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413节

 王渊对此无所谓,只要别跳出来阻挠改革,他才懒得跟那些文官计较。

 殿试已经结束,王渊还要批阅试卷呢,今年的状元该由他决定,皇帝按惯例只需点头即可。

 顺便一提,那个倒霉的贵州士子,竟然吊着一条胳膊,鼻青脸肿的成功通过会试。也是今年进士榜里的贵州独苗。

第640章.638【盛世图卷】

 相比另一个时空,殿试题目变了,这届进士的排名也变了。

 朱载堻出的题目,是让诸生讨论变法改革,且重点论述田赋和军队改革。

 殿试阅卷官们,捧着改好的试卷,拿去奉天殿让小皇帝过目。

 朱载堻恪守传统规则,让王渊诵读前三名,便提笔钦点了一甲进士,并未像朱厚照那般闹幺蛾子。

 这三篇文章,都朴实无华,论述严丝合缝。

 没办法,王渊是首辅嘛,当然要按他的喜好打分,天下士子也得按他的喜好写文章。

 当着皇帝的面,拆开一甲答卷,山西人王琼连声咳嗽。

 状元,孔天胤,山西人。

 榜眼,林春,南直隶人,王阳明、王渊共同的再传弟子。

 探花,林大钦,广东人,王阳明再传弟子,受好友翁万达影响兼修物理。

 见王琼有些失态,朱载堻忍不住问:“一甲有问题?”

 王琼拱手回答:“回禀陛下,今科状元之父,是前代晋王的女婿,状元乃前代晋王的外孙。”

 众臣面面相觑,都觉得此事很神奇。

 前代晋王的外孙,按制可以参加科举,但身为宗室不能做京官。历史上,孔天胤考中榜眼,直接被扔去地方打转,升至左布政使便仕途到顶,最后干脆选择主动辞职归乡。

 或许是亲历了山西清田,亲历了山西改革军制,甚至亲历了晋王舅舅被削藩,孔天胤的殿试文章写得很有水平,这个时空被王渊排在第一名,又被小皇帝给点为状元。

 这是大明开国以来,山西出的第一个状元。

 偏偏其出身不好,竟是前代晋王的外孙,是刚被夺爵的晋王的外甥。

 王渊作揖说道:“陛下,如今直系宗室都能参加科举,前代晋王的外孙又如何呢?更何况,当代晋王已被削藩。臣建议一视同仁,将孔天胤留任翰林院,不要直接外放地方为官。”

 留任京官只是手段,打破宗室为官限制才是目的。

 朱载堻想了想说:“可以。”

 王渊又说:“臣建议,地方土司子弟,亦可参加会试。只不过,土司子弟外放时,须与家乡隔一个省。”

 这就更没问题,朱载堻点头道:“可以。”

 以前的土司子弟,最高只能考举人,现在终于有资格考进士了。

 天色已晚,殿试阅卷官们,还得回去继续拆卷,并比对姓名和文章,接着再誊抄到金榜之上。

 搞完这些已经大半夜,众臣全都睡在紫禁城的客房里,差官则拿着金榜到贡院门口张贴。

 王渊在做礼部尚书时,就把贡院翻修一新,为了防火而拆除草木料,又增加了砖墙和瓦顶。这些士子可幸福得很,至少不用自己钉油布,防风效果也比原来更好,不怕考到一半被大风吹走答卷。

 第三榜贴出,众人纷纷围过去,很快就有士子手舞足蹈。

 第二榜贴出,被打断胳膊的贵州士子赵维垣,挥舞着刚拆夹板的左臂兴奋大呼。

 第一榜贴出,孔天胤直接傻了。

 我中状元了?

 我是山西第一个状元?

 破天荒啊!

 随即,孔天胤摇头苦笑,他外公是前代晋王,他舅舅是被削藩的晋王。就算他考中状元又如何?

 “子仁兄,恭喜!”

 “敬夫兄,同喜!”

