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 第275节

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套在日本身上的枷锁开始一点点松开,到了后世,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尽管缺乏有效的反舰和对地打击能力,但是其海军军力依然可以排到世界第七;仅次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拥有双航母的印度,可以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在军事上的诸多限制,已经只是名义上的了。

不过,小强的到来,已经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虽然小强没有阻止日本在1948年成立海上保安厅,但是因为朝鲜战场的快速结束,日本的经济根本没有像历史上一般吃着美国红利快速发展,加上在朝鲜战场上玉碎和“失踪”的近百万二战老兵和年轻人,以及美国的战略转移,此时的日本,别说什么海军复兴计划了,能够让经济不崩溃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看到正在轰轰烈烈造新军舰的中国,大岛光有这种感触也是很正常的。

“只可惜这些中国人起点还是太低了。”大岛光叹了口气:“2000多吨的驱逐舰,也需要苏联人手把手的教,想我们的大和号,那可是近七万吨……”

“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山崎满男拍了拍大岛光的肩膀:“我们下去看一下,我总觉得那边的那艘船有点问题。”

“好。”大岛光跟在山崎满男的身后,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到远处的一艘正在焊接防空机炮的037猎潜艇旁,一旁的日语翻译见状也跟了过来。

“这个焊接的方式不对!”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山崎满男发现了问题,他立即和一旁的翻译人员提出了问题:“马上让工作人员停下来,这样进行焊接,强度绝对不够!”

一旁的翻译见状,连忙跟在山崎满男的后面爬上了037猎潜艇上,拉住了正拿着焊枪的中国工人刘玊铭。

“专家说,你这样的焊接是不对的。”这个翻译像一脸茫然的刘玊铭解释道。

“不对?”刘玊铭先是看了看眼前的翻译,又不屑的看了看一旁站着的山崎满男和大岛光:“我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小日本儿啊?”

“同志,这两个专家虽然是日本人,但是在日本有丰富的造船经验。”这个翻译解释道:“他们是跟随这一批造船设备一起来中国的,咱们上海造船厂扩建的新船坞装配的设备,就是来自日本的。”

“我知道。”刘玊铭放下了焊接面罩和焊枪,解下了缠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你说日本人有丰富的造船经验,难道我没有吗?”刘玊铭哼了一声:“1931年,平海号开始在江南造船厂铺设龙骨,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跟着师傅一起造船了,后来被老蒋带到台湾,虽然没造新舰,但是这舰船维修我也一直都在做,现在咱新中国统一了,我就调到了上海造船厂,这造船行业我也干了二十多年,轮不到小日本儿在这里说三道四。”

看着眼前这个快四十岁的老师傅,对技术一窍不通的翻译也是左右为难,而旁边的山崎满男虽然听不懂中文,但是他还是从刘玊铭的语气中明白了这个中国工人对自己的不信任。

“你的技术很好,但是,焊料在被焊金属表面上应铺展,并形成完整、均匀、连续的焊料覆盖层,而且你的焊料用的太少了,如果这样焊接,强度会不够。”山崎满男摆了摆手,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这种吨位的舰船,在航行的时候摇摆幅度很大,如果用这种方式焊接,短期不会出问题,但是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焊点脱落的情况的。”

翻译尽职尽责的把山崎满男的话翻译给了刘玊铭听,刘玊铭皱了皱眉,显然他明白这个日本人的说法很专业,但是实在是有些抽象——什么叫“完整、均匀、连续”?自己的焊接技术如何,刘玊铭自然很明白,他认为自己焊接得一点问题都没有——当年造平海号的时候,自己的师傅就是这么做的,怎么到日本人这里,就不行了?

