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 第265节

这个时候小强已经将这份文件翻到了最后几页,看到了总设备报价,心里咯噔一下,望着那一长串数字心里暗暗的说,好在有国家的这笔贷款,不然想要买到这些足够喂饱全国的工厂设备,可真不是几百吨黄金能解决的了。

“这次的物资送过去,那边应该能轻松一些了吧?”袁克敌望着窗外,若有所思的说。

“一定会的。”小强点着头。

从国防部出来的小强远远的就看到了守在院子里的钱琨,在打过招呼后小强钻进了车里,而钱琨也二话不说的发动了汽车。

“钱琨,能绕路去一下侨福芳草地吗?”小强开口说。

“曹总,不好吧?”钱琨转过头一脸抱歉的看着小强:“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曹总你的身份太特殊了,最好不要出现在人流太密集的场所。”

“我就是想买点东西。”小强还是很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几次回到现代,小强完全都是按照既定的路线往返于家和国防部,几乎都快忘记繁华的市区是什么样的了。

“呃……这样吧,我请示一下。”钱琨拿起了车内的电话,小声的转述了一下小强的要求,但是电话那边似乎也做不了主,钱琨无奈的放下了电话,转过身对小强说:“曹总,您别生气啊——您这个要求有点难,我的上级也不敢点头,他也要请示更高级的首长,我们等会吧。”

“好。”小强笑着点了点头,舒舒服服的靠在座位上——这次小强回来时发现,之前自己一直乘坐的勇士车已经改造过了,不仅防弹性提高了,而且车厢内的装修也豪华了很多,连座位都舒适得不像话,要不是因为车厢内的空间实在不大,小强简直舒服得恨不能住在车里了。

“钱琨?”小强眯着眼从车内的小冰箱里取出了两瓶矿泉水,递给了钱琨。

“怎么?”钱琨接过了水,觉得小强好像要问他什么。

“我听袁克敌将军说,你以前当过兵?”小强好奇的问。

“嗯,当过,不过都是过去的事情了。”钱琨拧开了瓶子,只是喝了一口瓶子里的水就赞不绝口:“啧啧,曹总,您这待遇也是没谁了,这矿泉水如果拿出去卖,至少也要一千块一瓶吧?我看那个什么世界最好的Beverly Hills 90H20也就这个水平了。”钱琨巧妙的转移了话题。

“是吗?嘿嘿,我也没喝出来有啥区别。”小强笑呵呵的说:“这个水,只要能喝就行了,那些外国佬就是事儿多,矿泉水又不是神仙水,喝了能长生不老,一瓶普普通通的水,冠上一堆光环卖得比黄金还贵,除了装逼还有什么用。”

钱琨笑了笑,刚要说什么,车内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是,是……好,我知道了,首长放心,一定完成任务。”钱琨挂断了电话回头看了一眼小强:“曹总,首长批准你的要求了,侨福芳草地是去不了了,咱们可以去颐堤港。”

“也好。”小强也没什么意见,舒舒服服的向后一躺,眯起了眼睛。

不知道过了多久,车缓缓的停了下来,钱琨轻轻推了推小强。“曹总,我们到了。”

“哦?”小强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打开了车门,活动了一下身体。

“曹总,颐堤港已经借口消防演习提早闭店了,所有的入驻商家也已经让员工提早下班了。”钱琨说。

“啥?”小强楞了一下:“换句话说……”

“换句话说,整个商场除了国安的人员和商场的高管外,就没有别人了。”

“呃……”小强有点哑口无言,许久,才说:“其实我虽然主要是想买东西,但是其实我还是想感受一下,那个,那个人流攒动的感觉。”

“哦……”钱琨想了想,小声的说:“要不我让国安的同志们化个妆,充当顾客?”

