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505节

 侍女很快打开房门,王渊见到宋灵儿只能苦笑:“我们出去说。”

 宋灵儿道:“不必了,就两句话。天竺越来越热,我实在受不了这鬼天气,今天打猎差点把我热中暑。”

 王渊无语:“这种天气你去打猎?姑奶奶,你都是六十岁的人了。”

 “嫌我老是不是?”宋灵儿面色不虞。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让你保重身体。”王渊解释道。

 宋灵儿冷笑:“我就比你大两岁,你能让少女怀孕,我就不能挽弓打猎?”

 王渊哭笑不得,这事儿没法说了。

 宋灵儿又说:“从今往后,我要去吕宋常住,每年至少住五六个月才回来。策儿给我修了碧瑶宫,那里冬暖夏凉,可比你的天竺舒服得多。”

 王渊点头道:“那里确实舒服,去休养一阵也好。”

 “我看你是巴不得我走。”宋灵儿生气道。

 “哪里的话,”王渊拉住她的手,哄道,“走,今晚我陪你纳凉散心。”

 老夫老妻的,坐在花园里赏月喝酒,吹着渐渐变凉的夜风倒也自在。

 宋灵儿很快就喝醉了,王渊不让侍女搀扶,抱着老妻回房,搂在一起睡了一觉。

 翌日,宋灵儿就动身出发,说是去碧瑶宫避暑,其实是想念儿子王策了。

 三个月后,《华夏诸宗谱系》问世,在天竺引起巨大轰动,混血汉裔和归化汉人兴奋无比。有了这套理论,他们的身份更加正宗,都是纯粹的华夏子民。

 沛阳大学的高种姓学生,每天都被反复洗脑,渐渐受到这种氛围影响。好像不认祖归宗,好像不改信佛道,就是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一样。

 随着时间推进,这套学说将越来越有威力!

第779章.777【印度神裔,亦为炎黄子孙】

 《华夏诸宗谱系》一出,接下来几年,印度南北各地陆续出现叛乱。

 自认日神、月神后裔的印度教贵族,拉着几个所谓“上古大姓”,聚众数百到数万不等开始造反。但他们毫无组织性,互相之间也不联系,你造你的反,我造我的反,被天竺官兵逐个镇压。

 这些家伙,被异族统治无数年,都不知道反抗精神为何物,说他们是炎黄子孙反而闹起来。

 沛阳罗摩神庙祭司摩柯·雅度,求见国王无数次,终于获得王渊召见。

 摩柯·雅度见面就跪:“陛下,请禁绝《华夏诸宗谱系》,否则上古诸姓叛乱就永不停歇。”

 王渊笑道:“我若把所谓印度上古诸姓都杀完,叛乱不就停下来了吗?”

 摩柯·雅度质问道:“上古诸姓,至少有百万之数,陛下难道全都要杀了?”

 “难道不可以?”王渊反问。

 摩柯·雅度见王渊一脸认真,不由背心发凉,吞吞吐吐道:“可是……可是……”

 王渊对身边侍从说:“请翰林院王学士过来一趟。”

 大概过了两个小时,王忬来到王宫勤政厅,拱手作揖道:“臣王忬,拜见陛下。”

 王渊指着摩柯·雅度,对王忬说:“这位雅度祭司,祖宗是婆罗门教里的月神。你且思量思量,这婆罗门教的月神,应该对照华夏哪位祖宗?以雅度为姓氏的天竺人,又究竟该是谁的后裔?”

 王忬有点懵逼,只能问摩柯·雅度:“请问雅度祭司,能阐述一下你的宗族谱系吗?”

 摩柯·雅度颇为自豪道:“梵天是最原始的神明,他诞生时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更没有世界。梵天感受到自身的‘业’,于是他创造混沌之水,又注入自己的种子,种子在混沌之水中不断成长,结成一个巨大的金胎梵卵。金胎长成,梵天将其一分为二,一半在上,一半在下,于是有了空间。面对这空荡荡的空间,梵天进入冥想……”

 “说重点!”王渊直接打断。

 摩柯·雅度表情尴尬:“从梵天的心眼口鼻耳中,诞生了六个孩子,其中次子为阿底利,阿底利又生月神苏摩。苏摩生步陀,步陀生洪呼王,洪呼王生阿由,阿由生行迅王,行迅王生雅度。雅度,便是雅度族人的先祖。”

 王忬抱拳:“失敬,失敬,原来阁下竟是创世神梵天的后裔。”

 也难怪印度上古大姓们会造反,人家都是神族后裔,一旦承认华夏谱系,他们的位置何在?