“算了,山崎,不要理那个笨蛋。”大岛光看着刘玊铭的态度就知道根本没办法沟通,拉着山崎满男就要走。

“小日本儿,你他妈骂谁呢!”刘玊铭虽然不懂日语,但是“八嘎”这个词他还是能他听得懂,本来就对日本人没好感的他操起一旁的扳手就扔了过去。

“啊呀!”匆忙中,这个飞出去的扳手准头有些差,贴着大岛光的耳朵飞了过去,重重的砸在了脚手架上,大岛光愣了一下,回过头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飞扑上来的刘玊铭。

“我操你妈!”刘玊铭上去一拳就砸在了大岛光脸上:“一个战败国还敢在中国骂人,有娘生没娘养的玩意!”

“混账!”大岛光显然也不是吃素的,一只手护住脸,另一支手卡着刘玊铭的脖子:“你这个支那人!”

“打架了!”旁边的工人见状都凑了过来,有几个和刘玊铭关系好的工人更是操起工具冲了上来:“小日本儿打咱们人了!”

“都住手!”这个时候,上海造船厂的厂长汪伯民刚好路过这里,听到打斗声连忙跑上了正在建造的037猎潜艇。“住手!干什么呢!”

看到厂长来了,那些抄起工具的工人都听话的站在了原地,翻译也拉开了刘玊铭和大岛光。汪伯民挤进了人群里,看了看领子被拉扯得明显大了一号的刘玊铭和眼角乌青的大岛光,皱着眉头对一旁围观的工人说:“该干什么都干什么去!”然后看着一脸不服气的刘玊铭,转过身问翻译“怎么回事!”

“报告。”翻译人员小声把刚才发生的经过告诉了汪伯民,汪伯民皱了皱眉,让翻译先带着大岛光去医务室做一下检查,然后对刘玊铭说:“刘玊铭,你跟我去我办公室。”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刘玊铭依旧一脸不服气,在他看来,那个所谓的日本专家就是没事找事,甚至可以说,是故意吹毛求疵,来耽误中国海军的发展——作为一个完全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那些日本兵在中国烧杀抢掠,各种灭绝人性的做法,让刘玊铭无时不刻不想着清算这一切——他的家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成了废墟,他的远方亲戚被日本兵当做练习射击的枪靶,他最好的朋友牺牲在了抗日战场,这些仇恨所引燃的怒火,就像活火山里不断聚集的熔岩,并不会随着时间而熄灭,而是在他的胸口越烧越旺,只要到了那个临界点,就会喷薄而出,毁灭一切。

第760章 工艺的重要性

刘玊铭愤愤不平的跟在汪伯民身后走进了厂长办公室里。

“你说说看,你为什么打架?”汪伯民看着刘玊铭,板着脸问道。“你好歹也是你们班组的组长,怎么,好的头不带,反而带头在厂区打架?”

“那个小日本儿乱指挥。”刘玊铭想都没想,直接开口说:“厂长,您知道,我进入造船行业也有二十多年了,十几岁就跟着师傅造船,您看那个日本鬼子,天天在那插着腰四处转悠,干活少废话多,要我说,他就是日本特务,来咱们这儿搞破坏的!”

“好了!”汪伯民皱着眉头指了指刘玊铭:“小刘,你说那个日本专家乱指挥,不干活,是特务,你能拿出证据吗?你也是个共产党员,难道不知道没有证据不能乱讲话吗!”

“厂长……我、哎。”刘玊铭抓了抓脸颊,有些急躁的说:“这证据,我暂时还没有,但是,厂长,您说,那日本鬼子能是好人吗?当年他们在咱们中国……我觉着,让他们帮咱们造船,那船还能出海吗?”

“小刘,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看着刘玊铭焦急的样子,汪伯民示意他先坐下,然后站起身给茶壶里续了开水,给自己和刘玊铭各倒了一杯:“我年纪比你大多了,当年日本人在中国什么德行我能不知道吗?要说恨日本人,我和你一样。”说着,示意刘玊铭喝点水。

“不过这些日本专家来咱们造船厂一个多月了,我也一直在观察,他们还是很认真的在工作的,就说你今天打的那个大岛光,他半个月前就针对咱们现在造的这个56型驱逐舰的设计图纸提出过改进意见,这个意见苏联专家听了后也觉得有道理,并且在图纸上进行了修改——你看,你今天是不是冤枉人家了?”

