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462节

 王渊接到消息的时候,总感觉哪里不对,在他有限的世界史知识当中,莫卧儿王朝应该非常牛逼才对啊。怎么皇帝都被打跑了,国土只剩下阿富汗地区?

第717章.715【最后一课】

 大经筵,王渊最后一次给皇帝讲课。

 内阁、六部、六科、五寺、通政司、都督府,甚至是司礼监、御马监的主官,都齐聚一堂聆听太师讲学。

 王渊到场之时,众臣齐刷刷起立致敬。

 以前或许掺杂其他因素,但这回行礼却发自真心,谁都知道王渊不会再回大明。

 不多时,皇帝升座。

 朱载堻说道:“今日经筵大会,不讲寻常科目,太师可畅所欲言。”

 王渊掏出一本小册子:“臣丁忧期间,还著有一书。陛下可刊印四海,也可束之文渊阁。”

 群臣皆惊,之前那本《宏观经济学》,都被誉为经世济民之术,太师竟然还藏着一本更厉害的?

 朱载堻问道:“此书是何内容?”

 王渊答道:“书名《历代田亩制度》。从西周至国朝,只是国朝部分,或许有些褒贬太祖,因此臣不敢轻易示人。”

 朱载堻又说:“当今官员士子,都欲再复盛唐景象。太师便讲一讲唐代的田亩制度吧。”

 “敢不从命。”王渊起身走到主讲位。

 文武百官,太监侍卫,皆静待聆听。

 王渊整理衣袖,说道:“唐代田亩制度,当从北魏时说起。北魏乃异族政权,初时没有赋役制度,朝廷甚至不给官员发放俸禄。那该如何解决财政呢?朝廷靠抢,官员靠贪。北魏冯太后执政,收无主荒地为国有,再将土地分配给流民。如此,北魏有了赋税制度,并且有钱粮发放官员俸禄,从此北魏官员抢劫百姓属于非法行为。这就是隋唐均田制的起源!”

 “为何当时可以实行均田制?因为整个北方都被打烂了,人烟稀少,荒田遍布。”

 “到了隋炀帝时期,由于人口较之北魏大量增长,朝廷严重缺少土地分给百姓。这是造成隋朝灭亡的主因之一,今日且不讲隋朝,只说唐朝田亩制度。”

 “唐因隋制,均田制也继承下来。隋末大乱,人口锐减,均田制再度可行。贞观盛世是怎么来的?均田制加上府兵制而已。全国绝大多数土地,都归朝廷所有,以世业田、口分田的形式分给百姓,百姓不但要给朝廷交租,还要给朝廷打仗,而且是自备兵甲打仗。在唐代初期,特别是关中一带,全民皆兵,兵农合一。”

 “但是,这种田亩制度,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门阀和贵族,完全处于免税状态。以门阀和贵族的势力,只需百十年,就能大量兼并土地。如此一来,到了唐玄宗执政时,占据大量田亩的门阀贵族,可以不给朝廷纳税。而占有少量田亩的农民,却必须承担整个国家的运转。如此,朝廷就没钱了,唐玄宗穷得很啊。”

 朱载堻突然打断:“唐初谋士辈出,就没有制定国策以约束吗?”

 “有,”王渊笑着解释,“就拿百姓来说。一个百姓年满十八岁,就能获得国家授田。以一百亩为准,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另外八十亩为口分田,田主死后或犯罪,必须还给朝廷,并且禁止买卖。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分到手里的土地,百姓怎会老实上交朝廷?一旦朝廷兼管不利,那些口分田就被私下转卖,或者脱籍成为黑户,口分田也成为黑田。”

 “唐代朝廷每年十月计田一次,同时还审查人口户籍。年满十八岁的男丁,可得田一百亩。年老、重病、残疾者,可得田四十亩。守寡妻妾,可得田三十亩。每家的户主,可多得二十亩。以上情况,不论得田多少,皆以二十亩为永业田,剩下的口分田都要在第二年十月交还给朝廷。”

 “但天下官吏自有惰性,每年清田普查一次,根本就忙不过来,也不愿意那么忙。此田今年由谁耕种,第二年同样交给这人,只在名义上收归朝廷再重新分配。田主死了,不会上报官府,继续占着口分田。丁口年满十八,立即到官府报备,请求朝廷分与土地。如此,土地越分越多,越收越少。若实在瞒不过官府,就将死人之田卖给门阀贵族,地方官吏又怎敢向门阀贵族收田?”

 “于是,到了唐玄宗时期,全国大部分田亩,虽然依旧属于国家的官田,但早已掌握在门阀贵族和豪强手中。但每年都有男丁成年啊,每年都要给百姓分配土地啊。地方官吏只能拿着纸面上的官田,分给那些新近成年的男丁。”

 “这些男丁名义上有田,但他们的土地,实际上被门阀贵族耕种。门阀贵族占田而不交税,男丁无田却必须交税。而且,男丁分到虚田之后,还必须给国家打仗,这就是府兵制。一个男人,要养家糊口,手里头无田可耕,还得自备兵甲给朝廷打仗。这让百姓如何得活?要么逃亡,要么给门阀当佃户。官府征兵之时,纷纷剁掉自己的手指成为残废,这样就能逃脱府兵制的兵役。”

 “百姓困难,国家也困难,因为朝廷无法收税啊。”

 “于是节度使就出现了,朝廷没钱也没能力征兵,那就让节度使去收税和征兵。各大节度使,就此变成又治民又治军的土皇帝。李林甫、杨国忠为何能得玄宗皇帝宠幸?真的是唐玄宗昏庸吗?非也。因为李林甫和杨国忠,能够帮玄宗皇帝捞钱。若没有李林甫、杨国忠,唐玄宗连皇宫用度都开销不起,因为当时连官员俸禄都发不起了!”

