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803节

日本目前还是处于强势地位,在太平洋也好,在缅甸也好,都是占据优势。但段勋已经开始下棋,开始往东南亚部署。和泰国的合作,算是中国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在段勋考虑如何加强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时候,接到了来自欧洲的电报。

“老师,怎么回复?”

690

“老师,怎么回复?”

“说说具体情况。”

中国和泰国谈判,准备利用湄公河插手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这些国家的时候,欧洲那边再次爆发了对于犹太人的迫害。欧洲那边立马通知了国内。

刘湘拿着电报找到了段勋。

“老师,是尼尔斯玻尔跟我们的大使馆接触的。要不然这个事情,我们还不知道。”

“尼尔斯玻尔?是不是那位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创立了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那个人。”

段勋来了精神。

尼尔斯玻尔,这可是物理学大拿。只要是学习物理的,就没有不认识尼尔斯玻尔的。甚至只要是稍微对物理感兴趣的,如果不知道玻尔那简直是开玩笑的事情。

尼尔斯玻尔自己是物理学顶级科学家,他的儿子也是诺贝尔奖得主。

“就是他。”

国防科工委主任刘湘汇报,道:“纳粹上台之后,虽然很多科学家都逃离了德国,甚至是逃离了欧洲。但还是有大量的科学家留在了欧洲。当时逃离德国的不少科学家,很多都是去了丹麦、瑞典,以及去了英国和法国。后来战争爆发,德国横扫欧洲大陆,拿下了法国、丹麦,不过并没有对于当地的犹太人进行逮捕。因此不少人继续留在了法国和丹麦。尼尔斯玻尔在丹麦有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这是他的心血,他当然是不会轻易放弃。所以他一直留在了丹麦。不过最近纳粹政府要逮捕尼尔斯玻尔,他向我们求救。”

“希特勒怎么会突然要逮捕他?而且他是怎么得到的消息?”

“玻尔这个人在科学家名气很大,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他本人在欧洲科学界有很深的人脉关系,目前给德国军方工作的不少德国科学家,都和玻尔有交情。这个消息是担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凯泽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长的海森堡传出来的。”

“海森堡?”

“他是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德国著名科学家,早年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和玻尔一起工作过,听闻双方的私人交情非常好。目前海森堡不仅仅是大学教授,还开始负责给德军研制原子炸弹,是德国高层非常倚重的科学家,在德国地位不低。”

“德国也终于要开始研制原子炸弹了?”

“是。德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核裂变现象,准备研制原子炸弹。按照我们的分析,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纳粹才要逮捕玻尔。玻尔是这方面的专家,纳粹邀请过玻尔担任他们的原子炸弹计划,不过被玻尔拒绝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纳粹要处理玻尔。”

“可是他怎么找到了我们这里?”

段勋基本上了解了。

德国也开始重视核裂变,也开始研制原子弹。德国方面的负责人就是海森堡和哈恩,而欧洲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专家。当中最出名的就是玻尔这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大拿。因此德国人邀请玻尔参加这个计划。当然德国不会说的那么明确,但玻尔是聪明人,一下就明白了纳粹的意思,知道纳粹正在干什么。所以玻尔当然是拒绝纳粹。

德国纳粹不想放任玻尔,所以准备逮捕他。不过海森堡和玻尔是好友,所以立马是悄悄地派人通知了他。

“老师,这还要感谢何凤山。当年他给犹太人大量的发放了签证,让我国在欧洲犹太人当中有了很大的影响力,有了很好的口碑。当时外交部魏部长(魏宸组)还担任驻德大使,虽然声势闹得没有何凤山那么大,但其实发放的签证数量远远超过何凤山。魏部长当时是动员了我们在德国的所有领事馆,一起悄悄地发放签证。不仅仅是在德国,我们在欧洲各国的大使馆,包括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我国都发放了众多的签证,给了犹太人一个离开欧洲的机会。那几年来说,整个欧洲只有我们国家发放了大量的签证,其他国家一直卡着签证没放。再说当年何凤山闹出的动静太大,对于犹太人来说,我国对他们还是非常友好的。而且很多知名的犹太教授来到了我国,在我国得到了很高的待遇,都传到了欧洲犹太人那边。”

