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华 第214节

徐畅然在门口探头望向里面,都快坐满了人,赶紧进去找了个位子坐下,然后起身弯腰问前面的一位:“同学,这是什么讲座?”

“不是讲座,是谭原民老师的课。”那位同学回答。

原来是中文系谭原民教授的课。记得前段时间江仁书在寝室里吆喝过一声,说谭原民教授开课了,想去的早点占位子,他的课来听的人很多,而且在校外有一批粉丝,凡是他的课都跑来听。

当时江仁书还回忆了一下燕京大学校外人员听课的传统,燕京大学提倡开放、包容的思想观念,从不拒绝旁听生,所以燕京大学周围一直有很多旁听生,也出过一些有名气的人……

对江仁书提到的另一个“传统”,徐畅然记忆尤新。他说,早年间燕大教授薪资丰厚,社会地位也高,思想观念新潮,日子过得很潇洒。

那时侯,有的国文系教授过的什么日子呢,江仁书说,早上起来慢条斯理吃早饭,收拾得干干净净,头发油光锃亮,来到八大胡同,和相好的青楼女子缠绵一番,出得门来,一招手,早已恭候在门口的三轮车夫迎上来,教授坐上去,翘起二郎腿,三轮车稳稳地朝燕京大学奔去。

到了教学楼前,三轮车停下,教授下车,径直走进教室,开始上课。

三轮车夫跑这一趟,钱赚够了,身子也有点乏,并不急于返回大街揽生意,而是尾随教授进入教室,站在教室后排,抹一把汗,听教授讲课。

“所以,八大胡同的三轮车夫文化水平比较高,相当于当时的专科生,谈吐不比一般人。”江仁书说道,徐畅然听得一愣一愣的。

当然,八大胡同街面上谋生的三轮车夫的文化水平,还是比不上屋子里的青楼女子,青楼女子不仅学习琴棋书画,还能得到教授们的言传身教,那水平,也算当时的“高知”了。

旁边的张明爵长叹一声,说世风不古啊,八大胡同的风流如今云散,只剩下二里屯的乌烟瘴气。

正回味着,只见江仁书从教室前门进来,在第二排一个空位上拿起一本书,放在桌子上——他居然占座。

江仁书坐定后,回头扫了一眼教室,看见徐畅然,点了个头,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谭教授是搞近现代文学的,江仁书刚听了一节现代文学,又来听谭教授的课,显然是奔谭教授的学问和名气来。谭教授在国内名声很大,一踏入校门就崭露头角,以后更是节节高升,成为学术权威和社会名人,是很多青年学子的榜样。

上课时间到,谭教授走上讲台,看了一眼教室的人群,这时整个教室塞满了人,课桌两边都挤满了,还挤到讲台前。

谭教授叹了口气,让人群往后退一点,说早就给大家打招呼,这次开课仅针对本专业学生,授课内容有所调整,范围很窄也比较枯燥,不合适旁听,希望大家下节课不用再来,以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

讲课开始,谭教授说今天从接受史来研究文学作品和作家,以往都是从文本来研究,而接受学是把社会学的一些方法引入到文学研究中来,是比较新的方法和角度。

“鲁迅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谭教授平静地问道,眼镜片有反光,似乎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室里鸦雀无声,鲁迅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可能每个人都能说点理由,但要回答这个问题,又不知从何说起。

“从文本来研究鲁迅已经做得太多了,从接受学来研究,就会有新的角度。”谭教授提到,鲁迅有一篇文章被机缘巧合地选入了小学课本,反响不错,后来的小学课本编选者就喜欢把鲁迅的文章选进去。

“到1921年,已经有8篇鲁迅的文章进入了各地的小学课本,而当时很多小孩还在读私塾,小学属于新学,小学生毕业后进入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社会,这些人很多都成为社会的中坚分子,而一提到鲁迅,他们就会显得相当熟悉,因为他们小学时就读过他。”

这番话一说完,徐畅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唉,以前只知道鲁迅的文章是投枪,是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其实都是陈词滥调。谭教授这么一说,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徐畅然朝四周张望,三、四十岁的人不少,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从今天的听课来看,谭教授的确是名不虚传啊,有这么多粉丝不奇怪。但徐畅然并不打算再来听,一方面谭教授是这样希望的,他打算尊重谭教授的意见,另一方面这么多人来听课,找位子坐也是个麻烦事,自己又没有江仁书占座的精神。

