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征直接大喝一声:“打!打到他愿意交为止!”
于是,衙役便开始杖责起了王玉汝。
王玉汝哭吼了起来:“啊,疼,疼!”
“那你交还是不交?”
何瑞征又问了一句。
王玉汝则哭了起来:“我交不起啊,银子都被我挥霍光了,哪里还有银子交啊,官府一直也没收过税了,今日突然要我们家交这么多,你让我去哪儿找钱啊!呜呜!”
“继续打!”
何瑞征冷言吩咐道。
“啊!”
“啊!”
“啊!”
王玉汝继续惨叫起来,很快就没了气息,被直接打死。
何瑞征见此也只好作罢。
“又打死了一个,许多欠税的江南士族,已经没有了缴税的意识,皆因以前的官府征税不力,再加上其祖上为官时就开始兼并田地,拖欠官税,如今被清丈出田亩要求其如数缴税时,一个个因为子孙败家,倒缴不起税了。”
何瑞征对李岩说起此事来。
李岩回道:“那就按照陛下的指示,抄没其田产店铺,充为税银!”
何瑞征点了点头:“只能如此!”
因此。
一时,许多江南士族因此遭到了严打,基本上缴不起税的就只能拿田产店铺来抵押。
所以,没多久,许多由这些士族当年兼并走的田地又到了朝廷手里。
……
“斩!”
一批人头落下。
姚孙矩、吴伟业等许多欠税的江南各士族族长也因为欠税问题直接被押到刑场上,然后被一批一批的砍头。
这些宗族族长除了哀嚎也没别的办法,他们也没想到皇帝陛下这次会这么强硬,拖欠官税,还会造成自己这个做族长的被砍头。
一时间,因为朱由检的强硬征税,使得许多宗族族长开始不得不主动发动族人主动补缴税银。
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怕死的。
何况,朱由检这次只是要求其补缴起税银,而不是要抄其家,拿走其全部的家产。
……
“呜呜!天杀的,你们怎的如此狠,我徐家累世家业啊!”
但江南士绅们因此内心里肯定是不满的。
此时,嘉靖朝徐阁老的后代就哭了起来,因为他家祖上兼并下来的数十万亩隐田被清丈了出来,如今不得不补缴起达百万两以上的税银。
第212章 朝廷越来越不缺钱了
但不满归不满,这些江南士绅在面对皇帝陛下利用农民军对付他们时毫无办法。
带着阶级仇恨的农民军对这些江南士绅没有敬畏,只有仇恨。
而也正因为此,朱由检可以很强硬地执行他的新税政。
一大批江南士绅因此失去了功名,甚至还被强制流放贬谪到西南、两广、赣南、湘西等不发达地区。
不过,这样的强硬政策带给朱由检的则是源源不断的税银。
“陛下!看来我们利用农民军整顿内部收拾顽固不配合的江南士绅的方式是正确的,到目前为止,已强制追缴回上亿两税银,臣为官这么多年,还从未想到过原来大明民间已如此富足!通过清丈追缴上来的赋税居然能有这么多白银!这样一来,朝廷是真的越来越不缺钱了。”
蒋德璟这一天就欣悦地对朱由检说起强制追缴税银后的帝国财政起来。
朱由检听后则笑道:“早知道江南民间如此富庶,当初的三饷,就不该在农赋上加征,结果造成普通农户越发的生活不下去,而江南的这些商人却越发富的流油,要不然,就凭追缴上来的一亿多两也够养关宁兵十余年了。”
蒋德璟回道:“陛下说的是,臣已让新设立的大明社会科学院做过调查,大明自万历以后,中第进士为入朝为官者,有商贾背景者竟比万历以前多四五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如东林党等文官屡屡请朝廷减轻商税,可见其居心,非为国家,而为其私党牟利也!”
朱由检点了点头:“有些真相需要调查才能明白!不过现在还是说说这些银两的事,白银放在国库里终究是白银,不能吃,不能喝,得让白银流通起来,把白银变成可以吃的粮食、可以炼制兵器的铁矿,这件事交给张凤翔,让他尽快利用郑家达成更多的采购协定!另外,让张凤翔告诉郑家的人,如果他们不能满足朝廷的要求,那这么多银子,朝廷就让红毛番赚了去!”
