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 第326节

  “太好了,周总理,这真是太好了!”崔庸建兴奋极了,连声说道:“不知道这艘船什么时候能交付给朝鲜呢?我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周总理笑眯眯的说:“安装动力系统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船身上的雷达系统也要更换,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这艘船之所以维修这么慢,就是因为主要的技术人员都在忙着建造计划56型驱逐舰,腾不开人手……”

  崔庸建皱着眉想了想,便开口说:“哎呀?还需要一段时间啊,周总理,这艘船的维修费用大概是多少?又需要多久才能修好呢?”

  周总理说:“应该至少需要2000万人民币,其中包括更换动力系统和雷达系统,维护武器系统等等,按照目前的情况,我看也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当然,如果配件和条件充裕的话,大概也能压缩一下时间,控制在一年以内也是可以的。”

  崔庸建没有说话,而是在心里算了算价格——现在随便一艘2000吨的驱逐舰,如果朝苏联购买,至少也要4亿人民币,就算是朝中国同志买,也要至少1亿人民币吧?而这艘7000吨的巡洋舰居然才2000万人民币!这尼玛简直就是白送啊!而且听周总理的说法,这艘船在中国同志修理后,几乎就是等于新建一艘船了,这便宜事儿怎么能放过?不过两年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中间的变数太大了,而且这船老在船坞扔着也不是个事儿,谁知道会不会出现锈蚀呢?这个速度如果能更快一点那就好了……咦,不对,周总理刚才那句话说的是什么?如果配件和条件充裕……我明白什么意思了!

  于是崔庸建当机立断的说:“周总理,首先,我先代表朝鲜政府和人民感谢中国能够赠送我们一艘这样巨大的巡洋舰;关于维修该舰的这件事,我希望能够由朝鲜这边来支付维修的费用,因为朝鲜对大型军舰的需求真的是非常迫切啊。”

  周总理连忙说:“那怎么好呢,我们都说是送给朝鲜同志的,怎么又好要钱呢。”

  崔庸建摆了摆手,拦住了周总理:“周总理,船都白送给我了,这维修的费用我至少得出吧,而且价格也不高,才2000万,这样算下来,平均一吨才2800块,这已经是很便宜了!”

  “不行不行。”周总理摆了摆手:“那怎么好呢,崔同志!”

  “哎呀,周总理。”崔庸建有些着急:“中国有句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我们朝鲜和中国是亲兄弟,这账也要算清楚才是嘛,中国同志送我们一艘巡洋舰,这是出于两国之间鲜血铸就的友谊,但是这维修的费用还要中国同志拿,这就说不过去了!所以这维修费用必须我们承担!”一边说着,崔庸建心里想着:“给了钱,那些船厂的工人也就有动力了,不然天知道这船要拖到什么时候,万一等个四五年,到时候苏联人也水涨船高的抬价格了,那我上哪儿哭去?”

  两个人又推脱了一下后,周总理也终于同意了崔庸建的提议:“好吧,那这艘船的维修费用由朝鲜来出,但是考虑到朝鲜的经济,我看啊,不如由中国再给朝鲜提供一笔采购武器的贷款,专门用来采购军舰!而我们这边呢,则加快修理的进度,并且承诺,这艘船以后的升级改造我们也会负责到底,朝鲜同志只要出额外的维修费用就好!”

  “太好了!”崔庸建激动的一拍大腿:“周总理,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中国同志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大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看到崔庸建这激动的表情,周总理心里暗说:“小强啊小强,你这坏主意太多了,这就是你说的‘被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吧?这无息贷款花的时候没感觉,但是凭着朝鲜的经济状况,想还掉贷款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期间再叠加新的贷款……以后,也许真的要用朝鲜的电厂、矿场、甚至工厂来抵债了啊……”

  “周总理,您刚才说,还要出售给我们别的军舰?”崔庸建显然还没有从刚才的兴奋劲中清醒过来。

  “是啊。”一边说着,周总理继续拿着资料给崔庸建看:“除了这艘重庆舰之外,还有一艘在解放台湾时候缴获的原日本的运输舰,以及一艘基本完好的原日本波风号驱逐舰,后赔偿给国民党海军,改名为沈阳号的驱逐舰,这艘船也有1600吨呢,虽然一直没有在国民党海军服役,但是经过我们的维修和改装后,现在也是一艘很不错的驱逐舰。”

  听到后面还有大鱼,崔庸建开心的一边看着资料,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啊,这个驱逐舰吨位大,武器多!好啊,这个比起小炮艇来说好太多了!”

