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 第119节

其他大东们对于车间里那浅绿色的油漆地面也是啧啧称奇,这些大东们确实第一次见到这般干净的厂房,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正常的。

赵厂长解释道:“我们的全自动纺纱车间使用的是高速精密设备,比如说我们的16000转纱机,那是对粉尘有要求的,必须控制空气中固体颗粒物大小。因此,我们的车间是每日定时除尘的。至于工人们的工作服确实是新换的,现在全厂统一,不分厂长工程师还是普通工人,全部是浅蓝色!呵呵。大家首先来看看我们这台原棉处理机吧。”

赵厂长说着就指向了那台三米乘六米的大型取棉机。这时,取棉机正在工作中,安静的从堆积成捆的棉垛上用提拉针滚从上面拉出薄薄的一层五毫米厚的原棉毡来。

“这、这、这取棉还要用机器?在我们厂都是工人用手揪的啊,这取棉机倒是油漆的漂亮啊!是全钢铁的吧?乖乖,怎么这般大!还有,那棉毡哪里去了?怎么没有工人来取!”大成纺织的胡老板显然是惊讶极了。

赵厂长呵呵一笑道:“五毫米厚的棉毡被取下之后,取棉机会将它分解成棉花球,再通过取棉机上安装的高速空气管道被抽取进入混合清花机。大家看,就是这条管道。”

众人顿时惊讶的发现,一条干干净净的不锈钢管道发出金属寒光,一直连接到混合清花机上。

“赵厂长,你们好大的手笔!这些活居然全部交给机器了!”一位老板感慨道。

赵厂长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我们这台空气混合清花机会对原棉中掺杂的树叶、枝条、碎土等等杂质用超高速气流进行纤维膨胀梳理。大家过来看,就是那边的两台机器,每台机器每小时可以将500公斤棉花吹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经过高速气流清洗梳理后的棉絮白白净净,但是仍然不与外界接触,而是直接被空气管道抽入第二台清花机,也就是梳状清花机进行二次清理,确保毫无任何杂质。”

国清源看的瞠目结舌一言不发,身边的恒隆纺织厂厂长晋六如惊叹道:“你们居然一台手摇清花机都不用!我的天!500公斤棉花一小时就清完了!这活放在我们恒隆纺织,那可是要50个工人干从天亮干到天黑!”

赵厂长笑道:“我们不用针布式手摇清花机,那样出来的棉花不干净,是没法进行高支精梳的。大家看看,被二次清花后,出来的棉花多白啊!现在这些棉絮通过扁平的出口,被机器均匀的铺在梳棉机的工作台上成为原棉胎,再被滚动的流水线送入梳棉机。这台全自动梳棉机里无数的齿轮将把棉花混乱纠缠的纤维完全梳理出来,轧制成薄薄的棉胎后从另一端送出来,再被收束机把整个棉胎收束成一根精梳粗棉条,收束过程中,机器可以自动去除过短的纤维和打结的纤维颗粒。”

晋六如看到这里,已经是被彻底震撼了,这哪里是棉纱车间啊!安静,整洁,简直像是一个精密仪器制造车间一般,他干了一辈子纺织,也没见过这样安静整洁的棉纱车间。

晋六如感慨道:“太了不起了!全自动!全自动!我的天哪!这简直是在做梦一样!”

国清源的声音有些颤抖,他说道:“从刚才起,我就没看见一个工人,难道你们从原棉到这么漂亮的精梳棉条生产全过程,一个人都不用么!”

赵厂长尴尬的道:“只需要几个搬运工人往取棉机下面堆棉垛就行了……”

众人闻言几乎要晕过去!这还是纺织厂吗!这尼玛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吗!从一垛垛正方形的被压的紧紧实实的原棉到面前干净雪白细腻的精梳棉条,全生产过程一个鬼影子都没有!只要几个搬运工!

大成纺织的胡松川道:“我的妈呀,这在我们大成厂,光是做到这一步,就要300个工人,而且出来的棉条哪里有这种成色!哪里有这么大的产量!赵厂长,你们不是在搞纺织,你们是在抢钱啊!造你们这样的生产速度和效率,要是多来这么几十个棉纱车间,今后全中国的棉花都给你们用也不够啊!”