“算了,没那个必要,我们走吧。”小强摆了摆手,心说自己又不是在皇宫里搭建菜市场,让太监宫女扮作商人买家的刘宏,没有人就没有人吧,反正只是买点东西而已。

这样想着,小强和钱琨一前一后的走进了颐堤港购物广场,推门进入后,映入眼帘的是足可以拍鬼片的空无一人的商场和几个国安的同志,小强无奈的苦笑了一下,开始四下的闲逛了起来。

“如果我要买东西,怎么结账?”小强问。

“直接拿走就可以了。”钱琨说:“钱方面国家替你买单了。”

“嘿嘿,我这待遇就连奥巴马也比不上吧?”小强调侃了一句。

“实话实说,你的安防待遇比奥巴马可是强多了。”钱琨也不掩饰。“您老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国安从上到下都要扒掉三层皮。”

“那我就快点逛。”小强笑着走进了香奈儿的店里,来回逛了几圈,挑选了十多件当季的衣裙,递给了走在后面的国安工作人员。

“钱琨,这几个款式的衣服,身高162,体重52,要88、60、89的。”小强说。

“好。”钱琨示意其他的国安同志记下了小强的要求。

“我们再去看看女包。”小强自顾自的说着,走在了最前面,没注意到身后的钱琨舒了一口气。

“还好,曹总这是买给女伴,我差点还以为他是有什么怪癖……”钱琨暗自说着,然后示意其他的国安同事跟上。

偌大的颐堤港购物广场,小强半个多小时就逛了差不多——这个二货几乎就是走马观花一般的“巡视”了一圈,除非橱窗里的衣服真的不错,不然他扫一眼就走了,除了衣服和女包外,小强还拿了一大堆玩具熊和布娃娃,看着买的差不多了,小强也没做太多停留便和其他的国安同志一起离开了颐堤港。

第730章 来自东方的天使(1)

盛夏七月的东柏林天气已经很热了,施密特教授知道德国的天气比起他曾经去过的印度来说,已经算得上很凉爽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开着车的他还是觉得非常闷热。

“不知不觉中,已经个过去三年了啊。”施密特教授望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不由自主的感叹着,第一次见到中国学生的那一幕似乎还在眼前,曾几何时,施密特教授对于接受中国学生的这一项政治任务十分的布满,排除他对其他民族的偏见,就算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二战后自己的那点微薄的薪水,养活自己和老婆,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就已经捉襟见肘了,要是再来一个中国学生,还不如直接枪毙他来的好一些——在得到这个通知后,他甚至产生过逃到西德的念头——二战后,东德的经济很长时间都是不如西德的,首先,德国东西部的资源就分布不均,尤其是矿质优良的煤矿资源,基本集中在德国西部,因此对西部的重工业发展有着先天优势,如1936年的西德钢、铁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97.3%、98.4%,几乎是东部地区无法比拟的,而战后重工业对西德的经济恢复也起到了难以想象的重要作用。其次,二战中东部地区的工业45%被破坏,而西部地区的工业是20%;而且二战后苏联对东部地区的方针与美国对西部地区的方针截然相反。苏联从他占领的东部地区拆走设备做为赔偿,直到1953年才结束,东德人均赔偿了3689旧马克,而美国1947年就停止了赔偿性拆设备,西部人均只赔偿了104旧马克。加之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阵营西欧国家采取了马歇尔计划,即经济援助,因此西德在1948-1951的四年间一共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约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因此在马歇尔计划结束的1951年,西欧工业生产增长了35%,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而此时东德还在挣扎着吃饱以及偿还战争赔款。

所以东德有很多人都或是打算,或是在行动上逃到了西德,而一直以来选择留在故乡的施密特教授,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这种曾经在他看来非常无耻的做法。

但是,这种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学校方面表示,每个接受中国学生的家庭将得到来自德国政府和中国的双重补助,其中德国政府将给予每个家庭500马克/月的补助,而中国方面的补助则更加慷慨,每个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家庭,每个月可以得到40公斤大米,2公斤植物油,2公斤肉类,以及一些副食品的补助。

