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477节

 戈尔孔达苏丹,被尹秉衡一箭射死,其国内精锐溃散大半,共计九千人或死或降。这个国家已经废了,估计很快就要被邻国入侵,只看继任苏丹是否扛得住。

 “将军,将军,救救我们!”

 五千多绿教俘虏兵,押送着物资回去,居然有许多朝着拉玛大喊救命。

 卢升问道:“怎么回事?”

 拉玛苦笑:“今天俘虏的士兵当中,有些以前是阿难国的士兵,他们本身是信奉印度教的。”

 天竺棉会搞出的后遗症。

 当初,阿难国精锐被权臣调去北部边境,结果王城被天竺棉会攻破。

 前线统帅那维萨,本来想回去投降,结果走到半路上,听说自己全家都被天竺棉会杀了。

 这货一怒之下,带着部分军队,裹挟数万百姓,回身杀向戈尔孔达国,灭了此国居然自己做苏丹。并且不断侵蚀阿难国边疆,将戈尔孔达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三分之一。等于此国三分之一的地盘,本该是王渊的国土才对。

 尹秉衡射死的苏丹,正是叛将那维萨之子!

 而拉玛在二十年前,也是那维萨的手下,许多被俘士兵都认识他。

 俘虏兵还在继续喊:“将军,我们是被逼着信绿教的,我们可以重新信仰印度教。”

 得到翻译之后,卢升笑道:“你们谁愿信汉人的教派?”

 翻译吼了一嗓子,数百俘虏瞬间下跪,高呼:“我愿意,我愿意!”

 愿意改教的俘虏,立即被安排相对轻松的工作,于是又有几百人愿意改教,而且第二批还是真正的绿教俘虏。

 面对生死抉择,宗教算什么东西?

 ……

 通州。

 城里有数千拉玛的老部下镇守,城外临河有数万地方私兵和难民。

 黑天河的两条支流在此交汇,通州城就建在两河之间,东边是一个狭长的大湖。

 比贾普尔、艾哈迈德内加尔两国联军,选择在支流上游扎营,王渊则在支流下游与他们隔河相望。

 多方势力,各怀鬼胎。

 王渊其实想让两国联军进攻,帮他把城外的流亡贵族弄死,帮他扫清今后向北发展的障碍。

 可两国联军偏偏按兵不动,城外的流亡贵族也不敢动,他们不被允许进城,也不被允许过河,如今正困在城外河边饿肚子。

 “这两个苏丹都是傻子吗?一路窝在那里耗粮食。”宋灵儿忍不住吐槽。

 王渊猜测道:“肯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也没啥别的情况,两国苏丹正在吵架而已。

 他们的关系比较好,而且还是儿女亲家,一个是昌德比比的父亲,一个是昌德比比的公公。

 可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儿女亲家算什么?

 主要是前些日子攻城,其中一方损失更大,于是想要担任助攻角色,另一方则坚决要求共同主攻。

 这事情必须说清楚,否则很有可能被阴,损失一旦过大,回去就会被对方顺势攻打。

 “陛下,有个印度和尚求见,已经在营外绝食三日。”侍卫前来通报。

 王渊笑道:“饿了三天还没死?”

 侍卫说道:“被饿晕了,一桶冷水泼醒,吃了些干粮又闹着求见陛下。”

 王渊说道:“带他进来吧。”

 一个穿着白袍的老头儿,被两个侍卫搀扶进入,这货手里还拿着半块饼子,嘴里嚼巴嚼巴吃得正香,看样子绝食三日是真的饿坏了。

 老头儿见到王渊,小心翼翼收起饼子,用咖喱味汉语说道:“塔里·辛哈,拜见国王陛下。”

 王渊笑问:“跟谁学的汉语?”

 塔里·辛哈回答说:“一个叫陈怀仁的中国人,他在北方买了七万亩地。”

 王渊问道:“陈怀仁呢?”

 塔里·辛哈说:“死了,他带兵反抗,被苏丹联军所杀。”

 王渊有些惋惜,死多少土著都无所谓,但每个汉人都很精贵啊。他问道:“你有什么事来见我?”

 塔里·辛哈说:“请陛下接纳我的信众,赐予他们粮食。”

 王渊气得发笑,居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问道:“你不是印度教的?”

