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 第249节

还有射击比赛,这次为了夺得奖牌,中国甚至派出了刚刚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神射手参加了训练,虽然对器材的适应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中国的射击队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不知道在奥运会上,能否夺得奖牌呢……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中国代表团已经走近了入场口,作为团长的荣高棠最后整理了一下队员的衣领,然后手持着旗杆率领着中国代表团进入了场地。

整个赫尔辛基运动场上此时欢呼声响起了一片,走在中国代表团前面的加拿大队正在接收者全场的欢呼,突然间,全场的欢呼声似乎突然减弱了一些,很显然,似乎他们看到了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一样,接着,伴随着场馆内的主持人广播介绍,全场再一次爆发了欢呼。

“哦,是中国人!”、“是去年夺得世界杯的中国队啊!”、“报纸上说中国队的衣服好看,果然是真的!”、“听说他们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啊!”、“之前在远东,他们好像和美国人打了一场仗吧……”体育场上看到中国代表团的观众们开始四下议论了起来,

一对年轻的情侣此时正坐在离运动员入场口最近的位置上,两人的衣着打扮显得很时尚,当中国队进入场内时,这对情侣的瞳孔明显放大了,一直依偎在男友肩膀上的姑娘甚至站了起来,几部走下了阶梯依靠在栏杆上:“埃利卡!你快看,看他们的衣服!”

她的男友也快步的跑下了阶梯,认真的盯着眼前走过的中国代表团:“哦,天啊,中国人的衣服设计的真棒!我一定要拍下来……”说着,他取下了胸前那台和后世比起来堪称巨大的照相机,毫不吝啬的拍下了正在挥舞着旗帜的中国代表团照片。

“埃利卡,他们的西服很别致,你的叔叔是服装设计师,我想他一定会很喜欢看到这样的衣服。”

“当然。”埃利卡点了点头。“中国人的西服明显经过了改良,显得更修身,更加具有线条的美感……天啊,不敢相信这是中国人设计的,这只有从事西服裁剪百年的老师傅才敢做这样的改良,要知道,这就像是啤酒一样,没有经验的积累是不能够随便修改配料,不然肯定会搞砸的……而且你看,他们衣服的布料也非常棒,看来报道上说的是真的,中国人的确对这些日用品很用心,我想他们一定花了大价钱聘用了法国的设计师,不然没办法解释他们将西服改良得如此之好……”

第680章 打造信息化部队

奥运会举办已经是第三天了,奖牌牌排行榜上,中国依旧是挂着“零蛋”,虽然中国代表队参加的项目比起历史上来说要多太多了,但是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长期训练,加之此时的中国刚刚经历过多年的战乱,在战乱年代及一顿饱一顿长大的这一代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所以直到目前为止,中国代表团依旧没有获得一枚奖牌。

但是作为团长的荣高棠却并不担心,因为他直到,即将迎来的自行车比赛,将会为中国赢得至少一枚金牌。

要直到,荣高棠团长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这次中国队带来的自行车实在是太高级了。荣高棠至今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到中央给自行车代表团配发的这种高级自行车的时候,自己那都不直到眼镜应该看哪里的样子。

高级,真是太高级了。每一个看到这个自行车的运动员都由衷的感叹着,和这个年代常见的那种外形粗糙笨重简单的自行车比起来,国家给大家配发的自行车是那么光彩夺目,单单是从样子看来,喷涂着明亮花纹和色彩的自行车就充满着青春,力量的气息;更不要提那自行车上各种大家都说不出是什么作用的小部件了;荣高棠也是拿着中央配发的说明书一一对照才明白这些小部件叫什么“变速器”,什么叫“变速线管”,以及这些小东西都是做什么用的。而实际骑乘过这种高级的自行车后,运动员们都惊呆了,这种高级自行车因为使用了来自后世的钛合金和碳纤维,使得整车的重量还不到五公斤,要知道,在1952年,那种纯铁铸件的自行车哪个都不要十几斤重?而且新的自行车车盘与飞轮的齿比很大,轮胎相较于其他自行车更加窄一些,这些都使得骑乘过程中的滚动阻力降低了很多,加之来自后世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自行车设计,可以说,单单凭借这个自行车,绝对可以让一个运动员的成绩得到极大的提升。

