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244节

 文武百官接到命令,今天必须参加早朝,缺席者轻则罚俸、重则贬官。于是乎,紫禁城里来了乌泱泱一大堆,官职太小只能站在殿前广场。

 一路上,都有官员主动问候王渊,不过许多人看他的眼神颇为古怪。

 礼乐大作,皇帝升殿。

 朱厚照今天没有打哈欠,看样子精神得很,昨晚他很早就睡下了。

 礼部尚书李逊学,出列奏事道:“陛下,据钦天监之测算,正月初十为黄道吉日。请准,明年正月初十,大祀天地于南郊。”

 “准奏!”朱厚照说道。

 李逊学是新任礼部尚书,以前担任南京礼部尚书。皇帝离京打仗之前,下旨廷推选出来的,其实就是朱厚照钦点的心腹。至于之前的礼部尚书毛纪,乃杨廷和、梁储一系,调去掌管制敕房。

 历史上,朱厚照决定前往边镇,又害怕朝堂不稳,曾下令讨论立太子事宜。

 奉命主持立储的官员,便是这个李逊学!

 但当时情况太复杂,立储之事被梁储搅黄了。因为钱宁收了银子,提议让宁王世子做太子;江彬跟宁王没啥瓜葛,便提出其他人选;首辅梁储对此都不满意,三方闹起来只能作罢。

 现在朱厚照有亲儿子,自然不会闹这出,但李逊学依旧被朱厚照安插在礼部。

 确定好开春祭祀的日期,朱厚照突然说:“国事繁重,朕欲扩充内阁,拟进毛纪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李逊学,授翰林学士,兼掌制敕房。”

 这是一笔政治交易,让杨廷和派系的毛纪做阁臣,让皇帝的心腹李逊学执掌制敕房。

 杨廷和既不拒绝,也不同意:“内阁重臣,当廷推而选之。”

 朱厚照又说:“既然廷推,朕也提名一人。兵部右侍郎王渊,立功无数,政绩卓著,当为文华殿大学士,尔等一并廷推之。”

 果然来了,众臣顿时纷议,朝堂嘤嘤嗡嗡如同菜市场。

 放在以前,内阁可由皇帝直接任命。

 但朱厚照他爹孝宗皇帝,耳根子实在太软,也压不住那帮文臣。于是在弘治八年,阁臣的任命必须廷推,皇帝只有建议和提名权,渐渐失去对内阁人选的控制。

 不过嘛,若廷推出来的阁臣,没有让皇帝感到满意,皇帝可以下令重新推选。一推、二推、三推、四推……跟大臣们打疲劳战,推到皇帝高兴为止。

 如此疲劳战选出的阁臣,或者皇帝直接任命的阁臣,叫做“奉旨入阁”。比如嘉靖朝的张璁、桂萼、方献夫、夏言、徐阶、袁炜、严讷、李春芳,全都是“奉旨入阁”,足见嘉靖跟大臣们的关系有多僵。

 廷推?

 呵呵,皇帝是裁判员,并拥有最终解释权。

 就像打一场足球比赛,裁判说刚才犯规太多,咱们必须重新比赛。然后一直重新比赛,把球员搞得精疲力竭,只能由裁判指定谁输谁赢。

 眼见朱厚照满脸笑意,杨廷和顿时眼皮子一跳,哪里还敢冒险?

 朱厚照虽然没在内阁人选上乱来过,但六部尚书的任命,却多次进行疲劳战。比如王琼担任兵部尚书,就接连廷推了两回,大臣们不想再推第三回,只能依着皇帝选出王琼。

 这次廷推阁臣,若无法推出王渊,怕是能推十几回,大家别想再干其他事儿了!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杨廷和立即反对。

 朱厚照质问道:“杨阁老,你觉得王侍郎才干不够,还是觉得王侍郎功绩不足?”

 杨廷和说道:“回禀陛下。臣非常相信王侍郎的才干,也极为欣赏王侍郎的功绩,但万事不可擅开先例。陛下英明神武,王侍郎才干超卓,自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可大明今后之君臣,若无陛下的识人之明,也无王侍郎的天资俊才,却仿效陛下超阶提拔阁臣。这该如何是好?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大概三分之二的文官,都跪在地上支持杨廷和。

 并非杨廷和的党羽有如此之多,而是朱厚照做得太过分,逼得文官们联合起来反对。

 兵部尚书王琼没跪,手持笏板面无表情。

 吏部尚书陆完犹豫再三,终究也是站着不动。他虽然表面跟杨廷和恢复关系,其实早已在政治上分道扬镳,又怎能再因此得罪皇帝和王渊?

