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396节

 六人一番讨论,决定先去天竺,拜会锡克教的创教祖师那纳克。

 史称,六圣西行。

第613章.611【异域风情】(为盟主“ 输入昵称已在”加更)

 张尧六人来到印度时,已经是绍丰二年春天。

 他们的登陆地点是“韦达港”,以前属于葡萄牙殖民据点(纳迦帕塔姆港)。天竺棉会占领此港之后,便恢复了它的印度教名称,又嫌名字太长难念,干脆缩写简称为韦达港、韦达城。

 阿难国的南方,本有三个沿海小国,而且全都是绿教国家。

 现在,已经被天竺棉会全部征服,战斗过程没啥可说了。武装商船那么一轰,几千陆军背后一击,平均半个月就能灭一国。

 张尧还没下船,就闻到一股焦糊味,其中还夹杂着血腥味。

 登岸之后,却见海边堆积大量焦黑尸体,一个明显汉人模样的中年,正在指挥深色皮肤的天竺人挖坑埋尸。

 张尧带着五个济世派兄弟,过去拱手见礼道:“在下杭州张尧,见过朋友。”

 那汉人中年抱拳道:“登州庞兴。”

 张尧问道:“在下初来天竺,敢问庞兄,这里刚过兵灾吗?”

 庞兴解释说:“此地以前被红毛鬼占据,半年前归了咱们汉人。各教派乱成一锅粥,先是印度教和绿教徒,合伙去杀天主教徒。前两天,印度教徒又杀绿教徒,最后杀红了眼,竟然冲到汉民聚居地,咱们只得提兵把这些混蛋镇压了。”

 张尧大惊:“教派争斗如此严重?”

 庞兴详细说道:“这里的主要族裔是泰米尔人,皆信仰印度教。以前的国王从阿难国自立,为了获得大食商人的支持,就改信了绿教。本来两教就斗个不休,红毛鬼又带来耶教,三教混战简直理不清。咱们出海是谋富贵的,管他信哪门子教,只要老老实实种地、做工、做生意便可。他们偏偏不听话,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这半年来,已经死了好几千,人手愈发不够用,害得咱们必须从国内移民。”

 其实吧,这里的宗教已经形成微妙平衡,可大明商贾打破了这种平衡,瞬间就引爆积压已久的三教矛盾,导致近半年来反复上演血腥场面。

 拉哈尔·辛格突然冒出来:“张兄弟,现在你能明白,为何我们的上师要创立锡克教了吧?我们不想看到杀戮,只希望所有的教派都能和平相处,所有的百姓都能平等相待。”

 此时的锡克教,创立仅十二年不到,教义非常宽容,且还没有崇尚武力。

 甚至,也不强迫教中男子改姓“辛格”,那是第十代上师为抵抗莫卧儿帝国进行的改革。“辛格”意为狮子,结合入教洗礼(剑之洗礼),号召教众随时准备与莫卧儿战斗。

 至于锡克教组建军队,那是在第五代上师死后。当时,不仅锡克教上师被杀,提倡宗教宽容和非暴力的锡克教,也被莫卧儿帝国疯狂镇压,锡克教徒被迫拿起武器自保,结果变成印度最能打仗的一个族群。

 张尧问道:“你们的上师在哪里?”

 拉哈尔·辛格说:“北方的旁遮普,离这里很远,那里由莫卧儿王统治。”

 莫卧儿帝国的开创者巴布尔已死,目前的统治者叫做胡马雍。

 胡马雍这个家伙嘛,你可以理解为莫卧儿版的朱允炆。他喜欢文学和艺术,崇尚文教治国,性格优柔寡断,再过几年就会被自己手下的异族将领赶跑,逃到波斯当了好多年流亡者。此后痛定思痛,从波斯借兵杀回来,居然重建莫卧儿帝国。

 锡克教如今的生存环境很神奇,一方面由于胡马雍的宽容政治,为锡克教提供了良好的传教环境。另一方面,莫卧儿帝国不断扩张,还未完全融合印度的统治体系,镇压盘剥治下百姓提供军资,统治矛盾竟然压过了宗教矛盾。绿教徒和印度教徒都过得很惨,锡克教互相帮助、赈济贫困的教义,迅速吸收了大量教众。

 在仔细打听之下,张尧终于搞明白,想北上去见锡克教上师,至少得穿越四五个国家。

 张尧说:“我们要留在南方,让你们的上师过来见我。”

 拉哈尔·辛格居然不生气,说道:“我会转达的。”

 锡克教的创教上师那纳克,后世被印度所有教派尊敬,连印度教、绿教都对其推崇备至。

 因为此人的品德无可指摘,他出身刹帝利,有着优渥的工作,有着和睦的家庭,却一路行乞游历四方。他的足迹,西至麦加,东到西藏,南涉斯里兰卡,跟绿教、佛教、印度教、天主教都有过交流,融汇世界各大宗教的优点最终创立锡克教。