经过半年多的训练,自行车队已经完全熟悉了这种高级自行车,在来到奥运村后,碍于保密措施,运动员们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的自行车,终于等到了比赛这天,参加公路个人赛及团体赛的齐辉和赵尚智刚把自行车从运输车上取下来时,这一辆辆耀眼的自行车就成功的吸引了各国队伍和记者的目光。

“你好,我是赫尔辛基日报的记者卡内尔瓦。” 记者卡内尔瓦此时已经和中国队非常熟识了,他在赫尔辛基日报接连几次的针对中国队的跟踪报道已经让中国这个东方神秘国家几乎要在芬兰的百姓眼中和“高质量的产品,高素质的人”划等号了,在得知中国队今天要参加自行车公路赛时,他一早就守候在比赛场地,等着挖一个大新闻,果然,中国队没有让他失望,在看到如此怪异但又明显带有未来感的自行车时,凭借着之前在中国队里混下的好口碑,他第一时间挤进了宛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人群中。

“哦,你好,卡内尔瓦。”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握了握卡内尔瓦的手。

“我的中国朋友,你们又一次让我开了眼界。” 卡内尔瓦兴奋的拿着照相机拍摄了一张正扶着自行车进行检查的运动员照片。“这个自行车真是太漂亮了!简直就是自行车里的维纳斯。”

“这个自行车是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副团长骄傲的说。

“当然,中国人很聪明,尤其是对于这些民用的产品,很多的设计理念都非常的棒。”卡内尔瓦由衷的称赞着:“我有个冒犯的请求,我能不能骑一下这个自行车呢?”

“当然可以。”赵尚智微笑着说。

在得到同意后的卡内尔瓦认真的近距离观察了一下自行车,在赵尚智的帮助下骑着自行车在广场骑了一圈,把自行车交还给赵尚智时,卡内尔瓦意犹未尽的说:“赵,这台自行车真是太棒了!天啊,我宁愿卖掉我的汽车来换一台这样的自行车!你们中国人真的是天才,发明这种自行车的人真的是天才!我想,我要准备祝贺你们获得金牌了。”

“谢谢。”赵尚智微笑着点了点头:“不过现在说拿到金牌还是为时过早了,但是我们会努力拿到奖牌,为国争光的。”

很快,集合的时间到了,卡内尔瓦目送着中国自行车队进入场内,想了想,飞快的和跟在身边的同事说:“快,准备一下稿件,还有,和总编说一下,体育版记得给我们留好为止,内容就是中国队的自行车和夺得金牌,我们要抢在其他报刊之前报道这个新闻!”

“卡内尔瓦,。你那么确定中国队会得到金牌吗?” 卡内尔瓦的同事显然有点莫名其妙:“根据这两天的赛事来看,中国队可是目前为止一枚奖牌都没有呢。”

“那是你没有亲身骑过中国队的自行车。” 卡内尔瓦认真的说:“如果给你一辆这样的自行车,你也会夺得奖牌的。”

就在奥运会自行车公路赛如火如荼的进行时,在中国的北京,刘亚楼正在会议室里看着小强从后世带回来的纪录片。

“小强啊,你这部《海湾战争》我看了不下十遍,每看一次,我都有新的感触啊。”刘亚楼喝了一口茶水,感叹道:“这场信息化战争彻底改变了未来战争的方式,也改变了很多人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作战思维,小强啊,你带回来的这个纪录片,还有那些解密的资料,真是太有用了!可以说,这些资料比给我们几十架飞机,几百辆坦克更加重要。”

