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307节

 朱厚照高兴道:“那就罚你多跑几趟。分金子是应该的,抚恤费更该有。听说这次出海九死一生,船员死了超过四成,活着的也个个带病带伤。常言道,皇帝不差饿兵,如此伤亡应该大赏。记住,下次你不能私赏,由朕亲自下令赏赐。这回你既赏过了,那朕也得表示表示。所有死去的船员,每人赐田三十亩,逃户可回原籍落户,军户、匠户、灶户、乐户、阴阳诸户都可转为民户!”

 朱海连忙谢恩:“臣代船员们谢过陛下!”

 朱厚照和朱海的对话,根本无人理会,因为文武百官都已经傻掉,是被二十六万两这个数字吓傻的!

 明代初期,官方金银比价是1:4,正德初年已经变成1:5。这些年随着开海港口增多,外来白银不断涌入,民间金银比价已经变成1:6。

 二十六万多两金子,折算成银子就是将近一百六十万两白银!

 便是云淡风轻的林俊,此刻都瞠目结舌,缓了一阵才问:“朱提督,你出海一趟怎搞到这么多金子?”

 杨一清也问:“难道塔万庭苏龙国,不以黄金为宝,因此赠送这许多吗?”

 朱海回答说:“塔万庭苏龙国,也喜欢金银,这些金沙跟他们无关。在下之前说过,船队登岸的地方,被咱们命名为福山。福山附近没有国家,只有茹毛饮血的部落。福山之东北,有两条河,河中多金。河边土著,不懂金银珍贵,在下便让他们淘金,再用斧头跟他们交换。斧头换得差不多了,就用铁刀、布匹、丝绸等物交易。”

 群臣绝倒,一堆普通物品,竟换来一百六十万两白银,果然都是些没脑子的野人。

 杨廷和疑惑道:“两条河,便淘来二十多万两金沙?”

 朱海说:“杨阁老不知,那里的金沙是真多,太阳照着都金灿灿的。因此,那两条河,一条被船员们称作流金河,一条被船员们称作闪金河。数千土著淘金几个月,才淘得这么多金沙。如果下次再去,恐怕就没那么便利,因为附近河段的金沙已经所剩无几。不过嘛,在下派人往上游探过,上游数十里皆有金沙存在!”

 大殿轰然,群臣震惊,还有数十里河段的金沙等着去淘!

 历史上的美国淘金热,大概吸引了三十万人淘金,加州金矿的年产量接近四十吨。这还只是十年平均数,刚开始那两年淘金很容易,年产量很可能有五六十吨——这些数据出自官方,还有无数黄金,直接民间交易,并未计入其中。

 而五十吨,换算成明制,约为一百三十四万两!

 (注:三十万美国淘金者,真正暴富的是刚开始那一万人,淘金就跟下河捡金子一样。后来的淘金者,虽然也能淘到金子,且收入是打工的好几倍,但那里的物价翻了十倍以上,到头来还特么不如打工呢。更扯淡的是,不良奸商坐地起价,比如在酒馆里喝酒,老板只收金子不收钱。)

 朱厚照洋洋得意:“出海一趟,便运回二十六万余两黄金。杨阁老,你还怕国库空虚吗?”

 杨廷和很想反对,但欲言又止。如果再反对,户部官员估计要掐死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陛下刚才所言,出海之船员,死亡超过四成,活着的也人人带伤带病。黄金虽贵重,人命亦无价,须减少出海次数,每趟多带一些金沙回来也可。”

 王渊突然出声:“船员多死,皆因淡水腐败。物理学派弟子,正在研究储水之术,或许可以减少出海伤亡。”

 朱厚照说:“二郎有心了,若你的学生能有所获,届时朕必定不吝赏赐。”

 “谢陛下!”王渊说道。

 明代的税收,很多都是实物,除了漕粮必须入京之外,许多都变成了地方官府收入。而且还分门别类,米多少石,麦多少石,粟多少石,草多少束,丝锦多少斤,绢多少匹,布多少匹……