 王渊静立不言,无悲无喜。

 今天的这场好戏,由王渊和朱厚照共同策划,才刚刚演了一个开头呢。

 朱厚照突然拿出两份文件,让随侍太监交给杨廷和,冷笑道:“杨阁老且仔细看看!”

 杨廷和有些疑惑,接过来当场查看。

 第一封文件,是宁王府典宝副官阎顺的密封中诉,也即官员写给皇帝的小报告。没有别的内容,无非是告发宁王谋反,历代宁王积攒上百年的宝物,都被拿去制造兵器、招兵买马和贿赂官员了。而且宁王还在私造印玺,典宝副官阎顺亲眼所见——王府典宝官员,专为藩王掌管印玺、符牌等物,属于绝对的亲信之人。

 第二封文件,赫然是杨廷和草拟的诏书,勾结太监卢明获得司礼监通过,然后拿去制敕房重新抄写颁发,用以恢复宁王的王府卫队。杨廷和草拟的那份诏书,必然要留下底本,因为有司礼监配合,程序完全合法,并不能称之为矫诏。宁王不谋反,屁事儿没有;宁王一旦谋反,杨廷和脱不了干系!

 杨廷和看得背心冒汗,瞬间手脚冰凉,口干舌燥不知该说什么。

 朱厚照问:“老师,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杨廷和除去自己的冠帽,端正磕头道:“臣有负皇恩,无颜再于阁中任事,请求致仕归乡养老。”

 此言一出,百官皆惊,不知道发生了啥事儿。

 梁储也是傻傻看着杨廷和,他没有参与其中,跟这件事情无关,甚至都不知道杨廷和草拟了关于宁王的圣旨。

 杨廷和胆大包天,趁着正德九年会试,其他阁臣都在东阁阅卷时,他一个人代表内阁把圣旨给拟了。然后太监卢明拿去司礼监,火速将圣旨批准通过,又让制敕房立即抄写,太监当场落宝盖印,事后随便支应宗人府一声便可。

 时至今日,其他阁臣,都还被蒙在鼓里!

 “不允。”朱厚照笑嘻嘻说,丝毫看不出愤怒模样。

 不能放杨廷和归乡,因为梁储更烂。杨一清又性格耿介,不适合做首辅;靳贵有科举舞弊案缠身,做首辅也难以服众。

 纵观满朝重臣,竟只有杨廷和是最佳首辅人选,而且还是个被皇帝揪住辫子的首辅。

 杨廷和欲言又止,汗如雨下。

 朱厚照问道:“杨阁老,你还要反对王侍郎入阁吗?”

 杨廷和闭眼说:“臣,并无异议。”

 “介夫兄,你……”梁储已经彻底懵逼。

 其他官员也差不多,对杨廷和的反应难以置信。虽然不知内情,但自此之后,杨廷和必然威望大失,甚至被一些清流视为叛徒。

 朱厚照笑道:“既如此,那诸卿都准备一下,明日开始廷推阁臣。”

 “陛下!”终于轮到王渊上场了。

 朱厚照问道:“二郎有什么想说的?”

 王渊说道:“臣愿放弃此番赏赐,只求陛下赐婚宋氏女。”

 王渊又不是傻子,别说现在入阁,就算做了左侍郎,也等于被架在火上烤。在羽翼丰满之前,在资历深厚之前,王渊绝对不可能答应进内阁。

 而请求赐婚平妻,就是最扯淡也最合适的借口!

第373章.373【步步紧逼】

 朱厚照按着剧本说台词:“哪位宋氏女?”

 王渊端正跪地,捧着笏板说:

 “启禀陛下,便是已故贵州右宣慰使宋然之女。臣幼时家贫,幸蒙宋氏女青睐,资助臣进学读书。此番救驾所乘宝马,亦为宋氏女馈赠之水西马。”

 “昔日,恩师守仁公被贬龙场驿,吾与宋氏女同在山上求学,非但青梅竹马,还兼有同窗之谊。”

 “宋氏女忠贞不二,她为了逃婚,曾千里追随守仁公去江西,又辗转来到京城。宋氏女曾发誓非臣不嫁,如今年龄二十许,仍旧孤身独处。”

 “宋氏女一番深情,臣此生难报,愿放弃封赏,请陛下赐宋氏女平妻名分。”

 朱厚照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猛拍大腿说:“便是那宋灵儿,朕也见过,还让她做了锦衣卫。我听说,贵州苗民叛乱,宋氏女亦立有大功,曾一战招抚乱民数千。二郎与宋氏女情投意合,此乃人间佳话,朕怎能枉做恶人?便准了!”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把百官听得直愣神。

 同时,清流们也松了一口气,庆幸王二郎自动放弃封赏。

 至于跟土司之女有私情?