刘玊铭低着头一声不吭,但是显然,他还是没有服气。

“我知道你心里有气,不过无论如何,你随便怀疑别人就是不对的,打人更是不对!”汪伯民说:“我问了那个翻译,日本专家提出你的问题,你不但没有丝毫反省,还不服气——当然,日本专家骂你也是他不对,不过这不是你上手打人的理由!”

看着刘玊铭依旧不做声,汪伯民生意抬高了八度:“刘玊铭,我们共产党人向来以理服人,你自己说,这件事情你做的有没有错?”

“报告厂长,我有错。”刘玊铭压低了声音,但是显然,还是不太服气。

“你错哪里了?你自己说说。”

“错在……错在先入为主,还有,打人也不对。”刘玊铭气鼓鼓的说。

“知道错就好,回去写个检查,下周团拜会前最后一个例会上,当众做检讨。”汪伯民说。

刘玊铭愤愤不平的吸了一口气,又无奈的呼了出来,拿起杯子一口喝光了里面的水,说:“是,厂长,我知道了。”

“还有。”汪伯民继续说:“从明天开始,每天晚上下班后就别回家了,咱们造船厂来了一批年轻的学员,加上又来了苏联和日本的专家,组织上决定,以后每天晚上六点到八点,所有老职工都要去礼堂学习,由苏联和日本的专家来教大家船舶的设计和制造。”

“厂长,这……”刘玊铭一听到日本人要来教学,刚刚压下去的火又要冒出来,结果迎上了厂长的眼神,又软了下来:“知道了,厂长,我回去一定传达给我们班组。”

“行了,回去吧。”汪伯民低头看了看手表:“午休时间到了,中午多吃点,下午好干活。”

“哎,知道了。”刘玊铭点了点头,垂头丧气的离开了厂长办公室。

第二天晚上,得到了通知的工人们在食堂吃过晚饭后,都带着纸和笔来到了大礼堂——说是大礼堂,其实也就和后世的大学阶梯教室差不多,这些经验相对丰富的工人们挤挤挨挨的坐好后,两名日本的专家走上了讲台,朝在场的工人们鞠了一躬,开始了自我介绍。

“大家好,相信很多人已经认识我们了,我是原佐世保造船所的工程师山崎满男,我身边的这位是长崎船厂的大岛光。”

看着那个被自己揍过的日本人也在讲台上,刘玊铭轻蔑的“哼”了一声,对身边的同事孟庆广小声的说:“哼,那个小日本还敢上台,我看是揍他揍的轻了。”

“就是,那天要不是厂长来了,我一扳手就让他到阎王爷那报道去!”孟庆广也不服气的说:“哼,跟小日本学?跟他们学个屁啊!”

“行了行了,别说了。”旁边一个年级大的老工人摆了摆手:“先看这些日本人有啥本事,真没本事啊,咱们就起哄把他们轰下去!”

说话间,山崎满男示意了一下助手,启动了来自后世的插卡式投影机。而刚才在开小会的刘玊铭根本没听台上的日本人在说什么,只是看到了投影机启动了,才把注意力放在讲台上。

“……船舶的建造生产技术,是不断的进步和更新的,新的技术会取代老的技术,而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老技术的不足而产生的改进,老技术的不足,则体现在船舶实际操作使用上所出现的问题。”在翻译员翻译了他的这段话后,大岛光示意助手更换了投影机的影片。

巨大的幕布上出现了一张黑白的线稿图片,这些有经验的造船工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张日本的地图。