 而中央能收到的税银,主要有户口钞、杂课、盐课、茶课、金银课等等——盐税、茶税虽然算钱,但也有一部分折算为布米统计。

 林林总总加起来,去年中央收到的赋税(不含实物),一共有七百多万两白银。而且其中有两百多万两,是靠陆续开海和整顿浙江北关所得,否则中央税收只有四百多万两白银——朱厚照很纳闷,为啥杭州市舶司税收那么多,其他开海的市舶司税收远远不如呢。

 前往美洲一趟,就能带回价值一百六十万两白银的金子,都超过大明(货币)岁入的五分之一了!

 谁敢反对去美洲啊?

 另外,如果把这些金子也计算进去,今年的货币岁入很可能超过九百万两银子。其中接近一半,都算王渊变相带来的。

 都说王渊是佞臣,如果换你当皇帝,且不论战场立下那些大功,只让中央货币税收几乎翻番,这样的大臣你不倚重信任?

 中央现在已不缺钱了,只是缺粮而已,各地大灾耗粮太严重。

 朱厚照正在慢慢屯粮,他打算再屯一年,明年秋天就去收复大宁城。

 王渊要信任,朱海也要封赏!

 朱厚照突然说:“御马监朱海,探海有功,擢升御马监少监,仍旧提督探海船队。特赠探海伯!”

 太监封爵?

 文武百官全部愣住,随即集体劝谏:“陛下三思!”

 朱厚照又补充道:“从今往后,探海伯朱海,不得在京城和地方任职,只得督理海外事宜。历任探海提督皆如此,当为大明定制。”

 “陛下圣明!”这回没人反对了,只要别在国内瞎搞,太监在海外当伯爵也可以接受。

第477章.475【朱海的野望】

 城西,谷府。

 太监虽然必须住在宫里,但位高权重的太监,却肯定在外头有私宅。

 谷大用摸着箱子里的银元,非常直白的问道:“有多少?”

 “三千两。”朱海回答。

 谷大用笑道:“你这趟捞得不少啊。”

 “全凭督公提携,”朱海说道,“其实,福山之金沙,在下一两都没要。除了献给陛下的,全都分给随行船员了。”

 谷大用明显不信,笑着说:“你还挺忠心。”

 朱海解释道:“督公,在下句句实言,因为犯不着要那些金子。我从南洋回京,暂时挪用分给船员的金沙,采购香料去杭州贩卖。再于杭州采购瓷器、绢帛等物,运去辽东贩卖。只这两笔买卖,就净赚上万两白银(假的,更多)。把本金分给船员,再分些利润给他们,赚来的银子大部分我独吞。督公且说,我还用得着伸手去拿金沙吗?”

 “金银可不嫌多。”谷大用说。

 朱海说:“细水长流嘛,只要陛下高兴了,今后还愁没银子赚?”

 谷大用笑道:“你倒是清廉,咱家没用错人。”

 朱海说:“今年刚刚开张,只能报效督公三千两,以后每年都有五千两银子。还望督公在陛下面前,平时多多美言几句。”

 “都是自己人,你便不送银子,咱家也会给你说好话。”谷大用非常高兴。他因为推荐朱海,不但更得皇帝重用,每年还有几千两银子可拿,算是他这几年下出的最精彩的一步棋。

 朱海奉承道:“孝敬督公是应当的。”

 谷大用说道:“王侍郎那边,你也要多多孝敬,今后可得仪仗他。”

 朱海表情古怪说:“王侍郎分文不要,只让我勤勉做事。”

 谷大用愣了愣,感慨道:“都说谁谁谁是清官,我看王侍郎才是真的清官。咱家虽然也贪,可打心里佩服清廉之人,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朱海也说:“王侍郎一身正气,站在他面前,我都自惭形秽。”

 又聊了几句王渊,谷大用突然问:“极东之地真那么多金子?”