小强点了点头:“在海湾战争以前,我国的作战思路一直还是机械化,装甲化,思维也非常的‘僵化’,按照后世的一个段子来说,就是——‘天上飞机飞,,地面坦克推;后面大炮轰,同志勇敢冲’的这种地面制胜的理论,很多军队的高层都认为战争的最终胜负要靠战靴和步枪来定,大陆军主义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空军、海军发展严重滞后;在海湾战争爆发之时,我国的——准确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认为美国是在自己找死,原因似乎非常好理解,当时的伊拉克号称中东第一强国,世界上第四军事大国,经历过8年两伊战争洗礼的伊拉克军队,战前拥有95万正规军、48万预备役部队,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7500辆、火炮3800门、作战飞机770余架。1月17日战争正式爆发前,伊军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包括6个精锐共和国卫队师在内的43个师,4000余辆坦克、2000余门火炮、2800余辆各型装甲输送车,呈三个梯队密集纵深配置。而且为了防御联军可能的两栖登陆作战,伊军在科威特城及附近海岸地区部署了由地雷场、铁丝网、防坦克壕、沙堤和注有石油的壕沟组成的防御带,绵延数十公里。在伊军主阵地背后,纵深地带部署的庞大伊军装甲预备队,随时准备将美军赶下海去。

要知道,此时的伊拉克空军已经装备了米格29,陆军已经装备了T72型坦克,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军队空军还是以歼7为主力,陆军依旧是59式坦克。所以在战争开始之前,大家都看好伊拉克,觉得毕竟是在主场,兵强马壮、严阵以待的伊拉克军队肯定不会让没有可靠战略支撑点的美军占到多少便宜,当时大家都觉得,这肯定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军方也推测伊拉克至少能支撑一年,甚至更久。”

刘亚楼点了点头:“唉,换做是我,也一定会这样推测的,毕竟如此庞大的军力,不动用原子弹,只能一点一点的啃掉,就像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一样。”

小强说:“但是美国最后还是给大家上了一节课,避其锋芒,用高科技来打一场现代战争,在美军强大的空中打击下,伊军指挥系统崩溃、通讯联络崩溃、防空系统崩溃、后勤系统崩溃,地面战斗仅仅进行了不到100个小时,伊军38个师丧失战斗力,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 门火炮、107架飞机被击毁或缴获,联军方面阵亡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双方一交火,伊拉克方面就变成了瞎子,聋子,完全被美国像打死狗一样吊打,最后,双方的战损比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明白了,未来战争是什么样的。”

第681章 新中国的怒吼(1)

1952年,9月21日,新疆,罗布泊。

虽然已经逼近十月份了,但是戈壁滩的白天温度依然很高,干燥的强风呼啸着卷起干枯大地上的碎砂,奔涌进怪石嶙峋的涧谷。

这是被称为死亡禁地,生命禁区,在后世,很多探险者即使在准备周全的情况下,也只敢在外围进行所谓“横穿”,这当然也有它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地址的原因,但是更多也是因为这里实在是太过于荒芜,残酷得完全不怜悯任何生命,敢于妄图挑战它权威的生命,只有终结。

在这片广袤而又荒芜的戈壁滩上,不知道何时树立起了一座铁塔,在铁塔的周围还散布着一些在常人看来完全摸不清头脑的设备,甚至很多设备在此时的美国人,苏联人看来,简直是超越这个时代的存在,这也难怪在后世会有很多不负责任的小说会提到罗布泊的外星人基地,因为倘若此时,你恰巧经过这里,也会产生一种奇怪的错觉——这里的很多设备,并不属于这个地球,或者说,不属于这个年代的地球。

在百公里外,中国的第一代科学家们正坐在进行过高科技防护处理保护下的掩体中,通过从后世带回来的高分辨率监视器对百公里外的核爆现场进行着监控,原子弹爆炸时除了会释放巨量的能量和核污染之外,还会同时释放出极为强烈的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比雷电的电磁场强度要大几百倍。频率宽,几乎包括所有长短波,危害范围广,覆盖半径可达数百到上千公里,对无线通信威胁最大。1962年7月9日,美国在约翰斯顿岛上空40公里处进行核试验,结果在距离暴心1300多公里的夏威夷岛上,几百个防盗铃误响,几十条街道的路灯故障,短波通信中断,雷达屏幕亮点故障,供电系统保险丝烧断,电器元件烧坏,绝缘层被击穿,电子系统储存冲掉,程序混乱,无线控制设备停机,警报信息控制失灵等。所以此时所用的检测设备和防护掩体都进行了极为严密的电磁脉冲防护,以确保能够在核爆后的第一时间确认是否成功,以及检测核爆不同距离内的污染程度。