  “还有这艘船。”周总理继续说:“还有一艘是原日本的枫号驱逐舰,后来也是赔偿给了国民党海军,改名为衡阳号,这艘船比沈阳号小了一点,但是满载也有1500多吨。”

  看着周总理如数家珍的翻着资料,崔庸建忍不住说:“周总理,这些船的价格……”

  见到崔庸建表情有些不安,周总理笑着说:“还是一样,这些军舰就送给朝鲜的同志了,朝鲜方面只要给个修理费就好了,沈阳和衡阳,每艘补个500万元就好了!”

  听到周总理这么说,崔庸建简直差点哭出来,他紧紧地握着周总理的手:“啥也不说了,中朝友谊万岁!”

  在敲定了一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一艘运输船和十艘来自日本的小炮艇后,周总理又推荐了10艘中国产的037猎潜艇——这种来自后世的猎潜艇性能非常优良,而且中国自身还可以生产,考虑到当年第一批采购十艘的时候买的旧船,再加上又在国内服役了五年,于是周总理就提议,除了保留几艘功勋艇之外,直接把剩下的几艘,再补上几艘后期采购的放在一起出售给朝鲜。

  “崔同志啊,别看这种船吨位不大,但是火力可是非常凶猛的啊!”周总理把资料递给了崔庸建:“这种猎潜艇是中国自行研发建造的军舰,可以说,在特定条件下,威力不亚于一艘驱逐舰!”

  “好,好。”崔庸建简单翻了一下资料,就感觉这037猎潜艇简直就是海上的神器,周总理还谦虚的说什么特定条件下能打赢驱逐舰,我看这火力配置和机动性,正面单挑2000吨的驱逐舰也不在话下啊!

  “周总理,这个猎潜艇我要了!”一想到这样强悍的军舰能够服役朝鲜海军,崔庸建兴奋极了。

  “嗯,这十艘船的价格会略高一些,一艘200万。”

  “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崔庸建连说了两声没问题——反正有贷款在,又不是要朝鲜马上拿出真金白银来,所以崔庸建也是大方的很。

  就这样,中国最终和朝鲜敲定了这笔高达8200万人民币的军舰出售计划,而按照约定,这笔贷款则由朝鲜在十年内用金银等贵金属、铜铁铅等有色金属矿石,以及木材煤炭来抵偿债务。

  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崔庸建心满意足的和周总理一前一后的来到了宴会厅,望着宴会厅墙壁上挂着的一副迎客松的国画,崔庸建感觉到浑身都充满着力量。

  “这样一来,朝鲜的海军就已经完全超过了日本海军了!身后有苏联和中国的帮助,朝鲜的西海和东海,再也不会被别国侵犯了!”

第933章 不平静的匈牙利(1)

  时间进入了1956年的7月。

  布达佩斯的夏天并不炎热,但是吉达尔还是蹬着自行车来到了家附近的商店买了几瓶汽水。

  “这是汽水票,这里是9福林(匈牙利货币),6瓶‘北冰洋’汽水。”吉达尔麻利的从口袋里拿出了票和钱递给了那个一脸苦大仇深的售货员大妈。

  “汽水现在涨价了!”那个大妈数了一下吉达尔递过去的钱,然后不耐烦的说:“现在你要额外付60菲勒!”

  “怎么又涨价了?”吉达尔有些不开心:“上个月,一瓶‘北冰洋’汽水也才只要1.5福林!这么今天就变成1.6福林了?”

  “嫌贵的话,可以买‘托利’牌的国产汽水,还有辣味的,足够你喝的了!”售货员大妈今天似乎听了太多的关于涨价的抱怨:“‘北冰洋’汽水是从德国灌装的,运到匈牙利难道不要运费吗?还抱怨那么多!”

  吉达尔心里暗暗吐槽,说的好像之前这种汽水是在布达佩斯灌装一样,明明都是一模一样的东西,没几天就要涨价一次……不过这种情况从1954年就已经开始,所以吉达尔也只能无可奈克的揉了揉自己的鼻子:“但是今天我的同学来我家,我们现在只想喝‘北冰洋’的菠萝口味汽水和椰奶口味汽水。”

  “那就拿钱,再加60菲勒!真是的,钱又不是给我的!”售货员大妈作势要把汽水放回冰箱里。

  “好吧,好吧!”吉达尔从口袋里又翻出来几枚10菲勒的硬币递给了售货员,然后接过了被包装得很漂亮的6瓶汽水。

  从商店到吉达尔的家路程并不远,但是显然吉达尔现在的心情很糟糕,回到自己家后,看着两个正坐在屋子里吃着炸薯条的同学,他气鼓鼓的把汽水摆在了他们面前:“你们每个人还要再给我20菲勒!”