 王渊说道:“随便给他找个祖宗吧。”

 王忬苦笑:“陛下,这个真不好找祖宗。”

 王渊便说:“这样,自称月神后裔的雅度族人,今后便姓阴;自称太阳神后裔的摩奴族人,今后便姓阳。阴、阳皆为汉族姓氏,又不辱没你们的祖先。其余印度古姓,也照此理改汉姓。”

 摩柯·雅度目瞪口呆:“陛下,哪能这样……”

 王渊呼道:“来人,将雅度祭司看押起来,让他自己编一套说法。雅度祭司,今后三个月,你就吃住在翰林院,将印度上古诸姓与华夏谱系结合,不懂的地方就求教翰林院学士们。你如果编不出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道理,那三个月之后,你可以去见梵天了。”

 摩柯·雅度哭都哭不出来,就这样被迫住进翰林院。

 这货面对生死抉择,在多方求教之下,结合济世派、锡克教那套理论,认为中国的“天”,就是印度教的“梵”,创世神“梵天”,就是中国的“盘古”。生拉硬扯一大堆,说自己是西王母后裔,跟黄帝和周穆王也有渊源,从此“雅度”改姓“阴”或“姬”,他自己也改名为“阴摩柯”。

 乱七八糟,错漏百出,自相矛盾,但也只能如此了。

 他还帮日神后裔摩奴族人,找了炎帝作为祖先,“摩奴”姓氏可改为“阳”或“姜”。

 王渊对此勉强满意,遂把阴摩柯先生放回去,又勒令参与叛乱者照此改姓——那些叛乱者正在修路挖矿。

 另外,佛教徒大量北上传教,传教对象当然是那些底层平民。

 北印度的宗教情况很神奇,以前的各苏丹宗室多信绿教,土邦王公则多信印度教。挨着阿富汗和孟加拉的地方,平民多为绿教徒,其余地方的平民又多为印度教徒。

 各个阶层的信仰是分裂的,互相敌视却又能勉强共处。

 在大部分时候,底层百姓究竟信什么,王公贵族是懒得去管的,这就给了佛教以发展空间。就拿西北边(克什米尔)来说,一大堆印度教王公,平民居然都是些绿教徒。那里的印度教贵族,巴不得平民改信佛教,至少佛教相对而言更利于统治。

 相信佛教北上之后,传播速度会非常快,因为王渊会一直暗中支持。

 于此同时,王渊开始铸造货币,分咸宁至宝(金币)、咸宁元宝(银币)、咸宁通宝(铜币)三种。

 为了跟大明货币无缝衔接,制式和币值都一样,只不过图案文字有异。

 天竺货币图案,天竺王室图案,全都是神兽白泽,跟物理学社的徽章大同小异。

 白泽不但象征智慧,还跟黄帝有交集,曾应黄帝所求制作鬼神图鉴,王渊作为炎黄子孙当然可以拿来用。

 另外,天竺的棉纺工厂,终于开始走上正轨。

 棉纺工厂其实很早就在开办,但尴尬的是没有足够的工人。

 汉人移民,因为能分配土地,都属于有产阶级,哪里愿意做纺织工人?

 若招募土著为纺织工,那生产效率一塌糊涂,而且经常闹出各种事故。

 现在王渊以政令来推进,强行召集印度教寡妇进行培训。

 北方各大土邦,送来若干年轻寡妇,就可以抵扣相应税额。反正他们每年交税(进贡)总是拖欠,王渊很难照实收取,还不如用寡妇来抵账。

 这些印度教寡妇,按教义是该殉葬的。

 为了逃脱殉葬的命运,很多都选择做神仆,改名换姓一辈子侍奉神灵,并且几乎不可能再改嫁。

 招募寡妇进行培训,教她们怎么纺织,诱导她们信奉佛教,再移民一批汉人给她们做丈夫——好了,啥都解决了,工作积极性特别高,全都带着重获新生的喜悦幸福。

 天竺的纺织工业,迅速追赶大明,而且未来更具优势,因为这里遍地产棉,而且质量远远优于江南和湖广棉花。

 江南纺织工厂,大量向天竺转移,这里的原材料成本更低!

 阿洪省(阿萨姆)也开始移栽茶树,天竺茶叶也能渐渐发展起来。

 当然,至少二三十年之内,天竺所产的棉布和茶叶,都不会对大明造成太大冲击,因为总体规模相对还比较小。

 大明绍丰二十五年,天竺咸宁十一年,朱载堻终于遇到登基以来的最大自然灾害。

 渭河流域大地震,山西、陕西、河南三省都有强烈震感,直接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百万人。有些州县,一县就死数万,县城几乎沦为废墟。

 朱载堻都给整懵逼了,拨款百万两进行赈灾,又第一时间下罪己诏反思过错。

 王渊得知消息,立即调五十万石大米,无偿运回大明赈济灾民。

 朱载堻感动落泪,因为他银子绰绰有余,各地粮商却坐地起价,甚至囤积居奇不愿意出货。而各省的官仓,又开始玩火龙烧仓的把戏,气得朱载堻一口气罢免、下狱、流放、处死上百位官员。

 这是朱载堻继位以来,第一次大开杀戒!