 这十年来,那纳克派出弟子四处传教,虽然传教中心在旁遮普,但他的弟子遍及整个印度。

 越往南边,锡克教越传不动,因为阿难国是印度教国家,这里的宗教矛盾不像北边那么激烈。

 只要有利于传播锡克教,那纳克肯定愿意穿越数国,跑来南边见几个中国人。

 拉哈尔·辛格有着自己的工作,他受雇于天竺棉会。在处理完手上的事情之后,立即辞职北上,去拜见他的上师说明情况。

 张尧六人则留在韦达港,拜见此城的政务官庞胜。

 庞胜给他们介绍天竺情况:“刚开始,咱们有些搞错了,这天竺不允许私人占有土地,所有土地都属于国王。地方贵族领主,也无权拥有土地,只是负责帮国王收取地租。哈哈,搞明白这一点,什么事情都好办得很。”

 “分地?”张尧问道。

 庞胜说道:“赐地与卖地!追随者赐予土地,地方贵族售予土地。这样不仅赚到大笔银子,还得到地方贵族的拥护。天竺本土的小贵族,是从咱们棉会手里买到的土地,咱们棉会若是被赶跑了,他们手里的土地就不受认可。现在,地方贵族都是咱们的人,恨不得国王永远当傀儡。”

 张尧难以置信:“这天竺,还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竟然全都归国王所有。”

 事实确实如此,北边的莫卧儿王朝也是如此。

 入乡随俗嘛,巴布尔攻入印度的第一时间,就继承了印度的优良传统,宣布所有土地都归国王所有。不管是随他征战的军事贵族,还是印度本地的传统贵族,都只负责帮国王向农民收租。

 贵族所谓拥有的土地,是国王颁发的收租地盘,而且还不能自由买卖。

 原则上,国王可以剥夺,但贵族肯定不愿意交出来。

 张尧六人在城里住了半月,发现没啥稀奇的。港口城市多为商贾和工匠,除了异族人特别多,跟杭州也没有太大区别。

 他们于是前往内陆,来到一个棉会商人的农庄,占地足足十八万亩的农庄!

 顿时大开眼界。

 一个普通商贾而已,竟然蓄养私兵数百人,而且全部装备滑膛枪。

 这里负责耕种的农民,多为低种姓和贱户,汉人主要负责监工,并传授本地农民更先进的耕种技术。

 一级压一级,贱民毫无反抗力,因此得过且过,每天出工不出力。

 而本来勤劳的汉民,到了天竺也变得懒惰,普通监工都把自己当成地主老爷。

 生产效率低得令人发指,庄园主想死的心都有,试过无数激励方法都无用。

 张尧找到庄园主,毛遂自荐做大管家,承诺把整个庄园打理妥帖,要求是允许他们兄弟六人在此传道。

 (呜呜呜,终于有新盟主了,小作者激动得浑身发抖。)

第614章.612【两教合流】

 陈规,出身于岭南陈氏,族谱可追溯到东汉,似乎还是南朝陈的皇族。

 炎黄子孙,谁家祖上没阔气过呢?

 到了明代,陈规这一脉当官的不多,但海上贸易做得挺红火。特别是广州开海之后,陈家的海船发展到数十艘,主要从江西购买瓷器、桐油等商品,运往东南亚和印度出售,再从东南亚、印度运回香料和宝石。

 蒸汽机带来纺织业大兴,广东商贾眼红得很,他们甚至派出子弟求学,成功仿造出蒸汽纺织机。

 但是,广东缺少原材料,这破地方不产棉花!

 江南和山东的棉花,早就被其他省份的商贾霸占。广东商人只能购买楚棉,可是楚棉的出棉率不高,纺出的棉布质量也不好。

 于是乎,广东商贾成为开拓印度的急先锋,他们迫切想要一块稳定高产的棉花产地!

 陈规作为家族嫡次子,被派到天竺管理农庄。家族花费十多万两银子,终于拿下十八万亩地,并移民上千,募私兵数百。

 这块地位于考维利河沿岸,土地非常肥沃,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和甘蔗。

 天竺的农民太过懒惰,还把汉族移民都带坏了。陈规对此焦头烂额,尝试过无数种方法,最后只能请求家族继续出银子移民。

 有人说帮忙提高生产效率,死马当成活马医,那就试试呗。

 在张尧六人的主持下,不分汉民还是土著,每人佃耕十亩地为基数。这十亩地叫做“基田”,田租高达七成,剥削得足够厉害。

 十亩之外,每人可多佃三亩。这三亩地叫做“增田”,田租高达六成。

 每年农作物收获时,亩产高于平均数的佃户,来年可多佃五亩地,这五亩地叫做“优田”,田租只有五成。而亩产最高的五百个佃户,可额外再佃耕五亩地,这五亩地叫做“自田”,田租仅有四成。

 以上亩产,都算每个佃户名下耕地的平均数,佃耕过多会导致平均数下降,而且种子都由庄田主提供。

 作为惩罚,亩产最低三百佃户,全家都将被永久逐出农庄!