  “天,汽水也涨价了?”一个顶着褐色头发的年轻人有些惊讶:“之前不还是3福林一瓶吗?”

  “布拉恩,你要适应!要适应这种情况。”斜靠在椅子上的另一个略显成熟的青年一边嚼着薯条一边安抚着他:“苏联人,他们来了,然后就不走了,带给我们各种购物票。”

  吉达尔懒得再说什么,他坐在地毯上,打开了一瓶椰奶味的汽水:“我太喜欢这种口味的汽水了!只可惜这种椰子只盛产于热带,以后如果有机会去那些地方,我一定要尝尝真正的椰子!”

  “如果苏联人能够滚蛋,那么一切都可能发生的!”那个略显成熟的青年似乎对苏联抱有极大的敌意:“波兰人说过,苏联人的到来,会让我们失去灵魂!但是显然,我们现在连维持生命的食物都快失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历史上,苏联军队在 1945年4月解放了匈牙利全境,随后,战时长期在苏联流亡的拉科西等人回国领导匈牙利共产党,紧接着,在战后的几年内,匈牙利进入了由各政党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时期,在此期间,匈牙利共产党是整个国家生活民主化和恢复战争创伤的主导力量,匈牙利共产党也一直鼓舞着匈牙利人民,告诉大家:“匈牙利很快将获得新生!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而在此期间,苏联也的确一直在援助着匈牙利,仅在1945年,苏联就在自身还非常拮据的情况下,一口气援助了匈牙利1. 5万吨粮食、3000吨肉、2000吨糖、2000吨土豆及其他食品,极大的缓解了当时还处于饥荒的匈牙利。

  如果事情一直都是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匈牙利的人民应该不会对苏联抱有那么大的敌意,然而,好景不长,在1947年,斯大林同志改变了他的对外政治主张,开始要求东欧各国共产党尽快将他们国内的其他政党排挤出联合政府。随后,匈牙利共产党就在1948年取缔了本国内的其他政党,接着,在此后短短的几年当中,拉科西等人无视本国具体情况,一味地追随苏联政策,对苏联的“隔空指导”完全不考虑后果和因地制宜的情况而粗暴无脑的执行了下去,这直接导致了匈牙利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历史上,从1948年以来,匈牙利的领导人拉科西就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拉伊克案”: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部长、政治局委员拉伊克·拉斯洛被以“美国情报机关的代理人”、“南斯拉夫间谍”、“霍尔蒂(二战前匈牙利政府首脑)警察局的特务”、“阴谋武装暴动”、“谋杀共产党领导人”等罪名逮捕。几天后,与“拉伊克案”有关的几个主要被告人也一一被绞死。1951年5月,拉科西又开始了大清洗。

  在当时,每天都会有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对外以“外出旅行”的名义消失,从此查无此人。军队中也有许多高级军官,在一觉醒来后便不知去向人间蒸发。单是内务部,接替拉伊克出任部长的卡达尔被逮捕,并秘密地判处无期徒刑。继任的内务部长多尔·泽尔德不久也“全家自杀”,随后,匈牙利的当局就宣布他们是“法国秘密情报机构的间谍”。此外,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拉科西、格罗和法尔卡什·米哈依组成了“三驾马车”。他们狂热地提出,要在5年之内,把匈牙利变成一个“钢铁国家”。于是,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投资的90%用于发展重工业,全部工业投资的三分之二被用于发展采矿和冶金业。这个脱离了事实,根本无法实现的计划严重地削弱了匈牙利的轻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不仅如此,拉科西还主张要在三四年内,使90%的农民在社会主义的集体中耕种土地。于是,许多地方都组织起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多数入社的农民,都是些最贫困、 没有土地的人们,他们缺乏生产经验,没有足够的牲畜,几乎没有机器,收割的70%依靠手工。这使农民的收入下降了一倍还多。同时他们还千方百计地加重农民的负担,实行所谓的“义务交售制”,即由制定的交售指标越来越高,而收购的价格却越定越低。对于那些敢于抵抗交售的人,可判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结果,大批的农民只好逃离农村,扔下大量荒芜的土地无人耕种。 农村经济的变化,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1951年,许多基本食品、 工业日用品开始凭票供应。商店的门前,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匈牙利政府不得不年年发行“和平公债”,这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匈牙利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到了1952年,国家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比1949年下降了20%,愤怒的情绪在人民中间迅速蔓延着。但是,拉科西一伙却无视这场灾难。他们制造谎言,掩盖事实,欺骗人民。并且把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投入监狱。在这个时期,匈牙利建立了大量的“拘留所”,成千上万的人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便被长期囚禁关押。他们大多是工人和农民,因为偷了合作社的粮食或杀了一头离规定重量还差几斤的猪等,便被关了起来,而且长期得不到释放。 所有这一切,都是拉科西一手造成的。