 朱海说道:“多得很,但要拿人命去换,随行船员真死了四成多。”

 不但死了四成多,而且活着回来的船员,因为已经分到了金子,打死都不肯再度去美洲。所以朱海才自己一分不取,多多分金给那些船员,这将是他日后的铁杆班底。即便不跟他去美洲,至少也在南洋跟他混,朱海想在南洋有一块自己的地盘,不用再仰仗朱英、满正、宁搏涛那些人。

 朱海手里的六条船,全是拿着皇帝手令,求锦衣海卫拨给他的,以后就没这种好事儿了。

 朱海必须用现在的本钱,一边经商牟利,一边去美洲完成任务。他想造更多船,造更多枪炮,在东南亚占几座岛,再派人回老家寻访亲戚。虽然全家遭灾皆死,但同族弟兄应该能找到,过继一个侄辈过来当儿子,还能传下香火创立家业。

 说不定,他朱海的儿子,能在南洋做国王呢!

 朱海当初选择自阉,也算一个狠人。又一路爬上去,入了谷大用的法眼,称得上聪明有能力。甚至,他看不起张永、谷大用、江彬、钱宁这些人,疯狂捞钱完全不计后果,都不知道为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

 拜别谷大用,朱海又前往物理学院。王渊清廉不收银子,朱海却不能真的不给,于是决定给物理学院捐钱。

 “王掌院,些许心意,还请收下。”朱海姿态非常低,跟王晹面前屈身赔笑。

 王晹早就考中了进士,但没当几天官就辞职了,一边研究学术,一边传播物理。他现在是物理学院的掌院,《物理学报》的主编,在王渊弟子中辈分不高(按入门时间,师兄弟排名三十多位),威望却属当之无愧的第一。

 王晹悄悄那些银元,笑道:“这得几千两吧?”

 朱海说:“三千两而已,小小意思,不成敬意。王掌院带领弟子研究储水之术,是所有船员的恩人,在下实在无以为报。”

 财可通神,王晹此时看朱海就颇为顺眼:“朱爵爷客气了,陛下和老师有命,我等弟子自当竭尽全力。既然爵爷捐赠三千两,我便拿出一千两,建立一个‘储水术实验组’,普通组员有月俸可拿,取得成果者亦有奖金可得,如此必定能激发干劲。至于剩下二千两,便入物理学院的账目。如此安排,爵爷可还放心?”

 “既已捐赠,全凭王掌院处置,”朱海感慨道,“物理学派之人,果然个个清廉无私!”

 王晹笑道:“那倒不是,有私者多得很,我也不嫌钱多。只不过嘛,我若真想捞钱,何不去做官?既然选择辞官,那就有更高追求,便是传播物理之大道!除了物理大道,余者皆为俗务,得之固然可喜,却不能沉迷其中。”

 朱海奉承道:“先生真大儒也!”

 王晹哈哈大笑:“我可不是大儒,只论师兄弟之中,学问比我好的多得是,品德比我高的也不计其数。”

 “先生太谦虚了。”朱海赔笑道。

 说实话,储水技术真没啥好研究的,至少以现在的理论和技术很难有大的改进。

 远洋船只上储存的淡水,正常情况下,三到四个星期就会长出绿苔。如果存放两个月以上,凑过去一闻,恭喜你,你将闻到下水道的味道。

 上次航行,朱海自己没有出海经验,船员也没有深海远洋航行经验,只能靠麦哲伦的航海日志来摸索。但那些航海日志,更多的是记载各种奇异经历,以及缺水缺食的种种情况。航海细节,反而很少展现。

 将腐水煮沸,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但气味依旧是下水道那味儿。并且,长期喝煮沸的腐水,也会有一定几率染病。