 另外还有终极奖励,三年统计一次,累积缴租最多的两百佃户。可自己攒钱出资,由庄田主联络政府,帮他们购买五亩地,这五亩地将永久作为他们的私田。

 如果连续九年都被评上,那就能积攒十五亩私田,绝对算得上勤劳致富。

 地主敢耍花招,在统计时做手脚?

 那就正好,趁机发展济世派,团结起来逼地主老实。

 此制度一经执行,汉民欢呼雀跃,瞬间被激发积极性。他们起早贪黑打理土地,没事儿都要去转几圈,把田里的杂草拔得干干净净。

 本地的低种姓和贱民,则似乎没听懂一样,只有少部分变得勤快起来,大部分依旧得过且过。

 仔细走访询问,张尧终于搞明白原因,本地土著根本就不相信!

 那就来一拨“辕门立木”,让低种姓和贱民自己报名,选十人一起挖掘水井。只要能挖出水,立即赏一车粮食,由这挖井的十人平分。

 赏赐兑现之后,大量低种姓和贱民被调动起来,开始热情洋溢的投入农业生产。

 不要歧视任何种族和群类,是人都想过好日子,懒惰有着深层次原因。只要给他们希望,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抓住,希望越大他们抓得越紧。

 当然,也有一小撮,那是真的懒,已经无药可救!

 张尧六人一边学习耕种技术,一边学习土著语言。等都学得差不多了,便去义务教导土著,帮助低种姓和贱民提高种植技术,还组织他们结成互助小组,免得被汉民给甩开太远。

 暂时不急着传道,等混熟了再说。

 ……

 陈规看着热火朝天的景象,不禁赞叹道:“六位仁兄大才!”

 张尧笑道:“我是杭州匠户出身,自知小民想要什么。匠户给官府做事,都是能躲就躲,能敷衍就敷衍,能偷懒就偷懒,拿不到好处谁干啊?若换成自家事,匠户一个个勤劳得很。这些农民也是一样,只要定下制度,让他们干活越勤奋,就越能得到更多好处,他们为了自己当然会卖力。”

 陈规赞道:“不愧是物理学派高足!若六位兄弟留下帮忙,陈某愿意长期聘用,每人每月五两银子,逢年过节另有馈赠。”

 张尧说道:“月俸三两足矣,在下有一个请求。”

 “但讲无妨。”陈规说道。

 张尧说道:“办一学校,免收学费。庄内佃户子弟,不论是否汉民,七岁以上、十二岁以下,必须来学校读书。一旦违反,全家驱逐!”

 陈规说道:“汉民来天竺之后,虽也有子嗣降生,但都还不满三岁。诸位欲办学校,只能教那些土著子弟读书。”

 张尧笑道:“只要是人,管他哪族,都可沐浴圣教。陈兄,若推行教化二十年,庄内的年轻一代,可是人人都能说汉话、写汉字呢。省了你多少移民开销?”

 陈规仔细思索,点头说:“也可。”

 推行教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

 这些天竺孩童,得从语言教起,偶有一些聪明伶俐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把老师活活气死。

 而且孩童受家长影响,特别是贱民子弟,被种姓制度长期洗脑,自认为没有学习知识的能力。上课时各种混日子,看他们似乎在认真听讲,考试的时候各种一问三不知。

 半年之后,锡克教创教祖师那纳克南下,与济世派六人相见。

 双方深入交流之后,张尧等人被那纳克的个人魅力所感染,那纳克也叹服物理学派的各种理论知识。

 很快,他们达成共识,并各自修改部分教义内容。

 锡克教就是济世派,济世派就是锡克教,属于同一宗教的不同派别,核心思想为:众生平等,尊重知识,信仰自由,提倡节俭,热爱工作,扶危济困。

 教徽重新设计,一把匕首,一把长剑,斜向交叉。

 济世派尊王渊为大宗师,锡克教尊那纳克为上师,不拜任何神灵和偶像,只奉行天道或真理。

 那纳克亲自留在南印度传教,希望张尧帮忙介绍几位汉人庄园主,获得这里的汉人统治者的认同。

 语言文字不是障碍,因为印度有几百种语言。锡克教使用的印地语,都还未发展成熟,就算是印地语内部,也有不同的文字,吸收了梵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天城文等诸多文字。

 而且,不管是印地语还是汉语,在他们传教的地方都属于异族语言,因为这里的主流语言是泰米尔语。

 与其说是传教,不如说是传播文化,先得教这些人读书识字,再以识字者为中心传播信仰。

 互相改良兼容的济世派(锡克教),绝对算当世最世俗、最进步的宗教。他们甚至提出了男女平等,而且极度重视知识文化,提倡勤劳致富,禁止教徒苦修和行乞。

 对了,双方还共同编撰教典,估计是全世界最简单的教典,由印地语和汉语进行双语记录。

首节上一节396/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