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501节

 “后来邻国入侵,刘老爷带着咱们逃命,草民在路上救了刘老爷一命。刘老爷仁善,不但许我自由之身,还赠送我一百亩地,帮我挑了个妻子成家。”

 “四年前,刘老爷病逝,草民的土地便被盯上。同县的郑家势大,且有亲戚在县里做官,他们污我谋夺汉人土地。无凭无证之下,就把草民的土地收走,草民在镇公所讨不到公道,便去县里的法庭告状,县法官竟判我服役修路三年。”

 “因草民能写会算,汉话也说得利索,修路时被提拔为头目,因此修路三年并未死去。草民修路期满回家,妻子竟已带着孩子,被强行改嫁给新移民两年之久!草民不服,就去府里上诉,府法官却不愿开庭审案。草民只得进京告御状,曾跪伏于王宫大门外。案发当日下午,值守皇宫大门的侍卫可以作证!”

 大法官点头说:“林侍卫、杨侍卫,今天也被请来了,请两位证人上庭。”

 两个王宫侍卫出庭,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明,在确定见过刘虎之后,便在证词文件上签字。

 大法官又问:“刘虎,天竺遍地皆是土地,郑家为何要犯法占你的土地?”

 刘虎说道:“其一,草民的土地,皆为靠河的上田;其二,草民以前是贱民,虽然归化为汉人,但皮肤太黑总受歧视,汉人大户都看我不惯。”

 大法官再问郑彬:“你说来京城打听商讯,你想做什么买卖?”

 郑彬回答:“草民想来打听一下,看须陀县的土特产,能在京师卖上什么价?”

 大法官问道:“打听了吗?”

 郑彬回答:“还没来得及。”

 大法官再问:“你以前可认识刘虎?”

 郑彬摇头:“不认得。”

 整个审案过程,被书记官详细记录,并让所有当事人签字。

 大法官拍着惊堂木说:“案情过于复杂,牵涉地方州府,今日本庭难以宣判,需上报都察院和刑部。退庭!”

 虽然没有宣布结果,但还是让赵贞吉大开眼界。

 若是换作大明官员,先打一顿屁股再说,再结合各方证词证物,就能定下一个结果来。

 赵贞吉在沛阳寻了个差事,一边工作赚钱,一边观察民情。

 足足等了三个月,此案终于宣判。

 果阿省法庭主官,顺光府法庭主官,玩忽职守,遇案不审,全部撤职处理。

 须陀县首席大法官,连同所有该案审理人员,皆涉嫌徇私渎职,集体串通制造冤案。最轻的都是撤职,最重的发配北方开拓,那里有一堆绿教徒等着他们。

 须陀县城关镇公所官吏,全部撤职处理,判罚最重的发配到东非殖民地。

 至于侵占田产的郑家,抄没家产,发配马达加斯加岛!

 刘虎杀人,属于正当防卫,不担任何刑责。归还刘虎的一百亩土地,发还其妻儿一家团圆,再从抄没的郑家产业中,划给刘虎五十亩地作为赔偿。

 但是,为了防止百姓干扰中央大法庭,防止百姓胡乱在王宫外喊冤。有这两种行为者,不管事实如何,皆罚清扫京城大街一月,而且不能花钱请人代役,刘虎必须留在沛阳扫一个月街道。

 此案轰动全国,并且名留史册,史称“刘虎案”。

 王渊甚至颁布诏书,昭示天竺官民:“归化汉人,亦为汉人,不拘种族,不拘肤色,不拘男女,皆为汝等兄弟姊妹,皆为吾辈华夏子民。若有无故歧视归化汉人者,事实确凿,必加严惩,小民罚钱服役,官吏一律撤职查办!”

 歧视肯定存在,肤色越黑越受歧视,王渊干脆借此案定下基调。

 至少官员是被吓到了,这次可有一个省级大法官被罢免,正三品地方大员说撸就给撸掉!