“1935年7月,日本海军各舰队集结于本州岛北部青森县的八户冲,举行昭和10年度秋季大演习,演习开始前,第四舰队停泊于北海道函馆港,预定于9月24日出港,向预定演习海面前进。但当时有两股台风同时袭击日本,第一号台风在关东平原肆虐后,正以北北东的方向向本州北部移动;第二号台风当时在关岛和小笠原群岛中间的海域,这个台风没有向日本本土移动,而是以60公里的时速直接从海面上向本州岛以东的预定演习地扑去。”大岛光拿着那堪比后世台球杆一样长的教鞭在幕布上指明着台风路径。

“9月26日下午四时,第四舰队进入台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当时,巨大的海浪如同山崖一般高高耸立,席卷着成千吨海水,其场面之恐怖难以言状。4时31分,“睦月”号驱逐舰的舰桥被海浪拍扁,航海长当场死亡。“睦月”号的舵机也被海浪砸坏,同时,“龙骧”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也被巨浪砸塌,尾部的机库壁被海浪冲破,大量海水翻卷着涌入机库,情况十分危险。幸亏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龙骧”号才免于沉没。”大岛光将投影机切换到了下一张照片,俨然是一艘日本军舰的照片。

“随后,5时20分时,一股巨大的三角波向“初雪”号驱逐舰袭来,其波长与“初雪”号的长度恰好吻合。“初雪”号两头被海浪抬起,中间架空,巨大的剪切力在瞬时间将它的舰首沿着舰桥至2号船舱的位置齐刷刷地掰了下来。另一艘“吹雪”级驱逐舰“夕雾”号的舰首也被切断。“睦月”号、“菊月”号、“三日月”号、“朝风”号等四艘驱逐舰的舰桥被风浪击垮。航母 “凤翔”号和“龙骧”号的飞行甲板受损,“龙骧”号的机库被海水浸泡。重巡洋舰“妙高”号舰体中部铆钉松弛,轻巡洋舰“最上”号的舰首部外板发生龟裂,潜艇母舰“大鲸”号的舰体中央水线部位,以及舰桥前方的船体外板也出现了裂缝。此外还有“春风”、“松风”、“朝风”等9艘驱逐舰的上层建筑在风浪冲击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说到这里,大岛光轻轻叹了口气,然后将投影机切换到了一张驱逐舰的图纸上。

“大家一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要给大家讲这些看起来与我们造船厂工作没有太多关系的事情,实际上,这个事件发生后,日本海军立即成立了以野村吉三郎海军大将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大家可以猜测一下,这个调查的结果是什么?”说着,大岛光停下了讲课,转而看向在座的造船工人们。

“还能因为什么,日本造船技术不行呗!”一个老工人戏谑的说了句,引得全场的工人哄堂大笑。

“是的,你说的很对!”大岛光点了点头。“事后,调查的结果是,新造舰艇中大量使用电气焊接,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随后,日本海军对其全部战舰进行了第二次大改装,主要内容是增加强度,此外在小型舰艇上又撤除了一部分武备,以增大稳性。这次事件之后新造和改造的日本军舰在稳性和结构强度上有很大改善,恶劣海况下的复原性也大大提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基本上再也没有发生因气候恶劣而导致舰船损失的事故。”

第761章 春节将至

刘玊铭和同事孟庆广默默看着投影布上的日本军舰,没有再窃窃私语。

“后来,日本在西太平洋各岛上设立了许多气象观测站,并派出气象观测船,以了解台风构造,掌握应对知识。日本气象学的发展,多少是受了“第四舰队事件”的刺激。在后来的基斯卡岛撤退中,日本海军正是利用充分掌握的气象学知识才让登岛部队逃过一劫。”大岛光继续讲解着:“后来,美国海军在1944年12月遭遇的“哈尔西台风”中有3艘驱逐舰沉没,在后来的冲绳战役中也因海况恶劣而出现了好几起舰船损伤事故,所以,造船的技术,往往都是因为惨痛的经验才会得以提升的,世界上永远都是痛了,才知道错了。”

“呵,这小鬼子说话还挺有道理的。”孟庆广阴着脸说:“如果不是把日本人打痛了,我看他们现在还不肯承认自己是战败国呢。”

