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117节

“是的,我们要在地上挖一个雪洞。”前来接应的朝鲜人民军同志、朝鲜地方干部有将近百人,他们分在志愿军每个连队,教中国同志们适应冬季的环境。

“就这样,把雪铲起来,堆在迎风的这一边,堆成一个半包围的圆形,”朝鲜人民军同志打开折叠铲,教20军的战士怎么搭雪窝窝。“然后把铺盖,就是睡袋,这样铺开。注意,睡觉前鞋和袜子一定要脱掉,用雪使劲擦一擦脚丫子再钻进去睡。”

战士们照做,构筑雪窝之后,哆哆嗦嗦地脱鞋。“朝鲜同志,真的用雪擦脚啊?”

“是的!这样你的血脉就比较通畅!”

这天凌晨,20军军长张翔翼看到温度计已降到零下21℃,目瞪口呆之余也不由得庆幸。在沈阳那会儿,白天气温还在零上,没想到从沈阳出发,平纬度线着往东移动了三百公里,就来了个-21℃的下马威。

9兵团在山东特地加强过,每个军下辖4个师,接到命令后全兵团有11个师北上——26军78师装备两栖坦克的攻台作战师,不适合带到朝鲜。从集安进入朝鲜的有10个师、12万人。

指挥部建立起来之后,张翔翼就接到了志司发给兵团部并转军部的电报,2个美军师正在从兴南港向西北攻击前进,现在42军124师正在阻击美军的先头部队,9兵团要继续冒雪前进,待他们进入制定作战区域后,124师就会松开阻击线,将两个美军师放进内陆,然后交给9兵团。

初入朝鲜、环境陌生、后勤补给线时断时续、美军高强度的空袭、严寒的气候。这场战役对第9兵团,无疑是“开学就大考”的节奏。

按照朝鲜人民军向导的方法,捧起一把雪胡乱擦擦脚,小战士龇牙咧嘴地钻进了雪窝子。

“天好冷啊。”

……

50中心。

“搞清楚了,搞清楚了。”李强的吉普车从一线侦听站返回,一路不停直接开进50中心的车库。一走进超算厅,李强就嚷嚷道,“之前侦听站把侦听频段集中在短波,侦听美军地面部队战术电台的频段,中波就给忽略了。美国军舰上的远程电台多是中波的。现在我已经调整好了,侦听站也能收听中波电报了。”

“李强,你走的这一天里,我们在兴南方向侦听到了很多个电台的呼号。”王永俊说,“短波的。”

“还没有解开?是新制式?新密钥?”李强猜道。

“不是新制式。以前侦听站可能也截获过这些电台群的活动,现在更换密钥了。”王永俊拿起手里的一叠电报纸,“美国佬可真有意思,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用的是同一台密码机,还偏偏使用不同的密钥。按这个状况推算,他们海军陆战队的团级如果有情报,要上报到集团军的陆战队指挥小组,指挥小组把信息再分发给集团军的陆军,陆军再用他们自己的密码发一遍这个电报给陆军的单位,这样情报才能在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间共享……好吧,你美国人不嫌麻烦,那我也不嫌麻烦。”

王永俊的身后,TC50超级计算机正在全速运转,通风冷却系统“嗡嗡”地转动,将热风排出洞库之外。

……

北京。总参。

“兴南港在过去24小时,出现大量无线通信迹象!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通信电台,在元山登陆结束之后海军陆战队更换了M-209的密钥,好在两小时前50中心顺利破解了它。”

时间紧急,50中心送来的大量破译电报没有经过整理,有师级通信电报,有团级通信电报,甚至还有营级指挥官用车载电台发送的电报。李刻农手、眼加速工作,迅速将电报分门别类,按照级别高低分成三叠。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全体在兴南下了船。”李刻农整理完电报,向主席、聂帅报告,“陆战一师全部三个陆战团都已上岸。陆战5团、陆战7团、第1轻装甲侦察营、第3战斗工兵营马上就要出发向北,他们师部命令,陆战7团要尽快击破当面志愿军防御,在11月10日进占古土里,然后向下碣隅里攻击前进。”

“美国人东西两线的部署,现在都看得清楚了,”主席指指朝鲜地图,“一路是徐进,一路是急进。两路美军都来者不善那。”

“当面志愿军是124师。”聂帅敲敲地图上124师的阻击线,“124师已经在和美步7师32团作战。陆战7团加入战斗之后,可能124师要逐步撤退了。那么,9兵团什么时候可以赶到?”