  所以,尽管从1953年开始,匈牙利已经通过进口中国的廉价商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但是也只是“看起来很好”罢了,苏联对匈牙利干涉所带来的仇恨,可不是中国商品可以掩盖的,1953年6月,苏共领导邀请拉科西赴莫斯科进行访问,双方在简单的问候之后,马林科夫就单刀直入:“你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我听说似乎很糟糕?据我了解,在你们的工业中心切佩尔、欧兹德和迪欧什杰尔都发生了骚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直把苏联的指导奉为圣经的拉科西有些紧张的说:“是这样,我们正在执行着既定的计划……我们的钢产量正在上升,并且按照计划……”

  米高扬这个时候摆了摆手,打断了拉科西的话:“不要避重就轻,我们在讨论骚乱的事情,你不要罗列那些没用的数字,或者尝试用什么计划来搪塞过去,我们要知道匈牙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骚乱!”

  是啊,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爆发了骚乱,这可是苏联并不想看到的,而这个时候拉科西还想解释什么,但是赫鲁晓夫终于忍不住了:“你这样的做法是错误我的!这极大地损害了你们的人民!你罪行累累!长此以往,人们将用粪叉子把你赶出这个国家!”

第934章 不平静的匈牙利(2)

  呵斥完了拉科西,赫鲁晓夫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心里忍不住暗骂:“为什么匈牙利就不能像中国那样呢?完全不需要苏维埃去操心,而且能够从各个方面为苏维埃提供所需的东西!如果所有华约的加盟国都能像中国这样,那北约早就只能存在于历史书上了!”

  见到赫鲁晓夫说完了话,马林科夫也开口说:“拉科西同志,你必须要认真的思考一下了,去多了解一下现实的情况,并且将任务交给能够执行下去的人,所以我建议你,把你的权力分配给在其他通事务的同志!”

  听到这句话的拉科西显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表情瞬间显得有些呆滞,然后嘴巴下意识动了动,似乎还想着反驳一下,或者找个借口,但是拉科西努力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有张口——毕竟长久以来,他几乎不敢对苏联的提议有任何反对,而此时的他又看到赫鲁晓夫在一旁也点了点头,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拉科西便就此默不作声起来。

  许久,马林科夫终于忍不住了,他提示了一下拉科西:“你觉得纳吉·伊姆雷怎么样?”

  拉科西似乎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先是惊诧的看了看坐在自己身边的纳吉,这位匈牙利的副总理,然后又有些惊讶的看了看马林科夫,然而最后还是没有说出一个字。

  马林科夫见拉科西没有说话,就继续补充着:“纳吉·伊姆雷同志嘛,这个人我们是熟悉的。三十多年之前,那时候,匈牙利共产党还不存在的时候,纳吉·伊姆雷同志就已经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员了……现在,他已经是匈牙利政治局委员,位置也很合适……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哦,他本身也当过农民,现在又是教授。我们认为,纳吉·伊姆雷同志,他可以和您一起来改善匈牙利的国家状况。”

  见状,拉科西没有再说什么,反倒是一旁的纳吉兴奋地开口说:“现在布达佩斯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警察恐怖的巨大影响,以及国家部分政策出现的问题,当然,人民也觉得他们不够自由,我们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

  而这个时候,莫洛托夫却开口,说出了一句将会引发匈牙利巨大动乱的话:

  “不,你要提供的,不仅是一定的自由,而是更多的,以及完全的自由!”

