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90节

顾品珍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这边的人,张自忠非常热情的接待他们。顾品珍他们停留在高县,吃饭休息,然后再北上进入了叙州。到了叙州之后,张自忠提议在叙州休息一天。等到大家坐下来,也是互相了解一下。

很快大家的话题讲到辛亥革命。

这一下大家发现了共同话题。因为在座的这些人,当初都是同盟会。顾品珍、叶荃这样辛亥年滇军的高级将领不用说,下面的姜梅龄、杨杰,以及年轻的王楷(总司令)、张自忠都是清末的同盟会。说起来都是同盟会出身,都是革命党出身。

这一下大家的关系就拉近很多,感情就不一样。

也是一种感叹。

对于同盟会的这些人来说,当年的辛亥革命大家都是满腔热血,盼望成立一个共和的国家。可是几年过去,国家依旧混乱,战争反而比清末更多。

大家一交谈,就开始谈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等。

很不错。

顾品珍、叶荃他们对张自忠的印象很好。张自忠此人相貌堂堂,有军人的豪气。而谈吐不凡,一看就是读了很多书的。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张自忠给他们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就算是在滇军也很少张自忠这种文武双全的军官。大家是军人,很快话题转移到一些领兵打仗的问题。

几个人甚至还看了张自忠的军队。

张自忠也没有避讳,甚至部队内部对抗都没有避讳顾品珍他们。让顾品珍他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段勋的部队。

赞不绝口。

张自忠的这支军队的确很有精气神,各种小范围的战术能力很强。顾品珍、叶荃他们对于张自忠的部队观察的非常仔细,想要看看当初击败滇军的段勋部队,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看完了军队,大家很快话题又绕道革命的问题。毕竟大家曾经都是同盟会,也谈谈关于现在局势的问题。

本来只是简单地聊聊。

可是张自忠这个年轻军官很健谈,几乎没有什么是他不能接话的。作为目前段勋部队的军官,如此年轻就能够做到第四混成旅的团长,应该是很受重视的年轻军官。段勋是什么人,那可是北洋军嫡系出身,和现在的国务总理段祺瑞有很深的关系。就在半年前,段勋还是护国军难以逾越的一道屏障。张自忠作为段勋部的军官,应该明白自己的立场。可是他毫不在意,就算是对于革命问题也是侃侃而谈,一点都不避讳。

甚至一点都不隐瞒自己关于三民主义的一些看法,包括目前中国的一些局势。

顾品珍、叶荃他们开始都很惊讶。就算是革命党出身,但辛亥革命结束五年时间,不少革命党都改弦易辙。甚至当年革命党赫赫有名的大佬李燮和这等人物,一年前都鼓吹袁世凯登基。包括眼前的张自忠也不就是投奔了段勋。而且能够过来接待自己的人,一定是段勋的嫡系,可是张自忠的很多观点竟然很是接近革命党。这是比较意外的,完全不能理解。

期初很是惊讶。但听着听着,从顾品珍开始到叶荃、杨杰、姜梅龄以及王楷这些人已经不是普通的惊讶,而是目瞪口呆。所谓的政治纲领就像是一个品牌。甭管是袁世凯,还是现在的段祺瑞,又或者是冯国璋,以及唐继尧这些人,一个个都在极力扩充自己的实力,而且他们很多人有段时间都是非常强大,看起来就要一统中国。

可是他们终究只是历史的过客。

因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没有很清晰、很明确的政治纲领。而孙中山不一样,为什么他屡战屡败,甚至有时候输的一塌糊涂,但还是能够重新崛起。

就是因为孙中山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甭管是不是正确的,他有一个政治纲领,就像是一个品牌。这一辈的战友和他分道扬镳,但依旧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跟上去,冲着孙中山这个品牌,或者说是冲着孙中山的政治纲领投奔他。

所以孙中山始终是能够重新崛起。

这就是孙中山的优势。

是这个时代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说起来从辛亥年开始,或者是清末的时候开始,中国真正的历史大事件,又有几个和孙中山有直接的关系。

