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229节

 “原来如此,”王渊又问,“后膛炮为什么威力小、射程近?”

 铸炮师说:“因为炮膛漏气。”

 早期后膛炮,在景泰、成化年间,就已出现于欧洲。

 别一提起“后膛”,就觉得它比“前膛”先进,早期后膛炮的致命缺陷是火药气体外泄!

 大概再过三十年,葡萄牙人的火炮,就会逐步由后膛转为前膛,并且之后两百年都是前膛炮的天下。

 传到中国的佛朗机炮,目前已算世界巅峰,因为它属于欧洲早期后膛炮的改进型,子母铳的设计能大大提高射速。

 “老爷,喝粥。”夏婵端着八宝粥进来,脸色苍白,走路发飘。

 王渊捣鼓着火炮,头也没抬:“放下吧。你回去多休息,晕船可不是一两天能适应的。”

 夏婵说:“吐了几次,感觉好多了。”

 王渊说:“那坐下吧。”

 夏婵站在旁边,好奇问:“老爷在做什么?”

 王渊道:“看能不能把火炮改进一下。”

 “哦。”夏婵不再说话。

 佛朗机炮怎么说呢,完全颠覆王渊对火炮的认知,它有点像放大版的老式后膛步枪。

 炮腹是开放式的,开了一个巨大的槽。

 炮手可提前将铁弹和火药装入子铳,射击时直接将子铳安进开槽炮腹,再楔上固定子铳的炮闩就可点火。

 这种火炮,射速快,散热快,换弹快,不到一分钟就能发射一次。

 而且安全性很高,子母炮铳分离,不用担心炮管过热而引起火药自燃。子铳承担大部分爆炸压力,用坏了更换子铳就行,主炮身的使用寿命超长。王渊如果想省钱,可以用熟铁做主炮身,只用钢浇铸子铳即可。

 但是,气密性超级差,严重时可能炸膛,并且射程近、威力小,非常不适合做重炮。

 王渊在船上思考好几天,抵达天津时直接选择放弃。

 这种炮尾、炮腹设计,根本没法改进气密性。想要不漏气,必须重新设计炮腹,那等于王渊自行设计一种全新的火炮。

 如果称霸海洋的葡萄牙人,普遍使用这种火炮的话。那么可以推测,此时的火炮属于海战辅助,威力太小很难将敌人击沉,关键时刻还得靠接舷战才行。

 不过嘛,用于陆地野战堪称利器,几十秒一发的火炮,你在十六世纪初上哪儿找别家去?

 天津海边,织布厂的工人,早已等候好几天。

 二十门火炮和弹药搬下船,再将棉布搬到船上。海船继续前行驶向日本,工人们划船运载火炮前往天津卫,然后顺着大运河坐船直奔北京。

 朱厚照已经催了好多次,让王渊快点带兵出发。

第349章.349【提着野太刀去户部问罪】

 浙江官员应该感到庆幸,他们只是遇到王渊而已,北方边镇的武将们才是真倒霉。

 越接近秋天,朱厚照治军就越严。

 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陈源,只因买马(茶马贸易)吃了回扣,被皇帝派去巡视的心腹发现,直接削职为民,并且追缴赃款!

 若放在以前,这也就罚俸的小事儿,顶多进行降职处理。

 朱厚照在边疆治军卓有成效,大量空虚兵员被补齐,重要卫所实现五日一操,军饷也最大程度的发放到士兵手中。

 就是,钱粮不够了……

 王渊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家里见老婆孩子,而是直接提刀冲向户部衙门。

 今年的新科进士,有些已经在户部实习,见此情形惊得瞠目结舌。

 “这便是王侍郎?”

 “除了他,谁敢提着刀子到户部?”

 “那是什么刀?好长啊。”

 “倭刀,我在南边见过,只是没见过这么长的倭刀。”

 “这刀比人都高,怎么出鞘啊?”