在中国这边来说,何凤山不听话,是必须要处罚的。

可是同样,在犹太人那边来说,何凤山是大英雄。在英美法这些嘴炮国家,虽然天天批评纳粹迫害犹太人,但现实是他们对于发放签证非常吝啬。他们的吝啬让很多犹太人失望,可是何凤山却大肆发放签证,获取了犹太人很大的好感。

目前中国多少犹太教授,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来到了中国。目前中国光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犹太科学家就有五个人,其他大学教授级别的犹太专家教授,更是超过一百人。如果不是当年何凤山的举动,中国还真无法吸引这么多的犹太人才。

“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四年前玻尔曾经接受周培源教授和束星北教授的邀请,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做过报告,在中国整整待了四十多天。听说当时玻尔教授对于我国大学的发展给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和周培源教授聊得很好,甚至评价周培源教授是有能力得到诺贝尔奖的出色科学家。加上目前欧洲大陆完全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控制当中,能够自由出入的国家并不多。这里面有能力从欧洲大陆带人离开的,也就是我们了。”

“嗯。”

段勋点头。

当然心中也有一些遗憾和愧疚。

像周培源教授,束星北教授,都是非常出色的科学家。他们本该是静静的研究科学的科学家,但因为国家的需要,他们反而要成为武器专家。

束星北才三十四岁,但却是军方雷达项目的总负责人。周培源今年也不过是39岁,但一边在大学当教授教书,一边担任军方鱼类空投试验负责人。他们不仅仅要承担大学教书任务,还要承担军方武器研制任务。对于他们这一辈的科学家,段勋总是感觉对不起他们。还有像赵忠尧他们,本该是成为出色的核物理学家,进行更多的研究。但现在却负责研制原子弹。

这样其实是严重的耽误了他们这些人在科学上的发展。如果不是因为国家项目牵制住他们,他们当中很有可能就出现诺贝尔奖。

不顾段勋很快摇头,把这些想法抛之脑外,道:“这是好事情。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那可是世界上最出色的物理研究所,出来了多少诺贝尔奖。如果这个玻尔来我们国家,也为我们国家建造一个跟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一样出色的理论物理研究所,那真的是我国的造化了。”

中国缺乏很多东西。

包括科学氛围。

不过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一直以来没有自然科学的土壤,自然科学的文化。结果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都错过了。虽然中国目前的工业化速度很快,现在的工业规模很大,但这种科研氛围不是一下就能够建立起来的。

而这些大科学家的作用是什么?

他们可以把他们的科研方法,科研作风带到他们去的地方,可以改变当地的科研氛围。美国二战之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欧洲大量的科学家逃离欧洲来到美国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学问,更多的是科研方法,科研作风,一下就影响了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氛围。这个段勋是非常有感触的。

中国这边也吸收了不少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一个人会影响一所大学,或者是一个研究院。就如迈特纳教授的原子研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带有她的风格。

因此像玻尔这个级别的科学家,还是创立了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人。这样的人在中国成立一个物理研究所,让他发展几年,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带有他的风格。这种科研方法,科研作风、科研氛围,对于科学长久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告诉李之龙,玻尔这个级别的科学家,没什么可说的。不管有多困难,都必须要安全的让他离开丹麦。包括他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同事们,不管他们是不是要来我国,就算他们只是想离开欧洲,去其他国家,我们也要营救他。如果事情紧急的时候,不必和国内联系,可以当机立断,我给他这个权力。他们可以在欧洲动用能够动用的一切资源。”

玻尔这样的人,就算是不来中国,和他保持友谊也是很好的。他们这样的大科学家,只要保持一定的友谊,对于中国未来是有好处的。

毕竟是救命之恩。

未来中国这边的留学生去他的物理研究所工作,或者是中国这边的大学希望他过来讲讲课,又或者中国组建什么科研机构的时候希望他指导一下,他都不可能拒绝。

而且有这样的事情,名声也会很好听。不管是任何时候,闭关锁国总是不好的。科学技术,虽然需要自力更生,但也需要和世界科学频繁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才能够发展。名声好听了,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科学家来华工作。

所以玻尔这个事情没什么说的,必须要营救。

“是。”

刘湘点头。

为了在战争年代引入更多的人才,最高委员会制定了“筑巢计划”。还专门成立了“人才委员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部门,而且还拥有很多特权。

首节上一节1803/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