第774章.772【墨家治国?】

 王渊已经五十七岁,依旧宝刀未老,每天都要舞半个小时的大刀。

 不过嘛,鬓角已生白发。

 “孟静的几部书稿,我已大致看过,写得颇有深意。”王渊赞许道。

 赵贞吉拱手说:“能入先生法眼,幸甚至哉。”

 赵贞吉的学术思想,传自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同时又兼修物理诸门。

 历史上,此人属于“实学”先驱,厌恶空谈,主张实干,嫉恶如仇,任侠正气,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老愤青。

 《大明王朝1566》,其实把赵贞吉黑得很惨,居然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另一个时空,张居正也信奉“实学”,正好跟赵贞吉同为阁臣,两人的关系非常不好。

 赵贞吉是当时资格最老的,但因为嘉靖朝曾被罢官,他反而排在内阁最末位。排他前面的三位阁臣,包括张居正在内,都被他当成孙子训斥。

 因为赵贞吉喜欢实干,虽然一把年纪入阁,却不是回京来养老的。

 首辅、次辅全被赵贞吉骂得没脾气,兵部尚书因为徇私舞弊,直接被他骂成了政敌。

 张居正也只能忍耐,一些话愿听,一些话不听,最后实在忍无可忍,干脆把高拱弄回来,硬生生将赵贞吉逼得辞官。

 赵贞吉晚年很有意思,看不惯的事情就仗义执言,遭到政敌反击就闹着辞官,似乎懒得跟一帮小辈斗法——也可能是经历了太多政斗,也知道党争的危害性,他想尽量维持时局稳定。

 跟张居正的斗法也是如此,张居正把高拱弄来执掌吏部,赵贞吉就讨了执掌都察院的差事。结果,赵贞吉爱惜羽毛,被高拱给恶心坏了,辞官时对皇帝说:“高拱专横徇私,把吏部搞得乌烟瘴气。我致仕之后,请陛下让高拱入阁,不要再让他专权吏部、栽培党羽。”

 其实非常可惜,张居正与赵贞吉理念相近,只不过具体施政存在差异。如果张居正能主动示好,赵贞吉很可能为张居正保驾护航。

 当然,若能主动示好,那就不是张居正了,也不可能冲破阻力搞改革。

 王渊问道:“孟静出海三载,还要回去吗?”

 赵贞吉说道:“最迟年底就坐船归乡,家中老父年事已高。”

 赵贞吉不知道,他出海的当年,父亲就已经病死……如今都满三年了。

 王渊点头说:“孟静大才,今后若愿来天竺为官,阁部重臣必虚位以待。”

 赵贞吉问道:“先生,吾观天竺之政,似在行墨家之法。”

 王渊哈哈大笑:“诸子百家早已融合,如今哪还有什么墨家?但是,确实带有墨家遗风,你可知为何如此?”

 “为何?”赵贞吉问道。

 王渊说道:“诸子百家,诞生于春秋战国。当时礼乐崩坏,天子与诸侯招揽的人才,很多都处于失业状态,又见到百姓朝不保夕,于是就从自身角度出发,试图改良当时的社会。诸子百家,便是这么来的。”

 赵贞吉笑道:“先生总是这般立意新奇。”

 王渊又说:“诸子百家,每家都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墨家代表的是谁?工匠和小地主,且以工匠为主。”

 墨家弟子,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帮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这些人的利益诉求是什么?

 社会稳定,反对战争,主张个人价值,保护私有财产。

 《墨子》开篇不谈别的,而是阐述治政理念。

 首先是尚贤,就是选用有才能的人做官,道德反而还在其次,只要国君能合理安排即可。这就跟儒家不一样,儒家更注重品德,若品行败坏,越有能力危害越大。

 墨家尚贤还附带着要求,就是我的能力值多少价,国君得给出应有报酬。不能像大明对待官员那样,又让马儿跑得快,又不让马儿吃饱。人才获得重用,人才获得报酬,方能培养尚贤气氛,方能聚集真正有才干的人为国效力。

 墨家也讲仁政,墨家的仁人君子,类似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即: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善待生者,哀悯死者。

 墨家也讲法制,并认可法家的性本恶。

 但是,法家彻底对人性失望,力图用法律来约束人性。墨家觉得人性还有救,而且试图利用人性的趋利避害,达到“兼相爱,交相利”的双赢局面。

 想要双赢,就必须创造合理的环境,因此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否则饭都吃不饱还怎么兼爱双赢?

 因此,墨家提倡节用,即不搞铺张浪费,把国家财政都用于民生和国防,让人民安居乐业,并时刻准备着赶走侵略者。

 法律方面,墨家法天,而道家法自然。

 墨家认为,天志为仁,国君应该实行仁政和仁法,让社会进入良性有序的状态。国君实行仁政仁法,就是遵循了天志,上天就会承认国君的法统。国君若是残害百姓,就是违反了天志,上天会就取消国君的法统,这个国家也会因此灭亡。

 墨家尚同,即从上到下思想统一,这样才能政令通畅,才能集中全国之力办大事。

 秦国的壮大,最初就源于墨家变法,两次打败当时的第一强国魏国。

 即便后来商鞅带来法家,墨家渐渐淡出,但秦国的行政系统,依旧带着浓厚的墨家特色。而且有了法家的加持,秦国的墨家行政系统更为高效,几乎达到墨家设想当中的完美状态。

 墨家的行政系统是咋样的?