 “嘿,你们是不是搞错了?这时候了还聊刀的事情。”

 “不然呢,你敢上去挡着?”

 “……”

 户部尚书石玠迎出来,对王渊手里的野太刀视而不见,反而质问道:“王侍郎为何执兵刃到户部?”

 王渊拖刀而行,刀鞘弃于地上,边走边说:“陛下来信,命我执刀问石尚书,他要的粮饷为何还没到?若是筹不齐粮饷,便让我将石尚书一刀砍了。”

 “那你就砍吧,”石玠伸出脖子,“户部钱粮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渊冷笑:“自我总督浙江以来,浙江北关税银翻了十倍,去年底便运送三十万两白银进京入库。还有杭州海关,虽然只是初步开海,去年底也运了五万两银子到户部。这三十五万两白银,都被石尚书私吞了不成?”

 石玠鬼扯道:“各地赈灾皆需银两。”

 王渊气得不行:“我若不去浙江,便没有这三十五万两,难道户部的日子就不过了?”

 石玠叹气道:“若没有王侍郎的银子,许多地方的灾情就难以赈济。”

 这位清流吓唬不住,王渊也懒得装腔作势了,他指着一个户部佐官说:“把我刀鞘捡来。”

 佐官连忙捡起刀鞘,小跑过来递给王渊。

 “进去说吧。”王渊收刀回鞘。

 石玠引着王渊回自己办公室,大喇喇坐那儿,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王渊接过吏员端来的茶水,跟石玠聊道:“去年建海港用了许多银子,今年浙江北关的税银,至少能上交户部四十万两。杭州海关的税银,也能上交户部二十万两。”

 “真的?”石玠终于沉不住气。

 王渊反问:“我骗你作甚?”

 石玠怒道:“历任浙江北关主事,竟贪污至斯也。往年的税银三万两不到,王侍郎一去浙江,便能上交四十万两!”

 王渊笑道:“小小北关主事,哪能一个人贪几十万两?从地方到京城,层层贪腐而已,我这次整顿北关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石玠居然拱手说:“王侍郎一心为国,鄙人佩服之至。”

 王渊又说:“杭州海关那里的税银,每年都会增长不少,估计十年之内能每年上交百万两。”

 “百万两?”石玠难以置信。

 王渊说道:“这还是分润给地方,又分润给陛下之后的银子。”

 石玠是北直隶人,且一直在北方为官,根本没去过南方。他跟海商利益集团毫无瓜葛,此刻竟问道:“开关一处便有百万两,何不多开几处?”

 “哈哈哈哈,”王渊忍不住大笑,“石尚书,去年我只在杭州开关,你就站出来反对,我哪有能力多开几处?”

 石玠有些尴尬,他反对开海,只是想当然而已,认为百害而无一利。现在听说一处海关就能上税百万,他自己又是户部尚书,怎能不动别样心思?

 这位清流,如果一直当户部尚书,估计会成为坚定的开海派!

 王渊突然话题一转,问道:“石尚书迟迟不发粮饷,是想逼着陛下回京?”

 石玠不言语,算是默认了。

 这馊主意,是大臣们集体想出来的。

 皇帝不是想御驾亲征吗?粮饷不够,看你怎么亲征,到时候还得乖乖回来。

 王渊又问:“石尚书,以陛下的性格,会因为粮草不够而放弃打仗吗?既然无用,那为何还要扣发粮饷?若因为石尚书不发粮饷,导致陛下亲征战败,再来一个土木堡之变,石尚书当得起这个罪人吗?”

 石玠额头开始冒汗,“土木堡之变”这句话太渗人了。

 历史上,石玠本打算一分粮饷都不发,被朱厚照连番催促,他顶不住压力才发了一半。而朱厚照就是用这半额粮草,亲自跟蒙古小王子开瓢,并且还打了一个大胜仗。

 幸好当时打赢了,朱厚照心情愉快没追究,否则石阶必定丢官下狱。

 “唉,”石玠也打开天窗说亮话,叹息道,“陛下要得也太多了,张口就是百万两银子。我发去一半,已经使出浑身解数,若没有王侍郎弄来的三十五万两税银,户部现在都揭不开锅了。”

 王渊说道:“石尚书巡抚过边镇,自然晓得糜烂到何等程度。陛下想一年时间就整顿边军,花出去的银子能不多吗?”