 跟救驾护国之功相比,跟王渊直接入阁相比,都是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只需赐婚之时,收回宋灵儿的锦衣卫职务,切断她与水东宋氏的直接来往便可。

 杨廷和偷偷瞧了王渊一眼,眼神当中竟带着些许感激。

 若王渊真的入阁,以杨廷和今日之反复,必为百官所鄙夷耻笑。文官们不能恨皇帝,也没法恨王渊这个当事人,只能把怨恨转移到内阁首辅头上。

 杨廷和是真的别无选择,因为他犯的是抄家灭族之大罪!

 “王渊听封!”

 朱厚照又在破坏规矩,不跟内阁、六科、六部打招呼,直接在朝堂上宣布大臣封赏:“升兵部右侍郎王渊,为礼部左侍郎,兼升詹事府詹事……”

 跟内阁商议出的方案有些不同,没有授予翰林学士的虚衔——这非常重要,因为翰林学士也能入阁,等于没给王渊任何入阁资格。

 另外,文官散阶没有升到二品,王渊的祖宗也未获得追封。只封了王渊的父母、妻妾和大哥,连王渊的侄子都没顾上。

 但是,朱厚照让王渊以礼部左侍郎的身份,直接执掌詹事府。此为教育太子的专属机构,虽然早就只剩个空架子,但依旧表明了朱厚照的强烈态度。

 今后王渊的官职和勋阶如下——

 礼部左侍郎(正三品),詹事府詹事(正三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从五品),嘉议大夫(正三品散阶),资治尹(正三品文勋)。

 王渊说自愿放弃封赏,可朝廷怎会一点都不给?

 而且朱厚照制定的封赏方案,让许多大臣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内阁认为王渊功劳太大,因此直接给吏部或兵部左侍郎。朱厚照让王渊担任礼部左侍郎,等于实质上降了一等,文官们非但无法反驳,而且还觉得似乎封得太少。如此,就平息了王渊年纪轻轻当左侍郎的非议。

 可是,礼部左侍郎兼掌詹事府,于情于理都顺理成章,又让王渊坐实了太子第一老师的位置。

 实际封赏不厚,象征意义巨大!

 朱厚照心满意足的下令:“吏部、礼部草拟封赏文书,交由吏科、礼科复核,朕要在三日之内见到内阁拟票。能办到吗?”

 吏科和礼科的一把手,下意识朝杨廷和望去,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吏部尚书陆完、礼部尚书李逊学,双双出列道:“臣领旨。”

 朱厚照突然又说:“转刑部尚书张子麟,为南京刑部尚书;转左都御史彭泽,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转大理寺卿陈珂,为南京大理寺卿。”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其轰动效果不输给王渊要入阁。

 皇帝竟然在一天之内,把三法司主官全都扔去南京养老。

 “陛下三思!”

 这次,九成以上的文官,都跪下请求皇帝收回命令。

 朱厚照问杨廷和:“杨阁老,你觉得如何?”

 杨廷和硬着头皮说:“臣,并无异议。”

 杨廷和已经猜到什么情况,之前那份密封中诉,已然递到皇帝那里,中央三法司却还不清楚宁王要谋反。举报宁王谋反的消息,定然是被三法司官员联手压下,皇帝因此愤怒到极点。

 杨廷和只能同意这些调兵,而且还不敢把话说穿。

 一旦说出来,严肃追究的话,杨家可以满门抄斩了!

 张子麟、彭泽、陈珂三位当事人,此刻集体处于懵逼状态。说好的封赏王渊呢?关我们毛事啊,莫名其妙就被扔去南京养老。

 梁储痛心疾首道:“陛下,济物(彭泽)、元瑞(张子麟)、希白(陈珂)皆为重臣,素怀众望。三人并无错漏之处,缘何要一起改迁南京?即便陛下乾纲独断,至少也该给个合理的理由啊!”

 张子麟和彭泽,都是杨廷和的心腹,而陈珂则是梁储提拔的。

 朱厚照又问杨廷和:“杨阁老,你认为朕的安排合理吗?”

 杨廷和硬着头皮说:“此事合理。”

 “介夫兄,你今日是怎么了?”梁储气得不行。

 杨廷和一脸痛苦:“叔厚,莫要再问。”

首节上一节244/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