第780章.778【躺平的大明皇帝】

 乾清宫。

 朱载堻正在阅读封奏,脸色愈发阴沉,渐渐气得双手发抖。当他读完封奏之后,猛然扭头一看,却见随侍太监正站在身侧偷瞧。

 随侍太监连忙后退两步,谄媚微笑道:“皇爷,丹墨(朱砂墨)已经研好。”

 朱载堻缓缓放下朱笔,问道:“看清了吗?”

 随侍太监感觉气氛不对,连忙跪伏于地:“皇爷息怒……”

 “来人!”

 朱载堻大吼一声,顿时跑进来几个侍卫和太监。

 随侍太监更加惊恐,疯狂磕头:“皇爷饶命,皇爷饶命,皇爷饶命……”

 朱载堻冷笑:“好大的狗胆,封章也是你能看的?快说,你是谁的眼线!”

 随侍太监浑身冒汗,慌忙解释说:“皇爷,奴婢只是站得近了些,没有受谁指使偷看封章啊。”

 朱载堻仔细思量利弊,终于说道:“拖出去,杖毙!”

 众皆惊疑恐惧,因为朱载堻虽然严厉,却从没在外朝施过廷杖,也从没在内廷动用过私刑。总的来说,朱载堻除了规矩很多之外,一向都是仁慈贤明圣主的形象。

 而今,居然要杖毙随侍太监!

 “皇爷……”一个太监想帮着说好话。

 朱载堻立即打断:“闭嘴,说情者一并杖毙!”

 顿时无人再言,而随侍太监已经瘫了,涕泗横流的请求皇帝饶命。

 不多时,外面响起随侍太监凄厉的叫声,而朱载堻则连续发出三道中旨。

 第一封中旨,撤换锦衣卫提督太监,撤换锦衣卫管事都督,撤换锦衣卫指挥使。

 第二封中旨,南京户部尚书常伦,奉皇命辖制南京督仓都御史,有权调遣南京兵马司和军卫办事。

 第三封中旨,兵部左侍郎唐顺之,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外放为南直隶总督,彻查南直隶仓储舞弊案件。南京本地锦衣卫,以及外派到南京办事的北京锦衣卫人员,暂归唐顺之节制!

 三道中旨一出,内外朝廷被搞得鸡飞狗跳。

 有科道官员质疑中旨不符合流程,直接被朱载堻贬为偏僻知县,吓得满朝文武没人敢再说废话。

 谁都能看出来,一向脾气很好的皇帝,这次是真动了怒火。

 起因很简单,大地震急需粮食赈济,而各地官仓纷纷失火走水。皇帝不仅派出御史彻查,还让锦衣卫也跟去,派去南京的御史和锦衣卫竟然勾结在一起!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查案速度还很快,许多主官和粮仓负责人,都被下狱论罪,甚至有人在狱中畏罪自杀。

 但是,查得太快了,办案太顺利了,朱载堻难免感觉有问题。

 就在此时,南京户部尚书常伦,一个被排挤出去养老的家伙,突然透过通政司发来一道密封中诉——阁臣和尚书的密奏,可以绕开内阁与司礼监,通政司也无权拆阅,只能由皇帝亲自拆信阅读。

 身为南京户部尚书,名义上能够管理南直隶诸官仓,但这个权力在成化年间收归中央,南京诸仓的实际负责人是中央派去的督仓都御史。

 而南京户部,只能推选资深廉洁的郎中一人,协助督仓都御史巡查各大官仓。

 常伦在密封中诉里边,奏报说南京户部郎中,在协助巡查官仓的时候,陆续发现了大量疑点。南京勋贵、督仓御史、江南商贾,三方串通合谋,使出各种招数掏空官仓。而今,负责查案的御史和锦衣卫,也被地方势力买通,他们推出一些替罪羊,打算就此蒙混过关。

 南京户部郎中简盖,不肯同流合污,竟然被污下狱,当晚就在狱中“畏罪自杀”。

 朱载堻虽然看不惯常伦,将其扔到南京养老,但却清楚常伦的性格,知道常伦绝不会在这种大事上说谎。

 朱载堻为何愤怒至此?

首节上一节505/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