赵厂长道:“我们现在唯一缺的就是设备维护工程师,不得不给每个机器的每个部件配上专门的检测工人,每天的设备维护时间需要整整6个小时,如果我们工程师充足,每天只要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维护和检测,重新开机生产了。”

赵厂长继续边走边道:“这台是自动化一阶纱处理机,负责将这些蓬松的香肠粗细的精梳粗棉条送入牵伸机,每根棉条被不断的牵引拉长成为细细的纤维束后,六根一股的被缠合在一起,成为粗细不变但是纤维却梳理的更加光顺的二阶纱棉条,同样,这道工序也不需要工人。”

诸位大东们不断地有人取出手帕擦汗,他们不能想象,这种完全摒弃工人的全自动怪物生产线一旦在国营厂里全面铺开,他们那种机械落后的厂子还如何生产棉纱。

赵厂长继续刺激众人,边走边说的介绍道:“这是粗纱机,将二阶纱吸入后,在长长的管道中将二阶纱不断拉伸变细,同时变的更加致密,从而均匀地增加纱线强度,直到变成粗纱锭。”

晋六如小心翼翼的从不锈钢推车里取出一个粗纱锭,用颤抖的嗓音定性道:“好纱!上等好纱!真干净,真细滑!”

其余大东和厂长也都纷纷有样学样的拿起粗纱锭细看,为那上好的质量赞叹不已。

赵厂长不以为然的道:“这只是棉条的16分之一粗纱罢了,算不上好。接下来将要送进30倍纱机,继续拉长,减少纤维排布密度并增加纱线强度,之后经过一道道全自动高倍纱机不断加工,最终出纱比一阶纱要细200倍!接下来每20个纱锭将被自动绕纱机高速卷成一个工业纱筒。这中间,每一个纱锭绕完后,空气打结机会自动完成与下一个纱锭的接头处的打结工作,最后生产出来的无断点工业纱筒将被送去织布车间。在绕纱的全过程中,我们有光学传感器进行自动质量检测,如果有某一段纱不符合质量规定,绕纱机就会自动停止,机器会自动截去那段不符合质量的棉纱,然后自动打结,然后继续绕纱!从一吨原棉到一吨120支细纱,中间的生产全过程只需要48小时!没有全程的自动化与质量监控体系,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以我们设备目前调试的状态,是用于生产80支的精梳棉布,打算用于制造高档衬衫出口海外。那真是如雪般洁白如丝绸一般光滑!如云朵一般柔软!我自己都没敢想象,如果使用埃及长绒棉原料生产120支高织精梳棉纱,那会生产出怎样的艺术品!”

国清源低沉着声音问道:“贵车间难道除了这些搬运原棉和纱锭、纱筒的工人以外,一个人都不用了吗?我家纱厂这样一个出纱流程走完,没有七八百人根本不可能,产量也要比你们低的多得多!我家纱厂将近三千名工人,产量居然还不如你的一个车间!”

赵厂长苦笑道:“是啊,我也知道这实在是不太利于增加就业,所以上级领导目前正在安排工人们进行培训,掌握生产线的各个部件的维护,把一个设备工程师的活拆分成好几份,来一一教会工人。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多出了很多工人。现在集团正在建设大型成衣加工厂,准备到时候把工人们安排去成衣车间,成衣制造是劳动密集型的工种,需要大量人手。”

赵厂长见诸位大东们脸上表情复杂,羡慕嫉妒恨各种味道掺杂在一起,便微笑着继续卖弄道:“这个自动化车间平时生产的时候,几乎不需要工人干事情,只要在边上盯着机器就行,生产中有任何问题,就按照工作手册进行处理,该停线检查的就立刻停线检查。不过眼下已经试运行快一周了,还没有出过任何问题,大概是设备太新的缘故吧。”

第三百一十章 待到船归鱼满仓

国清源这时突然从人堆里站了出来,走到陈毅市长面前,深深的鞠了个九十度以上的大躬后,直起身来说道:“陈市长,我国清源是个笨蛋!今天我服了,真的服了!不用看织布车间,就说这纺纱车间,效率已经是我恒隆厂的几十倍!科技含量绝对百倍于我!我国清源没二话,从今天起,我们恒隆集团所有的企业全部参加公私合营,加入华东纺织集团,至于厂房和机器能折多少股就请政府随便开价吧,我国氏家族绝无二话!只要中国的纺织工业今后个个厂子都能这般了不起,超越日本人和美国人!就算是要我国氏家族把纺织厂股份全部白送给国家,我也绝无二话!”