“所以,造船的新技术是在不断付出代价的前提下,才会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升,而且,技术的提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工业,是容不得疏忽的,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如果无数个小错误堆积在一起,就将是致命的!我们假设,如果我们建造军舰,在焊接偷工减料,或是想当然的使用一些未经过验证的技术,那么最后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在远洋的时候,如果军舰动力系统出现故障,那么船就会像河流中的落叶一样完全失去控制,如果军舰的武器系统出现故障,那么这艘船就失去了作战的能力,如果舰体焊接或是铆接出了问题,还没有遇到敌人就会解体——在军舰上的将士,将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来。”

说到这里,大岛光看着台下工人们的脸,已经没有了一开始的不屑,而是都纷纷皱着眉头似乎在思索什么,大岛光切换了一张幻灯片,继续给大家讲解:“二战的时候,日本生产过一种中型坦克——97式坦克,这种坦克装甲的最初设计厚度是50毫米,但随着二战战线的拉长,日本国内资源紧缺,钢材严重不够,最后只好选择用挖路灯杆、收废铁回炉炼钢的方式来维持钢产量,并且将原设计的装甲厚度进行削减,据我所知,到了后期,97式坦克的装甲厚度已经不足10毫米,这样的‘坦克’在战场上面对他国坦克时,就像宠物小狗面对狮子老虎一般,连自保都做不到,更别提进攻别人了。”

台下的工人们纷纷点头认可,尤其是刘玊铭,他觉得这个日本专家说的太对了,10毫米的装甲,别说用废钢了,就算用上好的钢材又能有屁用?遇上苏联人或者美国人的坦克,对方撞也把你装散架了。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偷工减料,意思就是在做一样东西的时候,偷懒,以及故意减少用料;而97式坦克,就是这样一款偷工减料的坦克,这也造成了无数日本士兵死在了战场上,但是,一辆坦克偷工减料,可能只会死几个人,如果造船行业偷工减料,往往死的就是几千人,这也是我要在这里告诉大家的——我们的工作切不可偷工减料,无论是出于个人原因,还是国家原因,偷工减料下的产品,还不如不去生产。”

刘玊铭愣了一下,他觉得这个日本人的这句话似乎说的就是自己——自己之前在焊接037猎潜艇的防空武器时,的确存在过为了节省焊料而没有按照技术要求操作的情况,当时在他看来,反正焊接的很牢固,少用一点焊料也没什么——这里省下一点点,那里省下一点点,不就给国家多节省了很多吗?现在听到台上这个日本人所举出的实例,刘玊铭感觉心慌得紧——如果自己造的船真的在海上出现故障,甚至有同志因此牺牲,他刘玊铭真的也不好意思再活下去了。

“这个日本人说的真有道理!”刘玊铭红着脸对身边的孟庆广说:“不管是啥原因,这偷工减料的事儿真不能做!”

“恩,真是!”孟庆广也有这样的毛病,他也抓了抓头,有些惭愧的说:“哎,你说我之前还觉得自己是在给国家节省钢铁呢,现在这么一想,我这行为简直跟反动派一样了。”

“回头咱们跟厂长交个检讨书吧,以后咱们都得注意一下,必须按照生产规定来进行生产,可不能揣着好心办错事了!”

我们再看看小强这边。

1954年的春节是2月3日,一进入腊月,年味就渐渐浓了起来,小强刚回来没多久,天天都在中南海忙着交接物资的事情,孟思思所在的北影最近又在拍摄电影,所以家里就只能靠嘎子和老何两个人和孟思思的父母了,几个人见天的忙碌着,不是出去采购年货,就是在家里打扫院子和房间,小强家的四合院被从内到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孔乃萍去集市上买了好些个福字和对联灯笼,把小强这个“将军府”装点得分外喜庆。

孟贵民看着忙碌的妻子,笑吟吟的说:“哎,这个四合院啊,这样一弄,真的是年味十足咯!”