 塔里·辛哈回答:“我是耆那教白衣派信徒。”

 非常可惜,王渊根本没听过耆那教。

 这玩意儿在古印度传播甚广,还一度成为古吉拉特的国教,王渊的京师沛阳也是其主要传教地点。

 耆那教的创教祖师名叫筏驮摩那,被弟子尊称为“摩诃毗罗”,又称“大雄”。此人跟释迦摩尼生活在同时代,身为王子,托钵行乞,最终在一棵沙罗树下悟道,佛教徒称呼他为“尼乾陀·若提子”。

 耆那教很快分裂为两派,即:白衣派、天衣派。

 白衣派主张男女平等,主张各种姓一律平等,僧侣皆穿白袍,僧侣可以结婚生子。

 天衣派比较保守,多为苦行僧,而且不穿衣服,还歧视妇女,认同种姓制度,被佛教徒呼为“裸形外道”。

 对了,这些家伙不信神,只信奉他们的二十四祖。

 发展到现在,耆那教白衣派再次改革,反对崇拜偶像,简化祭祀仪式,变得非常世俗化。

 王渊听完解释,颇感兴趣:“你们不信神?”

 塔里·辛哈摇头:“不信。世间有无神灵不可证,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宇宙万物,可分为命(灵魂)与非命(非灵魂)。人有灵魂,树有灵魂,蚂蚁也有灵魂。人死之后,灵魂并未死去,而是投身于另一个躯体,或许是猪,或许是狗,也或许是花草树木。”

 王渊皱眉道:“这不是佛教轮回那套?”

 塔里·辛哈摇头:“我们跟佛教不同,跟印度教也不同。我们没有神灵,宇宙由基质(原子)组成,基质(原子)永恒,无始无终,具备色香味触属性。基质(原子)根据不同的组合,就衍生出宇宙万物。有好的基质(原子),也有不好的基质(原子),它们相互对立,但又缺一不可。”

 王渊微笑点头:“有点意思,还有什么教义?”

 塔里·辛哈对王渊的反应很满意,这货想要说服国王信奉耆那教,甚至想让耆那教成为天竺的国教。

 听着听着,王渊就感觉不对劲。

 耆那教竟然比佛教还“慈悲”,万物皆有灵,不可进行伤害。他们的教徒,首先不能当兵,这还稍微可以理解。但连种地都不可以,这就很扯淡了,说什么种地会误杀昆虫。

 此教的教徒,主要从事工商业和艺术类。

 这样世代经商做工,直至21世纪,印度还有几个财团的老板是耆那教徒。

 如果说慈悲是好事,那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就更扯淡。

 死亡不过是灵魂转换,灵魂转换时可以肃清罪孽,因此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白衣派还稍微好些,至少在正常范围。天衣派全都走火入魔了,一个个玩苦修,绝食而死被认为是莫大荣耀。

 仔细思考之后,王渊觉得耆那教比印度教更可控,白衣派的男女平等、种姓平等很合胃口。

 王渊说道:“我可以赐给你的信众粮食,还可以安排他们去良冶县做工经商。但是,不得苦修绝食,也不准向汉人传教!一旦被发现向汉人传教,我直接全国禁止耆那教!”

 塔里·辛哈匍匐道:“感谢仁慈的陛下,白衣派并不提倡苦修绝食,那是天衣派走入的邪道。”

 “去吧。”王渊挥手说。

 塔里·辛哈离开不久,侍卫突然前来禀报:“陛下,敌军有异动!”

第741章.739【这就是决战?】(为盟主“提菩树无”加更)

 艾哈迈德内加尔苏丹国,又称尼扎姆·沙希王朝。

 它是从巴赫曼尼分裂出来的,其建国者艾哈迈德,正是当初力行改革,却被阴谋害死的那位宰相的部将。

 传至如今,也不过才第二代苏丹而已。

 昌德比比的父亲布尔汉沙,就是沙希王朝的苏丹。

 但你绝对想象不到,这货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跟印度教的阿难国结盟,四处攻击周边的绿教苏丹国。而他的儿子,历史上则是阿难国的终结者,而且一手推动四大苏丹国联军南下。

 在此时的德干高原,没有道德,没有秩序,没有诚信,只有无尽的背叛与混乱!