陈市长伸出那双温暖的大手紧紧握住国清源道:“你们要放心,国家不会占你们便宜的,国家建议你们参与公私合营,目的是加速产业升级,加快国内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尽快形成大集团作战的实力,以便参与国际竞争,打垮全世界的对手!中央给我们定下的目标是,全球第一!”

大成纺织的胡老板道:“我家大成纺织也愿意改制加入!陈市长!不过……我有个问题,这些设备是咱们国产的吗?”

陈毅市长看着胡老板,真诚的道:“100%中国制造!北京491工程部纺织机械研究所提供的设备!只要下订单,要多少机器,就有多少机器!但是因为科技含量太高,所以决不允许这些机器上任何一个零件流出国门!生产也必须进行封闭式管理,外人不得参观。”

大成纺织的老板胡松川不知怎的,眼睛突然湿润了起来,堂堂一个大老板居然拿着手帕,激动地不停擦拭着眼角滚落的泪水,有些哽咽地道:“真好!这真好!真好啊!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咱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真是一扫百年耻辱啊!想当初我去德国买纺织机,德国人那个傲气啊,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四十多万美元花出去,还要求爷爷告奶奶一般的捧德国人的臭脚,只为了求他给我安装好一点!陈市长,这机器不管多贵,我都要买!如果不买,我这辈子睡的都不安生啊。”

恒隆纺织的晋六如厂长在边上激动地道:“中国几时能造出这般了不起的机器了啊?这可太了不起了!要不是我在欧美德日从来没见过这般的生产线,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咱们完全国产的机器!太了不起了啊!陈市长,这是不是报纸上那些归国的科学家设计制造的啊?”

陈市长笑道:“这是国家顶级的科技计划,头等机密,保密的嘛。”

恒隆纺织的晋六如厂长慌忙点头道:“是!是!是!陈市长放心,这等机器要是进了厂,我们绝不教外国人偷学了去!就是看一眼也不能够!绝对不行!”

小强在一边听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事实上,国棉十七厂的这套自动化纺纱设备是2011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一般来说,一个车间配上两到三个大学生技术员就够了。到了1950这里,车间的维护工程师目前都是土法上马,由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改行的土专家、土技术员,一个车间配二十到三十个技工。

而且就算在2011,这样的全自动纱厂也只是占了国内一多半的市场份额,还有另一小半的不发达地区的纱厂并没有使用这般高度集成、自动化的生产线,仍然在大量血拼人力成本。

按照小强的计划,国内其余纱厂完全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先从历史上纺织工业的‘五四’技改、‘六四’技改、‘七四’技改中吸收经验,进行一次‘三合一’的全面技术改造,综合历史上三次技改的经验汇总,把设备和生产管理模式升级到‘七四’技改后的七十年代水平,就已经能够依靠廉价劳动力横扫当下世界纺织行业了,而且还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倘若目前全部上马这样的全自动生产线,即使所有的工人都能安插进成衣厂找到新工作岗位,那新中国要从哪里变出所需的这许多设备维护工程师来?

不过自己的想法并不适合现在说出来,那等于是在泼这些大东们的凉水,眼下紧要的还是进行产业整合,完成国有控股纺织工业大集团的组建任务。

陈毅市长见这次参观的效果非常好,几乎所有大老板都表示愿意公私合营加入华东纺织集团。于是满意的道:“大家从现在起,就可以去市公私合营领导小组办公室去登记,准备接受政府工作组进驻验资。”

通过这番震撼的参观,一时间,各个纺织厂老板们已经全部打定了主意,回去后就立刻公私合营!加入华东纺织集团!国企有着这样先进的设备实力,那么就意味着,如果不加入,那么就只有被淘汰一条路可走,市场法则是残酷的!

就在众人纷纷感慨的议论着国棉十七厂这些无与伦比的自动化生产线时,突然,丽新纱厂的厂长于树生冒出来一个问题:“赵厂长,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线是不是也能用缫丝上面?”