 更糟糕的是,普通船员,没有喝开水的习惯!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喝开水健康,东晋《养生要集》就有记载:“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剧增,植被破坏严重,城中小民基本都喝生水。纯粹是为了节省柴薪钱,因为每个月烧柴的开支太大,久而久之就没了喝开水的习惯。

 另外,由于海船是木制的,定时生火,定点生火,以防止发生火灾,全都喝开水似乎也挺麻烦。

 朱海去的时候生了一场病,多半是因为他水土不服。回来的时候没病,源于他一直喝沸水,而且还经常喝茶,用茶味来掩盖下水道味儿,这样连坏血病都不会得。

 朱海跑去物理学院逛了一圈,储水技术暂时还没有,净水技术却很多。

 学生们建议他准备木炭,用以过滤杂质。再准备雄黄、白矾,这些东西可以杀菌,虽然学生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细菌,但老祖宗说这两样东西可以净水。

 然后,又建议朱海多准备木柴,所有船员必须喝开水。

 随即,朱海又去拜访王渊,王渊说道:“多准备茶叶,给船员煮茶喝,不要想着省钱。”

 朱海说道:“那得换大船!”

 欧洲远洋航行,为啥经常缺水缺粮?就是因为船长太抠门,因为他们普遍船体不大,又要尽量多运载货物,于是饮食物资都准备得很紧凑,一旦遇到意外便会食物短缺。也舍不得多装柴禾,给船员们烧开水,甚至是给船员们喝茶了。

 只要朱海全部换大船,备足柴禾和淡水,用木炭过滤杂志,用白矾和雄黄杀菌,都煮沸了再喝,甚至是每天泡茶,那病患和死亡率就能降到最低。

 朱海立即进宫见皇帝,把事情都说清楚。

 朱厚照也非常爽快,直接拨十万两银子,让朱海去购买或建造大船。这货立即南下去做准备,暂时可以不急,他打算明年春天再出发去美洲。

 至于印加使者瓦库,则留在北京学习汉话,他已经可以进行日常简单交流了。并对大明的数学和天文很感兴趣,甚至跑去物理学院,每天请教这些相关知识——印加帝国的天文水平很高,也有自己的数学符号。

 而咱们的朱厚照先生,在继豹房、虎城之后,又专为草泥马建造羊驼房。

 嗯,公主朱璇祯很喜欢羊驼,每天都亲自来给羊驼喂草。

第478章.476【王子复国记之一】(修)

 “极东之地有大陆,是为殷州。东出日本,顺风顺水,两月可达。”

 “正东有海湾,名曰福湾,风平浪静,是为良港……又有山丘,名曰福山……福山靠海处,有大湖,名妈祖湖……”

 “横渡福湾,有树林,皆栎木,名栎木湾……”

 “沿栎木湾北上,又有大湾,名望金湾……望金湾东走,有一河谷,名望金谷……过河谷有大湖,名思乡湖。”

 “二河汇入湖中,一名流金河,一名闪金河。河中多金沙,掬手可得之,如今已尽矣……”

 ——摘自《补山海经·海外东经》,作者许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此书成于大明延嘉十二年,西元1637年。)

 极东之地有黄金,手捧河水可得金沙,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京城。

 但是,士绅百姓都只视为谈资,并编出各种各样的离奇故事。没人真跑去美洲淘金,毕竟死亡率太高,那纯属提着脑袋去出海。

 不过在京城做生意的客商,却把消息传播各地。沿海生活艰辛的百姓,见钱眼红的亡命徒,以及胆子肥实的海商,立即生出别样心思来。

 海商和亡命徒最先串联,他们坐船去南洋打探消息,有的干脆直接找到朱海,想要搭伙一起横渡大洋。

 这些日子,王渊正在给儿子补课,顺便请杨慎进行教导练习。

 长子王策,即将年满十二岁,打算参加明年春天的童子试。不用回贵州,可借籍京城,但以后考举人必须回乡。

 “子曰,”王渊说道,“你试着破这道小题。”

 王策立即提笔写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首节上一节307/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