“9兵团的位置现在这里,”李刻农指给主席和聂帅看,“天气严寒,又有空袭,需要在夜间行军,行进速度快不了。如果124师按预定日期完成阻击,徐徐撤退,美军拜托124师的阻击后按设想的速度推进,那么第9兵团大概会在这里,与陆战一师、美步七师交战。”

“长津湖。”

第八十章,防空导弹即将定型

柳眉院(北京计算机所)。

陆孝彭在计算机所看了一天电影胶片,得出了回国后的第一个结论:导弹弹着点偏左上不是导弹的问题,问题出在火控计算机或软件上。接下来的三天,老陆让项目小组把计算机拆开来,一手拿着晶体管计算机的图纸,一手拿着程序代码,逐个检查误差到底出现在底流程的哪个部分。

火控计算机需要检查的地方大概有三个:硬件、软件、导弹的气动参数。气动参数这就是老陆自己带模型去米高扬的风动测试出来的,他再清楚不过了。硬件和软件……老陆得现学。

程序不是什么祖传代码,诞生到现在才一个多月。项目小组将研制文档整理整理,挤挤挨挨五页纸就抄下来了,满篇都是0和1和奇怪的符号。老彭是在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做过设计的航空工程师,不过无论在麦克唐纳打工还是在米高扬学习,都没见过设计师抱着个大铁箱子搞设计的。

哦,现在自己也没在设计飞机,是在设计打-飞-机的东西……

“小张,我想是这个地方的数值计算,用的公式不对。”

老陆指着自己在项目组写的五页代码旁边列出来的一个个公式。在第三页他用黑墨水笔写下了现在用的算法,又用红笔在旁边写了一个新公式。

“哦,我看懂了,陆老师。”小组长张爵看明白老陆写的公式,把输入机拉了过来,接上火控计算机开始修改。大约半个小时,火控计算机就“刷机”完毕,张爵又把示波器搬了过来,插上测试输入和输出。

“唐部长,火控计算机我和项目小组重新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很可能解决了那个问题。”解决完问题的老陆就在计算机所给唐华打电话。

“老陆,你叫我唐华就行。是从源头找到问题解决掉了还是在最末做了参数修正?”

“是源头。导弹迎角变化时的气动升力变化值的计算的问题。”

“就是只需要改火控计算机,不需要改导弹设计?”唐华听到这个消息也挺高兴,“那太好了。实验室测试通过了?”

“5分钟前测试通过,圆满解决。……我想问的是,北京是不是还储存着用来打低空气球的试验弹?要不我们把新火控计算机装上,拉去试验场来一发?”

唐华当然知道陆孝彭现在就想看导弹试射。其实唐华自己也想看看。不过今天不行。

……

“唐华,有色金属工业局做了一份铝工业的建设任务书,你来审阅批复,如果有要调整的地方你就调整,修改之后传递给汪一群。任务书送到我办公室两天了,现在就让秘书把任务书的文件袋送到你那里去。”

从上海打来的电话,还能有谁,当然是陈副总理兼重工业部部长。

“是。不过陈副总理,任务书让秘书处来处理不行吗?”

“这是第一批苏援重点项目之一,所有的项目理论上都要重工业部领导亲自审阅批复。秘书处不能代我签字,你或者刘鼐可以。”

重工业部另一个副部长兼兵工总局局长刘鼐在大连被40火和108火箭弹的扩产问题缠住,完全无法脱身。

总会计师在南方无法脱身。总会计师现在,嗯,某种程度上是在代行一部分总理的工作。

总理在治淮。

1950年夏,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水灾,洪泽湖以上沿淮干流决口10余处,1300万人流离失所。接着就是政务院第一次治淮会议,主席提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然后是10月份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此时此刻,总理正在淮河沿岸的烂泥里,一脚深一脚浅,和水文气象观测的人员一起重新核定淮河的历史水位历史流量。这些工作积累成了后来的苏北灌溉总渠(硬给淮河挖了一个出海口)的基本参考数据。

这些都是当年唐华从治淮纪念馆里那幅世界名画上看到的场景。

所以,现在唐华想发牢骚抱怨也说不出口。军工电子科技是要做……其他工业局的事他也必须得担起来。

打开《铝工业恢复与建设任务书》,这应该是唐华接触的第一个“156项工程”项目报告了。

首节上一节117/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