赵公武赵厂长肯定地点点头道:“我知道,上海丝绸总厂也正在进行设备改造呢,我听说,他们新来的全自动缫丝机和其他设备也是这般的强劲!”

众人再次感到了一股寒意与激动交杂的兴奋,想要加入华东纺织集团的心情更加迫切了!他们谁都明白,在中国这样一个价格为王的市场里,比别人便宜一分钱就能赢,价格高一分钱就能让你一尺也卖不出去!新中国并不富裕的老百姓,他们的价格敏感程度是惊人的!所以,如果别人用了新型设备把成本降下来,而自己做不到的话,那就意味着宣判自己的企业死刑!

结束参观后,陈老总告别诸位老板们,陪着小强离开了国棉十七厂。

陈老总刚刚坐上轿车,就把轿车里的白色窗帘拉上,没等车子启动,就握着小强的手放声大笑道:“哈哈哈,痛快啊!小强你看到了吧,这些大老板全都被新机器镇住啦!简直是目瞪口呆啊!哈哈哈,真痛快……小强,这都是你的功劳!说!中午想吃什么,我请客!”

小强笑了笑,低头想了一下,复又抬起头来道:“陈老总,491工程领导小组的纺织工业改造计划你看了吧?按照计划,只有新设厂子才使用现代化全自动设备,老厂的任务是技术改造,这样能够既省钱又省事的提高生产力。而且,这些资本家的老厂并入进来,我们是按照二手纺织机械出口价和厂房年限折旧价算的,开价会很低。

之所以开价低,是因为我们到时候还要花钱对他们的厂子进行投资,尽快完成技术升级和改造任务,这个过程起码要半年。在这段时间里,工人的基本工资还是要发的,并同时进行培训。这其中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可以留用,争取培训成技术骨干,多出的职工就转去新建的成衣厂,接受成衣制造培训。

所以我们给的价钱实际上会……相当的低!我估计啊,这些大老板到时候还要在价钱上使劲闹腾闹腾。”

陈老总笑罢,摆摆手道:“不能光是我们拿钱,也要劝这些大老板再增资入股些资金!我今天已经仁至义尽了,接下来愿不愿意加入就随便他们去了,不愿意的话,我看这些老板,谁也撑不了三年,就要破产!我们也算消灭剥削了嘛。”

小强看陈老总说得轻松,心中只愿这些资本家们不要钻牛角尖,老老实实换了股份多好,愿意参加管理的可以加入董事会,不愿意继续管理的可以在家当寓公,坐享红利。真要是被挤兑的破产了,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也未必是好事。

陈老总一拍大腿道:“小强你是南方人对吧!那我带你去城隍庙吃汤包如何?”

小强笑道:“很好啊!我这人只要有肉吃就行。”

陈老总风趣的道:“有肉!有肉!你来上海要是吃不上肉,主席和总理还不得骂我抠门到家了啊?哈哈哈。”

小强微笑着问道:“我听说千吨级远洋渔船已经开到上海了,不知道有没有出海过?”

陈老总笑道:“这件事我比你还急,我连虬江码头的制冰厂都还没等盖完,就已经把中央分配给我们华东行政区的十条渔轮送出海去了,我给他们下了命令,不把鱼儿装满,不许回来见我,哈哈。等到渔船满载而归的时候,我一定要组织市民来码头参观我们的大渔轮卸鱼,敲锣打鼓放鞭炮,好好热闹一下!再拉上一卡车鲜鱼绕着跑马场转两圈,给全市人民献礼,然后直接拉去菜市场!”

小强擦了把冷汗……心想我该怎么说你们这帮大兔子的德行啊,怨不得后面的小兔子一个个都学的这般土鳖像……他侧身对着陈老总期待的道:“这种千吨级渔船的冷藏库可以冷藏600吨渔获,每次出海,带回的渔获都是500吨以上。这年头的近海渔场简直就是天然宝藏,完全不必考虑休渔期的问题,去最近的近海渔场完成捕捞,来回只是三四个礼拜罢了。这样算来,平均每条千吨渔轮,每年就能为上海提供至少6000吨渔获,十条就是六万吨!咱们目前全国的海洋捕捞量一年也不过4万吨罢了。今后上海人民的餐桌上可以多吃点鱼了,呵呵。”

第三百一十一章 爆产能

陈老总一想到上海的老百姓今后的餐桌上将年年有鱼,欣慰的道:“我听说这种千吨级大渔轮你小子一共订了500条?这可是一年300万吨的捕捞量啊!我们国家去年统计下来,全国猪牛羊鸡鸭鹅再加上河鱼海鱼所有肉类总产量不过220万吨,全国平均每人每年才占有4.1公斤,你小子这一下就给翻了个倍还多!哈哈,了不起啊!”