“可不是。”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孔乃萍也是满意至极:“这要是放到解放之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咧,哪个人家不都是战战兢兢的过日子,偌大个上海,这边划给日本人,那边划给法国人的,美国英国人也要插上一脚,这过年也唯唯诺诺的,叫人不舒坦。”

“解放前?解放前,那‘四大家族’哪个不是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一提到解放前的上海,孟贵民就有一肚子火气:“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这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吸全国的血,养的白白胖胖,哪里管他人死活?若说他们是靠自己本事赚来的好生活,我也不讲他们什么,但是这四大家族,哪个不是靠发国难财富起来的?就说那宋家,中国棉业公司、华南米业公司、国货联营公司、中国物产公司,甚至连中国银行都是在她手里,这还只是九牛一毛,那陈家,管着中央金库,从矿业盐业,到绸缎棉花,哪个不是他家口袋里的东西?”

“好了,好了,一提到解放前你就这样。”孔乃萍推了一下自己丈夫。“那陈家逃到台湾,不也被抓回来了吗?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嘛,现在的日子不是好多了?”

听到妻子的这句话,孟贵民笑着点燃了一根烟,满意的吐了一个烟圈:“看到他们被抓回来,我就舒坦啊,这些资本家,还是得共产党来才管得了!你看现在咱们中国,哪里不都比解放前好?这东西又多又好,这要是放到解放前,老百姓什么都不要想看到,全都要进那四大家族的口袋里,只是便宜了那宋美龄,跑到美国,不然啊……”

正说着,门外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厨师老何闻声跑了出来,刚打开大门,就迎面看到了大包小裹拎着东西小强和嘎子。

“首长,您回来了!”老何连忙接过小强手里的东西。

“爸,妈,我回来了。”小强把东西交给老何后,小强笑眯眯的走进了院子:“爸,妈,这么冷的天,怎么不进屋里啊?”

“这不是刚刚和你妈在院子里挂灯笼嘛。”孟贵民笑吟吟的说:“这红灯笼啊,一进腊月就要挂着!喜庆。”

“恩,爸说的对。”小强点头称是:“这才有年味啊。”

“小强啊,你又买什么了?”孔乃萍细心的看到嘎子还在从车里往院子搬着东西,问道。

“没买啥,就是一点年货。”小强转过身看着院子里堆着的小山。“今天下班早,我就和嘎子去几个商场转了圈,买了些干果蜜饯,还有过年的鱼肉,之前买的鱼肉都让老何做了腊鱼腊肉,这过年嘛,最好还是再来一些新鲜的肉比较好。”

“噢哟,小强你还买了蔬菜罐头?”孔乃萍看到嘎子搬进来的一箱箱蔬菜罐头,很是惊讶:“这个好贵的嘞。”

“哎,不贵不贵。”小强摆了摆手:“北京还是太冷了,一冬天都很难吃到新鲜蔬菜,这过年了,怎么也要吃点。”

“还是现在人脑子活络啊,这蔬菜都能做成罐头。”孟贵民拿起了罐头一个个的看着:“竹笋罐头,这个不错……哦,还有黄桃罐头,蘑菇罐头……这个玻璃罐子也是真好,我看啊,这个罐头吃掉后,罐头瓶子还是可以留下来的,夏天出门的时候装个茶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小强一头黑线,心说自己岳父这可真是无师自通啊——一想到穿着跨栏背心带着草帽拿着蒲扇和罐头瓶子的岳父,小强忍不住吐槽,这根本就是后世里公园遛鸟的老大爷嘛。

其实这个时代的很多人都和孟贵民有一样的行为,很多人吃过鱼罐头或者火腿罐头后,都要把铁盒刷洗干净,用锉刀把开口的铁刺磨平,留着当烟叶盒或者针线盒;那玻璃罐子,则拿来装水,勤劳朴素的中国人民总是喜欢变废为宝,把任何一个物件的价值都发挥到极限。

第762章 春节(1)