 “为何唐代节度使,多为异族将领担任?”

 “因为唐代武将是可以进中枢的,是可以当宰相的。节度使掌握着地方军政、财政、民政大权,很容易建立功勋,很容易进京做宰辅。李林甫、杨国忠当然不愿自己的权位受到威胁,于是大量提拔任用异族。因为安禄山这些异族将领,大字不识几个,不可能让他们当宰相。”

 “唐玄宗对此非常清楚,他也有自己的算盘,无非是让杨国忠、李林甫,与地方节度使互相制衡而已。制衡之术很好用,但唐朝积弊已深,怎么可能制衡得了土皇帝一般的节度使?”

 王渊突然笑着说:“如今的年轻士子,皆追慕盛唐。可真正的盛唐,贞观之治勉强算得上,毕竟当时全国人口稀少,均田制、府兵制还能顺利运转。至于开元盛世,那叫什么盛世?百姓流离失所,宁愿自残不愿当兵,门阀贵族奢侈成风,朝廷得靠宰相盘剥捞钱,官员俸禄都只能拖欠。这算盛世?开元末世也!”

 “安史之乱,谁为罪魁祸首。唐玄宗耶?杨贵妃耶?杨国忠耶?李林甫耶?安禄山耶?非也。罪魁祸首,当追及北魏之均田制。”

 “但是,均田制确实让北魏强大,确实让隋唐兴盛一时。”

 “制度本无错,但须因时而异。”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骄,千古帝王也。可唐太宗犯了大错,他不该沿用均田制。他是最有机会改革变法的,李世民若不变法,武则天、唐玄宗就更没法变。安史之乱的祸根,在于唐太宗李世民!”

 “臣为何变法?陛下可思之。”

 这些话一说出来,百官皆惊,目瞪口呆的看着王渊。

 安史之乱的祸根居然在唐太宗?

 开元盛世居然是一个开元末世?

 难怪这本《历代田亩制度》,王渊一直没有拿出来,简直颠覆天下人的三观。

 朱载堻更是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他爹朱厚照执政时,大明的情况跟唐朝开元年间很像。

 特别是在江南各省,因为官田大量存在,因为卫所制度的原因,跟被破坏的均田制有何区别?士绅富豪免税逃税,大量兼并土地,百姓无田却要纳重税。朝廷财政岌岌可危,刘瑾被派去全国捞钱,刘瑾不就是杨国忠的翻版吗?

 朱载堻要来那本小册子,翻开一看,第一章为《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

 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把土地分给大夫,大夫把土地分给属臣。当时没有俸禄,土地就是俸禄,是维持西周运转的根基。

 但是,土地分出去了,就别想再收回来。

 家臣觊觎大夫土地,大夫觊觎诸侯土地,诸侯觊觎天子土地。层层都在“下克上”,层层都在互相兼并,最终造就了春秋战国的乱世,又带来百家争鸣和列国变法。谁变法最彻底,谁就能统一中国!

 朱载堻是读过史书的,对《春秋》和《战国策》都有所了解。

 但此刻看完《井田制》一章,瞬间犹如醍醐灌顶,把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都融会贯通了。

 朱载堻把《历代田亩制度》小心收好,起身朝王渊作揖行礼道:“老师真乃千古圣贤,弟子绝不容有任何人破坏变法成果。”

 王渊起身拱手道:“如此,臣拜别君上。”

 说着又转身朝着群臣作揖:“拜别诸位同僚。”

 众臣慌忙避席起身,回礼道:“我等拜别太师!”

 (PS:推荐历史文《启明1158》,目测是一本好书。)

第718章.716【便宜孙子】

 王渊在离开大明之前,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分家。

 城西的大学士第,也就是刘瑾旧宅,留给王澈(黄峨所生次子)。但弟弟结婚之前,可以一直住在那里,王澈不许把弟弟赶出家门。

 京郊的土地和养鸡场,留在大明的儿女们平分,包括养女王珲也有一份。

 王珲早已出嫁,丈夫是李应家的二小子。

 天津工厂、江阴工厂,各给儿女们一部分股权,妹妹王微也得到少许干股。另外,再拿出10%的股权,分给天津工厂元老和管理层,王渊自己只保留30%的股权。

 皇帝还在贵州有赐田,那些田地都赠送给大哥。

 至于海贸船队,股份暂时不动。

 十一月九日,王渊举家离京。

 不仅儿子、弟子、百官来送行,皇帝、皇后和太后,也出宫将王渊送至火车站。

 京城百姓,至少有数千人,自发出城恭送太师。

 什么平定刘六刘七叛乱,挽救京城于危难当中,那些都是猴年马月的老话了。

 王渊秉政期间,京城百姓得到的好处无非两点:

 第一,改革五城兵马司,北京不但治安和环境变好,而且大大减轻百姓应服的差役。

 第二,西山到京城开通铁路,西山煤炭可用火车拉到京城,运输成本因此降低。同时发明蜂窝煤,以前不要的煤灰,现在成了百姓之宝。百姓每天都要烧蜂窝煤煮饭,这种好处怎么忘得了?

