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华 第235节

徐畅然考虑了一下,觉得徐达国这个想法很靠谱,首先徐达国多年来没结识新朋友,来往的都是以前那帮工友,还是和他们一起玩有感觉。

其次骑摩托出去玩,对身心有益,比他呆在家里看电视,炒几个蹩脚的菜强——当然,菜还得继续炒。骑摩托游览名山大川,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乐趣。徐达国提出这个爱好,应该不是心血来潮,只是觉得自己条件不具备而没有说出来。

“我觉得骑摩托车可以,那你还去上班不?”徐畅然问道。

“要上。骑摩托又不能当饭吃。”徐达国说道,朝谢新芳看了一眼。

“要不这样,你上几年班,到50岁就歇下来,跟他们一起骑摩托出去玩。”徐畅然说道。

谢新芳听了这话,到厨房收拾去了。徐达国望着徐畅然,嘴角带着一丝笑意,看来他也认可徐畅然这个计划,工作玩乐两不误。

徐畅然小声对他说道:“现在就买个摩托,你休息的时候找地方练练,你去打听一下车停什么地方,搞定了,我去给你整一辆摩托。”

徐达国朝厨房看一眼,对徐畅然点点头,“莫买贵了。”

“嗯,先买个便宜的,过几年你跟他们出远门,再换个好的。”徐畅然说道。

“好。”徐达国望着徐畅然,脸上的笑容定格一样,一直没有褪去。

第二天上午,谢新芳叫上徐畅然,去菜市场走了一趟,买了些年货,谢新芳还专门买了墨鱼,准备炖墨鱼汤,徐畅然照例两手提得满满的,回到家里。

中午,睡了个美美的午觉,起来后打开那台486电脑,考虑他给连哥说过的小说。

连哥和邱胜国那样的故事他是不能再写了,一是没有素材上的优势,二是那类故事很多,很难写得比其他人更好,光连哥和邱胜国那两本,徐畅然感觉自己很难超过,只能另想办法。

如果把社会分为两个阶层,连哥的那本小说写的是一个处于上层的人物曹旭光,和一个处于下层的人物黎学刚之间的斗争;邱胜国那本小说则写的是上层人物之间的斗争,这是两种基本结构,多数这类小说都采取了这两种结构,所谓旧瓶装新酒。

徐畅然准备剑走偏锋,和那两本现实主义风格有所不同,是魔幻现实,反正自己没有思想包袱,不一定非要这种书赚钱,他给连哥也只是说试一下,连哥甚至怀疑他的写作能力,毕竟他只是个大一学生,面对的又是真金白银的市场。

在电脑前端坐了好一会儿,徐畅然在屏幕上打出三个大字:

《狱后宫》

这就是小说的题目,但他并没有开始写,而是继续思考故事的构架以及情节的发展,以及一些关键情节。

晚上吃饭,气氛很融洽,徐达国的神色舒展了很多,和徐畅然刚回家时感受到的有很大变化,那时的徐达国就是一个在家呆了几个月的下岗工人,笑容虽有,但不自然。现在他是一个未来的保安和未来的摩托车旅行者,语气也豪放些了,“来,来,畅然,今天喝一杯。”不管谢新芳在一旁如何看,给徐畅然倒了一杯白酒。

徐畅然一看酒,是云州大曲,想起该买酒了,这次打算买点新类型,酱香,改变一下徐达国的饮酒习惯,徐达国长期喝云州大曲,不是说他爱这酒如命,主要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各方面都有了变化,他也许可以接受其他类型的酒了。

晚上,徐畅然就在自己房间里开始写小说,他希望在寒假完成这本小说,这样一回到燕京就可以拿给连哥看。写到很晚,第二天早上睡到9点才起床,谢新芳也不催他,等他起床后问他吃什么,是吃饭还是下面条,要在以往,徐畅然会选择吃面,但今天他说吃饭吧,谢新芳把几个冷菜热了一下,端来一碗汤泡饭,徐畅然热乎乎地吃了,又钻进自己的房间写小说。

到了11点半,徐畅然从房间出来,对谢新芳说不在家吃饭,到外面吃,谢新芳嘴角一笑,知道徐畅然要到街上找好吃的了。

其实徐畅然是去吃老柯家的鳝鱼面,这个是早就计划了的。

在市中心一带转悠了一阵,终于找到老柯家开的面馆,因为很醒目,还在街对面,徐畅然就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应该是中午吃饭的人最多的时候,老柯正坐在收银台后忙碌着。

徐畅然在街对面看了一会儿,看见收银台前没什么人的时候,才看了看马路两边,穿过马路,来到收银台前,叫了声“老柯”,老柯抬起头,看了徐畅然一眼,咧开嘴笑了一下。

徐畅然看见他的笑容,突然陷入回忆中。

第256章 吃鳝鱼面

徐畅然看见老柯对他咧嘴笑了一下,一时恍惚,这人是老柯吗,怎么还对人笑起来了?