这些东西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其实完全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1949年的德国人来说,天啊,这简直就是一笔会让邻居们嫉妒得双眼发红的超级丰盛的物资补贴,施密特教授甚至开始庆幸自己在得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拒绝了——这些食物,自然会极大的丰富自己家的餐桌,而一个来自中国的小女孩,是肯定吃不了这么多东西的……

“管她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或者是什么人,哪怕她是个怪物,我们也一定要留下它。”施密特教授的夫人米塔格在家附近的小学任教,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她先是开心得几乎要跳起来,接下里又恨中国没有来德国读小学的留学生:“等一下我要和我们的女儿格拉芙,还有普林茨说一下,一定要和这个中国孩子好好相处,哪怕对方性格古怪,或者有暴力倾向,也不能吵架——只要这个女孩留在我们的家中,每个月可是有500马克呢。”

施密特教授摇了摇头:“我听说那些中国学生也是在中国受过良好教育的,米塔格,不要把中国人当成野蛮人,至少在几百年以前,中国可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你明明是个化学系的教授,什么时候还学过亚洲历史?”米塔格内心多少还是保留着一些法西斯思想,在她看来,除了德国人意外,其他民族的人多少都或是残暴无度,或是是低劣卑微。

“我也是最近读了一些历史书才知道的。”施密特教授一边穿上了自己的外套一边说:“你能够想象吗?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在几千年以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一直引领着世界,却又在近百年的时间内迅速的衰落,我想,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我只知道中国人的茶叶和陶瓷很棒,仅此而已。”米塔格走到自己丈夫面前,帮着他正了正领带。

施密特教授低头亲吻了一下妻子:“欢迎会将在今天下午举办,晚上你和女儿们就能看到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孩了。”

“好的,晚上我会多做一些菜,哦,只希望那个中国女孩能够吃得惯。”米塔格把公文包递给了自己的丈夫,目送着他钻进了那辆老旧的大众汽车。

这一天晚些的时候,米塔格已经做好了一桌子丰盛的菜——当然,这丰盛只是相对而言的,平淡无奇的蔬菜沙拉,战时保留的肉罐头经过加热也摆上了餐桌,还有刚刚烤好的面包以及锅里正炖着的奶油南瓜汤,以及德国餐桌上总是必不可少的土豆泥。

“妈妈,今天那个中国的姐姐会来吗?”最小的女儿格拉芙端坐在餐桌旁,一双大眼睛紧紧的盯着餐盘里的牛肉和猪肉。

“当然会来。”米塔格在餐桌上摆好了刀叉:“你们知道中国在哪里吗?”

“不知道,在太平洋上?”格拉芙歪着头看着自己的妈妈,她今年刚上小学,太平洋是她那小脑子里能想到的最远的地方。

“中国是在亚洲。”大女儿普林茨的地理比起妹妹来说好多了,她翻开教科书首页的世界地图,指着亚洲的一块土地对妹妹说:“你看,这里就是中国。”

“中国好大。”格拉芙看着地图上那个雄鸡一样的国度说:“看起来只比苏联小一点,好像和美国一样大。”

这个时候,楼下传来了熟悉的汽车喇叭的声音,米塔格知道自己的丈夫回来了,连忙拉打开门迎接这个即将要和自己家人共同生活三年的客人。

“欢迎你!”伴随着那个显然是属于自己丈夫的沉重脚步声和另一个轻盈的脚步声,一个外表清秀的亚洲女孩出现在了米塔格的面前,走廊里灯光有些昏暗,但是米塔格还是第一时间看到了那个仿佛是天使一样的女孩:她穿着合体的黑色呢子大衣,戴着一顶很别致的黑色女士宽檐帽,纤细的身子拖着一个偌大的暗红色行李箱,而自己的丈夫,则拖着另一个同款式的行李箱。

“来,我介绍一下。”施密特教授知道中国的留学生只是刚接触德语,所以他尽量用放缓了语速的德语混和不太流利的英语给这个中国女孩介绍了一下家人,然后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说:“她就是那个中国的留学生,名字叫沈-玉珥。”