……
郑芝龙的代表郑鸿逵的确已到了淮安城,并已经见了郑联等被关的郑家人。
而郑鸿逵在得知郑联等人只是被一些文官参劾涉嫌勾结奸贼、干扰朝政外,而没有受刑,且只是被软禁起来,也放了心,且明白朝廷这样做肯定是在表示还没有和郑家决裂的意思。
所以。
郑鸿逵识趣地去上了请罪疏,以乞得到皇帝宣见。
虽然郑家的确在海上很有势力,朱由检的大明朝廷也不能像对付江南士绅那样对郑家过于强硬。
但朱由检到底是大明皇帝,而郑家又是名义上的大明臣僚,且现在的大明完全可以通过海禁等杀手锏控制郑家在陆地上的生存命脉。
所以,郑鸿逵的求见,还轮不到朱由检这个大明皇帝自降身份去亲自见他。
朱由检也就正式明确下旨让兵部尚书张凤翔负责接见郑鸿逵。
这与历史上的隆武政权颇为不同。
郑鸿逵得到了张凤翔热情的接见,且让正式宣达朱由检的手诏,表示他将作为皇帝陛下的钦差,全权听取郑家关于自己族中子弟涉嫌勾结奸贼、滋扰朝政之事的辩护。
所谓辩护自然就是谈判。
不过,名义上,郑家是大明的臣僚,也就没有被张凤翔说成是谈判。
当然。
这次谈判,也不是张凤翔一人出席,还有蒋德璟的代表刘理顺、福王朱由菘以及一批特别从近卫军中高层选择的膀大腰圆并威风凛凛的将领充门面,以震慑郑家人,让郑家人知道朝廷中战将如云,不是他们一个海盗集团敢惹的。
郑鸿逵在来到谈判的屋子里时,就被杨朝庚、邓知远等全身着重甲一个个壮如铁塔的近卫军将领所震撼到。
以至于郑鸿逵进来后倒也不敢说话,只安安静静地坐在了左下首,自觉的把中间的椅子留给了张凤翔。
过了好一会儿,全身着甲的警卫出现在门外,且也个个壮如铁塔,郑鸿逵因此不由得暗自感叹这些都是近卫军吧,难怪能打败建奴,竟一个个如此魁梧,皆如古之恶来也!
“我来迟了,恕罪,恕罪!”
大人物总要来的晚一些,所以,张凤翔特地拖了一会儿,然后才走了进来。
“起立!”
突然,一阵甲胄金叶撞击声响起,郑鸿逵觉得整个大地似乎都震动了一下,一回头,他就看见几名近卫军将领正整齐地行了个军礼,其阵势很是威风,吓得他大气都不敢出。
待张凤翔示意这些将领坐下后,郑鸿逵才松了一口气,暗叹朝廷到底是朝廷,终究是自己这些海盗不能比的。
……
“陛下的意思,必须是每年给朝廷提供十艘战船,一艘都不能少!”
“还有七百万石粮食,每年都得送这么多来!”
“另外,就是派一批熟悉海战的人来淮安接受朝廷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辅助朝廷水师进行海上作战训练,不得少于五十人。”
张凤翔这里听郑鸿逵解释自己族中子弟只是不懂事需要领回家严加教导后,就直接提出了朱由检的要求。
当然,为了让谈判能有让步空间,张凤翔在朱由检的实际要求上提高了一些标准。
比如战船多要了一半。
粮食也多要了两百万石。
接受训练的郑家水师将领也要求到五十人,而不是朱由检实际要求的三十人。
所以,郑鸿逵听了张凤翔的要求后,有一种要当场拍桌子走人不想和朝廷谈判的冲动。
但是,郑鸿逵在看见坐在这里的几名近卫军将领后,还是忍了下来,他生怕自己要是嚣张一下,指不定就会被当场擒拿,然后也被打入大狱。
张凤翔接着说了起来:“当然,陛下也说,看在你们郑家人对朝廷还算忠诚的份上,也不是不可以谈。”
听兵部尚书张凤翔这么说,郑鸿逵才松了一口气,心想可以谈就好,就怕朝廷太过霸道!