随着墙上的时钟咔哒咔哒的转动,离原子弹爆炸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整个埋在半地下掩体内的指挥所里,每个科研人员的心也都渐渐地吊了起来,要知道,虽然新中国得到了苏联人和419研究所的原子弹技术,并且也得到了世界先进的生产机床,甚至反复计算,认真组装检查,但是这第一枚原子弹到底能不能成功引爆,对于大家来说还都是一个未知数,此时同志们都紧紧的盯着眼前的一台台从各个角度距离进行拍摄的彩色监视器,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一早就来到指挥所的张爱萍中奖和刘西尧少将此时也紧张的坐在监视器前,眉头紧紧的皱着。

下午1时许,张爱萍将军拿起了电话,向周总理汇报:“已经完成试验前各项工作,一切正常。”电话那段的周总理沉默了一下,坚定的回复:“按时起爆。”

伴随着指挥所的电子计时器的数字进入准备阶段,原子弹的试爆也进入了倒计时,“10、9、8、7、……”现场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几百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盯着指挥所大厅中央那巨大的屏幕。

“3、2、1……”倒计时的声音刚落,几乎是同时,主监视器瞬间仿佛发生了故障一样变成了一片白色,而进行过防护和针对高亮度拍摄镜片处理的监视器里则显示在一片黑暗中,一个极亮的光点出现在了一片黑暗中,。

紧接着,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整个监视器组所拍摄的影像都开始剧烈的晃动了起来,在剧烈的抖动的画面中能够感受到这冲击波的强烈,视野中那些临时搭建的用于测试的房屋在冲击波下宛如狂风下的纸灰一般被从大地上迅速的拂去。

“看上去,我们的原子弹应该是成功了!” 刘西尧将军激动的看着监视器里的景象:“这个原子弹还真是厉害啊,以前都只是在资料里看到过描述,不过这亲眼看到还是很震撼啊。”

张爱萍将军也点了点头:“是啊,这真是一个恐怖的武器,之前我听到有的科学家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太阳,现在看起来,说的太对了,这真的就像是一个小太阳一样。”

几分钟后,在北京的中南海。

周总理此时虽然还在批阅着文件,但是却时不时的扫一眼放在旁边的电话机,伴随着叮铃铃的电话铃声,周总理仿佛是舒了一口气一般,拿起了听筒。

“报告总理,原子弹爆炸了,试验非常成功!”电话那边,张爱萍将军的声音显得非常的激动。

周总理迟疑了一下:“是不是真的是核爆炸?”

“报告总理,是的,已经确认是核爆炸了,原核弹的威力非常的惊人,目前通过安放在不同位置的监控设备已经初步确认了爆炸半径约为8公里、200多平方公里皆是爆炸范围,‘蘑菇云’高度约为8000米以上,目前所有的数据都证明,这次原子弹试验非常成功,我们中国人已经拥有原子弹了!”

周总理紧张的表情缓和了一些:“指挥所没有问题吧?同志们是不是都在辐射范围之外?”

张爱萍将军说:“报告总理,我们离爆炸点的距离超过了一百公里,很安全,稍晚些的时候,我们的防化兵将会进入核爆范围内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好的,嘱咐一下防化部队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工作后再进行数据采集,原子弹的辐射可是致命的。”

“是,请总理放心。”

很快,消息也由周总理传达给了毛主席,正在书屋里和小强聊天的主席接到电话后还是反复确认了几次。

“主席,张爱萍已经确定了,原子弹试爆成功了,现在蘑菇云已经上升到一万多公尺了,探测人员已经看到铁架子上部完全熔化了,下部也坍塌了,而且现场设置的测量辐射的数据也已经传了回来,证明确实是核爆炸成功了。”

毛主席的脸上浮现了舒心的笑容:“告诉张爱萍,党中央、国务院,向你们所有试验场的人表示祝贺,表示感谢。”

第二天,人民日报发售了号外,庆贺我国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个消息彻底震惊了海内外,这一天,国内几乎每一家工厂和学校都张灯结彩,仿佛过年一般,人民日报的号外几乎被瞬间抢购一空,没有抢到报纸的人则纷纷守候在收音机前,收听着关于原子弹的新闻。