  在纳吉担任总理后,和拉科西之间的矛盾冲突就越来越尖锐。因为此时的拉科西因仍是匈牙利共产党的第一书记,所以他就利用手中的权力,继续主张要加强工业生产,而纳吉则一直强调要增加农业生产和提高居民的消费,除此之外,在释放所关押的囚犯问题上,拉科西和纳吉之间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纳吉主张无条件地释放所有无辜的在押犯,其中包括一些被指控为间谍的外国人,而拉科西则坚持认为这些人有罪,就算里面可能有被诬陷的,也坚决不能随意的放掉。

  由于争执不下,两位匈牙利领导人于1954年5月双双出访了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的严厉训斥和警告了拉科西。随后在5月底,匈牙利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纳吉的政策得到了大会的一致赞同。然而,1955年刚过,形势却开始发生变化。

  1955年1月,克里姆林宫内发生了政治斗争,马林科夫遭到了他的政治对手的批评。他曾在1953年8月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提出“为了能够迅速地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使得我们的轻工业产品和文化产品可以一定程度自给自足,而不会被其他国家把控,所以我们必须用种种办法加速苏维埃的轻工业的发展”的新方针。然而,此时已经吃惯了中国商品甜头的苏联高层对马林科夫这种新方针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既然中国的商品又便宜又好用,还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人力去搞这些东西呢?苏维埃虽然富裕,但是每一分钱都是不能浪费的,你马林科夫这是胡搞乱搞!

  而倒霉的纳吉关于发展轻工业的政策与马林科夫的“新方针”十分相像。见此良机,在莫斯科“休养”的拉科西便趁这个时机回到了布达佩斯。

  回到匈牙利后,拉科西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次的事件,主要原因就是大权旁落,以及纳吉的错误理论观点,如果不及时纠正,那么匈牙利共产党的未来将会十分危险!”随后,他罢免了纳吉的总理职务;而自认为有苏联撑腰的纳吉自然一万个不服气,要求拉科西和自己一起去苏联,去克里姆林宫听候“苏共的指导”,随后在1955年1月7日,拉科西和纳吉再次来到了莫斯科。但是让纳吉没想到的是,此时的苏共却翻脸了,仿佛之前对他的承诺都像屁一样消散在了空气中,克里姆林宫直接对纳吉表示,你丫已经被开除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同时你的总理职务也没了,当然,还有你那些所谓教授的头衔也一起没了!恭喜你,你现在是个“干干净净”的人了!

  受到如此打击的纳吉当场气得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接下来,在1955年 4月,匈牙利党中央正式向全党全国宣布,伊雷姆·纳吉被开除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并免除他的总理职务,随后的12月,纳吉就被开除出匈牙利共产党了。

  接下来,更严峻的事情爆发了,赫鲁晓夫在1956年3月的“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传到了匈牙利,人民群众的愤怒情绪迅速蔓延,尤其是一些青年团组织和各种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通常是由学者、历史学家、 哲学家、作家和新闻工作者组成的政治沙龙,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命名的“裴多菲俱乐部”。人们纷纷要求解除拉科西的职务,为受害者平反及要求纳吉重新执政。尽管此时的拉科西采取了最严厉的措施,企图压制这种蔓延全国的风潮。但是,人民的不满情绪已如火山爆发,不可逆转了。匈牙利的局势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而就在前文提到的那几个青年一边喝着汽水一边抨击着匈牙利正副的时候,1956年7月17日,匈牙利共产党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当前紧张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这次会议上,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向拉科西转达了赫鲁晓夫的话:“鉴于拉科西同志的这些非法措施,建议他辞去匈牙利共产党内的一切职务,并离开这个国家。”格罗为他的继承人,而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卡达尔补选为中央委员会书记。第二天,匈牙利报纸上就发表了一份公报,称拉科西因患高血压症,必须立刻离职休养。就这样,拉科西接到苏联人的指令,携带家眷,前往莫斯科听候发落。 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匈牙利。

  这个消息也很快的被送到了北京,早已经知晓了这段历史的主席并没有惊讶,直到小强急匆匆的来到了菊香书屋,主席才停下了手里批阅的文件。

  “果然,有些事情注定还是要发生的啊。”小强见到主席依旧是泰然自若的样子,自己也就放下了心:“接下来,布达佩斯事件就要爆发了,哎,如果可以,真希望这种事情别发生。”

  主席起身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地图,沉思了一会儿说:“小强啊,你这个想法是不好的,什么事情都藏着掖着,希望不发生,这是不现实的,我看啊,很多事情,发生了反倒是好事,有脓包总要出脓;我们当然不希望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事情,但是失败的事,倒霉的事,在一定情况下,反而会产生好的结果,波兰也好,匈牙利也好,其他什么国家也好,既然有火,总是要燃烧起来的,烧起来好,还是不烧起来好?要我看,这纸是包不住火的,现在烧起来了,烧起来就好了。匈牙利有那么多反革命,这一下全都暴露出来了!”