 从乡村到中央,全都选用有才能的人当主官。国君的治国理念,一级传向一级,务必让工匠和农民都清楚。国君的政策法令,一级传向一级,务必让基层能最快最好的执行。集中全国之力办大事,任何阻碍之人都得滚蛋!

 在墨家的行政系统当中,儒家的宗法传统是被摒弃的,一切按才能和贡献选拔官员,裙带关系要尽量予以清除。

 墨家内部,也照这套系统运行,巨子的命令可以传达给每一个信徒。

 说白了,就是按工程师的理念治国,古代大工程就得这样才能完成。墨子把搞大工程的那一套,搬到了治国领域,并且后来被儒家吸收了一些。

 正巧,王渊在天竺建国,也着重保护工商业者和地主利益,每一个汉人移民都是小地主,其他的要么是商人、要么是工匠。

 从利益主体而言,刚好契合墨家成分,因为墨家代表的也是一群工匠和小地主。

 那么王渊的治国理念,自然跟墨家高度重合,也让赵贞吉误以为天竺国是墨家秉政。

 除了坚定支持科学发展,王渊不会偏向哪派,因为儒家精髓也是很好的。

 一旦国家富强起来,一旦中央有能力管控地方,儒家核心理念是非常完美的治国方略,但必须去掉一些纲常糟粕。

 从西方人对明朝的记述,就可以知道,汉人的许多美德,并不是后来凭空出现的。

 比如谦虚、勤劳、温和、好客等等,有个欧洲人的文章,其中一段大意如下:“这里拥有最好的货物,明人喜欢他们自己的东西,但也不吝赞美别国的事物。当看到外国的商品,即便看不上眼,也会因新奇而赞叹一番。这是独特的美德,在别的任何国家都不会有……他们也非常热情,因为我是外来者,总有人邀我参加宴会……他们还很谦虚,并拥有这种美德而不自知……”

 这就是教化之功,不要觉得教化太虚无缥缈。

 当你观察世界各国之后,就会惊讶发现,你习以为常的许多观念和品德,竟然是中国所独有的。

 至少移民们来了天竺,就从文化上自豪起来。

 就算是底层农民,都打心眼里觉得,印度本地人是一群不懂礼数的蛮夷——包括那些印度贵族,也是标准的蛮夷,仿佛一直没有开化过!

 儒家教化千年是白给的?

第775章.773【阿富汗和阿萨姆归附】

 胡马雍回来了。

 这个被迫流亡的莫卧儿皇帝,终于干翻两个兄弟,统一了阿富汗地区。

 然后,胡马雍发起东征,迅速攻占木尔坦,接着挥师占领拉合尔,随即一路杀向旁遮普。

 这些地区,名义上都是王渊的国土,每年要向中央提供税收的。

 王渊是一位宽容仁慈的国王,整个印度北方地区,都只需要提供少量赋税,并不派官员去管理土邦。各个土邦之间,依旧在互相攻伐,绿教和印度教彼此仇杀,一切混乱都在王渊的默许当中进行。

 除了每年交税的时候,北方土邦几乎都感觉不到王渊的存在。

 甚至,税收都开始拖欠,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现在面对莫卧儿入侵,他们终于想起还有一位国王,纷纷派遣信使到沛阳请求援兵。

 王渊不着急,慢慢的调兵遣将。

 事实证明,北方土邦就是一群废物。仅仅三个月,胡马雍就吃掉整个旁遮普,甚至把德里城都占下来,这货竟敢宣布迁都德里。

 听到胡马雍迁都的消息,王渊终于下令出击。

 戚继光率领五千偏师,坐船在德尔巴(瓜达尔港附近)登陆,由南向北奔袭堵截胡马雍的退路。

 尹秉衡率领八千大军,坐船在孟加拉邦登陆,顺着恒河逆流而上,阻挡胡马雍继续向东扩张。

 王芳率领五千骑兵,从拉其普特出发,袭扰德里周边地带。

 怎么说呢?

 戚继光和尹秉衡还在赶路,王芳已经跟胡马雍打起来。

 胡马雍亲率三万大军,在德里南郊迎战王芳,被五千兄弟火枪骑兵打得全军崩溃。

 胡马雍带着残兵退守德里,王芳的骑兵也没法攻城,双方就这样一直耗着。

首节上一节501/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