“快坐下。”米塔格以一种略带怜悯的心态拉着沈玉珥走进了客厅。“从中国到德国很远吧?先休息一下,等汤煮好了,我们就可以开饭了。”

虽然刚刚学习德语不久,但是颇具语言天赋的沈玉珥还是略微听懂了米塔格的话,她先是微笑着朝米塔格点了点头,紧接着就注意到了米塔格身后的那两个一脸好奇盯着自己看的小女孩。

“你们好!”沈玉珥用德语和那两个小姑娘打了招呼,在得到回应后,她从书包里取出了两个中国生产的小熊玩具递给了这两个小女孩:“这是送给你们的礼物。”

“谢谢你,你真是个小甜心。”米塔格看到了这个中国女孩手上的玩具熊——这些来自后世中国的毛绒玩具在未来的几年已经证明,可以在第一时间击中所有女性的心,自然,这对德国小姐妹也对玩具熊一点抵抗都没有,格拉芙甚至把自己的小脸紧紧的贴在了玩具熊的身上,幸福的眯起了眼睛。

“这些应该是中国人的手工制品吧?看起来很精细啊。”米塔格心里暗暗惊讶:“居然能够把玩具熊做的这样可爱和柔软……看来,中国人的确在某些方面值得一提。”

“我很感谢施密特教授和夫人能够敞开怀抱接待我的长期的叨扰。”沈玉珥站起身来用流利的德语说:“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德国还是非常的陌生,也许会不经意做出一些不太得当的事情,希望施密特教授和夫人能够及时指出,我一定会改正的。”

米塔格微笑着听完了沈玉珥的这番诚恳的话,也许是注意到她的紧张,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她笑着给了这个中国女孩一个热情的拥抱:“我亲爱的玉珥,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你在德国的家了,如果我们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也希望你能提出来。”

施密特教授笑着点了点头,手下意识的插进了衣兜里——那里是一份已经签字盖章的物资领取单,明天的这个时候,他就可以用食品把自己的那辆小车塞得满满的了。

第731章 来自东方的天使(2)

几个月后,伴随着冬季的到来,沈玉珥和施密特教授一家也已经渐渐熟悉了起来,施密特夫妇也开始越来越喜爱这个乖巧听话的中国女孩——她不仅学习刻苦,就算回到家里也经常要学习;而且做事情也非常勤快,米塔格有时回家稍微晚一些,总会看到沈玉珥在帮忙做一些家务,甚至是在煮饭。

“施密特夫人,今天我来做饭吧。”这一天,米塔格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就看到了在厨房忙上忙下的沈玉珥,把沈玉珥当成客人的米塔格本来想拦着这个勤劳的中国女孩,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劝动她。

“您工作了一天,好好休息一会吧。”沈玉珥腼腆的说:“施密特夫人,您没有试过中餐吧?今天我来给大家做一顿地道的中餐。”

“中餐?”米塔格对这个词有些陌生,她的丈夫倒是去过印度——在她看来,印度和中国似乎差不多,都是曾经的殖民地,都是那么落后,而她丈夫对印度的评价并不高,尤其是印度的饮食,对于她的丈夫施密特教授而言,印度的食物非常难以下咽,而且每次吃过印度的食物都要腹泻。

“上帝啊,千万不要让那个中国女孩破坏掉今天的晚餐。”在客厅休息的米塔格心里不停的向上帝祷告着:“只要别太难吃就好,只是可惜那些食材了……算了,米塔格,那些食材也是这个中国女孩带来的,随她便了,哪怕难吃一些,至少也是有营养的食物……”

渐渐的,伴随着锅铲的声音,一阵阵独特的香气从厨房飘了出来,米塔格的两个小女儿也被这香气从卧室里吸引了出来,嗓门最大的大女儿离着很远就喊着米塔格:“妈妈,今天晚上吃的是什么?为什么好香?”

“今天晚上是玉珥在做饭。”米塔格站起来拉着自己的两个女儿:“我之前还有一些顾虑,不过现在看起来,似乎这个中国女孩很懂厨艺。”

正说着,伴随着打开大门的声音,施密特教授也回到了家里,还没脱下鞋的他鼻子抽动了几下,然后略带一丝满足的说:“米塔格,你一定是去外面点餐了吧?”

