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286节

以军队模式成立一个兵团。虽然不至于是免费干活,但绝对比临时招人干活便宜很多。而且这些人只要干活多了,那就是熟练的基建工人。

是一种非常省钱的办法。

“最后我准备成立一个石油建设兵团。就如同这几百年煤炭是最重要的能源一下,未来一百年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会是石油。但工业部那边一直以缺乏资金为由,不愿意在石油工业上进行投入。工业部的工作繁重,我也不好强硬他们进行石油建设。但我不能看着不管,因为未来石油会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准备单独成立一个石油兵团。要把目前我国拥有的少数几个油田,还有在抚顺正在建造的石油厂,以及要成立的石油大学,我都准备归到石油兵团当中。等以后石油兵团成气候了,我准备在内阁成立专门的石油部。还有农业建设兵团、基础建设兵团,等以后成功了,都会让他们独立出来,成为一个部门,或者是一个集团公司。但这之前,我要把他们建立起来。这几个工作都很艰难,我信任你这样打过仗的军队干部。”

李济深这个时候已经是坐直了身子。

因为他已经明白,段勋要成立了这个建设兵团,绝对不是糊弄自己的。相反这个兵团权力很大,下辖了三个类型的建设兵团。

而且每一个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任潮,你是我最得意的学生。我希望你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有成绩。等你离开军队,我期待你一样有成绩。你以前是我在军队上的左右手,我希望你能够在政务上也成为我的左右手。”

“老师,我懂你的意思。你让我交接好工作,我就会提出转业申请。”

“恩。”

461

“中山先生的后事还是应该办的风风光光。”

1925年4月19日,孙中山在上海去世。可能是没有了历史上奔波北上的劳累,因此他的身体虽然一直不好,但还是挺过了3月份。不过进入了4月份之后,身体还是没能够坚持下去。

影响力不小。

说起来孙中山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在政坛,这几年一直都是一门心思的写东西,发表了他不少的主张。可是他的影响力还是很大,他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中国。

孙中山去世之后,主要是国民党的一些元老在办理后事。

其实段勋和孙中山都不认识。段勋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也就是远远的听过孙中山的一些演讲。但自从段勋领兵之后开始,就再也没有和孙中山见过面。不过孙中山毕竟是第一个倡导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成立也和他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孙中山还是中华民国第一任的临时大总统。

所以对于孙中山,政府也必须要有表态。不要说是段勋政府,只要是中华民国政府,那么都不可能完全避开孙中山。

“中山先生是革命先行者,他倡导的很多东西,包括他倡导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多指导意义。现在国民党那边已经开始组建他们的治丧委员会,我看我们这边也派出几个政府代表,参加这个治丧委员会,表达一下我们政府的态度。”

人已经没了。

以往的恩怨也就没了。

而且说起来段勋虽然是北洋军出身,但二次革命其实没赶上。护国战争打的蔡锷护国军,也不是人家孙中山,或者说国民党的武装。段勋唯一打压的,或者说有过军事上的冲突,那就是粤军部队。不过那个时候段勋已经是占据了绝对上风,而且握有大义,主要是以瓦解粤军为主,也没怎么打过仗。

所以说起来,段勋带兵开始其实和孙中山,还有孙中山的部队并没有怎么打过仗。孙中山活着的时候,段勋主要在舆论上对于孙中山打压比较多,但现在他都去世了,还是应该给与足够的尊重。

“总理,你看让谁去比较合适。”

戴勘问段勋。

因为只是考虑孙中山后事的问题,所以并没有其他人。只有段勋和戴勘两个人先讨论一下,看看怎么应对这次的事情。

这又不是什么涉及利益的事情。

只要段勋和戴勘有了共识,那么很多事情就能够迅速的落实下去。段勋这边和孙中山有关系的人很多。毕竟段勋的很多同学和学生,不少人都是革命党出身。甭管后世对于孙中山的评价如何,在清末革命党当中,孙中山的名气是最大的。不知道多少年轻学生参加革命都是奔着人家孙中山去的。