“老刘头啊,你听说了吗?咱们国家也有那个啥原子弹了!”在街边,一个穿着土黄色开衫褂子的老年人用烟袋锅敲了敲坐在街角晒太阳的老邻居。

“听说了,听说了!”老刘头憨厚的笑着,脸上的褶子挤成了一朵花:“孙老头,你以为我天天只是在外面晒太阳?我儿子的厂子上个月不是给劳模奖励了个收音机吗?我可是天天听呢。我还听说,这次的这个原子弹,比当年美国佬扔在小日本头上的那个还要大,还要厉害,我还听说,这个原子弹只要爆炸了,那可是方圆百里寸草不留啊,简直比那‘龙吸水’还要厉害。”

“那可不是。”这个姓孙的老人点了点头:“这原子弹这么厉害,全世界也就美国佬和苏联人有,现在咱中国也有原子弹了,这说明啥?说明咱中国也是世界强国了!”

“对,对,就是这个理。” 老刘头没有太多的文化,只是觉得原子弹代表着最高级最高级的武器:“以后看谁还敢欺负咱,谁他娘的欺负咱,咱就扔他一个原子弹……”

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被世界其他国家所获知,白宫的杜鲁门连夜和自己的幕僚们召开了紧急的会议。

“这帮苏联人真是疯了,疯了!他们的脑子里简直充满了氮气!”艾奇逊显得有些激动:“这根本不是什么中国人研制的原子弹,这绝对是苏联人制造好并且送给中国人的!而苏联人这么做,根本就是一种挑衅,一种赤裸裸的威慑。”

杜鲁门点了点头:“就算是最蠢的蠢货也不会相信,中国人是凭借自己力量来制造原子弹的,这个贫困的国家既没有这样的资金,也不存在这样的技术人才,只有上帝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出原子弹。”说着,杜鲁门顿了顿,补充说:“不过苏联人肯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就是认为中国已经完全倒向了他们,他们才会放心的把这种恐怖的武器交给中国人,第二,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情况,就是中苏之间根本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亲密无间,这次的原子弹只不过是苏联人为了中国人那一点点可怜的虚荣心而赠与给中国人的,中国人根本不可能自己制造,而苏联人也可以借此巩固他们在中国的影响力,并且警告中国,不要想要背叛苏联,不然这样的原子弹会接连不断的绽放在中国的土地上。”

第682章 新中国的怒吼(2)

艾奇逊想了想,似乎是认可了杜鲁门的想法:“苏联人不会把全部的技术都给中国,就算要给,肯定也是保留了很多的核心资料;毕竟原子弹不像是其他常规武器,苏联人不会蠢到把原子弹技术完完全全交给一个和自己接壤的国家,而且中国一旦拥有原子弹,作为交换条件,我想中国将永远无法获得远程的轰炸机,不然,这将首先威胁到苏联。”

杜鲁门点了点头:“目前看来,中国拥有原子弹是不会威胁到我们的,如同你所说,就算一旦双方开战,苏联人也不会蠢到在中国起降搭载原子弹的轰炸机,所以这次中国的原子弹,无非更像是一种宣言而已,只不过,我们也需要表现出我们的态度。”

第二天,美国的所有报道果不其然的刊登了中国试爆原子弹的新闻,而随刊的评论中更是队中国的行为进行了口诛笔伐。“美国人制造了原子弹,是为了保护世界的和平,在二战期间,美国针对法西斯国家日本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二战的结束,然而现在,在已经和平的现在,中国却依然谋划制造原子弹,这是一种威胁世界和平的行为,中国的这种做法将加剧世界和亚洲的冲突,为未来的战争埋下导火索……中国本应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教育,但是却穷兵黩武的来研发原子弹,这对于中国深受苦难的人民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这是一幕正在上演的悲剧,这是中国人民的悲哀,这种行为,只会增加中国人民的不安全感……”

然而,美国没想到的是,这篇新闻报道,在美国,甚至在世界范围,似乎都起到了反作用。

在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此时此刻早已经是鞭炮声此起彼伏,到处张灯结彩,仿佛是新年一般,很多家中餐馆都打出了中国人就餐免费的公告,每个角落都是欢声笑语。

“要我说,这回咱华人也算是有底气了,算是挺直了腰杆了。”一家粤菜馆内,一个穿着西服的中轻人喝下一口啤酒后兴奋的抹了抹嘴角的啤酒泡沫:“这原子弹,全世界才有几个国家有啊?除了美国,苏联,还有谁?就连那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也没有啊!现在咱华人也有原子弹了,你说咱这回是不是出门也有底气了?”

