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连几场大战之中都遭受了惨痛十里之后,如今的楚国不但国土缩水严重,而且国力和军力也都大不如前。
韩魏联军自从出兵之后就接连告捷,将整个战线一步步的不停向南推进,现在已经占领了楚国的大量土地。
根据胡衣卫的最新密报来看,楚王元已经抵挡不住这般压力,派遣使者前往新郑和陶邑求和了。
这让赵丹的心中多少有些高兴和失望。
高兴是因为韩魏两国果然如同自己的计划之中那般去痛打了楚国,并没有和秦国搞在一起玩什么趁机捅赵国一刀的这种小动作。
而失望则是因为随着这一次的战争胜利,韩魏两国必定会变得更加的强大起来,未来不听话的可能性也自然就因此而增加了。
总的来说,有得有失吧。
毕竟赵国这一次的着眼点还是在北边的燕国,既然燕国已经确定不能够乖乖的听话了,那么就直接把燕国打到没有力量和自己捅刀子为止。
所以在接见了使节,并且看完了这份应该是由燕太后亲笔写就的求和信之后,赵丹将这封信扔回了使节的脚下。
“使者,这一仗都已经打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就连整个督亢之地都已经在寡人的手中,这个时候想用区区一个武阳城就要让寡人撤兵,这也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一些吧?”
看着张口结舌不知道该如何作答的燕国使者,赵丹摇了摇头,让自己的话听起来尽量显得温和一些:“使者且在偏殿等候一二,让寡人和诸臣商议一下再答复汝吧。”
送走了燕国使者之后,大殿之中的赵国群臣立刻就开始了争论。
首先发言的乃是刚刚上任司寇的虞信。
虞信这些天可以说是风光无限,自从上任司寇之后,他就依照着被供述出来的名单,对整个赵国上下的司寇系统进行了一次大梳理,大量原先赵豹一派的官员因此而落马,取而代之的则是虞信自己的亲信们。
除此之外,虞信还和监察卫副总管毛遂倾力配合,监察卫负责抓人审问,司寇所属负责整理口供并且对诸多嫌疑人进行审判定罪。
在虞信和毛遂的高效合作之下,这些天来一批批的犯官被拉到菜市场门口斩首,大量的犯官家属被贬斥到边郡充实种田人口,邯郸城的城门口和菜市场门口天天都是哭声震天,好不让人心酸。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贵为相邦的赵胜也不得不迫于形势对虞信采取了容忍和退避的态度。
因此虞信现在的风头之盛甚至都已经压倒了赵胜,就连本该由赵胜第一个发表意见的权力都毫不客气的拿过来自己用了。
只见虞信对着赵丹说道:“大王,如今燕军弱小燕国疲敝,加上燕国国君尚且年幼,正是一鼓作气灭掉燕国之时!只要燕国一灭,那么大王便可安心南下西进,再不用担心腹背受敌!”
要知道这一场讨伐燕国的战争就是在虞信的力主下推动的,所以论到灭燕国的热情,虞信自然也是比在场的任何人都要更高。
不过虞信虽然风头盛归盛了,但毕竟现在整个朝堂之上还不是这位新任司寇说了就算的,所以仍旧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个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一直来保持着中立的郑朱。
“虞卿此言差矣,若是这一次灭掉燕国,那么天下诸国必定震恐不已,很可能会联合起来攻伐我赵国,如此一来便是得不偿失啊。”
虞信哼了一声,道:“郑卿此言未免过于保守,如今天下诸国皆是我赵国之手下败将,便是联合起来又有何妨?更何况诸国各怀鬼胎,只需要各个分化击破也就是了。”
郑朱摇头道:“当年齐湣王亦是这般想的,可结果呢?结果便是齐国为此而险些灭国。吾以为灭掉燕国之举实在是过于冒险,倒不如和燕国和谈,只消督亢之地和武阳在我国手中,燕国此后便不足为患矣,灭与不灭又有何区别?”
两人的意见都各自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一番争吵之后,赵丹咳嗽一声,争吵不休的众多赵国大臣这才安静了下来。
赵丹思考片刻,缓缓的说道:“郑卿所言有理,现在的确还不到灭掉燕国的时候。而且燕国除督亢之地外,其余之土地乃是地广人稀,暂无占领的价值。所以寡人决定了,既然燕国已经派来使者,那么便就此休战吧。”
这其实赵丹在综合了各方面参谋幕僚以及前线大将们的参考意见之后,所做出来的决定。
虽然说辽东已经被燕国占领,但是现在的辽东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基本上还处于一个和原始社会差不太多的情况。
只要没有了督亢之地这个燕国境内唯一的大粮仓,那么燕国再怎么想要和赵国作对,那都是有心无力的了。
粮食在这个年代,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战略物资啊。
片刻之后,燕国使者被召回了龙台正殿。
赵丹亲自朝着这位燕国使者宣布了决定:“使者,寡人已经决定和燕国和谈。汝且回去告诉燕太后,她必须立刻让武阳城归降,等到武阳城归降之后,寡人会北上和燕太后在武阳城之中会盟,面对面商讨和谈事宜。若是燕太后不能够答应寡人的要求,那么咸阳便是蓟都的前车之鉴!”
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会(感谢超超大红点的打赏,第五更)
武阳城。
这座城池虽然仍旧是整个燕国之中最大的城池,但是现在的武阳城显然比开战之前要冷清了许多。
迫于齐赵联军对蓟都的强大压力,燕国最终还是不得不答应了让出武阳城的要求。
自从五天前燕国武阳令乐壁打开城门,大批赵军随之入驻武阳城之后,这座城池的归属权就从燕国移到了赵国手中。
这还是武阳城在建立之后第一次落入敌国的手中。
几天的时间下来,武阳城之中冷清依旧,大部分居民都选择了躲在家中,用谨慎的目光注视着从不时从门外走过的赵国巡逻部队。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是所有的武阳城居民心中都非常的清楚,虽然这只是武阳城的第一次陷落,可燕国或许再也不能够夺回这座城池了。
有些时候,失去了一次,也就代表着永远失去了。
这一天,赵丹的王驾在五千名羽林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武阳城,并且在武阳台之中住下。
一天后,来自蓟都的燕后和来自临淄的齐王建先后到来。
于是赵丹便在武阳城之中召开了一场小型的晚宴,为燕太后和齐王建接风洗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年幼的燕王也跟随着燕太后而来。
小小的燕王已经是一个四岁半将近五岁的孩子了,坐在那里努力的想要保持着一个君王的仪态,但是很显然头上的冠冕对他来说似乎有些重了,身上的王服尺寸也显得不太合身,看上去应该是临时赶制的。
而在燕王的身边,年轻的燕国太后同样平静的坐在那里,一张俏脸如染寒霜,一言不发,也没有去吃任何一口晚宴的酒菜。
女子出面商议国家大事其实是一件于礼不合的事情,即便是太后也是如此。但赵丹并没有对此表达反对,那么另外一边的齐王建自然也就很有眼色的没有多嘴。
老实说,几乎所有有资格位列晚宴的人都已经做好了赵丹会在晚宴之上突然发难的心理准备,毕竟在之前的几次会盟上赵丹都是这么做的。
这其实也是会盟的盟主们通用的做法,简单的说就是立威。
让这些人大出所料的是,赵丹在晚宴上并没有任何的挑衅之举,表现的十分热情而有风度,完全就是一个合格的东道主风范。
是的,东道主。