 百姓不懂什么国家社稷,只关心自己的小日子。

 只以上两条,就能让百姓念王渊的好,打心眼里觉得王太师是个好官。

 一众士子见到密密麻麻的百姓,心神激荡,顿生感慨。

 大明自开国以来,何曾有哪位首辅,致仕时引得数千京城百姓送别?

 朱载堻也被吓得不轻,再次切实感受到王渊的民间影响力。

 顾太后说:“皇帝,这便是民心。”

 朱载堻只能说:“孩儿谨记。”

 眼见王渊跟诸多物理门人道别,正要走进火车站时。突然,一群勋贵子弟,带着无数足球队员,咋咋呼呼狂奔而来:“太师慢走,我等为太师蹴鞠耍子!”

 王渊,大明足球联赛开创者,无数球迷心中的祖师爷。

 那些欧洲贵族子弟居然也在,凯瑟琳生的儿子都五岁了。眉眼之间,隐约有祖父王渊的影子,但更多的是欧洲人面孔,跟王骥小时候非常相似。

 这些人当中,只有一个教皇派来的青年,认真学习大明各种科学文化。

 其余全部沉溺于享乐,足球、音乐、戏曲、礼仪、服饰、斗狗、斗鸡、喝花酒……他们已经玩得很溜,但四书五经都不碰,就更别提什么物理化学了。

 西班牙贵族阿方索,甚至在京郊购房置地,不顾妻子强烈反对,纳了两房汉人小妾。他带来的金银已快用完,正在苦恼如何维持生计,完全没想过回西班牙继承公爵之位。

 玛丽公主虽然办事谨慎,但还是不幸中招,前两年生下一个女儿。

 这女儿明显带有混血特征,却不知道是谁的种。因此,京城好多权贵子弟都跑不掉,每月集资给母女俩一笔赡养费,生怕玛丽公主闹起来不好收场。

 勋贵子弟们,带着足球队员,在火车站外表演球技,用他们最喜爱的方式送别太师,顿时迎来百姓的阵阵喝彩。

 阿方索却冲到王渊面前:“太师,我想随你去天竺,再搭乘海船回西班牙。”

 “可以。”王渊微笑。

 阿方索纯粹是钱用完了,不走不行,甚至把京郊宅院都低价变卖,否则连回去的路费都拿不出来。

 王渊瞟了一眼,阿方索身边跟着两个汉女。这明显是阿方索的小妾,其中一个小妾,怀里还抱着个混血儿。

 再看玛丽公主,怀里也抱着混血儿,王渊瞬间感觉非常无语。

 接着又往亨利王子那边扫去,王渊猛吃一惊。凯瑟琳牵着的男孩儿,跟王骥幼年时太像了,这尼玛居然已经搞出了人命!

 欧洲贵族子弟们,有一半跟着王渊出海,还有一半打算留在大明。

 准备留下来的欧洲佬,兜里的钱肯定也没多少了。他们还能继续混日子,纯粹是给勋贵子弟当帮闲,那些勋贵子弟也自觉有面子。

 非常扯淡,宁愿在大明当帮闲,却不愿回欧洲做贵族。

 这一列是客运火车,每节车厢都装饰精美,仿佛一顶顶被连起来的轿子。后面还有四节车厢,用来装乘客的行李,这些行李按照重量收取费用。

 王渊在车厢里坐定,待火车缓缓启动,他掀开车帘朝众人挥手。

 朱载堻也起身挥手,却见上千物理门徒,解下腰间长剑,齐刷刷跪地拜倒:“物理弟子,恭送先生!”

 许多京城百姓见状,也跟着跪下来:“恭送太师!”

 越来越多百姓跪拜,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王渊的敬爱。这场面极具感染力,让人不禁沉浸于那种氛围当中,甚至有人开始高声痛哭,官员士子们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朱载堻发现自己很尴尬,似乎成了恶人一般,灰溜溜的宣布起驾回宫。

 当火车渐行渐远,王渊默然不语,其实心中波澜翻涌。

 谁又是没感情的怪物呢?

 火车行至天津,王渊下车住店,明日换船前往海港。他要坐船南下先去一趟浙江,看望早已病重多时的王阳明。

 火车各个车厢无法通行,直至在天津下了火车,亨利王子突然前来拜见:“太师,能借一步说话吗?”

 “可以。”王渊瞟了那五岁孩童一眼。

 当夜,客房。

 王渊没等对方开口,直接问道:“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至于我是否答应,要看具体什么情况。”

首节上一节462/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