“可不是。”坐在他对面的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年轻人也不住点头:“今天一早上我出门的时候,房东的那个白人肥婆看到我就挤出一脸笑容来,你知道的,以前那个肥婆看到我可是从来都没有好脸色的,房租也总是催来催去的,有时候晚一天交都要来砸门,嘴巴里还骂骂咧咧的,今天一早上吓得我还纳闷呢,心说这老娘们是吃错药了?结果到楼下看到报童送的报纸才知道,咱们中国成功爆了原子弹,哈哈,这我就明白了,你说这些白人在朝鲜打仗打不过咱们,就靠着这原子弹撑场子,这回这原子弹咱也有了,这白人最后一点脸面也没了,还得意个什么劲?”

“这话我爱听!”坐在邻座的一个人也凑了过来:“以前咱华人在美国也就是个二等公民,白皮们看到咱们哪个不是趾高气扬的?他奶奶的好像咱们欠了他多少钱似得,咱来美国一不偷二不抢,全凭辛苦赚口饭吃,得罪谁了?那些白皮警察一天天吃拿卡要的也就算了,坐个公车也要看白皮的脸色,行,以前咱们国家弱,被欺负,咱也就忍了,忍了,现在,哼,今天早上我坐公交车,车上那些白皮一个个都不敢再仰着头看我了,还有个平时和我关系尚好的白人同事问我,说中国人能造原子弹了,是不是真的,我当场就说,当然是真的,美国人苏联人能造,我们中国人咋就不能造?”

“那些白人就是这样。”那个穿格子衬衫的年轻人说:“我上学的时候,那些白人老师就总是拿肤色说事,在她看来,只有白人是最聪明的,咱们黄人和黑人都是低下的种族,当时气得我啊,手都在发抖,但是我又不能说啥,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当时哪个国家的人都敢骑在中国人脑袋上拉屎撒尿;有时候我都想承认中国人的人种不行了……但是现在再看看,这论打仗,美国也打不过咱们,论这最高级的原子弹,咱不是也有了?这白皮们可没啥话好说喽……”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西德,作为美国“管控”的西德,一名已经被烙印上“红色国家人民”和“低等种族”的中国人的境遇一般都不太好过,很多在当地居住的中国人都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明显的感觉到来自其他人的歧视和刻薄,有的西德人甚至会把垃圾堆在中国人的家门口,以此来侮辱中国人。

赵子华就是一名生活在西德的中国人,多年以来,他对于这种歧视早已经习以为常,他也曾经试图抗争过,甚至因此报过警,但是西德的警察却根本不理睬他,甚至威胁他不要惹事。这一天,当他习惯性的拎着扫帚再次推开房门的时候,发现迎接他的不是臭气熏天的垃圾堆,而是被清扫得一干二净的街道。

赵子华愣了愣,似乎没有反应过来,他把扫帚放回了屋子里,走到门口看着往日里堆放垃圾的地方发起呆来。

“早上好啊,赵先生。”一名路过的社区警察看到了赵子华,微笑着打了个招呼。

“哦,你好。”赵子华有点拘谨的点了点头,又转过头看了看曾经堆放着垃圾的地方。

这位社区警察走了过来,亲热地拍着赵子华的肩膀说“赵,今后再不会有人在你门口倒垃圾了。”

赵子华愣了愣,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这个警察把前一天的报纸递给了他,他才恍然大悟。

这份报纸的头版头条写着这样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引爆一枚原子弹。”

苏联,克里姆林宫。

最近斯大林的身体很不好,其实从1926年开始,斯大林的手和腿的肌肉就经常会疼痛,1936年12月,斯大林又患上了咽喉炎并且发高烧。1940年2月13日,斯大林又因为喉咙感染发起高烧,但是他仍在工作。因为当时苏联和芬兰正在进行着激烈的鏖战。不久后,斯大林身上发现了血压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的睡眠时间大大减少,任何假期都没有。斯大林每天在克里姆林宫和别墅里工作13—15个小时。1945年10月10日,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得斯大林第一次中风,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写道:在1945年秋天“父亲病了,而且病了很长时间,病得很重”。后来,斯大林虽然看起来“恢复了健康”。但是其实身体状况已经一日不如一日了,1952年的新年以后,斯大林已经72岁了,虽然已经戒了烟,但是他的脸色经常是苍白的,此时的斯大林,已经在和时间赛跑了。