 石玠苦笑道:“那就再拨二十万两,绝无更多的可能。若陛下和王侍郎还不满意,便一刀将我砍死便是。”

 “二十万两也行,”王渊说道,“我半个月后,要率六千士卒出征,石尚书帮我筹集一下粮草。”

 “真要打仗了?”石玠正色道。

 王渊说道:“能不能打仗,就看蒙古小王子会不会南侵。他前年大举南侵一次,去年没什么动作,今年很可能又大举南下。若蒙古小王子要来,必定是秋天出兵,最早不过九月,最迟不过十月。”

 石玠担忧道:“陛下从未打过仗,他……能应付吗?”

 “不知道,”王渊说道,“估计陛下自己心里也没底,所以才多次写信催促我北上。陛下亲率万余士卒(豹房边军),张永又掌握万余京营精锐,我再带六千人过去,地方卫所也能出几万,那大明兵力至少五六万。若不轻敌冒进,据城而守等待战机,再加上陛下亲征,没有武将敢玩忽职守,遇到蒙古小王子还是能打的。”

 石玠问道:“若鞑靼兵力十万以上怎么办?”

 “那就安心守城呗,”王渊笑道:“若陛下不在,我还敢冒险。陛下亲征,我可不敢乱来,只能以守城为主,寻找战机吃掉敌方小股兵力。”

 石玠联想到王渊的历次战绩,感慨道:“有王侍郎在,我心里稍微踏实些。若无王侍郎,真不知陛下会怎么打仗,他这番举动快吓死满朝文武了。”

 王渊起身说:“石尚书,六千士卒的粮草,就拜托阁下了。我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准备,儿子生下来,现在都还没见过呢,我也想快点回京陪妻儿过安适日子。”

 石玠说:“六千大军的粮草,包在我身上,战争之事就拜托王侍郎,千万要维护陛下周全。”

 “竭尽全力而已。”王渊拱手告辞。

 石玠亲自把王渊送出户部衙门,这变故把众人看呆了,不知道他们两个是怎么和好的。

 怎么和好?

 银子呗!

 去年户部多出三十五两税银,王渊还保证今年又能多出二十五万两,而且税银似乎还能逐年递增。作为穷得叮当响的户部尚书,石玠必须跟王渊搞好关系,这位可是财神爷!

第350章.350【三省总督】

 “恭迎老爷回家!”

 黄峨带着高级家仆,在正门口迎接王渊。

 香香和绮云这两个异族女子也在,香香又长高了些。绮云就蹿得更快,十岁的小姑娘,一年时间长高两三寸。

 “二哥,”黄峨从奶妈手里要过孩子,抱到王渊跟前,“这是初一,就等你回来起大名。”

 大年初一生的,小名还叫初一,颇有“启年”之意,难道叫王启年?

 王渊自个儿悄悄汗了一下,他穿越前偶尔也看小说,“王启年”这金牌配角到处跑,在好多书里都能见到影子,总不能给儿子起一个配角的名字吧。

 正月初一,明代的元旦节。那么叫王元,还是王旦?

 似乎都不好。

 这一天是岁之朝,那么叫王朝?

 还马汉呢!

 这一天又称元朔,那么叫王朔?

 嗯……总感觉在骂人。

 “叫王素吧,”王渊解释说,“素,本也,质也,诚也。连字也一并取好了,就字‘太素’。太素为质之始,他正月初一降生,希望能为大明带来本质的革新。”

 黄峨顿时眉开眼笑:“素儿,好名字!”

首节上一节229/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