于是,张凤翔尽量用很恭敬的语气拱手作揖道:“大司马,朝廷目前其实没必要再练水师,首先,建奴乃朝廷现今之大敌,而建奴所强者乃骑兵步兵也!常言道,好钢用在刀刃上,下官认为,朝廷当着重于骑兵与步兵训练,而非水师,故而朝廷索要战船完全没必要。”
第213章 让郑家去海外抢掠
“砰!”
按照朱由检的授意,杨朝庚是扮黑脸的,要特意表现得嚣张跋扈一些。
所以,杨朝庚直接一拍桌子,怒而站了起来:“朝廷该不该练水师,什么时候轮到你们郑家来指三道四!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
杨朝庚这么一吼,郑鸿逵有些害怕地收回了接下来要说的话:“好,我不说!”
张凤翔则佯装生气地瞪了杨朝庚一眼:“坐下!成何体统!我还没说话呢。”
“是!”
杨朝庚坐了下来。
而张凤翔说着就看向了郑鸿逵,笑道:“日渐(郑鸿逵的字)啊,你别介意,他叫杨朝庚,擒拿住建奴豫亲王多铎的就是他的部下,其部之悍勇甚于建奴巴牙喇,脾气自然也就大,我替他们向你赔个不是,你继续说。”
“是!杨将军是杀虏的好汉,下官哪敢有怨,只有敬佩的心思。”
郑鸿逵笑着说了一句,被张凤翔这么一安慰,内心镇定了许多,但被杨朝庚那么一吼,到底有些畏惧三分起来,语气也就更加和软了一些:“所以,下官的意思,可否改交战船为银子,这些年,下官和兄长替朝廷剿了不少海盗,也得了不少海外诸夷的贡献,倒可以拿出个五六百万银子作为捐饷之用,以乞朝廷宽宥我郑家教子不严之罪!”
刘理顺这时候说了起来:“朝廷倒是不缺银子,就在三日前,朝廷就追缴税银达一亿多两!所以,我们向你们郑家要的不是银子,而是粮食和战船。”
“一亿多两?”
郑鸿逵有些震惊地合不拢嘴。
“刘部堂没有说错,日渐,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下,最近朝廷正在江南清丈田亩并追缴欠税,所以,朝廷现在倒也一时短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么多银子堆在朝廷国库里也没有用处,所以总得花出去,总得买些利于国计民生的物资才行,所以啊,日渐,你也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能帮朝廷把银子花出去多换些有用的物资如粮食矿石之类的,除了你们郑家,就是澳门的红毛番了。”
张凤翔说了起来。
而郑鸿逵此时已经心底活泛起来,心想朝廷这么多银子,而且还要拿来购粮食购矿石,自己郑家不去赚岂不亏了?
但郑鸿逵一听张凤翔提到了红毛番,也知道张凤翔的意思是如果他们郑家不听话,这赚钱的买卖就找红毛番去做了。
郑鸿逵忙道:“大司马容禀!郑家一向对陛下忠贞不二,有心为朝廷效命,故而,以下官看,于海外购粮买矿之事,当由郑家来办,若交于红毛番实在有所不妥,这红毛番到底是外夷,难以保证其忠心不是?”
张凤翔笑了笑:“陛下自然也有把这个恩典给你们郑家,要不然也不会让本官和这么多朝廷重臣来见你,但是,你郑家也得拿出对朝廷的诚意来,别在朝廷面前怀有二心才好。”
“下官哪敢,郑家哪敢!既然朝廷有意强大水师,郑家自然是支持的,只是十艘战船有些多,如今郑家也没几艘大船,还请朝廷体谅一下,要不三艘如何?”
郑鸿逵笑说道。
“八艘”,张凤翔回了一句。
“八艘太多了,郑家真的拿不出,还有那么多海疆要守,再说战船少了,也没法替朝廷在外面购粮买矿啊。”
郑鸿逵回道。
“六艘!还不行,那本官就走了,三日后等着郑联等人头落地的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