小强得意的笑道:“只可惜船厂没有现货,所以我第一批只凑出了31条船,其余的都要在明年甚至后年、大后年才能交付。中央眼下能一口气拨出这31条中的10条给上海市,这说明还是陈老总你的面子大啊。”

“哈哈,我就喜欢听你小子拍马屁!不过这不是我面子大,是华东沿海地区的人口实在太多喽。况且,这船要是在我手里完不成捕捞任务,我哪里有脸见人啊!”

小强赶忙说道:“应该不会的,我过来的那边,全国每年至少2000万吨的渔获呢!更何况这年头的大海!鱼儿多着呢!仅仅光是咱们国家近海海鱼资源就已经充沛的很了,加上咱们渔船还装备有鱼群探测声呐与诱捕声呐,还有大规模拖网和夜间诱鱼灯,可以说是完全武装到了牙齿,您老完全不必担心打不到鱼的。至于接下来,就等着各个省找您要猪肉吧?”

陈老总没反应过来,睁大眼睛问道:“干嘛找我要猪肉?”

小强笑道:“您老沿海地区有了鱼肉提供蛋白质,那还不能省下点猪肉支援其他内地省份吗?”

陈老总大笑道:“原来如此,看来我要做好长期吃鱼的准备喽,哈哈。”

小强随着陈老总来到城隍庙小笼包店,警卫员们迅速的占领了店里店外有利地形后,陈老总带着小强径直走进不大的店面里落座。小强在窗边坐下后,一边等待着汤包上桌,一边津津有味的看着这年头的上海城隍庙附近的建筑。

只见和后世比起来,这年头未经整修的城隍庙地区商业街在外观上明显要差得多,褪色的红色油漆在这附近木结构的建筑上到处可见起皮剥落,柱子也罢,大梁也罢,都是一副老旧不堪的样子。

陈老总倒是没有闲着,问道:“小强,不瞒你说,现在咱们华东行政区真是工作紧张的很,尤其是上海方面,事情多的很啊。作为目前全国仅有的轻工业小厂比较多的大城市,目前我们除了恢复生产外,已经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中央安排给我们的建设任务上来了。卷烟厂、肥皂厂、罐头厂、电池厂、火柴厂、无线电厂、灯泡厂、自来水笔厂、圆珠笔厂、手电筒厂、地毯厂全都在加紧建新厂或者日夜不停地对老厂进行设备技术升级。当然最主要的,是把中央交给我们的‘三转一咔嚓’的建设任务给完成好,这‘三转一咔嚓’的建设任务是重头戏,你有什么建议吗?”

小强道:“这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照相机以前我们造不出,是因为一没有材料,而没有设备,三不懂技术。现在三样都齐活了,您就放心吧。我觉得还是要相信我们的工人师傅,在他们的手里,没有难事。只要咱们政府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脱离群众,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就算短期内有困难,那也是暂时的。”

陈老总笑着点点头道:“好小子,给我上起课来了,哈哈,道理你说的是没错,可是你带来的产能太大了啊。别的先不说,就说你带来的自行车厂生产线吧,居然设计年产自行车300万辆!你可真是要了我的老命了!旧中国靠进口重要零部件来组装生产自行车,全国一年才组装五万多辆,你要我一个厂年产300万辆!这可是孙悟空翻跟斗,差了十万八千里啊!中央还不依不饶,非要我在52年底以前就达到生产指标!还说最好能提前完成!提前个什么!简直开玩笑嘛!这不是要我老命吗!”