  小强叹了口气:“是啊,只是这次事件,对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影响实在是有些坏,咱们国家那么尽量的维持着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果呢,还是掩盖不住他们内部的矛盾,最后还是搞成了这样。”

  毛主席显然看得很开:“小强啊,就像我刚才所说,这对我们也是好事嘛,党内现在还有很多同志一味地认为苏联的东西就是好的,不考虑实际情况生搬硬套,这些人啊,不看到事实摆在眼前,是不会明白的,现在匈牙利的事情马上就要爆发了,我们也可以依次来给大家上一堂课,告诉那些一直把苏联人的话当做金科玉律的同志,这种不讲辩证法,遇事不作分析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第935章 红星照耀中国

  1956年的9月10日上午,在一艘从法国出发的客轮上,一个美国人正借着机窗外的阳光翻阅着手上的一本来自中国的译制书,这个时候,坐在他身边的妻子拿下了遮光的眼罩,看了看自己那一直捧着书读个没完的丈夫,忍不住抱怨道:“埃德加,你从三天前就捧着这本书在看,昨晚你一直看到了凌晨,你就不能好好地休息一下吗?”

  这个男人无奈的把注意力从书上移开,对自己的妻子耸了耸肩:“露易丝,你真应该读一读这部小说!我敢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科幻小说!你看,就拿我现在看的这个中篇故事来说,书里面我们的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即将面临永久的封冻,然而你猜猜联合国是怎么做的?”

  露易丝皱了皱漂亮的眉毛——她实在是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这个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著名记者,这个自己最爱的男人,对小说和文字有着天然的痴迷,尤其是在中国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自己的丈夫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中国迷,前些日子不知道又从什么渠道弄来了一些中国的科幻小说,导致一段时间以来,他甚至都不在意自己,而是整日把自己埋在这些中国小说里,从日出到日落,甚至睡觉前也要开着台灯再读一会儿,这导致本来就有点神经衰弱的露易丝不得不佩戴着眼罩才能睡着。

  “猜猜看啊,亲爱的,你猜猜看,小说里的联合国,是怎么做的?”埃德加有些兴奋地说:“我打赌,你绝对猜不到!”

  “还能怎么样,大概是乘坐宇宙飞船离开吧?”露易丝兴趣索然的说:“就像那些美国小说里写的那样,乘坐一个巨大的飞船,离开地球,然后飞到火星上或者其他什么星球去。”

  “嘿,你真是一个‘飞船派’!”这个男人得意的说:“但是你知道吗?飞船是不可能维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不管它有多大……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给地球安装上无数的大型发动机,把地球变成一个巨大的飞船,然后推出太阳系,飞到其他星系!天啊,这是不是太宏伟壮观了!我真是不敢想象,居然会有人能够想到这种疯狂的主意,上帝,这太疯狂了!”说着,埃德加又低下了头,再次沉浸在了小说里。

  “嘿,这位先生。”这个时候,坐在附近餐桌上的一个中年乘客忍不住转过身对埃德加说:“听你的口音,你是美国人吧?”

  “哦,是的。”埃德加和那个中年乘客握了握手:“我叫埃德加·斯诺,是个美国人。”

  “你好,我叫吉恩·凯恩,瑞士人。”那个中年乘客在介绍完自己后,便饶有兴致的对埃德加说:“你刚才说,我们的太阳怎么了?还有,给地球装上发动机?难道您是美国的科研人员吗?”

  “不,我只是个记者。”埃德加笑着解释道:“我和我老婆在聊小说的内容,呶,就是这个小说!”说着,他把手里的书展示给了这个中年人看:“来自中国的科幻小说,这本书是中篇小说合集,里面内容非常棒!”

  “中国的小说?”这个叫吉恩的中年人好奇的接过了这本小说:“我从没有听说过中国人的小说,不过刚才听你的介绍,我倒是很感兴趣……不过中国在哪里?是不是在非洲或者亚洲的什么地方?”