 榜眼林春和探花林大钦,彼此抱拳祝贺,他们都是心学弟子,在会试期间就已经熟识了。

 林春有两个老师,一个是王阳明的学生王艮,一个是王渊的学生王相。

 王艮是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的开派祖师,核心思想是“民用即为道”、“圣人与庶民平等”,在不触犯法律道德的前提下,人人自利则可致国家大兴。

 王相是物理学派的庶吉士,被杨廷和刻意打压,扔去泰州做官时认识王艮。

 一个民用即为道,一个又是物理学生,王艮和王相互为知己,彼此交流学术心得。于是,全新的泰州学派诞生了,全新的物理学派也诞生了,他们要利用物理知识开万世太平。

 今年的榜眼林春,就是二人共同的弟子,也是王渊和王阳明共同的再传弟子。

 又过两日,孔天胤簪花游街,这位状元一脸苦涩。

 直至拜完孔子,翰林院的任命下来,孔天胤才终于心情舒畅,他居然可以留在京城做官!

 孔天胤独自来到城西大学士第,对着王渊家的大门,默默执弟子礼,长揖之后又悄然离去。

 孔天胤、林春、林大钦三人,按理该参与编撰《武皇帝实录》,这是对一榜进士的恩荣,白送给他们一份功绩。

 但是,王渊却召他们进文渊阁,跟着一群中书舍人实习,每天旁观如何处理国家大事。他们在文渊阁观政一年,就会被外放地方积累实政经验,升到左布政使便调回中央当六部侍郎。

 这是王渊定下的潜规则,一榜进士必然外放,只要不做糊涂官,就升迁速度飞快。

 让他们在文渊阁观政,是为了认识阁臣,找一个阁臣做靠山,免得外放出去被遗忘,这辈子都回不到中枢。

 当然,也可以申请留在翰林院,但今后的升迁通道比较狭窄,只能走礼部、制敕房和翰林院入阁,别想进吏部、兵部、户部、工部和刑部。

 因为有王渊打招呼,三人被分配到同一个四合院居住,没两天就彼此熟络起来。

 闲暇之余,林春带着孔天胤、林大钦学物理,因为这两人本来就自修过数学。并且,林春积极传播泰州学派的理念,一天到晚宣传“民本”思想,忽悠着两位室友一起开创万世太平。

 四月十五,新科进士休假。

 三人相约去城外看火车,这三个一榜进士,就跟半大孩子似的,看着来往的蒸汽机车傻乐。幸好没有挖掘机,否则他们能看一整天,毕竟挖掘机才是男人的浪漫。

 转身回望筑城工地,林大钦感慨道:“我们欲开万世太平,如今又何尝不是太平盛世?王相乃千古奇男子,初定西北疆,又收复北方故土,蒙古不敢南下牧马。海上千帆争航,境内织造大兴,国库日渐充盈。如此功绩,已是一代名相,他却还要变法改革。若变法成功,可称致君尧舜上!”

 因为能够留在翰林院,孔天胤已化身王渊的死忠粉,他点头说:“如此盛世,我辈之荣,更当加勉之。”

 他们真得感谢王渊。

 孔天胤就不说了,如果王渊不拉一把,他这辈子顶多做到布政使。

 历史上的林大钦,则受到政争排挤,当官两年就主动辞职。回乡之后,一边奉养寡母,一边传播心学,至死都没有再去当官。

 林春则更惨,他出身贫寒,时常断粮饿肚子,因此笃信“民本”思想。常年穷困饿出毛病,又因心学弟子身份被排挤,好不容易累升郎中就病死了。

 林大钦笑道:“听说王相奏请陛下,令翰林院编撰《绍丰大字典》。如此盛举,恨不得参与其中。”

 林春说道:“何止《绍丰大字典》,王相还在翰林院设舆图房,要编撰《大明天下广舆图》。”

 孔天胤说:“待两书编成,文治武功皆可称盛世!”

 其实吧,编撰《绍丰大字典》,纯属为了平息官员怒火。

 一堆冗官遭到裁撤,其中不乏六部高层,暂时没有合适的职位安排。这些人没犯任何过错,不能一直闲着让人家等官,毕竟有好几十个在正四品以上。

 于是,王渊大手一挥,把品级最高的五十人,全部丢进翰林院里编字典,又丢了几个去帮忙编地图,还有一堆扔去研究甲骨文。

 而且王渊定了编撰字典的原则,即把笔划最简单的字形,编为常用字形,特别用圆圈框起来。又颁布标点符号,《绍丰大字典》,必须使用标点符号。

 不强行推广简体字,不强行推广标点符号,但可用《绍丰大字典》来引导。

 说实话,即便是反对改革的官员,内心深处也不得不承认,王渊正在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衰败之世,哪有心情编什么广舆图、大字典?