突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是邱胜国,他站在教室的一边,挎着他那个黄色书包,张着嘴望向谭教授,表情有些呆呆的,他可能注意到有目光瞄向他,也向教室中间瞄了一眼,看到了徐畅然,点了一下头。

这时谭教授在谈接受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他有一种学问家的风范,总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有一种在书海中纵横驰骋、左右逢源的潇洒。

“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义的,类似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掌握了真相,真相可能更简单,从接受的方法去看,可以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谭教授说道,“从五四运动以来,学生运动经常发生,那么,它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一种情形下发生的呢?”

这个话题有点意思,徐畅然和大家一起盯着谭教授,看他这次能从嘴里说出什么花来。

“有人说,其实很简单,学生运动之所以会发生,与学生住集体宿舍有关,大家没有什么事干,坐在床边谈起某件事,义愤填膺,几个人一吼,就下楼去搞运动,其他寝室的人也跟来了。”谭教授说道,教室里的人全都笑起来。

“如果学生都分散居住,或者住在家里,就不会发生学生运动,事情可能就这样简单,这就是接受学的角度。”谭教授说道。

果然不错,大家风范啊,可惜谭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以后恐怕无缘听他讲课了。

下课后,徐畅然赶紧走出教室,找到走在前面的邱胜国,叫他一起去吃午饭。

第232章 圣诞节有什么安排

听完课后走出教室门,徐畅然在走廊追上邱胜国,叫他一起去食堂吃饭。

两人来到学五食堂,按照上次的约定,徐畅然用自己的饭卡帮他打一份饭菜,邱胜国把现金给他。两荤一素,7元钱,这个价格比农园食堂便宜,但饭菜质量比学校外面的7元好得多,因为有补助,所以,饭卡对校园周边诸多的考研一族及旁听一族来说是宝贝,办理也比较严格。

两人来到二楼,找张桌子坐下,边吃边聊。徐畅然对邱胜国的经历表现出兴趣,邱胜国说,以前他在深圳一家工厂干质检员,工资达到3000多,攒了一笔钱后,辞职来到燕京。

“3000多的工资不错了,为什么不继续干下去?”徐畅然问道。

“不想干了,一辈子都没什么变化,一直都想出来。”邱胜国说道。

“饭菜够不够?”徐畅然问道,他自己的那碗饭刚吃一小半,邱胜国那碗饭已经吃了一大半。

“够了,够了,我吃得快。”邱胜国回答。

“晚饭怎么解决的?”徐畅然问道。

“附近的小店吃面条、小米稀饭和肉饼,现在晚上在屋里还煮个鸡蛋。”

“嗯,哪天我过来看看,喝点啤酒。”徐畅然说道。

邱胜国没有说话。端起碗把最后一点饭菜全刨进嘴里。

“现在还是每天进一次校门?”徐畅然问道。

“嗯,早上进来的人多,门卫不会问,其他时间进来可能问,还要亮学生证。”邱胜国说道。

“你就说是住校外的研究生,学生证掉了,正在补办。”

“他问你是哪个系,住哪个宿舍。”

“你就说是中文系,住47楼。”

邱胜国摇摇头,“就怕穿帮后,他们以后就记住我了,不让我进来。”

“要不,你就说是水木的研究生,找中文系的徐畅然有事,然后你给我打电话,我来门口接你。”

邱胜国听了,默默地从书包里拿出一支笔和纸,写上徐畅然的名字,徐畅然赶紧报上自己的电话号码,邱胜国记上了。

“一般情况我还是早上进来,偶尔有事早上没来,才试试这个。”邱胜国说道。

吃完饭,两人走出食堂,邱胜国说他要到三教找个教室呆一阵,徐畅然回寝室睡觉,两人告别。

两人刚分手,徐畅然想起了什么,叫住邱胜国说,“过两天就是圣诞节和元旦了,你有什么安排没有?”

“没有。”邱胜国看着徐畅然,表情平淡地说道。

首节上一节214/1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