记忆中的老柯从没有笑过,以前读书时就算在路上碰到,老柯也是面无表情,偶尔谈话,他也不笑,本来话就少。是少年耍酷吗?看来不是,是他没有找到笑的理由。

是职业性微笑?也不是,他收银时不笑。难道是几个月的面馆生涯锻炼出来的?不管怎么说,老柯开始对人笑了。

“还没吃中饭嘛,我去给你叫碗鳝鱼面。”老柯对徐畅然说道,徐畅然点点头。他也知道徐畅然今天来的目的,肯定是空着肚子来的。

老柯进厨房,很快就出来,回到收银台,继续收钱,发号牌。

徐畅然注意到,这店是先收钱,后煮面,客人拿到一个钢制的号牌,找到座位后把号牌放在桌子上,服务员再从老柯那里拿走纸条,纸条上写着客人点的什么面和号码,面煮好后就根据纸条上的号码寻找桌上的相同号码。

这也算是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吧?有个经济学家说过,一件事物是否现代化,就看它能否进行数字化管理。感觉这个方式效率挺高,不容易出错。

这种做法相对比较正规,老柯妈不愧年轻时在国营面馆干过,这方面考虑得周到一些,有些面馆就是老板娘拿一叠零钞在桌子间穿行,还有那种小巷子里的面店,三五个人埋头吃面,其中一个吃完,抹一抹嘴喊道:“老板,买单。”“来了”,随着一声吼,一个彪形大汉就像要打架一样过来收钱了。

老柯还在忙,徐畅然坐在旁边一张桌前,东张西望,此时店内满座,偶尔还有人站着等人吃完。

墙上一个广告牌吸引了徐畅然的目光,上面写着:本店特色鳝鱼面。这让人想起云州二中前门的李婆面,它的辣鸡面也是这样写的,看来这是老柯的创意?

中间是一张照片,一碗鳝鱼面的特写,碗里有几片鳝鱼,其中一片表现的是鳝鱼嫩黄的背面,令人垂涎欲滴,碗的右面搁一双黑色镀金边的筷子,显得富贵大气,下面是一段文字,介绍了鳝鱼面的制作:

每日到菜市拣取农家放心鳝鱼……加入十余调料,精心翻炒……色香俱佳,嫩脆可口……实为云州一绝。

这个广告牌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对鳝鱼面的形象塑造应该有很大作用,徐畅然禁不住轻轻点头。

这时徐畅然的鳝鱼面端上来,很大一碗,面也不少,筷子一挑,底下有很多片鳝鱼,应该是特意多加的吧,不然成本太高了。

徐畅然吃了几口面,夹起一片鳝鱼放进嘴里,果然有些脆嘣的感觉,有嚼头,炒鳝鱼真的是很花功夫啊,味道也好得多。

徐畅然慢慢把一大碗面吃完,抬头沉思着,的确,鳝鱼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它在食材上,在制作上,本属高档菜肴,如今在下里巴人的面馆里吃到了,竟有一丝感动,至于其高高在上的价格,与其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匹配的。

一个食客稍微多花一点钱,能在一个普通的小店里吃出一丝感动,必定会念念不忘,这个店的形象就在他心中立起来了,以后他再来这一带,想起鳝鱼面就可能流口水。

徐畅然回味了好大一阵,才起身到收银台前问老柯,“多少钱,”手伸进口袋,马上被老柯按住了,老柯望着他,眼神里又透出执拗,徐畅然只好把手拿出来。

这时店里的人流已经不如刚才,趁没人时,问老柯,“那广告牌是你去做的?”

老柯摇摇头,“我妈找人做的,花了300块。”

“哦,有点贵。”徐畅然随口说道,其实他觉得不贵,这个广告牌的效果不错,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徐畅然觉得下面的说明文字还不够古朴。

“不算贵,摄影就是一百多,是我把面送到摄影棚去拍的。”老柯说道。

这时有两个年轻人进店,男的对女的说道,“你也吃鳝鱼面,试一次嘛,真的好吃。”女的说,“不要,我还是吃鸡杂面。”男的掏出一张百元票递给老柯,要了一碗鳝鱼面和一碗鸡杂面。

“生意还可以。”徐畅然说道。

“嗯,我妈说了,要做到腊月28才关店,那时好多饮食都关门了,我们店来的人还要多。”老柯说道。

“春节期间还是要休息啊?”徐畅然问道。

“是的,厨房的工人都要回家,我们也想休息几天。”老柯说道。

首节上一节235/1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