防御态势会有明显改善。如敌方西线的防御态势有改善,就可能将余出的兵力作为机动部队,在对峙线寻找我方防御薄弱处,集中兵力进攻。因此最终对我也是有不利之处的。”

“……就现在敌我双方的态势而言,我方在西线虽深入三十八度线以南、控制了战前朝鲜未曾控制的区域,但在东线,敌军的占领区域亦超过了三十八度线,侵入了朝鲜的领土。如以战前的三十八度线衡量,我方占敌方的面积多一些、敌方占我方的面积少一些,但毕竟双方都有所收获……就地停战的建议,必定会有很艰苦漫长的谈判,但我认为,我方应坚持这一底线,在战场上也不予让步,以坚决的军事行动促使对方答应停战条件。”

……

沈阳。

原空军第三十八厂已从飞机修理厂升级为制造厂,而且一分为二:112A厂和112B厂。112A厂的建设已经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破土动工,定位为喷气式战斗机制造厂;112B厂去年底就自行开工并且投产了,是唐华的导弹制造厂。

这两个厂真是死对头,一个厂专门造飞机,一个厂造专门打-飞-机的导弹。

不过,112B厂造的导弹也不全是打-飞-机的。在唐华来沈阳之前,112B厂已经把海鹰-1反舰导弹空舰版的无控试验弹送往试验场了。

1951年1月,红旗-1防空导弹的技术状态就冻结投入量产。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黄志千在112B厂也没闲着,用了半年时间新做了两型火箭发动机。

……也不全是新的,固体推进剂用的还是火箭炮的那种。发动机则是在红旗-1的基础上放大。

“老陆已经在米高扬做完了新弹的风洞试验,数据已经拿回北京所了。”唐华说,“导弹的强度设计,两级分离时的故障排查,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黄志千:“导弹静力测试第一次做的时候就没有问题,找到两级分离故障原因、修复缺陷之后我们又做了一次静力测试,也通过了。”

黄志千和唐华在112B厂的车间,这里在生产的是红旗-2导弹的第二批试验弹。

红旗-2导弹还是一款移动式的野战防空导弹,卡车车载,无线电指令制导。

红旗-1是中低空近程防空导弹,红旗-2勉强算是中程防空导弹。

说起来也不复杂,红旗-2就是比红旗-1多了一级,在屁股后头接了一段助推器,直径比红旗-1还大一点,长2米。然后红旗-2就成了长4.4米的一支铅笔。

静力试验和助推器分离试验都是在112B厂的测试区做的,因为分离试验的样弹不用打上天,就看助推器能不能顺利分离、分离的时候有没有把前面那段带得乱翻滚。不过第一次分离试验不太正常,助推器脱落后总是把导弹带翻了。黄志千花了一个多星期改进了助推器,再做分离试验才通过。

唐华:“新弹的飞控软件,北京计算机所还在开发,但现在已经可以做导弹的无控飞行试验了。等第二批试验弹的制造任务完成,就往乌梁素海运吧。”

黄志千:“这次乌梁素海的试验,要顺带搞战斗部的试验吗?”

首节上一节225/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