1954年的春节到了。

虽然小强再次收到了春节晚会的门票,但是考虑到小思甜才2岁,到现场肯定会哭闹,放在家里让岳父岳母照顾又不好,所以和去年一样,小强还是谢绝了门票,选择在家里过年。

既然是在家过年,那么要准备的东西就多了,好在这几年年景好,粮食一直丰收,加上小强大力的援助这边的物资也足够丰富,所以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多,供应充足,所以从小年开始,花钱大手大脚的小强就一直没有停下采购,经常是叫上刘振和嘎子一起去市场买年货,没几天的工夫,小强家的四合院像一个小超市一样,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

“小强,你总是这样,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的。”农历二十九这天傍晚,在外面采购了一天的小强回到了家里,吩咐完嘎子把买回来的东西放到厨房,就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正房;闻声的思思先是到院子里看了看小强买回来的东西,无奈的又转身回房间,看到洗好脸的小强正躺在沙发上用热毛巾敷着脸缓解疲劳,忍不住埋怨了一句。

“咳,钱只有花出去才是钱,不花,那就是一张纸。”从后世来的小强自己为正确的一番话,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歪理邪说,这番话一冒出来,就气的思思鼓着脸,用力的掐了一下小强的胳膊——本来思思的力气就小,隔着毛衣捏在小强身上就像挠痒痒,不过小强还是马上装出受伤的样子,刷的一下拿开了脸上的热毛巾:“啊呀,我胳膊负伤了!”

“哼,负伤才好!”思思最拿小强这个样子没辙。“胳膊负伤了,就老老实实在家养伤,省的出去大手大脚!”

“唉,思思。”小强见到思思的胸口剧烈的起伏着,显然是真的有点生气了,连忙笑呵呵的凑过来:“怎么了这是?谁欺负我家思思了?跟我说,我叫警卫团的人去收拾他!”

“还能有谁!”思思瞪了小强一眼:“就是那个大手大脚的曹秘书呗!”

“哎哟,老婆,这个真不怪你丈夫不帮你出气。”小强故作怯弱的样子说:“人家曹秘书可是主席秘书呢,而且曹秘书的老婆,孟思思,那可是北影一枝花,咱们惹不起啊!”

“讨厌!”孟思思终于憋不住了,原本板着的脸绽放了暖意:“小强,我跟你说,你这毛病真的得改一改了,咱们可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啊。”看小强衣服不在意的样子,思思皱着婕眉,认真的说:“小强,你听到了嘛?”

“思思,你放心,这个事情我心里有数的。”小强也认真的看着思思的眼睛说:“我知道你,还有咱爸咱妈的心思,毕竟咱们都是从那个苦日子过来的,但是这不是过年嘛,你看我平时花钱都是很节省的,但是这过年过节,就是要有气氛。”小强说着,伸手抚摸着思思那柔滑的长发:“而且咱爸咱妈年纪也很大了,我希望也能让二老多享受一点,毕竟他们辛苦一辈子了,平时还帮咱们带孩子。”

思思没办法反驳,她觉得小强哪里都好,就是这大手大脚的毛病一直改不了,自己除了劝劝他,也没什么办法,总不好学那些家庭妇女一哭二闹或者逼着小强把工资上交吧?只好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小强全家都忙活了起来,嘎子手脚勤快,一直跟在大厨老何身边打下手,岳母孔乃萍也没闲着,昨天她看到小强买了虾仁和鲫鱼,今天就说什么也要做两道地道的上海菜,清蒸鲫鱼和水晶虾仁,看到母亲挽起袖子上阵了,思思自然也要去帮忙,这回剩下了小强和岳父孟贵民两个人成了闲汉,去帮忙吧?厨房容不下那么多人,况且两个人的手艺实在是太糙,去了也只能帮倒忙,爷俩互相看了看,只好一起走回正厅,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爸,尝尝这个茶。”小强泡好了从后世带回来的红茶,为岳父倒了一杯茶。

首节上一节275/4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