“不,是玉珥在做饭。”米塔格迎了出来,帮着自己的丈夫脱下了厚重的外套。

“你怎么能让玉珥做饭。”施密特教授有些微愠:“她每天学习就很累了,还要做家务,现在又要做饭?她来德国是学习的,不是来当佣人的!”

“我劝过她的,但是她太固执了。”米塔格委屈的说:“况且她说要让我们品尝一下中餐,而且这也是加深我们之间友谊的一个好办法嘛。”米塔格说。

“好吧……不过这是最后一次了,我可不想做一个像我那个吝啬鬼同事菲利克斯一样的人,吃着用着中国人的东西,还要欺负着中国人。”

米塔格点了点头,她不止一次听到自己的丈夫抱怨那个吝啬鬼同事菲利克斯了,从几年前囤积物资偷了丈夫的面包,到最近几个月贪婪的向住在自己家里的中国学生索要更多的食物,这个菲尼克斯在她丈夫和她自己眼中,简直就是个肮脏的蛆虫。

说话间,沈玉珥已经做好了晚餐,施密特的两个女儿也争前恐后的帮着沈玉珥把饭菜端到了餐桌上,看到餐桌前施密特夫妇那惊讶的眼神,沈玉珥有些羞涩的说:“我的厨艺不太好,这些是我在老家经常做的几道菜,调味料是从一起来的李老师那里借来的,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

“这个是沙拉吗?”施密特教授好奇的指着一盘菜问。

“这个是中国的拌菜,也叫凉菜,和德国的蔬菜沙拉很像,但是中国的凉菜口味偏咸和辣。”

“哦,我尝尝看。”施密特教授很好奇的用叉子挑起了一些到自己的盘子里。“嗯姆,味道很特别,很好吃,我没想到沙拉也可以做成这个样子……”

“这个是番茄炒鸡蛋。”

“很特别的味道,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味道的鸡蛋和番茄。”米塔格尝了一口后也不住地点头称赞。“这个很好吃。”

“这是茄子羹,可惜茄子是从中国运来的冻干茄子,可能不太新鲜,不过这是我的家乡菜。”

“这个太好吃了。”施密特教授的大女儿显然非常喜欢茄子羹,只是吃了一口就赞不绝口:“这种混杂着东方香料的菜真是太好吃了。”

“普林茨,你可以试试把茄子羹倒在米饭上。”沈玉珥手把手的教着这个德国小女孩:“很多中国人都喜欢这样吃饭。”

“看起来颜色好怪,不过真的很好吃。”普林茨几乎倾倒于眼前的这份“茄子盖饭”了,她甚至有些不顾一直保持的淑女形象,吃了一盘饭后意犹未尽的她又去添了一份米饭。

“玉珥,你简直就是天使!”大口吃着中餐的米塔格不住地称赞着:“中餐真是太美妙了,玉珥,从明天开始,你一定要教我如何做中餐,天,如果我学会了做这样美妙的食物,我的那些姐妹们一定会尖叫的!”

“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天天做,当然,教夫人您做饭也没有问题。”沈玉珥看着大快朵颐的这一家人,腼腆的说。

“不,玉珥,你偶尔做一次饭就好,毕竟你的任务还是学习,还有,平时的家务也不用勉强自己。”施密特教授停下了咀嚼,放下了刀叉认真的对沈玉珥说:“你不是我们的佣人,你不需要这样勉强自己,你应该像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没关系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家务,我可以的。”沈玉珥连忙摆着手说。

“不如这样吧。”一旁的大女儿提议:“以后玉珥姐姐就教妈妈做饭,只要能吃到这样好吃的饭菜,家务的事情就交给我和妹妹来做。”