小强把脑袋凑近了,不以为然的压低声音道:“您老人家知道吗?1982年我国年产自行车就已经达到2420万辆了,2010达到八千万辆。我采购了三个厂,天津一个,上海一个,广州一个,都是300万辆的产能,这加起来不过是82年产能的三分之一啊,实在差远了!工业产品这玩意儿,只要产能越大,成本就越低。再说了,眼下全国老百姓都嗷嗷叫的想要自行车呢,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出口还是内销,都供不应求。销售来钱快不说,增加就业还多。这里面唯一的问题是,钢铁、橡胶、还有其他零部件的产能要赶紧跟着提上去,这其中职工培训的压力也很大,但是只要能当工人,全国多少小伙子大姑娘可是挤破脑袋的愿意进厂参加培训的,吃糠咽菜也没问题。您还是把精力放在培训工人上吧。再说了,江浙人向来都很有小聪明,培训不会太难的。”

陈老总继续倒着苦水道:“那你缝纫机厂的指标怎么也定的这么高?也要年产三百万台!中央还要我在52年底以前就达到生产指标!还说最好能提前!你这是要坑死我啊!”

小强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道:“缝纫机可是好东西,一直到八十年代都还是凭票供应的高价货,农村娶媳妇有个缝纫机,那是能把新娘子乐昏过去。可是咱们直到1982年的产量也才1285万台,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再说了,不还要出口呢吗?以后还要进一步生产工业电动缝纫机啊!所以这个起步也要高一点才行,不然以后等日本人的兄弟、美国的胜家、韩国的日星起来了,再去世界上圈地盘就不方便了嘛。其实这困难嘛,不光是您老人家有,西安、广州也是一样的。各自分配到300万台产能,彭老总更惨,我给他老人家的西安厂,那些设备有两百万台的产能都是生产工业用缝纫机的,投产达标的困难可比您这边要大多了。”

陈老总瞪着眼睛道:“怪不得老彭之前急吼吼的找我,要我把从那些台湾撤回来的国民党里凡是懂机械的人全调动给他呢,原来是打这个主意。嘿嘿……那好,不说缝纫机了,咱们说说手表。小强你究竟是怎么想的?我国目前连一块国产表都没有!全国每年也只能生产十万个笨重的台式座钟罢了,你怎么能一下子压给我300万块手表的生产线呢!那饶漱石呢!他刚调去中南局,怎么这次‘三转一咔嚓’里啥指标都没有?小邓呢?他西南局也没有关于‘三转一咔嚓’的任何指标?高岗呢?他东北局难道除了炼钢铁造飞机就不干别的了?”

小强赶紧哄道:“您老傻啊,‘三转一咔嚓’可是大大来钱的行当,中央给华东局配齐了,那是重视您老人家啊!至于手表这一块,也只有中央直属的天津和华东局各自分到300万块的任务。就那样,距离1982年3300万块的产能,也还是连五分之一都没达到。除了手表以外,中央还要求天津和上海要把座钟产能进行升级,生产各式花样款式的闹钟,总产能也要扩大到300万只,这样,我们离1982年2278万个闹钟的生产规模,又近了一步。”

陈老总颔首沉默了一下,抬头道:“别人表面上看着咱们华东局每块蛋糕都分到了,滋润的不得了,可是哪里知道我们华东局眼下的苦,这样大干快上下去,同志们能顶得住么?要知道,上海市工业委员会的同志们,已经有很多人一个月都没过回家了,成天睡办公室!睡厂房!我现在可是愁死了,这些项目一旦全面铺开上马,那需要多少工人?多少工程师啊?我告诉你小强!目前上海的港口与火车站的运输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了,水泥、钢材、建筑设备一波波的运过来,码头与车站的装卸工人早就完全不够用了,眼下全靠部队一轮轮的上去顶着呢。我现在倒是羡慕刘伯承和林建康了,中央把刘伯承从西南局调到国防部当副部长,这下可是轻松了!林建康更舒服,从中南局跑去南京搞军事学院当院长!”

小强眯缝着眼睛笑道:“您也是能者多劳嘛,呵呵,现在不光是从零起步的‘三转一咔嚓’,几乎全国所有产能都在采取跳跃式扩张,就说保温瓶吧,全国现在不也就年产五百多万个吗?中央这次打算把保温瓶作为第一个突破1982产能的项目,向全国压了一亿个的指标和生产线,其中包括三大三十万吨级保温瓶胆厂,争取在保温瓶行业第一个突破一亿四千三百万的1982年产能目标!”