  埃德加苦笑了一下:“中国,她可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呢!领土至少有瑞士的两百倍以上!”

  听到这句话的吉恩皱了皱眉,脸上流露出惊讶的表情:“见鬼,那岂不是和美国还有苏联一样大了?”

  “是啊,而且中国是个很棒的国家!”埃德加兴致盎然的说:“这次我和我的妻子的最终目的地就是中国。”

  “中国?就是那个红色的共产主义国家?”吉恩显然对埃德加这种疯狂的举动有些吃惊:“但是我们这艘船可不是去中国的呀,你下船后还要乘坐别的交通工具去那里……而且,你是个美国人啊,为什么要去中国?”

  “为什么不能去中国?”埃德加有些不在意的说:“我从1928年到1941年一直都待在中国,足足有13年,中国并没有传闻中那么可怕,共产主义国家也不是恶魔。”

  然而埃德加的话显然无法改变吉恩对中国的固有想法,这个中年人撇了撇嘴,做出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不管怎么样,那样一个不尊重个人财产,共产共妻的国家,我无法想象,更无法理解!”

  埃德加没有再说什么,在礼貌性的笑了笑后,他就转回了身,而他身边的妻子则开始了抱怨:“埃德加,我告诉过你了,不要和别人再去谈什么中国了,你忘记我们是因为什么被驱赶出美国的了吗?”

  “因为我写了那本《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自言自语道。

  “还有呢?”露易丝有些不开心:“你忘记了你那些疯狂的言论了吗?我知道你很了解中国,你说的才是事实,但是你不要总是试图去纠正那些被洗脑的傻瓜,这只会害了你!”

  “好吧好吧!”埃德加摆了摆手:“我们不说这个!不说了!你现在就好好的喝完上午茶,然后不要打搅我看小说。”

  露易丝无奈的摇了摇头,拿起了茶杯,喝下了已经有些凉了的茶。

  这个男人,就是埃埃德加·斯诺,这个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名字。

  斯诺,1905年生于美国的密苏里州,1928年离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来到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9·18”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在上海,他见到了宋庆龄和鲁迅,引发了他对记录中国人民苦难与向往的中国新文艺的兴趣,后来他对萧乾讲,“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他庆幸自己能在上海结识鲁迅先生和宋庆龄女士,他是在他们的指引下认识中国的。

  斯诺本人十分热爱中国,他努力学习中文,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斯诺在北平南苑目睹了中日战争的开端。他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斯诺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日军新闻发言人狼狈不堪,无法正面回答,只得仓促宣布记者招待会结束,随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开始了大肆搜捕、迫害中国的抗日爱国人士和革命青年。当时,斯诺参加了在北平的外国人(欧美)援华社会团体,积极掩护和帮助中国的爱国者,使他们免遭日军捕杀,他的公寓成了抗日爱国分子的避难所,斯诺热情地帮助这些避难者化装成乞丐、苦力和小贩逃出北平,当时,邓颖超正在北平治病,为了尽快离开战乱地区,邓颖超在爱泼斯坦的帮助下找到了斯诺,请斯诺设法带她出去。为了应付沿途日军盘查,邓颖超化装成斯诺的“保姆”。和斯诺一起乘火车离开北平。列车到达天津站,日军在月台检查所有的中国旅客,凡是他们认为可疑的,都会被抓走。“我是美国人,美国记者。她是我的家庭保姆。”斯诺对日本检察员说。日本检察员挥手放斯诺他们出站。到达天津之后,斯诺把邓颖超托付给自己的一位好友、新西兰记者吉姆·伯特伦,请他把邓颖超带过封锁线。令人惊奇的是,斯诺当时并不知道所帮助的人是邓颖超。实际上,斯诺帮助中国人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

  接着,斯诺沿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战线,横越中国国土,去了汉口、重庆、西安,并再一次去延安,撰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在汉口,他为中国工业所遭到的破坏而痛心,并且将日军的残暴记录了下来,他称赞新四军:最大资产,也许就是他的革命传统,那就是有组织方法,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战斗的战术。他夸奖八路军:已经成为一种英勇的传说,这传说在它万次战斗的记录中,象征着每一个作战的人都必须相信它具有的那些战斗的品质:忍耐、敏捷、勇敢、指挥的天才、不屈不挠以及——也许最重要的——精神的不可战胜。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延安,他曾将亲眼见到的一二·九运动实况讲给毛主席听。

第936章 再见麦卡锡

首节上一节326/4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