这一天的清晨,斯大林的助手把中国同志发来的电报交给斯大林时,他默默的看了很久,然后把电报放在沙发旁;他的身体深陷在宽大的沙发里,默默的看着窗外白桦树落下的树叶,很久很久没有说话。没有人知道斯大林此时在想着什么。

我们再将视线转移回中国,原子弹成功试爆的当晚,小强在参加完庆祝宴会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和毛主席周总理一起回到菊香书屋里。

“主席,总理,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真是太厉害了。”尽管得到消息已经过了一天的时间了,但是小强还是兴奋不已:“建国才不到三年的时间,得到关键技术才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就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这可真是世界的奇迹啊。这种奇迹,即使是在后世可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再发生的了。”

“这也多亏了小强你啊。”毛主席微笑着看着小强:“不过这回美国人可要坐不住喽。”

“嘿嘿,坐不住就对了,而且主席,如果我没推断错的话,以后这英国法国还要找到咱们来买核技术呢。”小强想到了后世法国从中国引进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的事情来。“到时候我们可要狠狠敲上他们一笔,要知道,这法国佬在后世也是各种作死,我们可不能对他们太客气了。”

毛主席点了点头,翻了翻手上的文件,将其中一份文件递给了小强:“在新疆工作的同志们真的是很辛苦啊,新疆和平解放,百姓们都想要平平安安的过舒心的日子,但是总是有些人不愿意让我们太平。”

小强接过了文件,只是简单看了几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第683章 进疆(1)

其实小强在刚来到1949年位面的时候就曾经和毛主席谈论过新疆和平解放后的一些问题——1949年9月25日爆发的新疆和平起义及12月1日新疆军区、新疆省人民政府的成立,使新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正当新生的人民政权刚刚建立之际,天山南北各地相继发生了大规模的反革命暴乱,严重威胁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

我国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坚持各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各项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的民族工作也相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疆各族人民也真正得到解放,翻身做了主人。不过再清澈的河水里也有沙子,新疆虽然和平解放,但是还是有很多叛乱分子在暗中谋划闹事,“赶走汉人”、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分裂思想一直阴魂不散。毕竟和平解放前的新疆是一个地处偏远、民族杂居、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哈萨克族大都以游牧经济为主.90%以上的牧民仍过着相当原始落后的游牧部落生活(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百年前的游牧生活)。牧区普遍存在带有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牧民对部落首领有很强的依附性,几乎是以部落首领/头人惟命是从,而发动武装叛乱的少数反动头人往往就是这些拥有大片牧场的封建主,他们不仅熟悉地理环境.还拥有大量草场、牲畜和自己的武装,可以说,人生地不熟的解放军在这样的地区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

新疆的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信仰宗教,宗教信念在广大农牧民中有很深的影响。历史的原因,尤其是在解放前封建军阀和国民党的反对统治,造成了新疆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一定的隔阂.加之新疆和平解放之初,国民党军政特务基本上都留了下来,他们企图依靠天山南北的封建牧主建立反动根据地,加上美国的各个方面的支持,梦想长期与我军对抗.并且配合将介石“反攻大陆”.因此导致新疆社会秩序一度非常混乱。

正是因为来自后世的小强知道这情况,所以很早之前,就提出建议,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平叛剿匪、恢复社会秩序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新疆情况的复杂性、特殊性,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正确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广大少数民族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了解,才能以尽快的平定匪乱。

