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510节

“回去吧。”

段勋在远处,坐在车上看了一下高考开场的情况。看了有半个来小时,看到虽然人很多,但秩序不错,还是比较欣慰。

“是。”

“参加考试的名单统计了?”

“是。”

高考是国之大计。

可以这么说,高考是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个步骤。其实科举被废了之后,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弄出能够替代科举的教育方案。虽然科举有各种各样的弊端,但他一直是中国选举人才最好的办法。

当西学东渐,科举被人诟病之后,满清朝廷在没有任何预案的情况之下废了科举。结果是一大堆读书人找不到生路,然后就跟着革命党走了。

后来民国成立,西学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中国并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把西学和中国教育融合起来。从民国开始,中国的大学数量虽然一直在增加,可是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比较乱套的。到现在为止,全国的大学(包括大专)数量已经超过200多个,但目前这些大学采取的都是自主招生。

这个问题非常大。

相比起科举来说,更加不公平。因为这些自主招生,都是局限在某一个地方。北京拥有那么多的高校,这些高校每年90%的学生都是在北京招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上海招生。因为这个年代的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的问题,所以能够在北京参加北京高校招生的外地学生是少之又少。那些外地学生去一趟北京,又准备考试,需要在北京待上几个月。加上路上的日子,需要半年时间。一场考试准备花费的资金,是中国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所以这些外地学生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根本就不可能去北京考试。结果是北京各大高校每年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京畿地区的学生,外地学生非常罕见。

其他省份的很多出色学生,甭管他的成绩有多好,能力有多出色,大部分是根本没有机会考上北京的大学。不仅仅北京是如此,上海的高校、成都的高校都有这样的问题。

北京的高校主要是京津地区的学生,上海的高校主要是江浙沪地区的学生,成都的高校主要是西南学生。而武昌的高校主要是两湖学生。

这个年代的大学地域色彩太浓厚。

在公平性上,根本比不上当年的科举。中国几个高校聚集的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周围的学生优势最大,因为可以就近上大学,还是中国最好的一些大学。而其他不少省份的学生,他们想要上大学就非常困难。

所以用全国高考代替目前的自主招生是必须要进行的。这是科举结束之后,中国又一次的全国性的考试。因此对于这一次的高考,从内阁开始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

段勋也是如此。

高考已经拖了两年才实行,可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

“情况如何?”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教育部统计了高考第一次报名人数。当时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超过二百万人,有了二百一十七万人。不过这一次真正参加考试的学生,只有一百八十二万人。比五月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少了三十五万人。”

“怎么少了那么多?”

段勋皱眉。

这一次考试,并没有限制年龄,也没有限制其他的,愿意给很多人一个机会。只要高中毕业,或者拥有同等学历的人,包括中专毕业生,都有资格参与这一次的高考。

所以报名人数多了很多,突破了两百万人。

其实目前每年的高中毕业生人数是有限的,还不到一百万人,去年高中毕业生是87万人,今年高中毕业生是93万人。但因为这一次高考限制比较少,所以往届毕业生,甚至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也参加报名。

目前来说上大学是比较划算的。

因为目前教育部直属的大学,学生上学都是免费的。而一些部属大学,省属大学,大部分上学也是免费的。因为现在的大学生,那都是真正的大知识分子,毕业就是干部。现在的中国大学生,那都是干部候选人,毕业之前就已经被政府各个部门、政府大厂预定。所以他们上大学都是免费的。现在教育部是大力发展中专和技校,但大学毕竟是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上大学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可是没想到真正参加考试的人减少了这么多。

“我们调查过。报名人数减少这么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过最大的原因是,这些人当中很多已经参加了工作。工作单位不放他们参加考试。有些工作单位表示,如果参加高考就让他们放弃工作,把工作位置让出来。而有些工作单位直接就是拒绝他们参加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对他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很多人,一家的生活都要靠他们工作的薪水。所以工作单位不放他们,他们也不敢真的参加考试。如果参加考试没能够考上,又丢了工作,那他们以后就不好办了。”

“恩。”

段勋点点头。

明白了汤尔和的意思。现在的中国人才稀少,因此能够拥有高中毕业同等学历的学生,那都是宝贝,都是知识分子。

对于这样的人,各大部委、各级政府都是抢着要的。包括各个工厂,各个学校都会抢着要他们。一些正规学校,老师当然是要师范学校毕业的。就算是稍微差一点,也得是中专毕业的师范生。可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也没有那样的资格挑挑拣拣。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高中生乃至于初中毕业生都是宝贝,都能够成为老师。

因此这一次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当中,有很多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都是有正儿八经工作的。有些单位支持这些人参加高考,但有些单位却不支持他们参加高考。

结果是很多人放弃了考试。

相比起不可捉摸的未来,现在拥有的安稳工作更加重要。特别是很多中专毕业生,他们之所以不念高中,选择念中专,就是因为家里困难。他们为了能够提早出来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这些人是不可能为了考大学放弃工作。

虽然说大学不收费,但上大学之后就不会有工资,而且其他的花费还是要出的。所以真的要考试了,一下就少了这么多人。

“这次会招多少人?”

“11万7800人。”

“都是怎么分配的?”

“总理,是这样。这一次招生的情况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会按照各省考生数量的比例录取学生,录取比例大致是相同的。而且为了照顾贫困地区的学生,会适当增加一些贫困省份的录取比例,这是面向全国学生的。部属大学,他们会把70%的名额让出来,参与招生。本来教育部和各部委之间达成的协议是,他们拿出一半的名额招生,剩下的一半部委内部消化,是留给部委自己推荐的学生名单的。不过最近各大部委工作繁忙,他们本身的人才又极其匮乏。所以各机构不愿意让更多的人进入大学学习,担心影响正常工作,所以缩减了名单,多让出了20%的名额。不过军事部和建设兵团下属的高校,依旧是采取50对50的方法。有一半名额是他们内部调配,一半名额是这次高考学生当中录取。”

汤尔和立马开始汇报具体情况。

作为教育部部长,也是此次高考第一负责人,汤尔和对于情况掌握的非常清楚,各种数据是随口就来。

继续道:“至于省属大学,他们的学生都是在此次高考当中录取。但他们选择的方案是,40%在省内考生当中招生,60%从外省招生。如果把教育部直属大学、部属大学、军事部和建设兵团下属的大学,包括内部名额都加起来,那么这一次全国高校招生大约14万人左右。”

“人数还是少了。”

段勋叹口气。

努力了这么久,一年的大学录取人数才14万人。如果是一些小国家,14万人的大学生人数不算很少。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一年的大学录取人数才14万人,简直是拿不出手。

就算比不上二十一世纪那样,每年几百万大学生。但按照现在中国的情况,每年大学录取人数也应该有四十万到六十万人左右才对。

只有14万人,还是太少了。

“总理,一五计划的时候教育部确立优先发展中专和技校的教育方针,因此这几年大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如果不是部属大学和省属大学的发展,光是教育部投资发展,这一次的录取人数会降低一半。”

“恩。”

有得有失。

中国每年的教育经费是有限的。既然决定优先发展中专和技校,那么就要容忍大学教育的缓慢。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普及教育更重要。中专和技校优先发展是正确的决定。中专和技校最大的好处就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培养大量的人才。相比起来大学培养就太慢了。

“汤部长,是不是我们的一些大学招生人数太少了。”

首节上一节1510/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