 这种现象,正是王渊的便宜岳父,阿难国伟大君主克里希纳造成的。

 克里希纳国王多次打败苏丹军队,由于很难占领绿教土地,喜欢把战争失利的苏丹放回去。这些苏丹战败之后,国内往往有人夺权,放回去复位就意味着内乱。而夺位者,又往往有邻国支持,苏丹一旦复位成功,转身就会去找邻国报仇。

 于是,在克里希纳国王的挑拨离间之下,德干地区的苏丹国彻底陷入混乱,背叛次数太多导致谁都不相信谁,并且一国大权经常被别国贵族窃取。

 德干苏丹们,由此赠送克里希纳国王一个雅号:外国人王朝的创建者。

 可惜啊,克里希纳国王打下的偌大疆土,在他病死之后,竟被天竺棉会一群乌合之众占领。就连他的女儿孔芙,也被献给王渊为妾,儿子更是被棉会养成一头肥猪。

 ……

 庞大的内河舰队,缓缓驶向通州城,河边还有数千骑兵、四万多步卒跟随。

 西北两国联军,就这么点人。

 但其战斗力,却远超被卢升击败的八万多四国联军。尤其是他们的骑兵,完全继承巴赫曼尼国的精髓,规模很小却异常凶悍(巴赫曼尼苏丹,一直被印度教徒呼为‘马王’)。

 侯赛因站在坐舰船头,皱眉道:“父亲,听说阿难国已经换了国王,而且新王是中国宰相,这次真要再打下去吗?”

 布尔汉沙已经六十多岁,是一个老奸巨猾的苏丹,他笑道:“一个异国宰相,居然做了阿难国的国王,你觉得有多少人会听他的命令?”

 艾哈迈德内加尔国,虽然也是沿海国家,但一直不存在殖民港口,也没有跟葡萄牙和汉军打过仗。

 侯赛因说道:“我觉得没有必要冒险,何必帮着比贾普尔国扩张领土?”

 “交易嘛,总是有来有回,”布尔汉沙笑道,“你的妹妹(昌德比比),已经是比贾普尔的王子妃,我们两国应该互相扶持。”

 屁的扶持,利益使然而已。

 比贾普尔国依靠跟葡萄牙、大明做生意,虽然被夺去几座港口做殖民点,但依旧变得非常富裕。

 艾哈迈德内加尔国就比较穷,他们必须南下抢点东西,而通州所在黑天河流域,又是印度次大陆中部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布尔汉沙此次出兵,不但能够抢掠财货,还得到比贾普尔苏丹的许诺。即:艾哈迈德内加尔今后出兵邻国,即便把贝拉尔国给彻底吞并,比贾普尔国也不得进行干涉。作为回报,比贾普尔国,也可以吞并邻国比达尔。

 这一对儿女亲家苏丹,想要结盟之后各自扩张!

 眼见两国联军杀来,通州城外的难民,吓得纷纷跳河而走,想要渡河寻求王渊的庇护。

 城外的流亡贵族,却舍不得扔下财货。王渊已经把附近船只搜空,贵族们的金银财宝没法过河,只能守着财宝抱团结阵等待战争。

 两国联军在城外停下,战船用以防备河对岸的王渊。

 一尊尊老式臼炮被推出来,这玩意儿历史悠久,属于朱元璋喜欢用的攻城武器。

 王渊站在河对岸的高台上,用千里镜观察情况。

 这些德干苏丹国,源头是更北面的德里苏丹国。他们的军队风格,大量继承德里苏丹国,同时又吸收了部分印度教国家的特征。

 或许是劳师远征,两国联军没带战象。

 前方是一排排长盾手,那些长盾齐胸高,列阵之后防御性很强。接着又有标枪、长矛、刀盾、弓箭等兵种,甚至还有少量火铳兵,但火铳兵都位于中军,似乎只作为奇兵兼预备队使用。

 那数千骑兵,则明显带有阿拉伯风格,将领皆着全身链甲,头盔也有链甲垂下护着脖子。

 “轰轰轰!”

 臼炮齐射。

 没有瞄准城墙,而是瞄准城外的北方流亡贵族。

首节上一节477/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