陈老总皱眉道:“别提保温瓶,提了我就来气,这一亿个指标里,我们华东局被活活压了六千万上身!”

第三百一十二章 相机

小强心下窃笑,感觉这年头的人怎么还没树立起‘跑部钱进’,哄抢中央投资计划指标的概念呢?实在太二了。按照后世的做法,只要计划能抢到手,这任务就算不能按时完成,但可以在当中不断伸手向中央要钱要人嘛,原计划的十几亿拨款不够,那就再伸手要一两亿,所谓无底洞项目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嘛,反正中央害怕一开始砸下去的十几亿白瞎了,肯定要同意增加拨给的嘛……于是一个大项目最后建成,还白送了地方一堆小项目和物资……咦,小强突然发现,自己怎么思想很龌龊啊?……赶紧停止了自己肚子里噗噗乱冒的坏水。

小强赶紧继续说道:“至于说刘老总去国防部,可那国防部架子才搭不久,正式任命也要等下一次全国人大,刘老总现在从西南局过去,抓组织建设,这活也轻松不得。至于饶漱石同志,他刚去中南局接替林总任一把手,中央大概是觉得他刚上任,不好压大任务吧。虽说饶总以前是少奇同志亲自推荐上来的,少奇同志也说过他组织思想强……不过工业这东西,还是要看地区基础的……不过话说回来,这大区制也没几年就要取消的,到时候各个省细细一分,也就没多少任务了,只怕到时候各个省抢指标还来不及呢。”

眼看着小笼包端上来了,陈老总一边招呼小强动筷子,一边道:“眼下要不是粟裕同志从台湾一批批的给我送人过来,我可就真的抓瞎了,粟裕同志这次可是给我送了及时雨啊!

要说他粟裕,这次台湾战役真是打得精彩啊!老蒋裹挟过去的200多万人,这下可就全部回归祖国了!这些人思想上咱们暂且不说,可是技术上的人才着实是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是我们最急需的理工农医类人才!要是没有这些人,我也是不敢同意这52年底完成目标的军令状的。

你想想,十亿个灯泡的产能,我们华东区就担了五亿,可眼下全国产能还不到两千万个。还有那各种小五金、药品、机械配件……唉,不说了,各项产品都是如此,品种数都数不过来!指标高的上了天!唉,反正你陈老总现在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小强咬破汤包吸了一口滚烫的汤汁,转移话题道:“陈老总,您还没说那‘一咔嚓’呢,照相机厂的筹建计划眼下怎么样了?这精密光学制造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与军事工业关系密切啊。”

陈老总闻言,咽下一口豆浆后得意的说道:“这个我得夸夸你,你小子这个照相机工业可是引进的好啊!好得很!小强你总算是搞了条我最喜欢的生产线子啊!所以我一定得夸夸你!哈哈,我早就看着洋人的相机不顺眼了,所以啊,这个照相机项目我是亲自抓的。”

小强微笑不语,他知道,精密光学制造一直是中国的软肋,当年建国初期,聂老总去重庆军工光学厂视察,结果居然发现一个批次生产的一百多个镜头全部不合格,即使返工了也仍然不合格……原因很悲催,就是加工不过关,磨不出来合格的高精度镜头……

其实,精密光学设备制造也不是太难的东西,只要有性能优异的光学玻璃和机体材料,加上顶尖的精密制造过程,天才的机体设计,就能生产出完美的产品。这个说白了,就是使劲砸钱!总是能做出完美的货色的。

可是要想做到大规模的工业自动化精密光学制造,把成本降下来,这可就难了,要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精密光学仪器,绝对是对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种极端挑战!这方面,日本人已经形成了一个钱生钱的完善的循环体系,赚钱——研发——升级——赚钱,一旦别人形成这样的循环体系之后,要超越就会困难重重!除非打破对手的循环,比如说……大家都不买他的产品……断粮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小强收回跑马一般的神思,说道:“我的陈老总啊,其实要我说,轻工业在有先进生产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要比重工业迅速得多,难度也小得多,东北局的轻工业单子虽然很比起华东局微不足道,但是他们手里的重工业项目全是难啃的骨头,烧起钱来不眨眼,比如有些大型件,前期试制,很有可能生产一个报废一个,那可是一眨眼就几十万上百万被漂没了。