尽管腼腆的沈玉珥再三推辞,但是一顿饭后,施密特夫妇还是和她达成了家庭协议,以后沈玉珥负责一周两次的晚餐和教会施密特夫人做中餐,家务则大家一起做,再也不许出现自己懒得做家务,结果让勤快的沈玉珥一个人做家务的情况了。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这三年来,施密特夫妇和沈玉珥一起的生活非常的融洽,而且中国人的补贴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作为大学教授的施密特俨然成了亲戚和朋友眼中最羡慕的对象——他身上笔挺的西服和大衣都是来自中国的高档面料裁剪而成,他的午饭永远都比其他人要丰盛更多,甚至他的孩子也经常能吃到中国人生产的各种甜品;那个遥远的,似乎只存在于地理书上的国家,此时却仿佛离施密特教授非常近,近的就像是放置在自己家仓库里的一桶奶粉,或者是一块块美味的巧克力和饼干。自然而然的,施密特教授也开始关注这个遥远东方国家的新闻,每当报纸或是广播里提到中国,他总是会叫沈玉珥一起来看。

“我们国务委员会主席威廉-皮克去中国访问了!”周末,正在看报纸的施密特教授注意到了报纸头版醒目的一条新闻,连忙想叫沈玉珥来看,在想起来那个中国女孩今天有考试,不在家后,就叫来了正在一旁喝下午茶的妻子米塔格来分享这个新闻:“亲爱的,你看,威廉-皮克对中国的评价很高呢——中国人的厂区划分科学,分工明确,产品的设计美观,穿着舒适,在未来,德国将和中国签订大额的贸易协定,其中大部分是进口中国的优质轻工业产品……”

“看来很快,每个德国人都能穿上高级的用中国布料裁剪的衣服了。”一旁的米塔格笑着说:“我的同事们可是一直都托我搞来一些中国的高级布料。”

“中国人真是个坚韧而勤劳的民族。”施密特教授感叹道:“玉珥说过,中国1949年才刚刚建国,国家一贫如洗,她们每个人每月的留学花费相当于30户中国农民一年的收成,这还不算那些作为补助的粮食和工业品——就是这样,中国依然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来德国和苏联学习进修,一个尊重知识和科学的民族,绝对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第732章 来自东方的天使(3)

终于,1953年的夏天还是到来了,东柏林的菩提树下大街上,施密特教授正开着新买的大众汽车行驶在这条刚刚翻新过的街道上,而他所任教的德国著名的大学之一柏林大学,就是在这条街上。行驶在这条对于施密特教授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大街上,回味着过去三年与这个中国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施密特教授的心情也越来越复杂起来,几次,他都想开口对身后的那个女孩说什么,但是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三年的时光,施密特教授几乎已经把沈玉珥当做了自己的女儿一般,而现在,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她就要回国了,这一别,可能这一生都无法再见了。终于,柏林大学还是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施密特教授叹了口气,将车径直开入了校园,停到了自己的停车位。

“玉珥,毕业答辩的演讲准备好了吗?”下车后,施密特教授微笑着看那个跟在自己身旁乖巧可人的沈玉珥,其实,施密特教授知道,自己的这个问题对于勤勉的沈玉珥而言,真的显得很多余。

“准备好了,施密特教授。”一身水蓝色连衣裙的沈玉珥怀里抱着自己的书包,微笑着对他说:“有施密特叔叔您的指导,我非常有信心。”

施密特教授点了点头,他对沈玉珥非常的有信心——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严于律己而又认真的女孩,她的刻苦甚至让施密特教授都有些惭愧,他不止一次的看到这个中国女孩在深夜依然坚持学习,她的那些中文和德文的笔记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做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教材;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中国学生并没有德国人之前预想的那样慵懒,或是傲慢,自私,他们身上有着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他们的刻苦让每个德国学生都感觉到汗颜,她们的勤劳,他们的朴实,他们的一切一切,让那些接受了中国学生的德国家庭第一次真正的了解到了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度;施密特教授清楚的知道,每个学期的考试,沈玉珥都能拿到满分,所以区区一个毕业答辩,又怎么能难得到她?

首节上一节265/4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