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返人生 第36节

  衬衣外面搭配了一件白色小西装,配黑色西裤,脚上是一双黑色的低跟皮鞋。

  些许刻板很巧妙的掩盖了那点突出的小清新。

  头发盘在脑后,用发网束拢。

  嘴上涂抹深红色口红,脸上搽了些粉。

  睫毛向上弯弯的翘起,让眼睛显得更大了些。

  看上去比早上的运动装多了一份刻板的成熟与老气。

  “不好意思,有点事情耽误了。”

  女房东歉意的开口。

  “你身份证在的吧?”

  “在。”

  “跟我来吧。”

  方年点点头,跟在女房东的身后走进了501。

  “这是502的房本,这是我的身份证,你看看,我叫关秋荷。”

  女房东关秋荷道。

  方年一手接过房本和身份证,一手递过去自己的身份证。

  “我的身份证,我叫方年。”

  方年从未在棠梨租过房,并不知道在小地方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流程。

  不过,他的租房记忆都是这样的。

  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关秋荷则是外地人,认知中流程就是这样。

  方年看了两眼,道:“没问题。”

  名字和房本以及人对得上。

  看起来年纪起码二十五六的关秋荷是87年的。

  令方年觉得很奇怪的是,关秋荷身份证上的住址很遥远,在浙江金华。

  “房租和押金一共是700块,这是我拟的租房合同,你看看。”关秋荷道。

  租房合同很简单,表明租房期限、租金、押金、租金支付时间以及简单的注意事项。

  除了有特别说明不能留宿外人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方年都有留意到。

  比如租金是每月一日交。

  看完后签字,点出700块给关秋荷。

  “好的,关女士你看看。”

  关秋荷很明显的愣住,反应过来后说:“叫我关姐就行。”

  “因为我的原因耽误你的晚饭时间,在我家吃点吧。”

  这个时候小姐这个称呼已经带有了其它的意思。

  但很少有人这么注意。

  方年完全是习惯使然。

  在见到关秋荷愣怔后,才反应过来。

  听关秋荷这么一说,稍加思考,最终道:“谢谢荷姐。”

  关秋荷眨了下眼睛,然后才反应过来谐音问题。

  等待开饭的时候,方年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上,501他是第一次进来。

  里面的装修布局从细节展示出了精致。

  液晶电视、电视柜、红酒架等等都是不大属于棠梨这种小地方会出现的东西。

  更别说有特色的墙纸,各式家具了。

  总而言之,就俩字:精致。

  一二十分钟后,关秋荷从厨房出来喊方年吃饭。

  趁着这个时间,关秋荷也换上了家居服。

  “没做准备,粗茶淡饭,招待不周,见谅。”

  方年笑着道:“您这么客气,让我有点不好意思了。”

  闻言,关秋荷噗嗤一声笑了:“你这个小男生怎么回事,先是叫我女士,然后称您,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七老八十了!”

  “这么讲究做什么,好好说话!”

  方年连忙点头:“好的荷姐。”

  他这才发现,这个叫关秋荷的外地年轻女人,其实笑起来很好看。

  “……”

  这顿饭后,这个叫关秋荷的外地人给方年留下了一些特别的印象。

  明明年轻,却故作老气刻板。

  明明笑起来很好看,却几乎不苟言笑。

  明明自己是个讲究人,却还嫌弃方年讲究。

  明明面冷,却心热。

  怪的很。

  ======

  破碗。

  PS:关于关秋荷这个人物刻画上觉得不妥的请各位读者及时提出来,破碗给大家伙磕个头……

第36章 皆大欢喜

  “小破碗,这个QQ号你添加一下,下午他会主动联系你,还是那句话,不要轻易下决定。”

  次日上午,用手机写完一章后,方年切换QQ,看到了这条消息。

  时间是十几分钟之前。

  冬瓜已经习惯了方年在回复消息速度上的不及时,一般不催。

  方年很快回复了消息过去。

  “好的,你给的QQ我已经发送了好友申请,备注了我的信息。”

  冬瓜的回复相当及时:“那就行。”

  早在1号时,冬瓜就提前说过这件事情,今天是3号,不早不晚。

  发送好友申请没回复,方年也不在意,忙自己的事情。

  ……午休快下课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一条好友申请通过消息,时间是下午2点01分。

  在方年看完提示消息后,手机又震动了一下。

  按‘5’键进入后,显示:与起点尖峰聊天中……

  “你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起点编辑,叫我尖峰就行,怎么称呼你?”

  方年:“你好,叫我小破碗就行。”

  尖峰:“《我想有钱》这本书成绩非常好,各方面的数据都很优质,经过综合考虑,决定邀请你。”

  毫不拖泥带水。

  方年前世认识尖峰,也知道就是他在06年推出来的。

  现在作家等级划分远不如后来那么清晰。

  在06年之前,甚至连制度都没有,只有职业作家一说。

  接着尖峰又发了消息:

  “我简单跟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主导推出来的一套制度……”

  “全新的合作方式……”

  “……”

  方年不慌不忙的发消息问:“然后呢?”

  尖峰:“资源很多,去年增资1亿元人民币……”

  “……”

  看到尖峰发过来的消息,方年通过分析,结合当下的因素,以及对这个时代的认知,得出结论:

  不是《我想有钱》这本各方面都打破了常规的书潜力就这样,而是流量只有这么大。

  邀请他是为了稳定更多的流量流入。

  “明白了,从个人意愿上来说,我是愿意加入的。”

  方年说得很巧妙。

  “我偶然听说您正在主导网络文学运营计划,不知道这有什么关系?”

  早在意识到可能谈的问题之时,方年就有计划。

  他的目的不是那些看上去优渥的分成,不是资源倾斜,只有一个。

  这一项才是未来很多作者的关键。

  尖峰:“这几年我的主要工作方向就是推动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

  “不过你这本书字数太少……”

  方年:“有句话我不知道当不当讲。”

  “请。”

  “很诱人,不知能否用这份邀请换优先推介的机会?”

  “这……其实没必要。”

  “但没有权限。”

首节上一节36/1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