50年代潜藏的分裂武装叛乱的土匪有四万多人,裹胁少数民族群众十一万多人,主要股匪是乌斯满、贾尼术汗、尧乐博斯、乌拉孜拜、哈里伯克、萨力士、胡塞音、谢尔德曼等.其中以乌斯满为首的叛匪势力最大、影响最广、叛乱延续时间最长。其“派系”大概分为两支,一支是伊犁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分裂势力活动;另一支是南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分裂残余势力。这些势力的分子固执的认为,应该建立“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这种思想甚至影响到了新疆局部地区部分民族干部和群众。这两支新疆和平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分裂主义是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分裂活动反复出现、反分裂斗争时起时伏的主要原因。这些股匪先后在全疆各地发动武装叛乱,并波及甘、青、藏等省区.对新疆的社会安定和各族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除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分裂叛乱分子外,还有少数国民党叛军和白俄匪徒也参与其中。

尽管如此,在历史上的五十年代初,解放军派遣部队进入新疆进行测绘和剿匪工作,在正确的执行少数民族政策后,当时新疆的百姓都非常拥护支持解放军,很多少数民族的兄弟们免费为解放军提供骆驼骡马等大牲畜来运输水和给养,甚至自己去做向导;即使是面对长久的,艰苦并且生死难料的行军中,他们也没有当逃兵;但是即使如此,解放军在新疆的剿匪和测绘工作也困难重重,尤其是进入荒漠以后,不仅要面对严酷的天气,还要提防暴乱分子的破坏,很多分裂分子对于荒漠地区非常熟悉,经常趁夜偷袭解放军的营地,正面打不过就玩阴招,暗杀,破坏补给线,甚至趁夜色把解放军的水袋刺破……而且荒漠的自然气候也非常恐怖,一场大风暴可以持续好几天,铺天盖地的风暴就像暴风雨一般将砂石从空中倾泻下来,饶是一个盆地,在一场大风暴之后也可能会变成一个小沙丘,如果没做好足够的防护措施的话,几个团的战士都会被风暴吞噬掉;除此之外,在历史上的五十年代,中国的物资相对也非常匮乏,彼时的新疆也几乎是没有什么基础建设,所有的剿匪和勘测几乎都要靠骆驼和双脚,可以说,整个新疆的剿匪和测绘的工作非常艰苦,战士们为了祖国吃着混着沙子的干粮,忍受着干渴,他们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11月份的戈壁滩上,气温早早的已经逼近零下二十多度了,也许久居城市的人不觉得这零下二十度有什么问题,但是要知道这荒凉的戈壁滩可没有什么遮挡,狂风可以肆虐的咆哮着扫过一马平川的戈壁,或许,在这样狂风肆虐下的地方,零下二十度却比城市里零下四十度来得还要寒冷。

在帐篷外站了许久的吴国宽紧了紧荒漠大衣的领子,哈了一口气,一团白雾缭绕在他的眼前,他活动了一下筋骨,掏出了一根烟,想了想,又把烟塞回了烟盒里。

“老吴,吴国宽,吴营长,咳咳,你就少抽点烟吧。”耳边似乎又回响起了教导员郑忠的话。“你看你跟个火车头似得,每次看到你都在那喷烟,人家大姑娘离你老远就能闻到一身的烟味,还没说几句话就给人家熏跑了,哪个还敢嫁给你啊。”

“大丈夫何患无妻。”每次听到郑忠这么说自己,吴国宽就喜欢说这句话,然后被教导员笑他还学会拽文了——其实吴国宽他没上过学,除了自己名字外认识的字两只手数的过来,这句话是上次听自己团的李团长说过的,要说起李团长,那可是他最佩服的人,虽然年纪小,但是打起仗来真是一把好手,而且人家学习也刻苦,学东西也快,吴国宽每次一去团部都要和团长坐着唠一会,不为别的,长知识啊——“大丈夫何患无妻。”这句话就是从李团长那里学来得,吴国宽觉得这句话说的有道理,男人嘛,就要顶天立地,儿女情长的没啥出息,老婆孩子热炕头有啥的,说白了就是没出息。

“营长,现在挺晚了,您去休息一下吧。”一旁的警卫员小马忍不住说。

“教导员没回来,睡不踏实啊。”吴国宽摇了摇头:“这大戈壁不比别的地方,他娘的是孩子脾气,说哭就哭,说闹就闹。”说着,吴国宽顿了顿,说:“就说上次咱们遇到的那个大风暴,哎呀,想起来就后怕啊。”

首节上一节249/4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