 等把《绍丰大字典》编完,王渊甚至想重编《五经大全》,因为现有的《五经大全》错漏百出,顺便可以在编书的时候加入私货。

 三位一榜进士,在城外感叹盛世,王渊家的葡萄架子却倒了。

 黄峨带着儿子、儿媳从四川回来,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小妾,她老公把殷州来的少女收房了。

第641章.639【腰悬长剑斩愚夫】

 黄峨这回真的生气了,直接搬去驸马第,跟儿子和儿媳一起住。

 反正那里面积大、房间多,以前是张永外甥的宅子,原主人被抄家流放,皇帝顺手就赐给了驸马。

 王渊站在驸马第门口,却见大门紧关着,居然敢给首辅吃闭门羹。

 过了许久,里面传出声音:“老爷请回,夫人说他不见客。”

 王渊隐约听出来了,此人是儿子的书童,在驸马第担任男仆管事。王渊顿时没好气道:“说的什么话!我是客吗?”

 里面回道:“夫人说的,谁也不见。”

 王渊说道:“我不见夫人,我来见驸马,快快把门打开。”

 里面回道:“夫人还说了,驸马和公主也不见客。”

 就在此时,一顶轿子经过,轿中喊道:“落轿,落轿!”

 官轿落地,英国公张仑钻传来,笑着跑到王渊身后:“真是王相啊,我还以为刚才听错了。王相来寻驸马?”

 “走动走动,”王渊说得模棱两可,抱拳道,“听说公爷前阵子抱恙,不知身体是否安好。”

 张仑作揖道:“托王相的福,已然痊愈。”

 门内突然又传来声音:“老爷,夫人说了,让你别浪费时间,快快回家找新纳的如夫人。”

 “咳咳!”

 王渊连忙咳嗽,又笑着转移注意力:“听说小公爷的球队,去年冬季赛拿了第二名?”

 张仑愣了愣,朝驸马第看看,随即说道:“嗨,那倒霉孩子,干啥啥不会,也就踢球挺利索的。这个……那个……在下似乎还有要事,就不打扰王相跟驸马父子相见了。”

 “不送。”王渊若无其事道别。

 这家伙迅速钻回轿中,低声对轿夫说:“去镇远侯第。”

 王渊做首辅是真的吓人,京中权贵宅第,且不说宅内如何,至少表面不敢再逾制,“镇远侯府”变成了“镇远侯第”。

 镇远侯顾寰很年轻,王渊考中进士那会儿,他还只是小屁孩儿,曾经帮着朱厚照推销望远镜。

 英国公张仑的年龄也不是很大,刚满四十岁而已,少年时经常跟顾寰一起玩。对了,这货就是印加首次进献羊驼,在奉天殿被当众喷一脸那位。

 “嘿,你这家伙,挑得好时候,再晚我就要出门了。”顾寰笑着说。

 张仑问道:“出门作甚?”

 顾寰说道:“今日轮休,约了跟陈大(泰宁侯)和郑大(武安侯)吃酒。”

 “且一道去。”张仑说道。

 京中公侯们,老家伙这几年都死了,居然是四十岁的张仑最年长。其他公爵,都是十多二十几岁的小年轻,英国公张仑只能跟一群侯爵玩耍。

 今天是在武安侯郑纲家聚会,小酒小菜摆出来,自然不缺下酒必备的花生米,这玩意儿已经风靡大半个中国。

 张仑是后军右都督,负责训练一部分京兵。

 顾寰是红盔将军头领,统率皇帝御驾仪仗侍卫。

 至于另外两位侯爷,都在腾骧四卫任职。

 几杯酒下肚,张仑实在憋不住了,神秘兮兮道:“刚才我在驸马第外,正巧碰见了王相。你们猜,王相在做甚?”

首节上一节413/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