没有。

如最重要的辛亥年武昌起义,孙中山在哪里?在美国化缘,准备从美国筹集资金。武昌起义的主要领导是共进会和文学社。后来国民党成立,在国会大胜的时候,孙中山在哪里?他在日本。从国民党的成立开始到获得国会选择的胜利,都是宋教仁一手负责的。

二次革命孙中山倒是赶上,但二次革命其实都没有翻起多少浪花,就被北洋军剿灭。而护国战争,那更是和孙中山没什么关系。

护国战争发起者是梁启超、蔡锷、戴戡这些进步党,主力是滇黔两省军队。而最后决定护国战争胜负的是,北洋军的两大巨头段祺瑞和冯国璋。甚至广西督军陆荣廷的作用都远远超过孙中山。

一直到后来发生的护法战争,虽然是以孙中山的名义发起,但真正的领导者是滇军老大唐继尧和桂系老大陆荣廷两个人。孙中山只是他们的一个旗子,看着好看而已。两个人开始利用孙中山,后来发现孙中山真把自己当成护法运动领导者之后,立马是一脚把孙中山踹了出去。

后来还有什么?

决定北京政府归属的直皖大战,两次直奉大战,中间爆发的“北京政变”,虽然有孙中山的身影,但决定中国历史的这些事件孙中山是一次都没有当过主角。甚至很多连配角都说不上。

也就是说,从辛亥年的武昌起义开始,之后的护国、护法、直皖大战、直奉大战、北京起义,这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当中,孙中山几乎都是打酱油的。换句话说,自从辛亥革命开始,孙中山就根本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历史大事件当中。这十几年当中,中国的历史一直是其他人在引导。

但历史评价呢?

甭管是后来的新中国,还是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对于孙中山的评价都高的不得了。高到什么地步,硬是要把这些事情和孙中山联系起来,硬要说这些事情当中孙中山是有很重要作用的。

为什么?

因为双方的起点都是从孙中山那里分裂出来的。但为什么作为当时集中了中国青年精英的两党都选择在孙中山的旗帜之下,那就是因为孙中山凭借着他的政治纲领,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投奔。甭管是国民党的年轻党员,还是TG这边,大家都是聚集在孙中山的旗帜下面,或者说是聚集在了孙中山的政治纲领周围。

这就是政治纲领的优势。

同盟会成立,为什么以黄兴为首的实力派只能屈居于孙中山下面。就是因为大家虽然都在倡导革命,大家都知道要推翻满清,但仅仅是如此而已。

当时唯有孙中山提出了最完善的政治纲领,也就是三民主义。别看后来人觉得三民主义有这个那个缺陷,而且里面的内容也很空洞。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三民主义就是相当出色的政治纲领。

辛亥革命过了这么多年,中国成立了几百个党派,也提出了无数的政治纲领。但一个个都是泛泛而谈,还真没有能够超出孙中山三民主义范畴的。

可是顾品珍他们发现,就在自己的前面,一个年轻的北洋军军官,竟然开始讲他理解的三民主义。讲的还这么好,甚至比他们了解的还要精深。而且这个人竟然不是孙中山,也不是什么理论大家,只是一个小小的、年轻的团长,更是北洋军的团长。

不一般。

以至于几个人都沉迷在张自忠的话当中。

“张团长,今天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

本来是晚上好好休息,然后天一亮就要北上。可是大家一聊天,竟然一直聊到了凌晨。顾品珍这才发现时间过得太长时间。

“不敢。”

“张团长,你真不该当兵。你的这些想法真应该和孙先生谈谈。”

“顾将军,你开玩笑了。我还年轻,又是一个基层军官,哪里能有如此的见识。”

“哦,那不知……”

就算张自忠说是自己的想法,顾品珍也很难相信。不过顾品珍是很想知道,到底是哪位理论大家,能对于三民主义有如此深的理解,甚至比提出三民主义的孙中山说的还要透彻,还要出色。

包括怎么实现三民主义,都远比孙中山那个粗糙的想法具体很多、更有操作性。

首节上一节190/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