所以您完全不用委屈,只管按部就班的建设就是了。就拿机械相机制造来说吧,难点不过是镜头、机身铝合金金属加工,以及快门这三样,这些玩意比起十几年后我们要搞的电子与光学杂交的数码相机,可是简单的多得多了。

生产光学镜头需要的精密数控磨床我都已经给您准备好了,那玩意十几分钟就能加工出当今最顶级的镜头用光学玻璃,那可是这年头日本、德国的军工厂里的老师傅们需要花几天才能磨出的最高水平!

至于镜头用的光学玻璃方面,我采购的光学玻璃连续生产熔炉成套设备能够提供足够的产能,至于原料嘛,这个很复杂,高级硅酸盐化工是非常难的科技树,我们暂时还是先从2011进口好了,2011国内几家光学玻璃厂生产的镜头用高级光学玻璃原料的市价是每公斤100到150元,至于光学玻璃的镀膜处理,镀膜机我们有了,不过所用的镀膜原料也还是受制于国内的化工水平,所以还是先从2011进口来用。甚至相机内的高级润滑油,咱们也先暂时进口。”

这些镜片生产出来后,还有专业的光电自动检测仪进行检测。合格之后使用镀膜机进行镀膜,这种减弱镜头反射、防炫光的镀膜技术可是到1968年才完成白菜化生产的工艺研发,并且得以按照工业标准予以质量保障的。之前这种技术可全部是高端军工光学产品上才会采用!这种工艺在1968年以前,可谓成本高,加工难!根本不会走入民用!我这是从2011的北京玻璃研究院买到的镜头镀膜技术和镀膜机,说白了就是当年宾得世界首创的SMC七层镀膜技术,和依此技术进行生产的镀膜机。

镜头设计方面更是不用担心,后世的镜头成千上万,取一个系列山寨就行了,柯克镜头、天塞镜头、高斯镜头、双高斯镜头……各种门类可谓五花八门随便挑。机器也是如此,看历史上哪个顺眼就选哪个生产!

至于精密金属加工,那更不是难题了。镜头上金属部件的螺线超精密加工,那用数控精密铣床来干,也是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至于金属表面光洁度,我们用高精度数控机床进行镜面车削工艺加工,能够将工件表面粗糙度降到0.05微米以下,0.05微米啊!这就是所谓的‘镜面车削’!高档音响的那些金属旋钮也都是镜面车削的产物!到时候咱们的镜头根本不用涂油漆,直接把镜面加工后的机身铝合金霸气外露着,亮瞎那些个外国氪金狗眼!

快门方面高低端兼顾,低端的只要装个帘幕式1/1000快门或者钢片纵走式1/2000秒快门。至于高端货,则直接从2011那边国内加工厂下单定制,采用超轻钛合金机械合页快门,1/8000秒机械快门极限立达!不闪瞎全球不是人!

不过机身装配工艺上面可能会稍微麻烦点,因为我们没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全是新手。不过我采购的检测设备可是齐全的很,几十微米级的误差都能测出来,所以只要质检员在质检上严格把关,工人们把不合格产品不断返工、重新装配就好了,只当是练手吧。再说了,我还从2011的海鸥照相机厂采购了几台调试好的自动装配机器人,可以在好几个装配环节实施封闭式机器人无尘作业,这就等于是作弊一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这照相机生产出来,不用说,那肯定是世界第一流的!”

陈老总听完小强这番胡吹海塞,心悦诚服的点头道:“嗯,就照你说的办,好在中央给照相机定的指标相对别的产品来说,还不算高,到1952年底达到年产十万台,我看还是可以办到的。”

小强抓紧时间把汤包大口的塞进嘴里,说了半天话,这下连包子都搁凉了。而陈老总显然是被小强的迷魂汤灌醉了,满脸喜色的只顾着喝豆浆,包子全被小强给黑了。

小强把两笼小笼一扫而空,陈老总立刻喊道:“再来两笼!”

小强赶紧继续扯淡,以分散陈老总的注意力。

“万一他老人家怪我抢了他的包子怎么办,得,还得接着吹!”

首节上一节119/4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