不过他们自己很难决定。

因为这是一个站队的问题。甭管他们以前和孙中山有过什么交情,现在他们是段勋手底下的人。如果自己决定去孙中山那边送葬,以后怎么在段勋这边立足。

所以还是需要段勋做出决定。

“我的想法是这样。”

段勋想了想道:“中山先生毕竟是清末反清的领袖之一,又是中华民国第一任的临时大总统。从哪方面来说我们都应该表现出我们的重视。这样我们组成一个政府治丧团。让临时参议院议长杨维,先中断一下目前的国会改革会议。作为国会的代表,担任这次政府治丧团的团长。我们内阁方面,就让尤总长(尤民)作为代表。军事部那边就让杨杰秘书长作为代表。他们三个人组成政府治丧团的领导机构,全权代表国会、内阁、军事部三方面。”

“杨议长(杨维)、尤总长(尤民)、杨秘书长(杨杰)。”

戴勘点了点头。

明白了段勋的意思。对于离世的孙中山,段勋真的是给与了很高的礼遇和尊重。礼遇是不用说了,一个临时参议院议长,等同于之前国会的参议院或者是众议院议长。以目前中国的政体来说,国会是平行于总统府、内阁、最高法院的部门。临时参议院的一把手出马,级别已经是相当高了。

除了杨维之外,尤民是警察部总长,还是内阁委员,在内阁是位高权重的人物。另外一个是军事部大佬,军事部秘书长,军事部委员。这都是高级别的干部。政府能够派出这样规模的代表,对于孙中山真的是最高的礼遇了。不要说是孙中山,在目前的政府机构,除了段勋之外其他人去世,治丧团的级别也就是这样。段勋完全是把孙中山当成是政府元首来组建的治丧团。

尊重就更不用说了。

杨维、尤民、杨杰都是同盟会出身,都认识孙中山。杨维是四川同盟会的大佬,尤民更是山东同盟会负责人之一,杨杰也是在日本参加同盟会的滇军重要将军之一。

他们都是革命党,而且都是同盟会出身。让他们三个人担任治丧团领导,这就是对于死去孙中山的尊重。

“这三个人不错。”

“我听闻中山先生的遗愿是要葬在南京,那么就遵从这个遗愿。让上海市副市长王伯群加入治丧团,全权配合国民党那边。”

“好。”

戴勘同意。

因为王伯群是贵州革命党重要人物,和孙中山比较熟悉,也和国民党其他大佬关系不错。让他出面还是很不错的。

“我再让邓演达以我的私人代表身份,参加治丧团。”

段勋顿了顿,对戴勘道:“不过有一点,中山先生去世了,该给他的一生盖棺定论,我们政府也必须要做出一些表态。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比较好?”

“这几年我们打压国民党比较严重,这个时候又突然高度评价中山先生,反而会让全国学生感到混乱的,会影响政府信誉。”

戴勘皱眉。

很是犹豫。从1921年开始,政府机构为了打压国民党,对于辛亥革命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原来国民党一直宣传,同盟会是反清主力,更是反清领导者。同盟会以及后来的国民党,就是靠着这个政治宣传,不停地吸取年轻力量。但政府为了打压国民党,利用纪念辛亥革命的机会,弄出了一大堆的人和势力,表态反清成功是大家的功劳。

最近几年不仅高度评价共进会、光复会这些组织,包括很多立宪派,乃至于北洋军都在赞扬之列。认为大家都是参与了反清运动当中。

现在孙中山去世了,总不能说孙中山怎么劳苦功高,同盟会怎么劳苦功高,这不就是自己打脸。

“该高度评价还是要高度评价才对。”

段勋想了想道:“中山先生怎么说也是革命先行者,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应该激励后来者。”

“总理说的是。”

首节上一节1286/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